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轿夫们互相看看,领头的赔笑道:“我们也不知道您哪天来,就在这一直等着,结果还真把您给等来了。”说着不由分说,便将他按到轿子里,高声道:“您老坐好了,兄弟们起轿了!”

  沈默看是来接驾的,觉着有些蹊跷,便吩咐手下跟上。

  ~~~~~~~~~~~~~~~~~~~~~~~~~~~~~~~~~~~~

  只见那轿子起先还算正常,但没行出一里地,突然就发疯般地“飞”起来了,活像在颠簸箕,直把海瑞颠得前仆后仰,跳起落下,肚子里也翻江倒海,若不是吃得太少,定会吐出来的。

  还听他们一边颠,一边怪腔怪调的哼道:“今天老爷乍到,先坐簸箕小轿,往后不听使唤,拿你乌纱撂高……”

  沈默在后面,看见四人的小轿十六人抬,轮换折腾海刚峰,也听见那放肆的小调。他这才想起徐渭曾经说的陋规:但凡科贡官、举人官上任,下属总会变着法子的给他下马威,除了这些官儿不敢惹事,好欺负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使其安分守己、少管闲事……一般这些官员都年纪大了,不愿招惹这些地头蛇,所以宁肯吃这个哑巴亏,日后也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同流合污,一起捞钱。

  但沈默不想阻止,他想看看传说中的海刚峰会如何应对。

  第六卷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三八零章 券

  四抬小轿飞快地向北奔跑,且前后左右、上上下下颠簸起来,颠得海瑞骨头都散了架。四个轿夫抬累了。另四人立马换上,还是一路小跑不停颠簸。

  “停轿!”海瑞虽然没坐过轿,但也知道自己被耍了,不由怒火中烧道。

  “回老爷,离城还有几十里呢”,外面的轿夫阴阳怪气道:“咱们得抓紧赶路,不然城门就关了。”

  “本官命令你们停轿!”海瑞见他们非但不听,还怪腔怪调的唱那些曲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竟把坐板折下来打将出去,将一个轿夫打倒在地,轿子才停了下来。

  海瑞扶着轿门,颤巍巍下来,脸色蜡黄蜡黄的,过了好一会儿恢复正常。直起腰来,阴着脸看向这些存心不良的轿夫。

  他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目光却如剃刀般锋利,刮过哪个人,哪个就得把头低下,没有一个敢跟他对视的。

  沈默远处看了,不禁暗暗点头……当官要有气场,有气场才能压住人。但一般人都是长期身居高位,权掌生杀,多年熏养出来的,但这海瑞一个区区教谕出身,此刻也没有穿他的官服,却能用气势压服众人,看来确有其过人之处。

  待把众人压服了,海瑞四下一看,道左正好有一堆盖房剩下的土坯,他便一指那些土坯道:“给本官把这堆土坯搬到轿里。”

  众人登时化身呆头鹅,那领头的讪讪道:“您老,您老要这玩意儿作甚?”

  “抬到府里给老爷我架床!”海瑞面无表情道。

  那轿夫头子连忙打一躬道:“启禀海老爷,府内有上好的棕绷床,不用垫砖……”

  “没办法”,海瑞两手一摊道:“睡不惯那玩意!”说着把脸一板道:“休要罗嗦,一人四块,给我搬到轿中!”

  轿夫们只好乖乖地将土坯搬到轿里,但搬完之后,海瑞又坐进去了。

  盘腿坐在已经放了土坯跺子的轿厢里,海瑞垂着眼皮道:“快走啦,不是怕耽误进城么?抓紧赶路吧!”

  一块土坯五斤多,十六个人六十四块就是三百几十斤,再加上海瑞那一百多斤,就是近五百斤的份量。轿夫们个个被压得趔趔趄趄,汗流浃背,换了一拨又一波,最后全被压得东倒西歪,腰都快断了。

  见遇到高人了,轿夫们搁下轿子,跪地讨饶不止。

  海瑞盯着他们道:“你们不是轿夫。”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太差了,根本吃不了这碗饭。

  “您老法眼如炬,”轿夫们更加不敢隐瞒了,竹筒倒豆子道:“我们不过是苏州城里的一些混混,被人雇来给您个难看的。”

  “谁?”海瑞沉声问道。

  “这个,小的们不敢说,”混混们摇头不迭道:“我们惹不起他们。”

  “惹不起他们,就惹得起我吗?”海瑞冷笑连连道:“你们不说,我也知道那些人是谁,我问你们——如果本官要拿你们是问,他们能护住你们吗?”

  众人纷纷摇头道“不能”。

  “相反,如果本官要护你们,他们敢动你们吗?!”海瑞循循善诱道。

  “不敢。”一众泼皮已经完全被他绕进去了。

  “所以”,海瑞一字一句道:“你们自己说,应该向着哪一边吧?”

  “我们说,我们说”,泼皮们就要招认,那领头的又不放心的问一句道:“您老真能护着我们?”

  “我海刚峰言出必践,不必怀疑。”海瑞沉声答道。

  那些泼皮便把长洲县丞、典史和几个老吏,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得知,不近人情的海笔架要来长洲任县令,怕断了他们的财路,便合计着要给他来个下马威。

  海瑞听了寻思半晌,这次也不上轿了,便命他们抬着轿子直奔县城而去,他则大步跟在后面,赶羊似的催着他们快走。

  沈默饶有兴趣,也紧紧跟在后面。

  紧赶慢赶终于在关门前进了苏州城,直奔长洲县衙。

  此时县衙门口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县里的佐贰官等已经得了消息,在门口恭候。一干小吏则手持着鞭炮等在那里,当这些人真想欢迎他?当然不是!他们估计那海刚峰一路颠簸而来,早应该吐得七荤八素,站都站不住了,所以才搞了这个欢迎仪式,存心想看他的笑话呢。

  只听那腆着大肚子的芶县丞,对看热闹的老百姓得意洋洋道:“新来的县令啊,不过是个教书匠,这辈子还是头一回坐轿呢,也不知习不习惯!”听这么一说,老百姓们纷纷往街口巴望,想看个究竟。

  不一会儿,小轿来到县衙前,轿夫们搁下轿子,累得纷纷坐在地上,只有海瑞一人立在那里。

  他这一鹤立鸡群就显眼了,县丞一伙儿早知道未来县令的相貌,试探问道:“你可是海老爷?”

  “正是本官。”海瑞冷冷望着他道。

  “您怎么没坐轿子?”芶县丞这个纳闷啊,心说看这轿子挺沉的啊?里面装的是什么?

  海瑞淡淡笑道:“芶县丞是吧?”

  “下官长洲县丞芶养德,见过堂尊大人。”芶县丞只好给他行礼,后面的主簿、典史一干人等,也纷纷跟着行礼。

  海瑞也不叫他们起来,指着那顶轿子道:“本官要感谢你们的特殊关照,但老爷我坐你们的轿子,颠得骨头散了架,需要支炕休息,你们就好事做到底,帮我支个炕吧。”

  芶县丞等人一下子傻了眼,但众目睽睽之下,岂能违抗县尊的命令?只好按照海瑞的要求,将轿子里的土坯一一搬进县衙。

  看着平日耀武扬威的芶县丞一干人,脱掉官服,狼狈不堪的搬运土坯,老百姓们哄堂大笑,感觉十分出气,很自然也对这位新来的海大人,好感大增。

  趁着那些人搬砖的功夫,海瑞已经把脸洗净,换上了自己的七品官般,头戴乌纱之后,原先寒酸老百姓的模样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威严官相。

  本朝取士,沿袭前朝故例,考的不只是文章,还有相貌,所谓 “牧民者必有官相,无官相则无官威”,因此在取士时,有一个附加条件,其实也是必然条件,就是要相貌端正,六宫齐全。譬若面形,第一等的是“国”字脸、“甲”字脸”“申”字脸;次等的也要“田”字脸、“由”字脸,官帽一戴,便有官相。倘若父母不仁,生下一张“乃”字脸,文章再锦绣,必然落榜。

  比如说沈默,俊俏小生甲字脸,算是做官的第二等脸型,不过他双眼大而有神,剑眉直插云鬓,嘴唇薄而鼻梁挺直,倒比那些单纯的国字脸更加得考官欣赏,因而在相面时,还是得了个一等。

  但海瑞是举人,虽考过进士,文章做得也老道,却因落笔直言国事、成文痛陈时弊,考官自然不喜,在墨卷上便落了榜,因此根本就没能去过那“面相”一关。

  而有无官相,只有穿上官服才能显现出来。沈默一路上见过他两次,他穿的都是布衣棉鞋,根本看不出端倪,现在到了苏州城,第一次穿上了知县的帽服,才见他眉棱高耸,挺鼻凹目,在通明的火光下竟不怒自威,正气凛然,让人不由心折。

  老百姓一见大人面相刚直,不是那些肥肠满脑的官儿们,觉着这样的大人,兴许会贪渎的轻点,对他的好感又增加三分。

  海瑞一直站在衙门前没有进门,直到那些个官儿们把砖搬完,心中忐忑的站在他面前。只听海大人又吩咐道:“把县衙的外墙上,凿十个大洞!”

  县丞心说:“这人心眼太小了吧,真是不敢得罪啊。”便小意陪笑道:“大人,好好的墙壁,凿了窟窿多可惜?”

  海瑞冷笑道:“我听说长洲县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人们叫苦连天,本官就要把衙门里的腌攒浊气全部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说着大手一挥道:“凿!”

  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凿就凿吧,正好大伙还没洗手,抡膀子就干吧。

  大冷的天,长洲县的官吏们挥汗如雨,抡弃大锤,把县衙墙上凿了十个井口大的大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

  窟窿凿好之后,海瑞又让人在县衙门前挂上两道空白竖幅,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黑漆衙门八字开”,下联“有钱没理莫进来”。最后写一个横批道:“本官日夜受理状子。”

  大伙这才知道,他让人凿洞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为了方便大家告状喊冤,不至于因为被衙役挡在门外。就上告无路了。于是乎,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海大人上任第一天,就一直忙到大天亮。

  沈默站在衙门对面,看着这前所未见的一幕,铁柱和三尺站在后面。三尺摇头道:“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火也烧的太旺了吧,一来就把手下都得罪了,转眼又把富豪大户得罪了,以后还怎么混?”他是北京的老兵油出身,司空见惯的是上下沆靡一气,狼狈为奸,却没见过这样的。

  相见而言,铁柱就纯朴的多,他情绪激动的反驳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就是对的吗?若是没有海大人这样的清官管一管。我大明朝的百姓,还能看到点希望吗?”他是下层百姓出身,没少受了官府的气,所以对海瑞这样大张旗鼓为老百姓张目的官员,有着天然的好感。

  “你怎知他不是做做样子?”三尺冷笑道:“看着吧,保准是热锅子炒屁,臭一阵!等过不了个把月,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俏皮话还不少来”,沈默笑骂一声道,“别争了,咱们找家店住下,饿死我了快。”

  两人却不依不饶的问道:“大人,那您是个什么看法呢?”

  “身为他的直接上级,”沈默回过头来,一本正经道:“我感觉压力很大。“说完便扬长而去。

  两人面面相觑,心说这是什么意思?

  当天晚上,沈默三人便歇在城内一家叫“东昇”的客栈中。

  一夜无话,次日起床,便在客栈中吃早茶…苏州的客栈,大都是前楼后院,楼是茶楼,院是客店。相互独立,又相得益彰。

  沈默三个从后院步入茶楼,但见这里跟杭州的茶楼又不同,杭州的茶店,大都是敞厅,一视同仁,不管是缙绅先生,还是贩夫走卒,入座都是顾客,混淆在一起吃饭喝茶。

  而苏州的茶店,却分出等级,各不相淆,有钱有地位的在里面,在楼上,普通百姓在楼下,在外面。沈默是要观风的,与铁柱两个只在最外面那间厅上坐下。

  小二过来招呼,沈默让他只管上招牌的早点。不一会儿,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子酱油、枣泥麻饼、水晶汤团等等,便摆了满满一桌子,虽然尽是些小碟子小碗的小菜量,但架不住种类繁多,色香味俱全,确实要比杭州和绍兴强不少。

  沈默最爱吃的,是那大如核桃的水晶汤团,较一般汤团稍小,馅心是猪油白糖,皮子是水磨糯米粉,皮薄馅大,便个个透明如水晶。汤团端上来时,小儿还特意嘱咐道:“客官先咬破一小口,吃里面的汤汁。要不然,大口一咬,馅里滚烫的汁水溅出来,烫痛嘴巴就不好了!”

  这对铁柱和三尺那种急性子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俩都对此道美味敬而远之,转而对那些可以大快朵颐的发起进攻。

  但这种水晶汤团,却正合沈默的性子,他不紧不慢的舀着晶莹剔透的汤团,一边轻轻吹着气,一边享受着和煦的晨光,听着边上人的吴侬软语,不由摇头暗赞道:“这就是生活啊!”

  那些人好似在讨论今年的天气如何,庄稼的收成怎样,沈默自然不会太感兴趣,只是有些奇怪,城里人一般都不关心这个,怎么苏州人成了例外,他们也不种粮食啊。

  待将一碗汤团吃个了七七八八,沈默感觉有些饱了,便又去听邻座那些食客的谈话,这一听不要紧,那谈话的内容竟让他大为震惊!

  只听众人对一个衣着光鲜,面色白皙的中年人道:“魏四爷,您在昌源号里是说了算的,能透露一下你们票号怎么看吗?”

  那魏四爷面色为难道:“这个……不好吧。”众人便给他端茶倒水,还上了一份最好的早点,讨好道:“您就当闲聊,给我透个底儿呗。”

  “好吧,”魏四爷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道:“但不许外传,传出去我就不好交代了。”

  一屋子人一起摇头道:“您放心,我们嘴严实着呢。”便都一脸热切的望着他,仿佛等待金科玉律一般。

  沈默看了,心说:“是这个魏四爷傻了,还是这些人都傻了?”这么大的地方,人多嘴杂,怎么可能保密?但所有人都安之若素,没有一个觉着不妥的。

  只听那个魏四道:“根据我们东家亲自去常熟走访,发现去年那里雨水太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