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声明自己到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英国“新教、自由、财产及自由的议会。”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600艘军舰和1.5万名士兵,在英国西 

南部的托匀基海港登陆,随即向伦敦进军。威廉进入英国后,受到了贵族和 

乡绅们的支持,许多高级军官亲自到威廉的驻地表示支持,甚至詹姆士二世 

的第二个女儿和女婿都背叛了他,投向威廉。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 

     1689年2月,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 

统治。 


… Page 83…

     随后,议会又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规定:未经议会 

同意,国王不得下令废止法律,不得任意征税,不得任意招募军队及维持常 

备军。王位继承问题也不能由国王个人决定,而是要由议会讨论通过。 

     1688年政变,是一次没有经过流血而完成的政变,所以又称“光 

荣革命”。 

     “光荣革命”彻底结束了英国的专制主义统治,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 

治。 



                    俄罗斯帝国的创立者——彼得大帝 



     1682年,一个刚满10岁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国罗曼诺夫 

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 

     彼得即位不久,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借助射击军兵变,上台执政。 

彼得被迫和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他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把自己的小伙伴 

编成两个“游戏”兵团,整天在绿荫环绕的村庄中,建筑土堡,进行军事演 

习及防战游戏。 

     7年以后,彼得长大了,他的游戏兵成了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索 

菲娅意识到,彼得是个危险的对手。1689年8月,她发动兵变,企图废 

掉彼得,但是阴谋失败,索菲娅被送进修道院。 

     彼得开始亲自执政。这时的俄国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经济也很落后, 

要改变这种状况,彼得认为首先要有出海口,他宣称“水域,这就是俄国所 

需要的。”有了出海口,就等于打开了通向西欧的窗口。 

     1695年1月,彼得亲率3万大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 

由于没有海军,彼得不能从海上包围亚速城堡,而土耳其舰队却可以经常提 

供援助,这次远征失败了。他并不灰心,用一年多时间建立了一支舰队。1 

 696年春天,30艘俄国战舰出现在亚速海上,俄军水陆并进,围攻亚速 

城堡,土耳其战败求和,亚速海落到了俄国人手中。 

     占领亚速后,俄国并没有打通南方的出海口。因为土耳奇不仅占领着 

亚速海的门户——刻赤,而且它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统治着黑海。彼得觉 

得应该向西欧学习,他决定派一个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 

     1697年,俄国考察使团出发。彼得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 

下士身份随同前往。他非常重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自称是“一个寻 

师问道的学生。”他身高近两米,强壮有力,亲自在造船厂当木匠,学习造 

船技术。在阿姆斯特丹,他在一家最大的造船厂当学徒,一直干了四个多月, 

空闲的时候,彼得总是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著名的学者、科学家, 

聘请他们去俄国工作。在伦敦,他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还出席了国会的 

会议,参加了王宫的化装舞会。 

     正当彼得在国外考察时,国内射击军发动兵变,要求立索菲娅为沙皇。 

彼得闻讯后,急忙赶回国内,残酷地镇压了叛乱,处死了1000多人。他 

强迫索菲娅当修女,还把195名叛军的尸体吊在她的窗前。 

     平息叛乱后,彼得开始在俄国进行全面改革。他大力鼓励本国商人和 


… Page 84…

外国商人投资发展工业,先后开办了冶金、纺织、造船等工场200多家。 

他又征召大批农奴开凿运河,建设通商口岸,发展商业。 

     彼得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先后开办了工程技术学校、航海学校、造船 

学校、海军学校等专门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他还创建了博物馆、 

图书馆和剧院,创办了俄国第一份报纸《新闻报》,由他亲任主编。 

     彼得又改革了礼仪制度,甚至采取强制性手段,迫使俄国贵族接受西 

方习俗。彼得1698年从国外回来接见贵族时,当场剪掉他们的长胡子, 

禁止他们下跪,后来又下令禁止穿俄罗斯长袍。彼得鼓励贵族学习西方人的 

嗜好,要他们头戴撒了香粉的假发,脚穿喇叭口的长统靴,带着妻子儿女参 

加各种晚会、舞会、进行社交往来等等。 

     彼得对国家行政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革。撤消了原来那些守旧无能,臃 

肿混乱的政权机构,把地方政权完全集中到中央,也就是彼得一人手中,这 

些改革使俄国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俄国也变成了绝对君主专制的国家。 

     彼得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军队的改革。兴办兵工厂,造船、铸炮,改善 

军队的武器装备。 

     同时,扩大征兵,建立了一支拥有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 

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的海军。 

     在改革过程中,彼得深深感到,过去按门第选用官吏这种制度的腐败, 

决定打破旧传统,按能力和才干任用各级官吏。这一改革,使一些出身低微 

的人在政府中升任要职。彼得的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小时候放过猪, 

他的亲信大臣、陆军元帅缅西科夫曾经在莫斯科街头卖过肉包子。 

     改革之后,俄国富强了。彼得又开始为俄国寻取出海口,南方不行, 

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进攻目标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欧最强大的国家, 

也是欧洲强国之一,它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彼得要和瑞典争夺波罗地海是 

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是对俄国的一次严重考验。 

     1700年秋天,彼得率3万大军包围了瑞典的城堡纳尔瓦。18岁 

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先击败了俄国的盟友丹麦,接着带领1万多精兵向 

俄军发动猛攻。俄军全线崩溃,几乎全军覆没,彼得只身逃回了莫斯科。 

     惨重的失败没使彼得丧失信心,他利用查理十二世进攻波兰的有利时 

机,以最大的努力重建军队。 

     彼得从全国各地征集新兵,加紧训练。没有大炮,他命令每三个教堂 

交出一口铜钟来铸炮。一年之后,俄国铸出了300门大炮。1703年, 

俄军再次进攻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要塞,占领了尼恩尚茨·纳尔瓦。然后 

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要塞卡朗施塔特,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 

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地处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汇合点,控 

制着通向波罗的海的水路。彼得选中这块地方作为未来的首都,使它成为真 

正的通向欧洲的商口。 

     1712年,彼得在涅瓦河两岸的荒岛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取名为 

彼得堡,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 

     1709年6月27日,俄国和瑞典的波尔塔瓦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激 

战。彼得亲临前线指挥,他的帽子和马鞍都中了枪弹。最后,瑞典溃败,查 

理十二世逃到土耳奇。后来俄军又多次在波罗地海打败瑞典。1721年, 

双方签订和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从而解 

决了北方出海口问题。 


… Page 85…

     1721年10月,俄国枢密院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 

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两次围攻纳尔瓦 



     1700年秋天,绵绵细雨下个不停。俄国通往瑞典的大道上,一支 

军队正踩着泥泞的道路艰难地向前行进。队伍浩浩荡荡,还有1万多辆装满 

炮弹、粮食的马车,前后有数十俄里长。 

     这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率军准备大举进攻瑞典,夺取出海口。 

     部队从莫斯科出发,一路行进了两个月,初冬的时候才到达瑞典在波 

罗地海沿岸的一个重要城堡纳尔瓦。彼得等队伍集结完毕,立即下令围攻。 

一连猛攻了两个星期,瑞典军队顽强抵抗,纳尔瓦城堡又非常坚固,俄军的 

炮弹都快打完了,纳尔瓦依然还在瑞典人手里。 

     这时,瑞典18岁的国王查理十二世正亲自率领1万多名瑞典军人, 

首先击败俄国的盟友波兰和丹麦,然后又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纳尔瓦,增援 

被围的瑞典军队。 

     初冬的北欧已经十分寒冷了。天空阴暗低沉,飘着雪花。俄军在纳尔 

瓦激战了将近一个月,已经疲惫不堪,后边的粮食又供应不上,俄军忍着饥 

饿伏在战壕里,怨天怨地。瑞典军队在凌晨时分突然发动了攻击,前锋已悄 

悄摸到了俄军的阵地上。俄军立即乱作一团,有的茫无目标地射击。有的看 

势头不对,开始逃跑。一个俄国军官忙乱中带领部队渡过涅瓦河,瑞典军队 

的炮弹正在他们中间开了花,俄军人仰马翻,无数人掉进冰凉刺骨的河水, 

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一仗下来,俄军几乎全军覆没,伤亡1万多人,大炮和各种武器全 

被瑞典人缴获,军官大多数死在了战场上,彼得一世侥幸逃脱。 

     当瑞典人欢庆自己的胜利时,彼得正在自己的皇宫里考虑如何重建俄 

国军队,报仇雪耻。 

     他首先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权。 

为了向国外购买武器装备,他把赋税提高了4倍,还增加了各种新的税收。 

对于老百姓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缴税的,就连妇女的洗衣盆,死 

人的棺材,房子的烟囱,人脸上的胡子,都要缴税,甚至连人的眼珠如果不 

是蓝色而是黑色或灰色,也要缴税。 

     他又下令全国每25户农民出一名终身服役的士兵,很快重建了一支 

拥有20万人的陆军,他高薪聘请外籍军官到俄国服务,让他们严格训练俄 

军士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命令每三座教堂交出一口大钟,很快就铸造 

了300门大炮,比在纳尔瓦损失的大炮多3倍。 

     他命令每1万个农民要缴纳一艘战舰的钱,然后又征集全国的工匠加 

紧建造船只,迅速地造了40多艘大船和200多只小船,建立了俄国第一 

支海军舰队——波罗的海舰队。 

     一年之后,彼得率领强大的俄国军队向波罗的海进军。这一次,他们 

首先包围了纳尔瓦附近的尼恩尚茨堡。彼得笑着对部下说:“我要在这里开 

一桌炮火宴席。”几十门大炮整整轰击了一天,终于将要塞炸开了三个缺口, 


… Page 86…

步兵呐喊着蜂拥而进。瑞典军队抵挡不住,不得不投降,俄军缴获了大批武 

器弹药。接着彼得又率军攻占了吉诺特要塞。纳尔瓦和尼恩尚茨堡要塞、吉 

诺特要塞的地理位置成品字形结构,可以互相保护,现在只剩下纳尔瓦城堡 

了。 

     彼得坐着军舰,命令士兵倒举瑞典国旗和军旗在纳尔瓦城堡前向瑞典 

军队示威。守城的瑞典将军戈恩看后不屑一顾地说:“彼得是我手下败将, 

去年这个时候,他要不是逃得快,早当了我的俘虏。今天却在这里耀武扬威, 

真是可笑。”第二次纳尔瓦大战开始了。俄国军队首先还是用炮火轰击。1 

 00多门大炮,对准纳尔瓦城猛轰,炮声震天动地。城里的瑞典军队也不甘 

示弱,用炮火还击,双方炮战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纳尔瓦的城防工事极为 

坚固,俄国人毫无办法,瑞典人也被俄军猛烈的炮火吓得心惊肉跳,戈恩感 

到俄军今非昔比,长期打下去,纳尔瓦终究要被攻破,他决定派人向瑞典国 

王求援。 

     瑞典信使一出纳尔瓦,就被俄军抓住,带到彼得面前。彼得看完戈恩 

给瑞典国王的信,突然有了主意,为什么不将计就计攻破纳尔瓦呢?他马上 

召集将军们开会,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几名将军一听,立即大笑,齐 

声称赞:“陛下真是神机妙算!戈恩怎么也不会怀疑的,我们看着戈恩这个 

笨蛋怎么上当吧。”数天之后,一队瑞典军队向纳尔瓦开来,他们冲破俄军 

的包围,来到纳尔瓦城下,戈恩一见援军到来,大喜过望,马上命令士兵打 

开城门,接援军进城。城门打开了,瑞典援军一进城却对准自己人开火起来, 

原来这支瑞典援军是俄国人装扮的,这正是彼得妙计,戈恩果然上当了。 

     城外的俄军一见自己人攻进城内,也像潮水一样向前涌来。俄军想起 

了一年前自己的耻辱,个个奋勇争先,猛冲猛杀。戈恩见纳尔瓦已经守不住, 

只得下令投降。 

     俄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彼得夺取出海口,打开 “朝向欧洲窗户” 

的计划完成了第一步。 



                            蒸汽机的真正发明者 



     你听说过“水壶的故事”吗?故事中说,瓦特小的时候,看见炉子上 

壶里的水沸腾了。 

     蒸汽把壶盖顶了起来,瓦特从中受到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汽机,成 

为著名的发明家。其实,那只不过是传说而已,瓦特发明蒸汽机并不是他幼 

时的灵感,而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和他个人艰苦努力的结果。 

     1736年,瓦特生于英国造船业发达的格拉斯哥城附近的格里诺克 

镇。他的祖父和叔叔是机械工人,父亲是造船工人。因为家里穷,瓦特几乎 

没上过学,但在家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