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阶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死亡阶梯-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晓堂家的灯也熄了,杨君敲了半天门,杨晓堂的儿子杨小贵才出来开门,打着哈欠问是谁,杨君报上自己的名字,门才开了。

“君哥,怎么这么晚到这里来?”杨小贵见是杨君,瞌睡立即醒了,笑着朝里让他。杨君问堂叔堂婶睡了没,堂叔在那边房里披衣走过来:“君子来了?”两人稍微寒暄了一阵,杨君说了自己的来意,见杨晓堂和杨小贵都强忍着哈欠陪自己,便劝他们去睡。杨晓堂客气了两下,就回床上去了。杨小贵把杨君领到东边房里,抱来一床大被子,还打算给杨君烧点热水,被杨君强行赶走了。

时候还早,杨君毫无睡意,正打算看会书时,又响起了敲门声。

“这么晚了,谁呀?”杨小贵在那边房里又要起床,被杨君叫住了:“我来看看。”

打开门一看,东方手里提着笔记本站在门前。

“谁呀?”杨晓堂在问。

“我同事,找我的,你们睡吧。”杨君回头喊了一声,又连忙回过头来,“你怎么来了?”

“来玩。”东方笑道。

两人进了屋,讨论了会案情,东方便打开笔记本继续查询斯华的底细,杨君到灶屋里弄了一炉子炭火,找了几只红薯埋在炭灰里,边烤红薯边找资料。他感觉到东方情绪上的变化,觉得很高兴,本来打算问问,再一想又觉得没必要,就罢了。

东方找到“人工进化”网站的首页,掏出手机计算起来。

“算什么?”杨君凑过头来问。

东方的手机上显示着一系列的算式:30*60*60*24*365*2,计算的结果是:1892160000

看着这个结果,东方微笑起来:“果然是这样。”

“这是什么?”杨君问。

“我不是告诉过你吗?林彬家里有张纸条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只有1892160000光里。’我一直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直到看到这个网站。”他指了指网站上的那一行字: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只有两年。

“我还是不明白。”杨君沉思道。

“你看,这两句话的句式完全一样,前半句话更是半个字也不差,”东方兴致勃勃地道,“加上林彬是斯华的病人,我猜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有某些相似的地方。然后再来看‘光里’这个单位,我以前从来没见到过这个单位,唯一能让我联想到的就是‘光年’……”他刚说到这里,杨君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什么?”东方笑着问道。

杨君忍不住大笑起来:“林彬这人还真有意思,这种谜语也想得出来。”

“是啊,”东方笑道,“还挺有道理。”

现在他们都明白了,林彬在这里使用了一种概念偷换的手法。与“光”联系在一起的单位,大家熟悉的只有“光年”这个名称,光年虽然有个“年”字,实际上却是距离单位,一光年相当于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一般不知道这个的人,一看到“光年”二字,就下意识地以为是时间单位。林彬正是利用了这点,采用了与“光年”完全相反的方式——既然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反之,光走过一公里所需要的时间,就称为“光里”,相对于用时间单位来表示距离而言,林彬故意使用距离单位来表示时间。依照这个概念,一秒钟等于30万光里,而两年则等于30*60*60*24*365*2——也就是1892160000光里——实际上林彬和斯华说的话,只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

“你还看出什么来了?”笑了一阵之后,杨君问。

“没,”东方说,“这个网页需要注册和认证才能看到内容,我先从后门进去看看。”他开始全神贯注地施展黑客的手段,杨君不再理他,专心地翻来覆去烤着红薯。

虽然破解了林彬留下的谜语,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十获得一种智力上的愉悦而已。东方认为,如果他的猜测没错,所有参与这个案件的人都是斯华的心理疾病患者——或者说实际上并不是心理疾病患者,而是他的理论追随者,那么这些人一定需要一种方式聚会和联系,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地方比网络更适合快速地联系了。他在网上找了半天,只有“人工进化”这个网站是需要认证才能进入的,他认定这是斯华他们的大本营。假如这是真的,为了他们这个犯罪系统的安全,所有通过认证的人,一定会在网站的管理系统留下他们的真实资料——东方要找的正是这些资料。

要真找到这些人的全部资料,就等于踹了他们的老窝,摸清了每个人底细,就能据此顺藤摸瓜——无论多么精密的布局,都没法保证在这么多人的操作下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但杨君对此不抱太大希望,他觉得对手不可能没考虑到这点。

果然,过了一个多小时,东方先是发出一声惊喜的“啊”,接着很快又传来沮丧的“哦”。杨君头也没抬:“进去了?”

“嗯。”东方的声音明显透着失望。

“删除了?”杨君又问。

“嗯。”东方说,“还有办法。”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笑了起来。

“什么办法?”杨君递给他一个烤红薯。东方掰开烤红薯,塞了一块到嘴里,含糊不清地道:“反向搜索。”

“哦?”杨君凑到笔记本前,看着东方的手指头在键盘上飞快地点着,在搜索栏里输入“林彬+斯华”,很快出来不少项目,都是林彬在2001年撰文支持斯华主张的文章。

杨君这下明白他的用意了,这的确算是反向搜索——东方从斯华和林彬的关系上推出,在当初那场新纳粹主义的论战中,林彬如果发言,一定是支持斯华的。现在,搜索结果证实了这种猜测,通过对邱思民、雷卿和王晓明等几个已知凶手的同样搜索,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几个人都曾经发言支持过斯华的新纳粹主义观点。看来东方的猜测没错,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心理有疾病才去找的斯华,而是为了他的理论而去。依照这点来看,可以再反转一次思维方式——凶手都是斯华理论的支持者,反之,斯华理论的支持者,都是凶手!这个说法一提出来,立即遭到了杨君的反对,他认为“凶手都是斯华的理论支持者”这点,是判断凶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能简单地逆反。

“你说得没错,”东方说,“我还没说完——这样反转过来寻找,并不是为了将所有支持过斯华的人都列为凶手,但可以肯定,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是凶手。圈定一个大致的范围,通过这些人,也许能引出其他的人。”

“没错,”杨君明白了,“从斯华的理论支持者,以及聚水坳在外地工作的人员,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调查,也许能发现更多隐藏的线索。”

两人都感到兴奋,凑在电脑前找了一整夜,找出几十名曾经撰文支持过斯华的人,再一一找出他们的背景资料,做完这些之后,天色已经大亮。东方将搜集到的资料发送给东君侦探社,指示他们仔细调查这些人的情况。两人把事情做完,伸了个懒腰,刚想睡会,杨晓堂已经在外边招呼他们吃早饭了。


 第三十七章  联系名单

和杨晓堂聊了聊,又在聚水坳里四处打听了一阵,很快就弄到了聚水坳出外务工人员的名单和联系地址,一并发给东君侦探社,让他们和其他侦探社联合查找相关的资料,重点调查他们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为了说明需要调查的内容,杨君在电话里详细解释了一番犯罪模式。

这件事情虽然顺利,但说到聚水坳的秘密,却谁也不知情。杨君他们也不敢肯定聚水坳有哪些人牵涉到其中,问话也比较含糊,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好在村子里东游西逛,想看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

逛了将近一上午,什么也没发现,问了不少人,谁都没觉得聚水坳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看看午饭时间到了,正要转身回杨晓堂家去时,东方眼光朝塘边瞄了一眼,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

他猛然站住了。

“怎么了?”杨君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

塘边站着一个人,背朝着他们,穿一身皮衣,头发剃得像刺猬一样根根上指。

“你认识?”杨君问。

东方疑惑地看了许久,喃喃道:“怎么这么像他?”没等杨君问像谁,他已经朝塘边走去,杨君紧跟在他身后。

快到那人身边时,那人伸了个懒腰,转过身来,正面朝着两人。

两人同时叫了一声“啊”,下意识地朝后退了一步。

这下总算是知道东方为何反应那么奇怪了。杨君虽然没见过这个人本人,但昨天晚上整晚都对着电脑,这人的照片不断出现,想不记住也难。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这个人——他没想到还能在地球上见到这个人!

“斯华,原来你没死!”东方激动地喊道。

这人正是斯华,精神抖擞地站着,别说是没死,连一点要死的迹象都没有,看起来比熬夜没睡的他们还精神很多。

东方喊完之后,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种意外带来的冲击太大,头脑里反而一片空白,他下意识地朝杨君望去,看杨君的表情,空白得比自己还厉害。

“你们叫我?”那人一怔,笑了笑,“谁?”

“斯华。”杨君说。他很快从见到斯华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头脑迅速转开了——斯华应该已经死了,尸体经谭威亲自检验并且在冷冻柜里放了好几天,这点应该错不了。那么眼前的人是谁?他的心怦怦跳着,脑子里想到一个词——“秘密”。

也许这就是聚水坳的秘密。

东方也这么想。

两人盯着那人不放,那人有些尴尬地后退一步,搔了搔头,脸色变得通红:“什么斯华?”

两人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身后有人已经喊了起来:“关山杰,你今天起得晚啊。”

“啊,”眼前这人大声回应着,“天气太冷了。”他小心地越过两人,朝叫自己的那个聚水坳村民走过去。

“你叫关山杰?”杨君问。

“啊。”关山杰老实地回答道,脸又红了,满脸带着一种羞涩的表情。

“你来聚水坳多久了?”东方问。

“我一直住这里,”关山杰说话间已经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我是聚水坳人。”

两人没再拦着他,眼睁睁看他走开。

过了好一阵子,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忽然笑了起来。

他们觉得,那个圆环划了如此大一圈,至此终于圆满地首尾相扣了。

聚水坳的秘密,一定就在这个人身上,除了孪生兄弟,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像的两个人。

“他们是不是一模一样?”杨君问。

“一模一样。”东方斩钉截铁地道。

 第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进一步探秘

江阔天正要出发到地图上圈定的地方,老王把他叫了过去。他觉得莫名其妙:“老王,你不是应该在医院里验尸吗?”

“验了这么多,我都快变成尸体了。”老王揉着疲惫的眼睛道,“我觉得这么忙下去不是个尽头。”

“是啊。”江阔天也有同感。

“这几天我把最新鲜的十多具尸体都验了一遍。”老王说,“有点发现,先来告诉你。”

“还是你好,有情况就想着我。”江阔天感激地道。

“告诉他们也没用,都被线索套住了,”老王说,“检查了这些新鲜的尸体,我发现了点规律。”

“什么?”

“这些尸体死亡的时间很怪,差不多是一天死一个,至少这些新鲜的尸体是这样,其他的尸体腐败程度比较高,不好判断。另外一点是,他们胃里的食物基本相同。”

“都吃的同一种食物?”

“那倒也不是,”老王说,“但是大体差不多,没有特别出格的,要是让我判断的话,我会认为他们是被集中关在一个地方,然后一天杀一个。”

“集中关在一起?一天杀一个?”江阔天苦笑起来。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800多名死者,集中关在一个地方,这地方该有多大?不可能不被人发觉。一天杀一个也不现实,实际操作起来太困难,暴露的危险太大了,这么做几乎就不可能不暴露。

“听起来不可能。”老王自己也承认这点,“但是他们一天死一个怎么解释?那些骨头和高度腐败的尸体虽然不好判断,但是从他们腐败的程度来看,也都不是同一时间被杀死的。”

“我不知道。”江阔天揉着眉心道,“我先出去一趟。”

“又去找线索?”老王嘲笑道。

“这回可能是直捣黄龙。”江阔天笑道。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木了,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找找线索,真的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恐怕要先好好睡一觉再说,但现在哪有什么时间睡觉?他只好一边敲着麻木的额头,一边招呼小罗跟他出去一趟。
一连几天,东方和杨君都盯着关山杰。

通过调查,关山杰的确是本地人,从小就在聚水坳长大,除了治病,没离开过这里。

听到这话时,杨君觉得不对,便打断了堂叔兴致勃勃的讲述:“他读书不是要离开聚水坳吗?”

“他没读过书。”杨晓堂说。

“为什么?”

“他有病。”杨晓堂叹了口气。

“什么病?”

杨晓堂没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脑子。

“怎么回事?”

“脑子有病,”杨晓堂叹着气道,“小时候还很好,后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大概就是上学之前吧,突然变得怕见人,成天躲在屋里不出来,谁劝都没用,也不肯出门看病,谁要是想把他拉出那个门,他就要死要活的。就这样一直关了20多年,到前年才好点了,忽然答应出门治病了。”

听起来像是自闭症,又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

“这20多年你们都没见过他?”

“没有。后来他肯出门了,才看见他的样子。”

这么看来,这20多年里,假如真正的关山杰换了一个人,只怕也没人知道。杨君暗暗记下了这点。

“他家里还是有点钱,他老爹在外头开公司,留下了不少积蓄。”杨晓堂说,“出去治了几次病,回来人就好多了,也肯出门转转,但是只要和人一照面,马上就会躲起来。村里人都知道他有这个毛病,也都让着他。”

“他现在看起来挺正常的,什么医生看的?这么厉害?”杨君问。

“不晓得是哪个医生,问他他也不肯说。我们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