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镜录略讲-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量起来了,现量马上转过去。眼识的现量等于照相机,对好焦距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有些佛经说:一弹指是二十刹那,另有六十刹那、九十刹那之说,一刹那代表非常快速的时间,无法用秒来计算),就是眼识的现量。但是这个现量的境界不容易保持住,假定眼识的现量与意识的现量两者配合,意识不起比量分别,眼识不起第二刹那的动摇时,那绝对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看人不像人、看狗不像狗。像什么?什么都不像,就是有个东西过来就是,那是现量境相的一种现量。然而在唯识学上,这种现量叫什么呢?叫假象,不是真象。什么是真象的现量呢?一草一木、一灰尘、一点雨水、山河大地、猪牛狗马等,整个宇宙、一切万有等等,所呈现的世界是整个阿赖耶识的现量,整个阿赖耶识的现量就是这么一个世界,但它是刹那刹那在变化、生灭。

 

  我们大概了解这些观念,唯识太麻烦,永明寿禅师他老人家提到,我们不得不替他讲清楚一点。

 

  眼耳鼻舌身五根,以及后面那个功能 ——心体,体是勉强加的名词,不是当它有个实在的体,为了方便大家明白而说 “体 ”。心体的功能叫第八阿赖耶识,也是 “俱缘现量 ”,它对的统统是现量。注意啊!第六意识能够分别的不算,前面的五个识与最后的第八阿赖耶识是 “俱缘现量 ”。缘者攀缘、抓住。当眼睛一看,被前面境相吸引住,站在物质的立场,也可以说,前面的境相是不是也被我们吸引住?两者互相吸引,所以 “俱缘现量 ”。

 

   “得诸法之自性 ”,不要看到 “法 ”就想到佛法;也不要当成是作法的师公,那就搞错了!同样一个 “法 ”字,用的地方不同,解释两样。 “法 ”代表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理,万有的事情、现象,包括精神世界的理,所以前五识跟第八识 “俱缘现量 ”,当它起现量,它在这个时候它了解一切法,一切万物本身的性体。不要把这个自性看成明心见性的性,如果有这一念,全体解释错了!我经常发现年轻同学著的佛学论文,在这种地方观念错的很严重,只要看到性,就是把明心见性、性空连在一起,观念就搞不清楚。 “得诸法之自性 ”, “不带一切名言 ”。比如八识 ——眼耳鼻舌身意、第七、八识都是名词。 “名 ”,名词; “言 ”各种言语文字。前五识与第八识 “俱缘现量,得诸法之自性,不带一切名言 ”,当他一看前面,晓得这是人、这是鱼,鱼是法,人也是法,中间没有分别。举眼识为例,坐此回头一看好多人,张先生、李先生、男人、女人你全不管,这时眼睛现量一看, “得诸法之自性,不带一切名言 ”,就是这个道理。

 

   “又无二种计度分别 ”,没有人我、人法计度分别。计是心里计算,哟!好多人,这是 “计 ”。这些大概是什么人,这是 “度 ”。 “计 ”与 “度 ”在中文有不同性质。 “计 ”带数字性; “度 ”有推测、推理之意,大概、比量。 “分别 ”,男的、女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 ……都是分别。他说,现量境界没有这些作用。

 

   “随念分别 ”,能够知道这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是意识的念头,我们讲念头、念头就是这个。

 

  刚才说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能见明见暗的那个是阿赖耶识的现量,《楞严经》上说这个叫 “见性 ”,我们说那个叫 “能见 ”,至于明心见性,则要 “能所双亡 ”, “能 ”还要忘掉,这属于另一层道理,以后再说啦!

 

  他说,在现量境上,一切能知是随念而来,意识起作用,随念分别。当我们一切境界随念分别的时候,比如八点钟开始上课,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十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生灭中过去了。这中间,我乱讲,诸位乱听的,对与不对,懂与不懂这些分别都过去了! “随念分别 ”,这分别的中间,它本身有一个现前并不生灭,也没有动摇过。就是八点钟到现在,那么多废话,我说过,你也听过,一生一灭,每个声音、每个动作、每句话,对与不对,都跳动过去了,我还是我,坐在这里听的清清楚楚。他说,我们活着的人在随念分别中, “即现前不生灭 ”,就是现在在你面前,就有不生灭的自性功能。

 

  这一节不晓得我讲清楚没有?很吃力,硬是连吃奶的力气都拿出来了!只有那么大的本事!在我自己是很不满意,总以为报告的不清楚,因为这一段就是那么几句古文,即使勉强说明清楚,也要七、八万字的白话文,要在这么短的时候讲清楚,很难!诸位应该智慧高,透过我讲不清楚的话,你们应该清楚了,希望如此。

 

                      唯识学的修证路线

 

  现在回转来讲唯识的理论,讲理论就是修证、做功夫。学佛的多半看过《六祖坛经》,六祖有两句名言: “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 ”,第六识、第七识在因位上就可以转识;前五识、第八识则在果位上圆满。在座有学止观、参禅、念佛、修密宗的,有时候打坐,突然瞎猫撞到死老鼠,心境偶然清净一下,别以为这偶然的清净面就是明心!那个只是意识清净的现量,不过偶然碰到而已!大家在生活上都有经验,有时站在那里看一个东西愣住了!愣的经验,愣头愣脑,问他做什么?不知道,尤其考联考看书,看不进去愣住了!愣住了也是第六意识的现量,什么现量?第六意识无明的现量、不清明的现量,把第六意识不清明、无明的现量翻过来,很清明,有些人用功用得好,念咒子、参禅打七、念佛、参话头,心里累得不得了!像我年轻时学佛,有个同学被狗吓悟了,从此看到狗就拜,因为狗对他功劳太大了!他打七参话头,参的很辛苦,到了第七天,端了茶杯心里还在参话头,一脚踏到门外,刚好踩在一只狗身上,那只狗痛极了!大叫一声回头咬他一口,他受这一惊吓,茶杯掉地破了,人也悟了!就愣住了!可是那个愣是清明的。哦!他说原来是这样的,哈!他懂了,后来他说狗是他的善知识,这一辈子不但不吃狗肉,看见狗就拜。我这位同学姓杨,很妙的一个人。

 

  那么,当一个非常清净,没有杂念、妄想,许多人认为这个就是悟,其实这是意识偶然清明的现量呈现,当然是很好的境界,如果认为这样就是明心见性,那大错特错。意识经常能保持这个清明、定的境界,念头过去没有了,未来念头没有来,当体很光明,没有杂念,你不要认为证到了大圆镜智,没有,连方镜、三角镜都没有拿到,只是意识的偶然清明。这个时候对了没有?对了!因上的。那么因上能够经常如此修持(这是求证,不是理论),如果能够永远这样定下去,也无所谓定不定了!站着这样,打坐盘腿也是这样,随时这样,所谓打成一片,慢慢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我,第七识的 “我 ”转了。那么这叫道吗?还不是,这只是证到因位而已!因为会变,所以叫 “六七因上转 ”。如果你用功碰到这样的境界,你的六七识是有转机,这个时候贪瞋痴慢疑也不会起。你能把这个因位保持下去,就会证到果位,没有果位不是从因位来的。我现在所讲,是针对有许多朋友,偶然有这个境界呈现,认为自己悟了道,得了果位,这样认识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入门的,不管做什么功夫,净土也好,禅宗也好,非要走到这个因位上不可。





下一页:第五集 


第五集



            第四十一章 大化不曾留一人
            第四十二章 龟迹能卜空有迷
            第四十三章 身是泡沫心同海
            第四十四章 梦醒梦还真
            第四十五章 天地一耳听无尽
            第四十六章 帝都繁华犹谷响
            第四十七章 心海潮屏音回吼
            第四十八章 万籁还天观音耳
            第四十九章 夜来千诗由病禅
            第五十章 寻物多害丧心病
    
         第四十一章 大化不曾留一人
 

  注重做功夫、注重实证的特别注意与唯识有关的这一段,这个问题还没有讨论完。我们在这里引用六祖 “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 ”的说明,正好与这问题配合参究,而且重点在求证。像修净土念佛的,念到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无念怎么念? “无念 ”,三际托空,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当体自性空,唯心的净土呈现了。这是第六意识的现量在因上呈现了。一切修法都是如此,必须修到三际托空。

 

  三际指前面、中间、后面三段,过去已经过去,当然没有;未来还没有来,一来就变成现在;现在又成为过去,永远不会停留,它是生灭法。有些人一辈子做功夫,讨厌自己妄念、烦恼多,那叫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当你觉得妄念多,妄念早跑了,你想请它吃最好的素宴留它,都留不住的。这世上什么都留不住,人的生命也留不住,何况念头。本来三际不停留。然而问题是,理上知道三际不留,中间托空做不到。大家求的是不让后念上来,因此用许多方法压住后面的念头,不让它起来,实际上压也压不住。

 

  念头这个东西,正如白居易的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草是春风吹又生,阿赖耶识的现量永远把你的杂念呈现出来,这是阿赖耶识自性当然的功能,没有什么稀奇。但是你知道这个现象不留、不住,所以《金刚经》叫你 “无住 ”,无所住,你为什么要在中间这一段求空?住在这里早已著了一个念。

 

  古人 “三际托空 ”这名词用得好,手托之托。大家学佛,尤其中国人学佛,很容易搞错,总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哪里不懂中文?三际托空嘛!下意识认为是三际 “按 ”空,硬把它 “按 ”下去,你要硬求一个空,不是 “按 ”空吗?!古人用字用得好,是我们自己读书不留意!

 

                      忘我不等于无我

 

  那么,真用功,也懂得这个理,一点都不吃力,很自然的,在空性自在的境界上,你求个什么空?空者不是你去空它,你去空它是压它,它自然空。也不是它来空你,本空嘛。那么,你让它自然来去,生灭去来,一切不管。这个时候, “生灭中有不生灭性 ”,你知道念头来去的这个并没有动过,它本来不动。那么,这个本来不动慢慢澄清久了呢? “我相 ”忘去了,只能够说忘去了 “我相 ”,我的一切现象忘了, “人我 ”没有忘喔!你坐在这里打坐,虽然坐到三际托空,我相慢慢没有,可是我还是我,尤其两脚,酸还是照酸,麻还是照麻,真正的 “人我 ”没有去掉,只是在意识上的我相比较薄了。

 

  所以,大家做功夫,必须要研究佛经教理,不通理,功夫一做,就走到外道路上去了。你只能说你的相、一切贪瞋痴慢疑的观念比较薄了!不过这已经了不起了!比如脾气坏的变柔和了;性子急的慢慢变得不急了。但是性子慢的人,更慢就完蛋了!他要转的,你注意 “转 ”。慢的人反而变得灵敏了;笨的人变聪明;聪明人变笨了吗?(众笑)聪明人是变笨一点。聪明人思想跳得太快太急,他慢慢会柔和起来。这些都可以马上测验出来的。

 

  所以大家问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功夫?你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意自己就知道了。什么叫学佛?我经常告诉你们,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地反省自己、管理自己就是学佛。不要求自己、不反省自己,光拿两只眼睛看别人,这个不合佛法、那个不对,这不是修行人 ……,那是入魔了!要完全彻底地反省自己,才是真实地学佛。

 

  由这个因上转,六七识在这个清净面的现量上,慢慢转了什么呢?脾气坏的变柔和了!脾气太懦弱的变得有勇气了!这个就是转。一切习气自然会转,不要你去转它,只要在第六意识清明现量上,这些习气会慢慢转。所以中国文化到唐宋以后认为: “学问之大在变化气质 ”,内在气质一变化,外在也变化了,人家一看,哟!满面祥光(满面红光就不对了!也许是喝酒、也许是高血压,修道修到满面红光相当严重,那靠不住的),怎么样叫祥光?祥到什么样子?那要有经验的人看。外在气质变化,身体里面也自然转。

 

  像修道家的希望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或者修密宗的人打通三脉七轮,拼命做功夫。其实,六七因地一转清明,一定久了以后,没有不转的,甚至生死也有转机。所谓奇经八脉、三脉七轮就是生死嘛!但是转得很慢,有多慢呢?六七因上转了以后,五八难了!五八要果上圆。

 

  六七因上转了以后,气质真变化,连肉体也转了!有许多朋友碰到这种状况问题来了,做功夫清净面境界都有,但是感觉到我还是凡夫境界,我没有办法解脱开,我还是我,原因何在?没有证果,求果可难了!比如前五识,眼识怎么转?不管你修道家、天台宗、止观、净土 ……哪一宗哪一派,都有个共同现象,大家打起坐来,闭眼垂帘,半开半闭,看见了吗?老实讲都看见,迷迷茫茫看见前面一点点,张开眼睛更看见。虽然闭眼坐了两个钟头,在里面看了两个钟头,我和诸位一样都有这个经验。

 

  所以,心理意识上尽管清明,前五识的眼识转不了。耳朵也一样,虽然两条腿可以盘四个钟头,人来人往听见没有?当然听见,不过没管而已!如果有人骂你,少骂两句,你有点修养,马马虎虎可以不理。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