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经络美容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用经络美容一-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经行不畅,有瘀血块,胸胁乳房作胀,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脉弦数。虚热为月经提前,量少色红,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咽喉干燥,颧红唇红,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2)经络治疗
毫针:关元、血海、三阴交;实热配太冲、曲池;郁热配行间、地机;虚热配在溪、然谷。针行平补平泻。
耳针:子宫、卵巢。实热配耳尖、肝、心、膈;虚热配肾、内分泌、交感。
刮痧:背部脊柱两傍晚夹脊穴(又称华佗夹脊,在第一胸椎至第五妥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关元穴、血海、三阴交。用刮痧法,刮至出现痧痕,手法要轻。两次月经中间开始刮痧,4天1次,月经前2天停止。刮痧期间,适当休息,禁房事,禁剧烈活动。
(3)主要方药
实热用:丹皮9克,地骨皮9克,白芍12克,生地黄12克,青蒿9克,黄柏9克,茯苓12克。
郁热用:丹皮6克,栀子6克,柴胡9克,当归6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术9克,薄荷3克。
虚热用:生地黄12克,玄参9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地骨皮9克,阿胶9克(用煎好的药汁烊化服用)。
外用剂:益母草60克,夏枯草30克,上药捣烂,炒热敷贴于关元穴。月经来潮前停用。
2、气虚
(1)主要证候
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四肢无力,面色不华,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少腹空坠,舌淡苔薄,脉弱。
(2)经络治疗
毫针: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针宜补法,针、灸并施。
穴位注射:脾俞、三阴交、血海。黄芪注射6毫升,每穴每次2毫升,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耳针:子宫、卵巢、脾、内分泌。
(3)主要方药
人参6克,黄芪9克,当归9克,白术9克,茯苓9克,龙眼肉6克,远志6克,枣仁6克,炙甘草3克,大枣3枚。
(二)经迟
1、血寒
(1)主要证候  
月经推迟,色暗量少,实寒则小腹冷痛,得热则减,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苔薄白,脉沉紧。虚寒则色淡量少,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白带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烂,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经络治疗
毫针:气海、关元、三阴交。实寒加归来、天枢;虚寒加命门、太溪。针、灸并施。
耳针:子宫、卵巢、肾、脾、肾上腺。
刮痧:脊柱两旁的夹脊穴、气海、关元、三阴交。刮至出现痧痕。手法宜轻。月经来前5天开始治疗。4天1次,经来停止,连治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贪凉饮冷。
按摩:直擦背部督脉;横擦骶部,以少腹部透热为度;按、揉八髎,以局部温热为度。
(3)常用方药
实寒:人参6克,牛膝6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6克,桂心3克,莪术6克,丹皮6克,甘草3克。
虚寒:当归9克,熟地黄12克,枸杞子12克,炙甘草4克,杜仲9克,牛膝6克,肉桂3克。
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女金丹。
外用剂:肉桂1克,吴茱萸、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克,当归3克。上药共研细末,用酒调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于月经前3天开始敷贴,贴后用热水袋热敷30分钟,每2天换药1次。
2、血虚
(1)主要证候  月经推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面色萎黄,舌淡少苔,脉细弱。
(2)经络治疗
毫针:气海、关元、三阴交、脾俞、膈俞、足三里、针宜补法,宜加灸。
皮肤针:脾俞、足三里。当归注射液2毫升,每次每穴1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于月经后1周开始治疗。
耳针:子宫、卵巢、脾、心。
刮痧:脊柱两旁的夹脊穴、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足三里。刮至出现痧痕,手法要轻。
按摩: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以头热为度;用鱼际顺时针揉按小腹部,约6分钟;用一指禅按摩中脘、气海、关元,每穴约2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约2分钟。

  
(3)常用方药
人参9克,黄芪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黄12克,桂心3克,陈皮6克,白术9克,茯苓12克,五味子9克,远志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中成药:安坤赞育丸。
3、气滞
(1)主要证候  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有瘀血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常有不良的情绪背景,脉弦。
(2)经络治疗
毫针:气海、关元、三阴交、蠡沟、血海、太冲。每次取穴3~5个,针行泻法,可灸。
穴位注射:太冲、三阴交。用复方当归注射液6毫升,每次每穴2毫升,月经前后10天内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皮肤针:腰骶部、小腹部、带脉区。中强度刺激。
耳针:子宫、卵巢、肝、膈(耳中)。
电针:每次选取小腹部及腰骶部2~3对穴,接电针仪,以疏密波或密波中、强度刺激。
拔罐:肝俞、次髎、关元、中极。
刮痧:脊柱两旁的夹脊穴、气海、三阴交、气穴、支沟、行间、期门。刮至出现痧痕,手法强度中等,于月经前五天开始治疗,4天1次,月经来停止,连续治疗3个月周期。
按摩:斜擦两胁,以微热为度;按揉章门、期门,每穴半分钟;按、掐太冲、行间,以酸胀感为度;在小腹部用摩法,摩法方向为逆时针,但沿腹部的移动方向为顺时外地,手法要求深沉缓慢,循经按摩下肢肝经。
(3)常用方药
当归12克,川芎9克,乌药9克,砂仁6克,木香6克,延胡索6克,香附6克,甘草3克,槟榔6克,白芍9克。
中成药:逍遥丸合调经丸。
外用剂:益母草120克,当归、香附、紫丹参、五灵脂各60克,陈皮、青皮、乌药、川芎、川楝子各30克,肉桂、木香、吴茱萸各15克,炮姜9克。上药入麻油1000克中熬枯去渣,入黄丹收膏,摊于牛皮纸上,敷贴在关元、神阙穴。3天换1次药。
(三)经乱
1、肝郁
(1)主要证候  
月经周期紊乱,或前或后,量或多或少,常见情志不调,郁郁寡欢,善太息,胸胁乳房胀痛,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
(2)经络治疗
毫针:关元、归来、期门、肝俞、蠡沟、三阴交、太冲。每次选穴5个。针行泻法,可灸,可用电针。
穴位注射:三阴交,复方当归注射液6毫升,每次每穴2毫升,每日1次,月经前后10天内治疗,连贯治疗3个月经周期。
皮肤针:胸椎7~10两侧,腰骶部,小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期门,三阴交。
耳针:子宫、卵巢、肝、膈。
拔罐:大椎、肝俞、关元、中极。
刮痧:膈俞、肝俞、肾俞、期门、关元、三阴交。刮至出现痧痕,手法强度中等。4天1次,月经前2天停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按摩:斜擦两胁,以微热为度;按揉章门、期门,每穴半分钟;按、掐太冲、行间,以酸胀感为度;在小腹部用摩法,摩法方向为逆时针,但沿腹部的移动方向为顺时针,手法要求深沉缓慢,循经按摩肝经。
(3)常用方药
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薄荷3克,炙甘草3克。
中成药:逍遥丸合调经丸
外用剂:同“气滞经迟”。
2、肾虚
(1)主要证候  
发育不良,身材瘦弱,月经紊乱,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小腹空坠,夜尿多,大便烂,舌淡苔薄,脉沉弱。
(2)经络治疗
毫针: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三阴交、太溪、水泉。每次选5个穴位。直行补法,配合电针,宜外地、灸并施。
穴位注射:肾俞、命门、三阴交。胎盘组织液或补骨脂注射液6毫升,每次每穴2毫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针:子宫、卵巢、内分泌、肾、脾。
按摩:一指禅推或按揉肾俞、命门、白环俞,每穴约各1分钟,以微感酸胀为度。推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3)常用方药
人参9克,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9克,远志6克,炙甘草3克,肉桂2克,附子6克,补骨脂9克。
中成药:右归丸。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妇女月经期不宜进食生冷冰冻,比如寒凉之性的凉茶、瓜果、雪条、冰淇淋、冷饮等,因为容易引起经行不畅,瘀血内存;也不宜进食辛辣燥热的食物,比如姜、酒、辣椒、煎炸、温补的汤水,因为容易引起血热妄行,月经过多。
月经不调的饮食,应因证而异。
(1)经早
①血热者应在月经来潮的前10天左右服用清热凉血食物,如鲜藕汁拌牛奶、鲜藕汁蜜糖露、白果鸡蛋糖水、银耳冰糖饮、马蹄或黄花菜煲瘦猪肉或煲鸡肉,并多食苹果、雪梨等滋阴清热之水果。月经干净之后,应以滋阴养血之品,如阿胶牛肉汤、鳖甲虫草汤、鳖甲虫草鸡,以此清冲任之热,固血海之盈。
食疗举例:实热者:鲜芦笋250克,瘦猪肉100克。将瘦猪肉切片、芦笋切段,同入入沙锅内,加水适量,配以调料,文火煎30分钟,即可服用。虚热者:鲜生地黄50克,鳖甲1只(约300~500克),将生地黄、鳖甲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调料,炖熟,即可服用。
②气虚者应吃些健脾益气之品,如黄芪瘦猪肉汤、人参鸽子汤、黄芪淮山粥、参芪鸡。
食疗举例:鸡肉25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将鸡切块,与黄芪、当归同入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熟加料,即可分次服用,每周3次。
(2)经迟
①血寒者膳食应温补散寒为主,如附子生姜狗肉汤、归芪枸杞鸡、胡椒牛肚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食疗举例:当归30克,生姜10克,羊肉250克。将羊肉切块与生姜、当归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熟烂,加入调料,去渣取汁服用。
②血虚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食一些补气补血之品,如当归、黄芪、阿胶、首乌、鲤鱼、牛肉、羊肉、鸡蛋、红萝卜、猪血、大枣、菠菜等。
食疗举例:当归20克,鲤鱼尾(250克~500克),生姜5克,米酒15毫升。将鲤鱼去内脏及鳃(不必清洗腹中余血),将当归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再加入生姜、米酒。用文火焖炖至熟,加调料即可服用。
(3)经乱
①肝郁者饮食不宜寒、热之性明显的食物,寒主收引加重郁结,热则促使郁而化热。
食疗举例:玫瑰花、菊花、茉莉花各6克,山楂10克,滚开水焗泡,代茶饮。
②肾虚者多食用山药、黑芝麻、羊腰、猪腰、羊肉、蚕蛹、海参、黄鳝等。
食疗举例:虾米20克,海马10克,子公鸡1只。先将虾米和海马用黄酒20毫升浸泡30分钟,然后放在去毛和内脏并洗干净的子公鸡上,加葱姜少许,蒸熟到烂。注意:阴虚内热者禁食。
2、起居护理
①清洁卫生;妇女月经期,血室正开,邪毒易于入侵致病,因此,保证外阴、内裤、卫生巾的清洁卫生;禁止游泳、盆浴、房事、阴道检查;不宜穿紧身健美内裤、化纤内裤。
②寒温适宜:局部保温;禁淋雨、涉水、水中作业、坐卧湿地;不宜烈日下久坐、久站、劳作。
③调和情志:过度思虑则月经少闭;忧郁烦闷则月经瘀痛;恼怒烦躁则月经崩乱。因此,月经期应保持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④活动适量:月经期禁重体力劳动,以及背、提、抬重物,也不宜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
五、生活美容
视具体情况而定。
闭经
一、主要表现
女性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以及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无阴道或处女膜闭锁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闭经是药物和经络治疗难以奏效的,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或手术治疗。继发性闭经如原本月经正常,闭经有明显精神刺激、经期受寒、生活环境变化、饮食失调、过度劳累等病因可查,又无品质性病变者,可考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经络治疗,往往可以受到较好的效果。
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以后的停经,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属闭经。
二、病因病机
闭经原因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两亏;或因气血虚弱,冲任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多生育、性生活过度是引起肝肾精血不足的常见原因。
气血虚弱则多饮食失调、过度劳累,损伤脾胃,使气血化源不足引起。
气滞血瘀和七情不调,肝气郁结;或经期外感寒邪,内伤生冷相关。
痰湿阻滞常因肥胖多湿多痰,或脾阳不足,聚湿生痰而然。
三、辨证施治
(一)肝肾不足型
1、主要证候  
闭经,或量少色红或淡,渐至经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形体干瘦,皮肤干燥,易生黄褐斑,面色晦暗或两颧潮红,舌质红或舌淡,区别对待少,脉弦细。
2、经络治疗
毫针:关元、归来、三阴交、肝俞、肾俞、次髎,针宜补法。
穴位注射:肝俞、肾俞、三阴交。胎盘组织液2~4毫升,每次每穴注入1~2毫升药液,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次取2个穴位,轮流使用。
皮肤针:腰骶部、下腹部、髂嵴部、腹股沟、带脉区、三阴交、中脘、关元。轻度或中度叩刺,隔日1次。
耳针:子宫、卵巢、子宫、内分泌、肝、肾。
按摩:横擦腰部、骶部,以透热为度。下肢肝肾、肾经。
3、常用方药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茯苓、当归、杜仲、菟丝子各12克。
中成药:五子衍宗丸合乌鸡白凤丸。
(二)气血虚弱型
1、主要证候  
月经由后期量少而渐至闭经,面色萎黄不华,皮肤干燥,并没有晕目眩,心悸失眠,气短懒言,精神倦怠,四肢无力,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弱无力。
2、经络治疗
毫针:中脘、气海、关元、归来;足三里、地机、三阴交;脾俞、胃俞、膈俞。每次每组2个穴位,轮流使用。针行补法,配合电针。宜回味灸。
穴位注射:三阴交、脾俞。胎盘组织液3~6毫升,每次每穴1~2毫升,每日1次。
皮肤针:胸椎3~12两侧,腹股沟、腰部、带脉区、脾俞、胃俞、膈俞、中脘、关元。也可以循经轻度或中度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