《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背诵一段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读一会儿巴尔扎克的名著,或者和孩 子们玩上一会儿,接着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写作。
(3)定期“盘点”法:从“盘点”中找时间,为了使时间使用更趋合理, 使用时间也需定期“盘点”。盘点,始于计划,外国时间利用专家指出,订 
计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漫不经心的,好像业余摄影爱好者捕捉了几个大有 希望的镜头就匆忙冲洗,可结果往往使他沮丧。一种是严肃认真的,如同专 
业摄影师不但事前认真选择镜头,而且冲洗后还要仔细研究,经过剪接、曝 光等一系列试验,从中选出几张最好的,再作加工,终于成为获奖照片。有 
了计划之后,就要“盘点”可以投入的时间,确定行事次序,规定完成的最 后期限。每隔一段时间,对计划进行重新评价和对投入的时间进行“盘点”。 
时间是常数,只要运用得当,便能从时间中产生巨大的精神财富。
(4)遇事三问法:这种方法的要旨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办尽可能多的事 情,从时间中节约时间。具体方法是对遇到的事情提出三个问题:一是能不 
能取消它?首先找出有些什么事根本不必做,有些什么事做了也全然是浪费 时间,无助于成果。如果有些事不做,也不会有任何影响,那么,这件事便 
该立刻停止。二是能不能与别的合并?就是把能够合并起来的事尽量合并起 来办。三是能不能代替它?用费时少的办法代替费时多的办法而同样能达到 
目的,当然是最佳方案了。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有次去英国考察,到一家工 厂参观绘画颜料“柏林蓝”的配制过程。他见工人们先用药水煮动物的血和 
皮,调制成“柏林蓝”的原料,然后把原料溶液放在铁锅里再煮,并用铁棍 长时间搅拌,边搅边把铁锅捣得卡卡响。李比希感到很奇怪,一个工头向他 
解释道:“搅拌锅里的溶液时,一定要用铁棍搅,而且发出的声音越大,‘柏 林蓝’的质量越好。”李比希笑道:“不需要这样搅,只要在‘柏林蓝’原 
料里加点含铁的化合物就行了。用铁棍使劲磨蹭,无非是把锅上的铁屑蹭下 来,使它与原料化合成‘柏林蓝’。这样虽然也行,但太浪费时间啦!”由
此看来,遇事三问,从而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改变不科学的工作程序,实 在是从时间中节约时间,从时间中找时间的妙法。
“时间是一种最稀有的资源。”时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对于工人、农 民,它就是财富;对于医生护士,它就是生命;对于军人,它就是胜利;对 
于自学者,它就是知识。青年朋友们,学会到时间中去找时间吧!
(5)“集束思维法”:“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不管什么事情,集中精 力,才能做好。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狄 
德罗,在动笔写作时,他的思想高度集中,有时甚至达到头脑发热的程度。 由于他工作效率很高,从 1746 年正式接受编纂任务算起,至 1780 年发行最 
末一卷,在这 30 年中,他不仅为《百科全书》承担了大量的组织、编辑、审 校工作,而且亲自为该书的历史、哲学、伦理、美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撰写 了 
1000 多篇文章和条文,监制了 3000 多幅插图。与此同时,他还在哲学理 论、文艺批评、戏剧艺术以及小说创作方面留下了不少杰出的成果。
(6)“最适点法”:什么是学习最适点呢?主要由一个人每天的学习时间 与学习收效的关系而定。在一天之内,花费了一小时的学习时间就有一定收 
效,花了二小时,就能学得更多的东西,但如果一天学 20 个小时,那么你就 会筋疲力尽,收效甚微。一位学者在介绍运筹时间经验时说:“要经常琢磨 
一下你的效率系数高不高,因为有用功等于时间乘效率系数。老是开夜车, 死拼时间,夜半三更,头昏眼花,实际上大脑吸收率已趋近于零,还在那里 
记单词,能有效率吗?时间数再去乘上一个接近于零的数,还不就等于零 吗?”中外成功者运筹时间的诀窍就在于使自己一天的工作学习尽量接近最 佳适度点。
(7)“一箭双雕法”:哲学家艾思奇,早年在日本留学时,除了钻研他最 喜欢的功课外,还必须学习日文等课程,他虽手不释卷,仍感时间不足。怎 
样提高学习效率,学到更多的知识呢?他创造了一种一箭双雕的读书方法。 他买了一本日文版的《反杜林论》,一边学日文,一边学哲学,而后,又买 
了德文版的《反杜林论》。这样,哲学、日文、德文三个方面同时并进,既 把《反杜林论》这本书读透了,日文和德文也有了显著提高。他 24 岁就开始 
写作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后来又著有《哲学与生活》等书。
(8)“按质用能法”: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他把自己的每个工 作日都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 2 点,他认为这是最宝贵 
的时间,用来安排最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从下午 2 点到晚上 6 点。在 这段时间做比较轻松的工作,如写书评或做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 上 6 
点到夜里 12 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奥勃鲁契夫的“按质用能法”启 示我们,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不应顾此失彼,而应以珍惜全部时间为前提。 
在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会有低效的时候。怎么度过它?任它消耗或者坐 等高效时间的到来都不可取,而是要像奥勃鲁契夫那样按质用能,合理组织 
时间能量利用过程,做到既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又最大限度地开发时间能 源。
(9)“欲得必失法”: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关于农业,有人曾讲过 3
×3 不如 2×5。我看,业余教育也是这样,8 并不如 2+6,如果每天有 2 个小 
时学习,来改变不懂科学、生产效率低的状况,企业领导者就会很快发现, 这正是一种投资,决不是浪费。”在这个问题上,茅老是有发言权的。1916 
年,他考上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一年后获硕士学位。然后他
到匹兹堡桥梁公司做工人,工作了一年半,但同时天天晚上去加利基理工学 院上夜校。1919 年,他从夜校毕业,成为这个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工学博士。 
茅老关于“8 并不如 2+6”的公式告诉我们运筹时间的这样一个哲理:学习没 忘工作实践,工作实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风帆;工作实践中没忘学习,学习 
又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翅膀。
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的方法还很多,诸如掌握自己的生物时钟,利用最 佳时间法;转换工作学习内容,争取最佳效果法;掌握科学方法,取得最佳 
效率法;进行积极休息,赢得时间质量与数量的双重优势法等。但是,没有 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即使你手里掌握着运筹时间、提高时间效率 
的尖端技术,也会让时间付之东流。
法国哲学家受尔维修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幸 福或不幸,主要在于这 10 个或 12 个小时使用是否巧妙。”(指工作、学习 
时间),让我们学会巧妙运筹时间,向效率要时间吧!


“星期天上帝也不休息的”
有一次,英费尔德问爱因斯坦:“明天是星期天,我来不来你这里一道 工作?”“为什么不来呢?”“我想,星期天你可能要休息一下。”爱因斯 
坦哈哈大笑,说:“星期天上帝也不休息的。”
本来,紧张地工作了六天了,星期天休息休息也是应该的,但像爱因斯 坦这样献身事业的人,无一不是把星期天变成“学习日”、“工作日”、“科 
研日”的。孙炳文曾在一卷德文书籍卷首写道:“??自今日起,每日至少 读此书 10 页,虽星期天不以废;炳文,世人有星期,汝独无!识之!”著名 
昆虫学家蒲蛰龙,他长年进行害虫生物的防治研究工作,经常爬山涉水,观 察昆虫的生活情景,采集各种标本,就是星期天,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天气, 
他总要步行到越秀山或其他地方坚持研究。据说, 1902 年,著名科学家科 尔在纽约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曾轻松地走到黑板前,很快列出了两条算式, 
两次计算结果相同,证明 2 的 67 次方减去 1 是合数,解决了 200 多年来,一 
直被当做质数的迷,使与会者不禁叹为观止。有人问他为此花了多少时间, 科尔回答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星期天虽然是属于个人支配的时间,但它像反射镜一样,可以照出一个 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生活的态度。当代诗人修斯说:“我有许多朋友,我常 
常去看望他们,也常常接待他们的来访,有许多好的文艺演出,也吸引着我, 这些,我都是像常人一样对待。不同的是在闲谈的空隙,或者来去的路途, 
我都在寻找着、利用着属于自己的时间。”病情正在发展时,更加努力地工 作,他说:“务必使疾病措手不及。”即使在绝对禁止工作的日子里,他还 
阅读了很多书籍,在卧床不起、无法亲手写作的情况下,还口授了《论合作 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论文和许多工作指示,坚持工作到生命的 最后一刻。
生病不是好事,但却可以获得大量平时难得的学习时间。魏格纳是在卧 床时,对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南美大陆的东海岸与非洲 
大陆西海岸的形状这般相似?莫非两者过去曾是连在一起的?思索、研究的 结果,他创立了“大陆漂移”理论,成为地质学现代活动理论的先驱。还有,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与疾病搏斗的胜利的结晶。他说:“对于科学 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爱因斯坦从他 68 岁的靠
后几年,一直到 1755 年 76 岁逝世这段时间里,他不断为病魔所缠,先是患 肠道病、肝脏病,最后又加上主动脉壁变弱。他在苦痛中生活,常常为剧烈 
的疼痛所折磨,但他却仍然快乐、安详,全然不以自己的疾病和不久于人世 为意,仍继续工作着。一个星期天的夜里,几页手稿放在他的床边,内中就 
包括着引向统一场论的那些方程——这是他研究了 40 余年之久却一直未见 最终结果的东西。他指望他能够在第二天足以摆脱病痛,好把他的这些研究 
工作继续下去。不料,在星期一的清晨,他的主动脉破裂,他竟阖目长逝了。
三、驾驭时间,只争朝夕


起床时间该做什么
1。使用你喜欢的音乐“叫醒你”,可以提高一天的工作效率 有道是“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能否在愉快中醒过来,对这一天的工
作有决定性的影响。不过,这个世界就有很多“害怕早晨”的管理者。别说 是在愉快的气氛中醒过来,就是闹钟响了几十遍,仍然对枕头恋恋不舍者也 
大有人在。对这类管理者来说,早晨的起床变成了痛苦的差事。
为了能在愉快的气氛中起床,就要尝试一些好办法。譬如,利用录音机 录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只要在床头放置一部录音机,按下定时开关,到了 
起床时间,音乐就会自动地播放出来,就能在朦胧的梦境中听到音乐,很自 然地清醒过来,起来后的心情也非常愉快。最近,录音机增加了种种的功能, 
音响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高性能,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对闹钟的声音深恶痛绝 的人,即使枕头旁放置好几个闹钟,仍然无济于事,不妨试试音乐催醒法。 
如果你是古典音乐迷,就录一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当激昂的乐声响 起来时,你的睡意立刻会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此种方法,也可当成睡眠学习 
法使用。例如学法律的人可录一段法律的资料,学外语的人,则可录一段外 语教学的课程等。在参加资格考试时,若用这种方式,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2。在早晨的被窝中考虑“今日要做的事” 从醒来到洗漱,吃早点,到走出家门的这一段时间,可说是一天中最忙
乱的时段。除非特别早起,否则的话很难从容地度过这一段时间。善于利用 时间的管理者一般把早晨的这一段时间,分割成两段使用,即从睡醒到掀开 
棉被下床为第一个阶段,漱洗吃早点到走出家门为第二个阶段。
为什么要区分呢?无非是想把它们用于不同的目的罢了。第一段是从睡 醒到掀开被子下床的时间。善用时间者醒来后并不是立刻就下床,而是在棉 
被里考虑当天预定要做的工作程序,甚至思索及处理悬案,等有了头绪时再 下床。其每一天的行动,几乎都是在床上决定的。这种作法,有两个好处: 
第一、寝室里没有妨碍思考的声音,可以使人宁静而沉着地思考。在这一段 时间里,只有一个人在寝室里,绝对不会受到干扰;第二、在被窝里躺卧时, 
因为姿势不受拘束,以至很容易产生构想。逢到工作方面受阻而一筹莫展时, 不妨在早晨的被窝里想想,往往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或许有些管理者会认为:与其懒在被窝里,不如干脆下床。不但能使头 脑清醒,思路也会比较敏捷。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那就干脆爬起来吧!
3。在早晨的“杂用时间”里,跟孩子联络感情 从起床到走出家门的这一段时间,称为“杂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
必须尽快地洗漱吃早餐。对忙碌的管理者来说,稍微磨蹭,可能连早点也来 不及吃。不仅要尽快地做完杂事,同时还得跟平常很少见面的孩子联络感情。 
不过,并没有必要为这件事特别花费时间,只不过是一面穿衣服、漱洗或者 吃早点,一面跟孩子说话。像漱洗、换衣服等动作,可以自行地延长或缩短, 
只要留心的话,可以尽量地节省时间。如此,就可以把多出来的时间,用于 有意义的工作方面。
关于这一点,每夜管理者都从办公室打电话回家,通过电话跟孩子长谈。 因为管理者每天几乎都在深夜才能回家,那时孩子都已经睡着了,根本就不 
可能跟他们交谈。靠电话也可以联络感情。平常很忙碌,没有机会跟孩子碰
面,不妨活用早晨的“杂用时间”,并且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