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连三个问句。让欧阳必进无言以对,他也猛然发现,严嵩就要麻烦了……因为就像沈默说的,青词是严世蕃写的,主意是严世蕃出的,严党内外也都是严世蕃操持着,一旦他要是去守灵,老迈昏聩的严阁老如何能应付得了,磨刀霍霍的徐阁老呢?

  一旦严嵩倒霉,自己身为他的妻弟,必然被殃及,他可深知那帮御史言官,多少年来被严党欺压惨了,若是有机会可以报仇,是绝不会放过机会,痛打落水狗的。

  如此一想,欧阳必进的背上竟全是冷汗……这个年代,个人的荣辱与家族的兴衰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自己这个吉安欧阳氏的支柱倒下,那整个家族的命运都会不可避免的走向低谷。这样的结果,是欧阳必进绝对不愿看到的。

  ~~~~~~~~~~~~~~~~~~~~~~~~~~~~~~~~~~~

  看到他的面色阴晴变幻,沈默知道关键的时候到了,但此刻他不能插言,因为像欧阳必进这样的大人物,都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只消把情况摆在他面前,让他自己判断就行了。如果说的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沈默相信欧阳必进与严党并不一心,遇到事情也不可能从严党的角度出发,而只会考虑欧阳家如何。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从相关资料看,欧阳必进曾经十几年不上严家门,有这么个炙手可热的姐夫,却形同陌路。这绝对不是什么小矛盾小摩擦,唯一的解释,便是两人理念有异,道不同所以不相与谋!

  这时,那老鸹终于受不了无聊,“呱……”地一声聒噪,展翅飞了出去。撕碎了院中的寂静,也打破了屋里人的沉默。

  “请沈大人实话实说,”欧阳必进沉声道:“你所图为何?”

  “方才跟您说过,在苏州研究院这个项目上,寒家已经投入了好几十万两银子,却始终没有什么产出,所以我压力很大。”沈默一脸“坦然”道:“不瞒部堂说,建院初期的银子,全是从我岳家出的,当初我向岳父大人鼓吹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这种研究,又是直接面向工农生产,只要有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就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说着不好意思的笑笑道:“所以才鼓动我岳父出资,建了这个苏州研究院。”

  “后来我又利用职务之便,邀请苏州的大户入股。那些人一半相信我的鼓吹。一半也是不敢拒绝一个巡抚的要求。”说到这,沈默看一眼欧阳必进道:“还请部堂大人不要揭发……”以职务之便,要挟大户入股,定然是违法了,足够御史参他一本了。

  人总是相信,没人会编造对自己不利的谎言,所以一旦听到有人“自爆痛脚”,就觉着这不可能是假话。沈默这样说,正是利用了这一心理,让欧阳必进相信自己。

  果然,见欧阳必进的脸上,浮现出理解的神色,道:“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于方法上嘛,虽然值得商椎,但不应被指责。”

  沈默一脸感动道:“谢部堂体谅。不过那研究院建成数载,光往里砸钱,却几乎没有挣钱。”沈默无奈的叹口气道:“若是老没有起色。就算我老岳父能忍,那些入股的大户也要架秧子了,毕竟人走茶凉。我已经离开苏州大半年了。”

  欧阳必进有些明白了,缓缓道:“你希望我去给你镇场子?”

  “正是如此,我需要一个光荣致仕的吏部尚书!”沈默正色道:“而不是一个被革职遣返,灰溜溜的带罪之人,那对那些人来说,毫无震慑作用!”他知道火候到了。是亮出底牌的时候了。便一脸狂热道:“我需要的是时间,人才,和宽松的环境,只要给我这三样东西。必然可以创造出震古烁今的奇迹。彻底改变这个世界,让我们的名字,与那些上古大贤并立!”

  “哦,沈大人哪来这么大信心?”欧阳必进道:“不是说,研究院这些年什么都没捣鼓出来吗?”

  “那是我在锻炼队伍!”沈默大言不惭道:“那些小打小闹不算什么。一切还没有开始呢!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部堂携秘籍南下。创千年未有之大发明了!”

  ~~~~~~~~~~~~~~~~~~~~~~~~~~~~~~~~

  “什么秘籍?”欧阳必进眼睛亮起来了:“难道是?”

  “不错!”沈默点头道:“那一对木牛流马,正是我照着那本秘籍上的记载,仿制出来的!”说着竟哂笑一声道:“但比起这件大发明来,那木牛流马不啻于孩童玩物,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什么发明如此神奇?”欧阳必进的好奇心彻底被勾起来了,连番催促道:“快给我看看。”

  “现在当然看不到”。沈默两手一摊道:“还等着部堂大人您去研究呢。”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檀木盒,轻轻的摸索着表面,面色郑重道:“这是我亡故的师叔唐荆川公的遗作。荆川公天资过人。学识渊博,上解天文,下通地理,乃是当之无愧的大学者。”

  这个欧阳必进自然不会反对,点头道:“不错,他可以说得上是当世第一大儒。可惜英年早逝。”

  “但他传给我六部天书,是他毕生心血、天人合一的结晶。”沈默轻轻打开那盒子,目光柔和道:“这是我唐师叔永存世间的瑰宝,命我传于有缘之人。”说着看一眼南方道:“其中一本《兵部》,我已经传给了戚继光,他的“鸳鸯阵”便是从那本书中悟出的。”

  “什么?”欧阳必进这下彻底重视起来,失声道:“真的吗?”这些年来,戚继光的威名,已经传遍了整个神州,令倭寇闻风丧胆——根据兵部的记载,自嘉靖三十七年起,戚继光率其所部的数千戚家军。转战江浙、福建数省。在无其它军队配合的情况下。连战连捷。共取得大胜三十八场。歼敌四万五千余人,本身累计伤亡,却仅千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不折不扣的神话!

  甚至于,其意义不在歼敌本身——在戚继光和戚家军横空出世前,大明官军甚至已经对陆战绝望了……如果你记性够好,定然还记得那一次次耻辱的战败,上百倭寇便能动辄歼灭数千明军。已经把明军打得魂飞胆丧,望风披靡了。甚至于很长时间内。像俞大猷和胡宗宪那样优秀的将领,都认为只能通过水战和阴谋来打败倭寇,而无法在陆地上战胜他们。

  但戚继光不这样认为,他率领戚家军在陆地上,一次又一次完美的击败了偻寇,且次次以少胜多,次次取得完胜!他为其他的明军将领,指出了一条赢得战争的光明大道!在那以后官军得以重拾自信,效仿戚家军的训练方法、作战模式,重整旗鼓向倭寇再次发起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就连京城的大人们,也对一个词语耳熟能详,那就是“鸳鸯阵”,据说戚家军每每克敌制胜,靠的正是这个阵法!难免的,这个神奇的“鸳鸯阵”也被好事者神化了,传来传去,甚至可以与诸葛亮的八卦阵、通天真人的诛仙阵相提并论了。

  但现在沈默告诉欧阳必进,那是我传给他的,这让欧阳尚书如何不惊讶到失态……如果唐荆川的《六编》真那么神奇,那那个所谓的“大发明”就太让人期待了。

  ~~~~~~~~~~~~~~~~~~~~~~~~~~~~~~~~~~

  沈默没有让他失望,颔首道:“您可以直接写信问戚将军,看看我有没有骗部堂。”

  欧阳必进摇头道:“不用了,我相信你。”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撒谎的。因为一旦拆穿,欺世盗名的恶名将伴随沈默终生,让他再也抬不起头来。

  “很好。”沈默点点头。将那本宝蓝色封皮的书本小心拿出来,肃容问欧阳必进道:“六编之《左部》,不知部堂大人是否愿意继承?”

  “我愿意。”不假思索的,欧阳必进便点头道。

  “那请您给荆川公行个礼吧。”沈默将书本搁到桌上,闪开一边道:“部堂是荆川公的前辈。鞠躬即可。”

  欧阳必进却摇头道:“学无前后,达者为师,既然我要向荆川公学习。那这个师徒之礼,是必须要行的。”说完毕恭毕敬的向那本书磕了三个头。

  他这种谦逊的表现,让一边的沈默好感大生,不由暗暗点头道:“看来我这次是找对人了。”赶紧上前。扶欧阳必进起身,道:“您可以把这本书拿回去看,如果对那东西感兴趣,请尽快回来与下官见面;若是不感兴趣,那就没有必要回来。全当今天我们没见过面吧。”

  欧阳必进点头道:“我知道了。”便将那书小心包好,塞到怀里,朝沈默抱拳道:“无论什么态度,我都会第一时间让你知道的。”

  “那样最好。”沈默点头笑道:“我送部堂大人。”便将欧阳必进一直送出门去。转身回来时。不知猫在哪儿的徐渭,坐在那流马的背上。朝沈默摇头道:“我看算无遗策的沈江南,这次要失策了。”

  “本来就心里没底,”沈默笑骂一声道:“你少咒我。”

  徐渭捏着个半成品的柿饼,咬一口吐出来道:“呸呸,还不中吃。”

  “你还能不能更馋点?”沈默怒道:“这些柿饼是我要捎回绍兴的。”

  “尝一个,怎么了小气鬼。”徐渭将剩下的半个丢给沈默道:“还给你。”

  沈默侧身让开,好险没被打倒,气得不理他,径直进了书房。

  徐渭却颠颠跟进来,问他道:“谈得什么结果,他答应早退了吗?”

  “不知道。”沈默摇摇头道:“你指望这种人物,能当场答应?那定然是忽悠我哩。”

  “切,那你就让他回去了?”徐渭晕菜道:“花这么大劲儿造出来的木牛流马,他都没再看一眼,我们的功夫岂不是白费了?”

  “我不是把那书给他了吗?”沈默道。

  “你指望他能被那本书感化了?”徐渭嗤笑道:“何况那还不是唐荆川的原本,而是你沈江南加了料的。”

  “真真假假,你懂什么?”沈默没好气的看他一眼道:“就指望着那点料搞定他呢。”

  “就凭你那个……蒸汽机?”徐渭摇头道:“那玩意儿能说服他?”

  “谁知道呢。”沈默闭上眼睛道:“骑驴看账本吧。”让他遗憾的,就是自己只知道个原理,甚至是皮毛,没法提供更多的资料。

  “走着瞧?”徐渭道:“好,走着瞧 。”

  第九卷 鬼哭神啸朝天号 第五六五章 暴风骤雨前

  第二天中午,不用三尺提醒,沈默走进烤房中,将用微火烘烤的烤屉打开,看到里面的柿饼已经稍呈白色了。他便到隔壁,找厨房的大师傅道:“周伯,柿子已经发白了,下面怎么办?”

  那周伯是山东人,烧一手好菜,也会制作各种点心蜜饯,对柿饼自然不在话下,闻言笑道:“要想柿饼有嚼头,三捏三捂少不了。大人,您得每天捏它一次,然后放回烤屉里头捂着,这么三回之后,就成啦。”

  “想不到做个柿饼,”沈默笑道:“还挺麻烦呢。”

  “这还麻烦?大人有烤屉,三五天就成了。”周师傅大摇其头道:“老百姓家里没这条件,都是放在外面晾,得一个月才成呢。”

  “那我这种速成法”沈默关切问道:“会不会影响味道啊?。

  “不会。”周师傅摇头道:“这种法子制出来的柿饼,又黄又亮又甜,香味浓出霜好,比风干的强多了。”

  沈默这才放心了,便到隔壁,按照周师傅传授的要诀,开始捏第一遍。第一遍讲究轻轻捏一捏,和一和。但不能把外层干皮捏破。饶是他右手有写字的功底,轻重拿捏还不错,也有耐力,但等捏完最后一个。还是累得抬不起胳膊。

  第二天中午还没歇过来呢,又得去捏。好在这一遍讲究“匀”就是把柿子通体捏个遍,把它捏软,要的是力度,不用把握分寸;然后第三天再去捏,这一遍讲究捏簿,给柿饼定型,特别有成就感。

  沈默正在那爽着呢,外面三尺禀报道:“大人,欧阳部堂来了。”

  沈默闻言松口气,手上一使劲,便把个柿饼捏成团了,赶紧揉揉、重新展平了搁回烤屉,不忘嘱咐一句:“别给我乱动,我回来还要捏呢。”这才出去了。

  望着大人的背影,三尺不由笑了,跟了沈默这么多年。他是头一次见大人动手干活。还干得这么投入,恐怕除了想为远方家人亲手做点美食外,还有很大原因,是在用这种方法排解压力吧。

  ~~~~~~~~~~~~~~~~~~~~~~~~~~~~~~~~~~~

  沈默来到前厅,刚要问安,却被欧阳必进的形象吓一跳,只见老尚书眼圈乌黑,满脸倦容,却又眼珠通红,精神抖擞的样子十分诡异。

  没等沈默开口,欧阳必进便急切问道:“那书上说的是真的?真有那么神奇的蒸汽机?”

  “虽然没见过实物,但我相信那是真的。”沈默点头道:“因为我觉着很有道理。”很羞愧的,沈默是个文科生。只知道瓦特和茶壶的故事,以及蒸汽机的基本原理,甚至未来的美好前景,唯独不知道的。是如何把这玩意儿造出来,甚至于连个简单的模型都不会。他真恨自己当初的物理老师,为什么就没教教我怎么做?

  所以这时候,他只能寄希望于欧阳必进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了。但让人惊喜的是,欧阳老先生在这方面,的确比沈默灵光多了,只听他兴奋道:“岂止是有道理呢?我看绝对能行!”说着献宝似的从脚下拖出个木箱子,道:“我琢磨了半天,做了个最简单的模型,你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哦?已经做出来了?”沈默惊奇道:“这么快。”

  “因为都是现成的。”欧阳必进笑道:“你看!”说着将那盒子打开,献宝似的拿出两样东西。

  其中一样硕大的壶身、细长的壶嘴,是个泡大碗茶用的大铜壶。另一样就比较奇怪了,像一个木质的宫灯,仅在一侧面留着个小圆洞。

  “生炉子了么?。”欧阳必进问道。

  沈默当然知道他的用意,吩咐道:“快拿一炭炉来。”三尺赶紧出去。

  趁着这个空,欧阳必进给铜壶里装上半壶水,坐在炉子上,拿起壶盖,言归正传道:“我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