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铀囊笕盟乩矗挥惺裁匆跄薄R蚨惆讯沃乙逅屯罗M罗嗳∧馅蟪贾游剩挂炷惭案窃购蕖
  南诏勿邓部酋长苴梦冲,暗中与吐蕃勾结,煽动诱惑各蛮族,隔断南诏使者去唐通路。韦皋派遣三部落总管苏峞领兵到琵琶川,于贞元八年春二月,捉住苴梦冲,数说他的罪恶并把他斩了,往云南的道路才得畅通。从此吐蕃和南诏之间更是日益猜疑,每次南诏兵到边境上,吐蕃也发兵,声称互相响应,实际上是加以防御。贞元八年(792)十一月,韦皋又派人致书给南诏王,表示欲和他共同袭击吐蕃,把吐蕃驱逐到云岭以外,把吐蕃的城堡全平定,并助南诏在境上修筑大城,设置军队互相守卫,永远成为一家。
  贞元九年(793),异牟寻决心归附唐朝,派出三个使者,分三路,一出戎州(今四川宜宾),一出黔州(今四川彭水),一出安南(今广西西部),都携带生金和丹砂,去成都见韦皋,以金表示坚定,丹砂表示忠心赤诚,把韦皋给他的信分为三,各带一份,最后都到了成都。给韦皋的信中说:异牟寻世为唐臣,过去由于张虔陀的侮辱,而中国使者到后,又不为澄清昭雪,所以产生了异心,鲜于仲通前次出兵,想改过自新而没有因由,后来吐蕃欺侮使我背约。。。曾祖时曾得先帝恩宠,以后继承者都蒙恩袭承王位,人所以知道礼义,都是受唐的风情教化,。。异牟寻愿竭尽忠诚日新,归附亲近天子,请求增加剑南、西山、泾原等州的戍守兵力,安西镇守,扬兵四临,委回鹘诸国,所在侵掠,使吐蕃势力分散,不能为强,这西南边隅地区,不烦劳天兵,可以立功。于是上表请求归附唐朝。韦皋送南诏使者到长安,韦皋上表祝贺。德宗赐以诏书,对异牟寻加以嘉勉,并命韦皋遣使者持牒加以慰抚。
  贞元九年(793)十月,韦皋派遣他的节度巡官崔佐时带着诏书去南诏,并且自己也以帛书给异牟寻。崔佐时到南诏都城羊苴咩城,当时有吐蕃使者数百人先在南诏。这时郑回暗中接见崔佐时并介绍了南诏情况。崔佐时劝异牟寻把吐蕃使者全杀掉,去掉吐蕃所立的封号,恢复南诏原来的名号,异牟寻一一听从。乃率领他的儿子寻梦湊和清平官与崔佐时一起到点苍山神祠进行盟誓,修载书四,一藏在神祠石室,一沉在西洱水,一放置在祖庙,一进献给唐天子。并把吐蕃使者全部杀掉,刻金契以献,又派遣曹长段南逻、赵伽宽随崔佐时入朝。
  最初,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进行大战,死伤很多人,便向南诏征调万人,异牟寻想要袭击吐蕃,表示国小人少,请求发兵三千人,吐蕃嫌人少,最后增至五千人,吐蕃允许了。异牟寻表面表示寡弱,在派出五千人以后,自己率领数万人跟在后边,昼夜兼程,袭击吐蕃,在神川和吐蕃展开大战,大破吐蕃兵,截断了铁桥,淹死吐蕃兵一万多人,俘虏其五王,降伏吐蕃士卒十余万,派使臣到唐朝献捷。
  贞元十年(794)六月,南诏王异牟寻派遣他弟弟湊罗栋和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入朝献地图、土贡和吐蕃所给的金印,请求恢复南诏称号。德宗加以赏赐,拜尹仇宽为散骑常侍,封为高溪郡王。为了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节领使,成都少尹庞颀为副使,崔佐时为判官,俱文珍为宣慰使,刘幽宕为刺官。赐银窠金印,印文是“贞元册南诏印”。袁滋一行至大和城,异牟寻派其兄蒙细罗勿等用良马六十匹进行迎接,奏金钟玉珂,兵士振铎夹道列阵,异牟寻身披金甲、蒙虎皮、手执双铎■,千人执长矛保卫,有十二大象在前导引,骑兵、步兵也依次排列。到黎明时,进行册封,异牟寻率领官吏北面而立,宣慰使面向东方,册封使南向,宣读诏书册封。司仪者引导异牟寻离位,跪下受册封,异牟寻叩头再拜,又接受所赐服装备物。退下后说:“开元、天宝中期,曾祖和祖父都蒙册封袭承王位,自此五十年。贞元皇帝洗去旧痕录取功绩,又赐给爵命,子子孙孙永远为唐臣。”并设宴招待使者,宴会上,异牟寻拿出玄宗所赐的银平脱马头盘两个,对袁滋说:这是天宝时期先君凤伽异以鸿胪少卿入京宿卫时,皇帝赐给的。又指头发垂白的老笛工、歌女对袁滋说:这是先君回国时,皇帝赐给胡部、龟兹乐二列,今天已经丧亡略尽,就这二人还在。袁滋回京,异牟寻又派遣清平官尹辅酋等七人答谢天子,献上铎■、浪剑、郁刀、生金、瑟瑟、牛黄、琥珀、■、纺丝、象、犀、越睒统伦马等物。
  第三节联合唐军,屡破吐蕃贞元十一年(795)十一月,异牟寻进攻吐蕃,攻取昆明城(今云南盐源彝族自治县),取得食盐池。又攻破施蛮、顺蛮,并俘虏其王,置白厓城;因之定磨些蛮,隶属昆山西爨故地;又攻破茫蛮,掠弄栋蛮、汉裳蛮,充实到云南东北部。
  贞元十五年(799),异牟寻谋划出击吐蕃,以邆川、宁北等城正当进路,乃凿山挖深沟进行作战准备,德宗答应出兵相助。异牟寻请求韦皋派大臣子弟到剑南为质,韦皋推辞,异牟寻坚决要求派子弟为质,韦皋无奈答应到成都来住,都遣他们读书就学。异牟寻对韦皋说:“昆明、隽州与吐蕃接壤,不先出兵,就为威胁,反而成为我们的祸患。”请求韦皋出兵进攻吐蕃。当时唐军屯于京西、朔方、大峙的粮食,想在南北一齐进攻故地时用,然而南方的粮转运延迟时期,士兵不能全部聚集。这年夏季,吐蕃麦未成熟,又发生瘟疫,赞普死,新赞普刚立,韦皋揣度吐蕃不敢出动,所以劝异牟寻暂缓出兵比较安全,比速而无功为好,现在边境上的兵比往年要多十倍,而且行营都在隽州,扼住西沪吐蕃的道路,昆明、弄栋可以无患。异牟寻遂约定他年。
  吐蕃大臣认为岁在辰,宜于出兵,谋划袭取南诏。乃检阅士卒整治运路,将在十月围攻隽州,在昆明屯兵八万,准备一年粮草。吐蕃赞普以其舅攘鄀罗为都统,派遣尚乞力、欺徐滥铄屯兵在西贡川。异牟寻和韦皋得到情报后,韦皋命部将武免率领三千弓箭手前往,命亢荣朝率万人屯驻黎州,韦良金率二万五千人屯驻隽州,和南诏约定,紧急时一起出兵。吐蕃率领五万兵自曩贡川分二军进攻南诏,一军从诺济城进攻隽州。异牟寻害怕东蛮、磨些蛮为吐蕃作向导,想先用兵进击,韦皋告知说:“隽州实为往来通道,可以捍卫掩护几个州,敌人屡次窥探,所以用兵严加防守,屯兵和壁垒互相监视,粮食器械处处都有,东蛮岂敢怀有二心。”异牟寻乃通知东蛮、磨些诸蛮把粮食收入城中,不然全部烧掉。这时,吐蕃颙城将领杨万波来约投降,事情泄露,吐蕃用五千兵进行守卫,韦皋派兵击破。韦皋大将扶忠义又攻取末恭城,俘获牛羊以千计。吐蕃大将既煎让律在离十贡川一舍之地屯兵,其国师马定德率领种落出来投降唐军。西贡节度监军野多输煎也投降扶忠义军。吐蕃欺徐滥铄到铁桥,南诏军在水中下毒,吐蕃军人多被毒死,因而迁徙到纳川,坚壁防守。这一年吐蕃境内霜雪下得早,出兵不捷便速退去。吐蕃苦于唐和南诏联合进军,因而不敢进攻南诏,韦皋命令武免在隽州按兵镇守,在南诏边境也加以屯戍。
  到贞元十七年(801),因剑南节度使韦皋和南诏王异牟寻配合作战,屡破吐蕃,转战千里,攻克城池七座,军镇五,焚烧敌堡一百五十多所,斩首万余级,俘虏六千,降户三千,德宗为韦皋加官为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赐爵南康郡王。南诏王异牟寻在对吐蕃交战中攻其腹心,俘获尤多,德宗特遣中人尹偕到南诏进行慰问和安抚。
  在南诏西南有骠国,国王摩罗思那听说南诏异牟寻内附于唐,非常羡慕。因而请异牟寻引荐,派他儿子悉利移入朝进贡,献其音乐。异牟寻每年都向唐朝献纳地方产品,唐德宗对他尤加礼遇。
  南诏的各项制度,都是在阁逻凤时建立的,异牟寻基本上是承袭这些制度。
  元和三年(808),异牟寻死,他的儿子寻阁劝继位为南诏王。寻阁劝又称梦湊,自称骠信。异牟寻死,唐宪宗诏令太常卿武少仪持节到南诏去进行吊祭。异牟寻从公元779 年即王位到公元808 年死,在位三十年,建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为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第三十六章唐宪宗第一节重用人才唐宪宗(778—820),名李纯,顺宗长子,母庄宪皇后,琅邪人。
  宪宗自幼受到继承皇统的教育。六七岁时,其祖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贞元四年(788)封广陵王,永贞元年(805)四月,册为皇太子,七月乙未,“权勾当军国政事”。八年庚子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元和。
  唐宪宗是一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削平了藩镇,加强了皇权,为唐后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唐宪宗将“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能用忠谋,不惑群议”,他先后任用了一批进士出身,年轻有为,忠谠有才干,力主削藩,反对宦官干扰军政的宰相。
  宰相李吉甫,反对宦官操纵朝政,力谏取淮西。
  宰相杜黄裳,坚决主张讨刘辟,以法度整肃诸侯,铲平藩镇。
  宰相裴,请贬宪宗最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罢其军权。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裴垍总机务,甚称中旨。裴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宰相李绛,运筹分化河北,不战收魏博。主张京西北神策军割隶当道节度使以防吐蕃。朝臣柳公绰、白居易等人为奸人所排陷遭贬黜,绛每密疏申论,皆获宽宥。
  宰相武元衡,坚决削除割据的藩镇李琦,主淮西用兵,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宰相裴度,坚决支持宪宗讨淮西,亲自挂帅督战平淮西。在淮西决战阶段,废除监军制,兵权归将帅,取得胜利。
  宰相崔群,在翰林,说言正论闻于时。
  宪宗周围还有一批极言直谏,维护政治清明的大臣,如翰林学士、左拾遗白居易反对宦官吐突承璀挂帅出征,主张国家征战责成将帅;东台御史元稹纠劾不法,与中使抗争;刑部侍郎韩愈,谏止宪宗迎佛骨佞佛等。
  ① 本章材料据新、旧唐书本纪者,不另作注。
  第二节财政上的困难和缓解宪宗朝的财政形势宪宗朝的财政形势,虽比肃、代、德宗时有所改善,但仍是困难的。元和二年(807),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呈宪宗资治。当时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藩镇割据,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外,每岁赋税依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江南人民负担沉重。而且,当时天下养兵八十三万,大率二户资一兵。
  元和六年(811)元月,中书门下奏:“国家自天宝已后,中原宿兵,见在军士可使者八十余万。其余浮为商贩,度为僧道,杂入色役,不归农桑者,又十有五六。则天下常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坐衣待食之辈。今内外官给俸料者不下一万余员。。。今天下三百郡,一千四百县,故有一邑之地,虚设群司,一乡之甿,徒分县职,伏请州县可并合者并合之。”①藩镇割据,庞大的军队,以及庞大的官僚队伍,给宪宗朝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财政上的缓解唐宪宗任用裴垍为相,采取措施,减轻江淮人民的赋税负担。旧制,民输税有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两税,货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民所出已倍其初。其留州送使者,所在又降省估就实估,以重敛于民。裴垍责令天下留州送使物,请一切用省估。其观察使,先税所理州以自给,不足部分征收所属州的税。由是江淮人民稍苏息。
  唐宪宗又任用李绛为相,绛在北边营田养兵,减轻财政开支。元和七年(812)李绛奏振武、天德左右良田可万顷,请释能吏开置营田,可以省费足食,宪宗准奏。李绛命度支使卢坦经略,四年时间,开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千余万斛,岁省度支钱二十余万缗,边防赖之。
  宪宗还委任了一批理财的宰相,如元和元年(806)以李巽为度支盐铁转运使,巽充使一年征课所入达到刘晏征收最高年份,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缗。“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抵河阳,久不盈此数,唯巽三年登焉。”①元和四年(809)李巽上奏章荐举彬州司马(王叔文党,八司马之一)程异,吏才明辨,请以为扬子留后,宪宗准许。程异复为扬子留后、淮南等五道两税使,江淮钱谷之弊,多所铲革。元和四年(809)三月,以河东节度使李啵渲畹姥翁耸埂
  元和六年(811)天下大稔,米斗有值二钱者。元和七年(812)四月,盐铁转运使王布奏:六年(811)卖盐铁计收六百八十五万九千三百贯。
  元和年间,由于宪宗任人得当,财政危机稍得纾缓。
  ① 《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宪宗元和六年。
  ① 《旧唐书》卷一二三《李巽传》。
  第三节削平藩镇讨刘辟,除李琦宪宗施政图治,“志平潜叛”,削平藩镇。
  永贞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病死,支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阻兵自守,并要求朝廷同意他兼领三川(即西川、东川、山南西道)。宪宗不许。刘辟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对抗朝廷。宪宗旋即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将步骑五千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将步骑二千为次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伐刘辟。高崇文克成都,擒刘辟,解至长安并族党诛之。既平辟,宰臣入贺,宪宗目示杜黄裳说:“此卿之功也!”杜黄裳是坚决主张讨刘辟、削平藩镇的。
  铲除镇海李琦。元和二年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①,镇海节度使李琦亦不自安,请求入朝。宪宗下诏征调,拜右仆射。会入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