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 

     这只有在来世、在彼岸世界才能做到,因而为争取现实生活的幸福而 

进行斗争就是恶就是犯罪,最大的犯罪行为是异端或异教行为。对一切异教 

徒均应活活烧死,“将他们从世界上消灭掉”。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 

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教 

会在他生前就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极高的声誉,称他为最光荣的“天使博 

士”。1323年教皇追封他为“圣徒”,1567年他又被命名为“教义师”, 

 1879年教皇还正式宣布他的学说是“天主教会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 



                                   文艺复兴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 

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 

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 

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圣经》里说,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 

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做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 

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的,科学技术也没有什 

么进展。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 

种学术思想,和“黑暗的时代”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 

     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兰斯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 

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 

纷逃往西欧避难。后来,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 

 “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 

     从此,西欧人发现古希腊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中世纪的一切是那样 

的丑恶,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 

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掀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希腊热”浪潮。这就 

是历史上所称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古代罗马的继承者, 

罗马人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意大利的文化,拉丁语也是意大利的祖先 

语言。在欧洲的社会发展中,意大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复兴古代的艺术也 

就是发扬古代的优秀传统,发掘祖先的艺术本身也是光荣的事。 

     “文艺复兴”名义上是为了恢复古典的文学艺术,实际上是当时新兴资 

产阶级借此名义来发展科学技术,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主义的束傅,要求 

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人以个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强烈反对 

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义,反对人一出生就有罪的说法,认为人是伟大的,人 

应享用人生的快乐,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这种思想就是以人为中心的 

 “人文主义”思想,是当时的进步思想。著名意大利诗人和学者波特拉克(1 


… Page 49…

 304—1374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基督教教会抗争的这种进步思想,因 

此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人物,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和波特 

拉克同时代的著名人文主义者还有但丁和薄伽丘。但丁的《神曲》把历史上 

和当时社会上的主教和僧侣都打入地狱,甚至给活着的基督教的头头教皇在 

地狱里留了一个位置,这是对基督教大胆的反抗。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 

中,尖刻地讽刺和挖苦了当时的教士和贵族,对人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大加歌 

颂,这是对教会大胆的挑战。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过程中,关于 《君士坦丁献土》文件和真伪的争 

论一事更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基督教的罗马教皇,是宗教的领袖,被称为“爸爸”。他还拥有大片的 

领地,形成了“教皇国”,罗马教皇就是这个“国”的“皇”,权力高于欧洲 

各国的君主。 

     做为宗教的领袖,教皇是怎样拥有土地的呢?原来,在公元750年, 

法兰西国王“矮子”丕平曾把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国土献给教皇,才形成了 

这个“教皇国”。但教皇认为法兰西国王的声望太小,只有古罗马皇帝才能 

代表全欧洲,所以教皇伪造了一个文件,声称“教皇国”是四世纪初罗马帝 

国的君士坦丁堡大帝呈献的,而且整个罗马帝国都臣属于教皇。据此推理, 

那么整个欧洲都应听命于教皇。从此,代代教皇都把个伪造文件当做自己至 

高无上权力的凭证。 

     到了15世纪,有一个天才的意大利历史学家瓦拉,他精通古代语言 

文字,经过研究他发现《君士坦丁献土》的文件是用8世纪的拉丁文写的, 

而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纪的人,他怎么能用8世纪也就是几百年以后的拉丁 

文字写文件呢?瓦拉拆穿了教皇骗人的把戏,把教皇“神圣”的假面具揭露 

出来。 

      《君士坦丁献土》是象征教皇权力的文件,这文件都是假的,那教皇 

的权力又怎么能是至高无上的呢?因此,中世纪基督教统治的大厦就摇摇欲 

坠了。那么基督教宣扬的绝对权威等观念也受到了冲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 

主义思想打了一个大胜战。 

     这样,人们的思想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中终于解放出来了,人们终于可 

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人们在学习古希腊文化的基础上,注 

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创造出许多辉煌的艺术精品。当时文艺复兴的最大中心 

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在建筑、绘画和雕刻等方面都取 

得了伟大的成就。 

     建筑家布鲁列民斯建筑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中央圆顶,有20多层楼 

高,在周围建筑物的映衬下,显得无比的雄伟和壮丽,毫不逊色于中世纪的 

其他教堂。 

     多纳太罗雕刻的艺术品以逼真生动著称。其中为帕都亚城城中广场雕 

刻的军人骑马像最为人称道。这座雕刻充满生气,显示出军人的英勇和威武, 

是件完美的艺术珍品,是件令意大利人自豪和兴奋的杰作。 

     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是位多才多艺,学术渊博的文化 

巨人。他的杰作《蒙娜丽莎》至今仍在法国罗浮博物馆。它抓住了一代又一 

代观众的心。通过一位少妇的肖像,达·芬奇表现了人物内心丰富而细腻的 

内心世界。她那优美、端庄、发自内心的微笑,猛然看去,给人一种柔和、 

温馨的感觉;当走近画像时,她又仿佛是在嘲讽……她的微笑,使人浮想联 


… Page 50…

翩,令人遐思不已。达·芬奇的绘画 《最后的晚餐》被誉为“人类绘画的极 

品”,他描绘耶稣在被捕前和门徒的聚餐,耶稣向门徒说出“你们中有人出 

卖我”时,12门徒震惊时的各种动态,维妙维肖地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心理, 

后代同一题材作品无一能超过达·芬奇。晚年,达·芬奇致力科学研究,遗 

留下七千多件速写、手稿和设计图。从中人们发现他在哥白尼之前就否定过 

地球中心说,在牛顿之前提出了重力法则。他还设计过飞机、战舰、自动车 

床和蒸汽机等。恩格斯赞扬达·芬奇的科学贡献时说:“多种多样的重要发 

明都得归功于他。”和达·芬奇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在建筑、雕刻、绘画 

上都做出很大成绩。他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项,一直为后世仿效。 

他雕刻的《大卫》是个身体健美、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青年,体现 

了他对正义事业的执着精神和为之奋斗的蓬勃旺盛的精神。米开朗基罗在罗 

马教皇宫的西斯廷礼拜堂屋顶上作的壁画,面积达300平方米,至今仍吸 

引千百万人的注目。 

     在文学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意大利还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思想家, 

如康帕内拉。他在《太阳城》中虚构了一个没有私有制,社会财富和产品都 

由社会成员享用,政治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家改造 

现世社会的理想方案,其中一些观点还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 

     以意大利为中心,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了全欧洲,出现了一系列著名 

的宗教改革家(如德国的马丁·路德)、文学家(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 

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社会主义思潮的创见者(如英国的莫尔)、 

自然科学家(如波兰的哥白尼、意大利的伽利略等)、哲学家(英国的培根 

等)等。在这些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推动下,文艺复兴使中世 

纪的文化失去了光彩,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程。文艺复兴预示中世纪 

 “黑暗时代”的结束,也表明人类对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的永恒追求。 



                                   彼脱拉克 



     14世纪初年,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城。一天清晨,一个青年兴冲冲地 

向城外跑去。 

     “彼脱拉克,你今天又要去哪里啊?”“去登图克斯山,去眺望那原野中 

美丽的景色。”路旁的老人们听到年轻人的回答,不住地摇头叹息,“为看风 

景去登山。现在的年轻人……”这位叫作彼脱拉克的年轻人,就是日后意大 

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人文主义的奠基者。 

     彼脱拉克的父亲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名律师,因得罪了城中的富 

豪被驱逐出城,迁居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脱拉克就出生在这 

里。以后又多次搬迁,最后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 

     从少年时代起,彼脱拉克就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 

尤为倾倒,古罗马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他常常 

彻夜不眠,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阅读着。 

     但是作律师的父亲,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希望他放弃文学、诗歌, 

去做一名法学家。从1316年起,他先后被父亲送到法国的蒙特波利和意 


… Page 51…

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1926年,他的父亲去世,彼脱拉克得以放弃法 

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了一个次要的教职。 

     彼脱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 

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常和友 

人寻访古代遗迹,周游名山大川,饱览山光水色。这些行动在当时是不同寻 

常,引人注目的。 

     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彼脱拉克挥笔写 

下了许多著名的诗作。他描绘斯佩西亚海湾静谧安宁的美景,威尼斯港口五 

光十色的世景人情、那不勒斯城热烈悠深的传统气氛;他赞美纯真的爱情, 

他歌颂自己美丽的祖国意大利。 

     彼脱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了。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 

接受桂冠。彼脱拉克最后选择了罗马。1341年4月8日,在罗马卡匹托 

山上,传统的仪式隆重举行,主持人郑重地宣布授予彼脱拉克“桂冠诗人” 

的光荣称号,人们热烈地向他祝贺。彼脱拉克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彼脱拉克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 《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 

等尤其著称于世。 

      《歌集》是他用意大利文写成的366首抒情诗。在《歌集》里,彼 

脱拉克继承了传统的14行诗形式,使它达到了更完美的境地。《歌集》对 

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阿非利加》描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这首用拉丁文写的长诗,最终 

并没有完成。诗中赞扬了击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的罗马将领西庇阿,实际上 

也是对伟大的意大利民族的赞美。 

     中世纪的意大利,诸侯林立,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常遭法兰西、西 

班牙等国的侵扰。彼脱拉克在 《意大利颂》中,表达了他反对封建割据、渴 

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他呼吁意大利,“挣脱你身上沉重的锁链”,争取统 

一和独立。100年后的意大利历史学家马基雅费利还在自己的著作《君主 

论》的书尾抄录上彼脱拉克的诗句,祈祷意大利早日实现统一:“美德,面 

对狂暴,拿起武器站了起来。 

     战争立刻就要结束,因为在意大利民众的心中,古代的勇气尚未泯灭。” 

 1351年,彼脱拉克拒绝了地位尊贵、收入丰厚的教皇秘书职务,为的是 

能为罗马人民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改革。 

     彼脱拉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断地到处旅游,足迹遍及西欧各著名威 

市,结识了不少学者名流。他不惜金钱、不辞辛劳,收集拉丁文古代残稿, 

精心收藏希腊古代作品,对古罗马的遗物,诸如钱币、碑刻、雕像等都加以 

搜集收藏。他在挖掘古代文化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晚年的彼特拉克在小材阿克瓦买下了一所房子。村中的人们常常看到 

这位老者房间的灯光亮到深夜。1374年7月间的一天,当人们走进他的 

小屋时,发现伏在桌前的彼脱拉克已经去世,他的头还埋在古罗马著名诗人 

维吉尔的手稿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