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镜录略讲-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人,也不怕脸红乱说,后来我问了一句: “‘不知道’,广东话怎么说? ”“不识呷。 ”哎呀!这下《指月录》读懂了! “不识 ”就是 “不识呷 ”。因为达摩是从广州上岸的,而且广东话与闽南话都保留了真正唐朝的音,所以现在研究古书,研究唐音,最好会讲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我说 “老弟啊! ”他看到我那么高兴!那个广东小孩子说: “南先生,你笑什么? ”我说: “你不晓得。我三十年总算在你身上谈懂了一句话。我很感谢你。 ”


  梁武帝当年一问他,得道的人无境界,那当着我面,你是谁呢?达摩祖师说: “不识呷 ”。不知道!我也不晓得我是谁、你是谁。就是闽南话 “莫宰羊 ”!这妙得很!后来愈发现愈流汗,以前讲课往往都讲错了的!以后大家看祖师语录,那个祖师一定要查,他是福州人的话,有时候福州话就出来了;苏州人的话,苏州话就出来了,没得办法!不懂这个道理的话,读书、读语录就错了。因此,以这句话告诉同学们,读书之难,尤其是读这些禅宗语录。


  达摩祖师当时在那嵩山面壁九年,是不是一直九年,当然也是个问题。后来碰到二祖来,二祖当时已是三十多岁了,早已经在山东、江苏一带讲学,听众满座,很有名声。讲《易经》、讲《礼记》、讲中国文化,哎呀!他忽然发现这世间的学问不能解决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因此看佛经,看了《大般若经》,出家了。出家了以后,他又在河南香山,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打坐修道了很多年。


  因此,我们了解:第一,二祖学问好,读书人出身,不是盲目信仰的。第二,他做过功夫,他一个人跑到香山去打坐已经好多年了。一般人管他有没有道,他总有腿呀!两腿总要能够坐得住呀!我们两腿坐坐看,坐四十分钟变麻了!


  而且他佛学研究得好,学问也好,他最后来找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理都不理,他站在那里,就有这样的画像。后来儒家到了宋朝有一个故事叫 “程门立雪 ”,这个故事是作者藉程夫子套用二祖而来的。


  冬天下雪,二祖见达摩的时候,站在那里站了好久,或者是一天一夜,或三天三夜,很难确定,反正下雪都超过膝盖头了,二祖都没动过。那诚恳求道的样子!最后达摩祖师问他: “你找我干什么? ”二祖说: “我听说师父您从印度来,拿佛法正统心脉来传,我要求道啊! ”达摩祖师看他这样一讲,就痛骂了他一顿,骂的话很有意思!


  我们土一点来讲,就是说: “你这个小家伙!佛法岂是那么容易得的!要经过多少年呀!凭你这样子拍拍马屁,站一下,又算什么了不起! ”他是不是会骂这么好听的中国话,不知道!反正是很会骂人啦!


  结果,二祖听他这一骂,抽出了刀。以前和尚的袋子带着有刀的,等于我们过去军人腰上配有刀。和尚的刀叫戒刀,不是叫你去杀人、抢人的,是自杀用的!如果做错了事,甚至做坏了,自己自杀!后来当然有些和尚拿这把刀子不自杀,去做了别的坏事,或杀人也有。因此后来政府追回了,不准带,只保留袋子代表那个意思。所以当年的出家人是带刀的,另一方面切菜也好用。因此当时二祖抽出刀就把膀子给砍了!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决心。当然,那时候天气冷,下雪,血马上就冻结了,不过也是痛得很的!所以后来庙子塑像或画像的二祖少根膀子。


  看到二祖表现出这样大的决心,达摩祖师就问他: “你求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当然我们想得到,他又冷又饿又痛,那真不晓得多痛苦呀!人世间的痛苦在一刹那间都加拢起来!身体的痛苦、肚子的饿、又冻得要死,还要求道!当时不晓得他是怎样挺过来的!所以达摩祖师问他: “你为什么? ”二祖当时只讲了一句话,他说: “此心不安,请师父给我安心! ”


  我们后世学禅宗都忘了这个公案中他的学问、他的功夫、他的一切、他的决心。好严重!一般人认为他有道,他还是觉得此心不安。人生最难的,就是这个心,怎么样安?当然问题来了,这个是什么心?怎么样安?


  所以有许多青年同学学禅,要参话头,这个就是话头嘛!这个是什么心?这个心怎么安?我们大家坐在这里,听佛学的课,你心安不安?自己知道不知道?此时的思想安不安?这是什么心?怎么样安?我们先休息一下,先安一下心来。


            第十五章 不费一字三藏全
 

  上次,我们提到二祖向达摩祖师求安心,首先提出来有个问题: “安心 ”,这两个字非常重要!不但普通人,任何一个人都觉得安心之难。因为学佛、修道,学了一辈子还是安不了心;反过来说,此心真安了,返回佛性了,就是普通人也成佛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如何安心。


  第二,《宗镜录》卷第 43的原文: “夫初祖西来,唯传一心之法。二祖求缘虑不安之心不得。 ”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一再重复说明二祖见达摩这故事呢?这里有一个点题,点出这个题目来,也就是大家一般人学禅宗、学佛法搞错了的。我们现在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心,佛称之为缘虑心。这个心里,一个思想接着一个思想,永远连续不断的。


                      莫做无用之功


  我们一提到佛法的唯心,就把现在这个能思想作用,能感觉作用的,当成是心,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唐代诗人,学佛的白居易有一首名诗:


   “空花那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


  我们眼睛坏的时候,或眼睛碰压了一下,起了毛病,就看到虚空中的光点,好像虚空之花,这个本来是假的嘛!但你要说它是空的,却也是个现象,是病态的现象。所以,以这个空花来求得正果是不可能的。阳焰就是沙漠里头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照在海面上,因水蒸气蒸发所产生的光影。另外,在高速公路上,尤其在炎热夏天,车子开得快的时候,坐在车内看到前面马路上都是水,开到的时候却没有水。干的。可是那水真像,你就晓得这就是阳焰。所以, “阳焰如何更觅鱼 ”?根本就没有水,哪里可以找到鱼?我们的缘虑心,一个思想连一个思想的心,以这个心打坐、作功夫,以为自己在修道,无以名之,就叫做阳焰境界吧!


  要注意哦!不管学什么!禅宗也好、密宗也好,管你天宗、地宗,随便你哪一宗,都是 “阳焰如何更觅鱼 ”。你以缘虑之心去修,以为这个是 “一心 ”,那是笑话。对佛法基本都没有认识清楚!


  一般学佛的人注意哦!一切唯心不是这个,这个是意识缘虑之心。大家都以为缘虑之心,是可以做功夫的东西,例如佛法的调心,道家的炼心,儒家的养心,都还是缘虑心,像密宗修观念咒子,或者参话头、做功夫,甚至练气功,都只能称为调心,都是以缘虑心起修,不是究竟。你要求的,应是后面那个本体的心。


  所以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事实上不是指这个缘虑心,首先要明白,要搞清楚,不然错误大的很;尤其现在国内外讲禅宗的,我们只好根据白居易的诗称它 “阳焰宗 ”, “阳焰如何更觅鱼 ”呀!再不然叫它 “空花宗 ”, “空花那得兼求果 ”!不可能的呀!


                      做人要老实


  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二祖当时同我们一样,达摩祖师问他: “你找我干什么? ”神光说: “此心不能安啊! ”但是先前,二祖没有剁膀子以前,不是讲这个话;他说的是: “师父您从西边印度来,有无上甘露的法门。 ”换句话,像我们有些年轻人,比如我年轻时候,找师父也是这样,看到就跪,跪下来: “师父呀!听说你有大法、大道,您一定要传给我,你叫我怎么样都可以! ”那句话,嘴巴骗死人不要钱,好甜哦!反正我要求道嘛!缘虑心!


  所以二祖去见达摩祖师,也同我们年轻人一样,那个嘴巴真会侍候人! “您有无上甘露法门 ”,反正好听的名字都给它堆上去。碰到达摩祖师不受骗的,被祖师骂一顿,当然自己心里有数,那些都是空话,捧了空花要来求道。剁了膀子以后,这一句话大概是又冷又饿又痛,痛出来的。达摩祖师说: “你干什么?你为什么这样? ”二祖说: “此心不安!求师父给我安心! ”这老实话来了。


  但注意哦!他学问已那么好,至少在求学方面比我们在座的人好,打坐修道的功夫也比我们只有好没有差,一切胜过我们,而他说心不安。最后又冷又痛又饿,剁了膀子,当然此心不安,恐怕手还在发抖,不过下雪天没有关系,且马上停止了。他问这个心怎么安,这句话问的倒实在。达摩祖师经他一问,当然我们看书没有味道,文字记载不够写实,当时没有录影,他那个眼睛一瞪: “还没有安心,拿心来,我给你安! ”尤其那外国人讲话胡子一翘、眼一瞪,蛮哧死人的。


  二祖被达摩祖师问呆了。我的心,在哪里?找不到!怎么拿心给你!心到底在哪里?毕竟找不到!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之下,二祖的缘虑心没有了,更没有第二心思去造一个假话来了,他已经被整得差不多了,仅剩半条命,才有最后一句实实在在的话: “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 “那好了,我已经给你安好了。 ”这一下才开悟。


  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好厉害,但是也很客气啦!假使是我就坏了, “那你怎么会讲话! ”对不对!说我心找不到,却晓得答复我找不到,这不是心在讲吗?可见还有一个心。但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不走这个路线。这样一逼,会把人整神经的,不可以这样!所以赶紧告诉他: “你在这个地方,我已经给你安心啦! ”无可安处嘛!不需要安处,有一个固定安处,就已经不是了。


  就如《易经》上的话: “神无方而易无体 ”,我们一般人总喜欢捉住一个方位,捉住一个东西,定在那里,以为是安心。那错了!那都是缘虑心,不是真的。这是一段中国禅宗开始的公案。


  再看原文,永明寿禅师提出来说: “初祖西来,唯传一心之法 ”,二祖答复他的话: “求缘虑不安之心不得 ”,找不到。因此可以了解, “即知唯一真心,圆成周遍 ”。我们现在用的心,无以名之,为了分辨它,把它叫做假心。


  我们那个本自具有的本体之心叫做真心。因此你就晓得,天下唯我独尊的唯一不二的真心,圆成周遍,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处处现成。但是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你只要当下 “言思道断 ”,但不是嘴巴不讲话;嘴巴不讲,心里头却还在讲哪!


                      无言之教


  所以,我非常感谢一位朋友。当年我到峨嵋山,想要闭关。就写了封信给这位朋友说,我三年闭关,禁语不说话。这位朋友回了信,他也是学佛的,他说禁语就不必了,你把嘴巴禁得掉不说话,你禁得掉你的心声吗?我看了信,突然一震!对!心声。一个人自己里头常两个人在对话,不只对话,有时候还吵架,而且有三个、四个吵得很厉害。庄子称之为心兵。我们心里头有干戈在作战,就像现在的新名词 “心战 ”,心里头自有干戈。


( 编案:现代心理学类皆假设有一统合之人格存在,但弗洛伊德却将人格从发生学上分成原我、超我、自我,又从实存上划分为意识及潜意识。雍格又将后者划分为个人及集体潜意识。至于乌斯宾斯基,又分为知、情、意的我,详见其所著:《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真是热闹得很。 )


  所以 “言思道断 ”,光是表面上的不讲话不行; “思 ”呢?那又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因此,接着卷 43开始唯识的道理。 “思 ”与 “想 ”原是两个不同的作用;现在人却把它们连起来称作思想。 “想 ”是粗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脑子里在想,感觉到的这个是想。这 “想 ”变化的很快,虽然无常,却可以看得很清楚; “思 ”就不容易找到了。在座诸位,有很多用功修道学佛的;学净土的也有、参禅的也有、学密宗的也有,乃至修道家的也有。据我所知,各路的神仙济济。但是不管你禅定做得怎么样好,你那个思的境界没有断。那时你好象不在想,你觉得非常静,非常沉,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偶然有一点影像,这都是思的境界。所以非要把法相唯识学研究得透澈,然后才能讲唯心的道理。


  所以 “言思道断 ”,思不是想,想容易断。譬如说,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早上刚睡醒了,眼睛还没有张开,迷迷糊糊的还在睡,那个若有焉、若无焉的境界,是思的境界,不是想的境界。


  还有,我们晚上将睡着未睡着之际,还有点迷迷糊糊,有点影子,都说不知道吗?还有一点知道,真知道吗?不知道。那也是思的境界。往往有许多人把这个当成是正路,当成是心宁静的标的,这是绝对的错误,千万要注意!要 “言思道断 ”才能够了解到真心的境界,才能得到达摩祖师的印可。


   “遂得祖印大行 ”,二祖了解了真正佛法的心印。 “祖印 ”也就是佛法的心印。中国禅宗所谓的大乘开始了。 “迄至今日 ”,这个 “今日 ”是指永明寿禅师 (904~ 975)写《宗镜录》的时候。他是五代末年,宋朝初年的人。


   “云何著于言说,违背自宗? ”这段文字,永明寿禅师用的是假设的语气。禅宗是言思道断,不立文字的,为什么你还要写这部《宗镜录》,违背你所学的禅宗哪?不过,永明寿禅师后来提倡禅净双修。


   “义学三乘自有阶等 ”,在中国的佛教大体上就有两种差别。一种是专门讲修行功夫的,例如禅师,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