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是一个名叫拉斯蒂涅的穷大学生想法安葬了他。 

     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揭露了资本主 

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长期的辛劳严重损害了巴尔扎克的健康,刚过50岁,他就重病缠身 

了。在巴尔扎克生命垂危时刻,他仍然沉浸在自己制造的世界里,他恳求医 

生延长他的生命,他就能再写出一部作品。他不断呼喊自己笔下的人物“高 

里奥、葛朗台、皮罗多……”。 

     1850年8月18日晚上11点半,巴尔扎克永远闭上了他的那双 

洞察一切的眼睛,结束了他辛勤劳累的一生。 



                                    果戈理 


… Page 141…

     183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彼得堡大剧院正上演一出戏,戏名是《钦 

差大臣》。这是个讽刺喜剧,剧本写得精彩极了,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观众完全被征服了,不时爆发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这时,从一个豪华包厢里站起来一个人,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只听 

他恨恨地对身边的王公大臣说:“这叫什么戏!我感到它在用鞭子抽打我们 

的脸,其中把我抽打得最厉害。”说罢,他出了包厢,气呼呼地回到了宫中。 

贵族大臣们早就感到不痛快了,戏好象专门讽刺他们似的,沙皇走了,他们 

一个个都溜掉了。戏还在演,观众还在热烈地鼓掌和欢笑。为什么沙皇如此 

讨厌《钦差大臣》这出戏呢?这事我们要先从他的作者果戈理说起。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年4月1日生于乌克兰波 

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索罗庆采镇。他父亲是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博学多才, 

爱好戏剧,曾经用俄文写过诗,用乌克兰文写过剧本。他常带着年幼的果戈 

理去看戏,所以果戈理从小受到熏陶。上中学时,他就尝试写剧本,在学校 

举行的节日晚会上,果戈理亲自登台演戏,他尤其善于演老年人的角色,老 

师们都说他有演员的天才。 

     1828年底,果戈理中学毕业到彼得堡,谋得了一个小公务员的职 

务。这期间,他看到了俄国官僚制度的黑暗内幕,上司贪赃枉法,同僚卑鄙 

庸俗,果戈理很快就辞职不干了。 

     但这段生活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835年,果戈理出版了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集《密尔格拉得》,主要 

表现俄国偏远的乡村里地主们空虚庸俗的生活。其中写得最好的一篇小说是 

 《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 

基福罗维奇是邻居,要好的朋友,两人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伊凡诺维奇的 

脑袋长得象一只尖头朝下的萝卜,而尼基福罗维奇的脑袋长得象一只尖头朝 

上的萝卜。伊凡诺维奇是纵向发展又瘦又长,尼基福罗维奇则是横着发福, 

又粗又胖。两个伊凡各有所好。伊凡诺维奇喜欢吃香瓜,每次吃饭后都要吃 

两个香瓜,吃后把瓜子包在特备的纸里,纸上写着:“此瓜食于某日。如有 

人同座,则在后面加上:“与某君同食”。尼基福罗维奇喜欢洗澡,而且把桌 

子茶具都放在澡池里,他喜欢在这样清凉的境界中喝茶。后来,两人为争夺 

一支猎枪,尼基福罗维奇骂伊凡诺维奇是只“公鹅”(俄语意思是“笨蛋”), 

为此两人结下深仇大怨,一连打了十几年官司,双方都倾家荡产。由此我们 

看出,俄国地主的生活是多么无聊啊?继 《密尔格拉得》之后,果戈理又出 

版了一部小说集:《彼得堡故事》。这部小说集主要描写的是俄国京城的黑暗 

现实,其中最有名的是中篇小说《外套》,主人公叫亚卡基,是个小公务员。 

他每天埋头抄写公文,每年只有400卢布的收入。他的外套已经破烂不堪, 

好不容易省吃俭用,做了一件外套。他兴高采烈地穿着新外套去上班,大家 

要他请客,后来他的顶头上司,一个副科长答应代他请。亚卡基也应邀参加 

了晚会,在这天夜里回家的路上,他的外套被强盗抢走了。他去找警察局长, 

局长不管。又去找某个“要人”,“要人”把他痛斥了一顿,他吓晕了过去, 

回去后倒在床上。第二天,他发高烧死掉了。这个小说揭露了俄国贵族官僚 

的自私冷漠,描写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1835年秋天,果戈里去拜访普希金。两人谈了一些文学创作上的 

问题。接着,普希金讲了一个笑话,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他说:“两年前, 

我到喀山一带搜集材料,准备写一部关于普加乔夫的历史著作。路过奥伦堡 


… Page 142…

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时,那里的县长听说我是彼得堡去的,把我当作皇上派去 

的 ‘钦差大臣’,拼命奉承巴结我,还向我行贿。想象一下当时他们的丑态 

吧!我一再声明自己不是什么 ‘钦差大臣’,等他们弄清了真相,对我的态 

度立刻不同了,象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竟然会有这种事!真可笑。”“是 

啊,这样的事也许在我们专制的俄国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说起来,这真是个 

喜剧素材呢!”“对呀!我马上回去写个剧本,把这种丑恶的事写进去,把官 

场中的丑态统统揭露出来。”1835年底,果戈理根据普希金提供的素材, 

写成了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年初开始上演,引起了轰动。 

但却遭到沙皇和官僚们的痛恨,他们写文章恶毒攻击作者,还威胁要把果戈 

理流放到西伯利亚。果戈理不得不离开俄国,逃亡到意大利。 

      《钦差大臣》的情节是这样的:剧本一开始,县长就召集手下大大小 

小的官吏开会,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钦差大臣要来了。”于是这些人个个心 

惊胆战,因为他们平时作恶多端,唯恐被戳穿后受到处罚。这时,有个彼得 

堡的小官吏赫列斯达可夫路过小县城。官僚们以为他就是钦差大臣,争先恐 

后地奉迎巴结。县长把他请进家里,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斯达可夫当 

初莫名其妙,后来索性假戏真唱,官吏们排着队向他行贿。赫列斯达可夫捞 

了一笔钱之后偷偷溜了,县长明白自己上了当,正要派人追赶赫列斯达可夫, 

这时真正的钦差大臣到了。官僚们听了这个消息面面相觑,个个呆若木鸡。 

      《钦差大臣》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县长是外省官僚的典型 

代表,他当官当了30年,老奸巨滑,贪污成性。他自己说他骗过三个省长, 

骗子中的骗子都上过他的当。他用各种名目敲榨勒索老百姓的钱财,从不放 

过任何一次捞取钱财的机会,县里的其他官吏没一个是好东西,法官一贯贪 

赃枉法,行贿受贿;慈善医院的院长阴险毒辣;教育局长是个酒鬼,每天喝 

得烂醉;邮政局长专门偷看别人的信件。赫列斯达可夫则是厚颜无耻的骗子, 

他吹牛撒谎,说自己当过局长,每天都能见沙皇,明天就要当元帅了。等等。 

他吹牛吹得漫天漫地,连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话是真的。 

      《钦差大臣》通过艺术形象全面批判了俄国社会中的丑恶,所以才遭 

到沙皇的痛恨。 

     果戈理逃到意大利之后,在罗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那里完成了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死魂灵》的第一部。《死魂灵》的基本情节是六等文 

官乞乞科夫企图利用购买“死魂灵”牟取暴利的故事。俄国地主把农奴叫做 

 “魂灵”,当时俄国地主不仅拥有土地,而且拥有农奴,主人可以任意买卖 

他们。每10年,国家进行一次人口调查,调查后死掉的农奴在国家户口花 

名册上仍然存在,地主照样为他们纳税,直到下次注销为止。乞乞科夫想趁 

新的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之前,买进1000个死魂灵,再到救济局抵押,每 

个魂灵200卢布,就可以赚20万。他拜访了不少地主,买了许多死农奴, 

但最后事情败露,乞乞科夫逃之夭夭。 

      《死魂灵》刻画了俄国地主的丑恶群像。乞乞科夫拜访的第一个地主 

叫玛尼洛夫。他是个精神极端贫乏,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整天沉溺在毫无 

边际的幻想之中的地主。他没有个性,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非常满意。玛 

尼洛夫经常抽着旱烟管,坐在屋门口幻想在自己庄园的池塘上架一座桥,桥 

上可以开商店。他幻想在河边建造一幢大宅子,修筑一座高高的塔楼,从那 

儿甚至可以看见莫斯科。他相信自己很有学问,可是书房里的一本书看了两 

年才看到第14页。他非常醉心于“优美的礼节”,可他的礼貌让人觉得虚 


… Page 143…

假而可笑。当乞乞科夫来到他家门口时,两人谁也不愿先进门,互相谦让了 

两个小时,结果两人侧着身子稍微挤了一下,同时走了进去。总之,玛尼洛 

夫的思想感情畸形发展,是个百无聊赖、毫无价值的废物。 

     泼留希金是乞乞科夫拜访的最后一个地主。他又贪婪又吝啬。泼留希 

金有万贯家财,上千个农奴,但他仍然不满足,满脑子都想着搜刮更多的财 

物。他每天在村子里转来转去,东瞅瞅西看看,凡是他眼睛看见的,能拿得 

动的东西,他都捡回家扔在自己的院子里。什么锈铁钉、碎碗片、旧鞋跟, 

女人用过的破布等等他都要,以至于他走过的路根本用不着打扫。 

     他吝啬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他自己吃的穿的比一个乞丐还不如, 

家里几十个农奴只穿一双靴子。儿子和女儿都受不了他,从家里跑掉了,而 

他一文钱也不给儿女。有一次女儿带着他的小外孙回来看他,他把小外孙抱 

在膝盖上玩了半天,临走时只给小外孙一枚旧钮扣做礼物,女儿气得发誓再 

不回家了。 

     总之,通过这些地主形象,果戈理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反动 

和腐朽。 

     接着,果戈理着手写《死魂灵》的第二部。他想在第二部里写几个好 

地主,树立俄国地主的正面形象,把乞乞科夫写成弃恶从善。但他写了很长 

时间,仍然不满意,因为没有现实基础,他无法凭空写出好地主来。最后, 

他一气之下把第二部的手稿扔进壁炉烧掉了。 

     1847年1月,果戈理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集》。在书中,他竟然 

说农奴制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基础,不能动摇。俄国应该退回到中世纪的宗法 

制社会中去。他甚至荒谬地声称地主是农民的父亲,农奴必须服从地主,农 

奴的脸不过是一些没洗尽的猪脸。进步的思想知识界感到非常震惊,别林斯 

基于1847年7月15日写了《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果戈理进行了严厉 

痛斥。 

     1852年3月4日,果戈理病逝。 



                             “万古不朽”圣马丁 



     有位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圣马丁无私、善良的手,轻轻揩干美洲母 

亲的泪水,给母亲带来自由与民主、独立与欢乐,消除了母亲三百余年的痛 

苦与伤悲! 

     胜利谁能比配?丰功伟绩如激动人心的春雷。 

     何等值得自豪啊,祖国纯洁高尚的儿子! 

     南美永远盛开的蓓蕾——圣马丁,最能使你万古不朽的,还是你激流 

勇退! 

     这首诗极力赞扬了南美解放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何塞·圣马丁。 

     圣马丁的父亲曾任亚佩尤的副都督,本人是军官,在西班牙参加过反 

对拿破仑占领军的战争,不但有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而且有远大的理想。 

     年青时的圣马丁博览群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伏尔泰、孟德斯鸠、 

狄德罗、霍尔马赫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对他的影响很大。 


… Page 144…

     后来,圣马丁投身于推翻殖民统治的解放斗争,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苦心经营,训练了一支主要由黑人和混血种人组成的安易斯山解放军。18 

 17年初,圣马丁率领远征军5000人翻越1.2万英尺的安吊斯山,出 

其不意地进攻智利的西班牙守军,彻底击溃了敌人。这次胜利在南美独立运 

动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它使南美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次年2 

月,智利宣布独立。 

     不久,圣马丁又组织力量,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从海上向秘 

鲁进军,秘鲁是西班牙在美洲最为坚固的殖民地。1821年7月,圣马丁 

率军进攻利马,一举成功,利马解放,秘鲁也宣布独立。圣马丁由于做出了 

巨大贡献,被共和国推为“护国公”。 

     由于圣马丁在南美解放运动中树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后来担任了阿根 

廷北方军总司令,还享有“南美洲的解放者”、秘鲁、智利、阿根廷三个共 

和国的“祖国之父”和“自由的奠基人”、“南方的华盛顿”等各种称号。可 

以说,没有圣马丁,就没有南美的解放,就没有南美各共和国的独立和自由! 

但是,正当人们以无限钦佩的心情来庆祝圣马丁的胜利时,圣马丁却主动的 

辞去了阿根廷北方军总司令的职务,要求去一个偏僻的地方——古乐省当省 

长,在那里,他组织与训练新兵,进军智利。智利解放后,新政府任命他为 

最高行政长官,他又谢绝了,而他接受的,是当时最重的担子——组织阿根 

廷、智利联合部队,以攻克殖民者的最后阵地——秘鲁。最后,当他取得了 

赫赫战功,阿根廷人民准备热烈欢迎他时,他却悄悄地躲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