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6…08…03 16:52:14 
大 中 小 
 
他进入我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想必就是基督的化身了。
——哈利勒·纪伯伦(Khalil Gibran,1883…1931)
 
他的演说是我所听过最令人难忘的!就像佛陀现身说法那样的具有说服力。
——阿道斯·赫胥黎(Aldows Huxley,1894…1963)
 
 
当你面对以下这些问题,先静心想想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听听他的解说。
 

◎人为什么发怒?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是否要远离愤怒?

克里希那穆提:如果我踩你的脚、捏你或把你的东西拿走,你是否会生气?你为
什么不能生气?你为什么认为生气是错的?是不是因为别人告诉你不可以生气?因此
弄清楚人为什么生气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了解忿怒的真相,而不仅仅说生气是错的。
 
然而你为什么生气?因为你不想受伤害,这是人类求生存的正常需求。你觉得你不
应该被任何人或任何社会利用、压榨、毁灭或是剥削。有人打你耳光,你觉得受
伤、屈辱,你不喜欢这份感觉。如果这个伤害你的人比你块头大、比你有力气,
你无法回手,你就会转而伤害别人,你会把情绪发泄到你的兄弟、姊妹或仆人身
上。所以这场忿怒的戏就一直演下去了。

其次我们要知道,避免受伤是正常的反应。人们为了不让自己受伤,保护自己,
开始建立了防卫与藩篱。你在自己周围造了一道墙,不让自己开放及接纳,因此
你也无法去探索及扩大你的感觉。你认为忿怒是非常坏的,因此你责难它,如同
你责难许多其他的感觉一样,因此你逐渐变得枯燥、空洞,你一点强烈的感觉都
没有了。你明白吗?

◎我时常会有怨恨,请你教我如何去爱好吗?

克:没有人能教你如何去爱,如果人类能被教会去爱,世上的问题就非常简单了
,不是吗?如果我们能从书上学会如何去爱,就像我们学数学一样,这个世界一定
很美妙,世上就不会有仇恨、剥削、战争、贫富悬殊,我们都会对彼此非常友善
了。
 
怨恨和仇恨是容易的,它就像时尚一样把人们聚在一起追随同一样东西;它制造
了各种的假想,它形成各种不同的合作,譬如战争。但是爱就困难多了。你无法
学习如何去爱,但是你可以观察恨,然后把它轻轻地放在一边。不要说恨人是多
么糟的事,只要观察恨是什么,然后把它丢掉。漠视它的存在,它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别让恨在你的心中生根。你明白吗?
 
你的心就像沃土,如果你给予足够的时间,任何问题来到其上,就会像野草一样
生根,然后你就得费心去把它拔掉,可是如果你不给问题足够的时间生根,它就
没有地方生长而自动枯萎了。如果你鼓励恨,给它时间生根、滋长、成熟,它就
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如果每一次恨的感觉升起时,你让它过去,你会发现自己的
心思变得非常敏感,但不是多愁善感,如此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爱。

◎一个人从生到死为何总是希望被别人爱?如果他得不到这份爱,为何他
无法像其他人那样的泰然自若和充满信心?

克:你认为其他人是充满信心的吗?他们也许自我炫耀、装模作样,但是你会发现
在这种演出的背后,他们其实是空虚、无聊而平庸的,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的信心
。人为什么希望被爱?你难道不希望被父母、老师、朋友爱吗?
 
人为什么总是永不休止地渴望被爱?请仔细听我的话。你希望被爱,是因为你的心
中没有爱。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你希望被爱的渴望就停止了,你就不再需要别
人来爱你了。只要你还需要别人来爱你,你的心中就是没有爱的;如果你的心中
没有爱,你就是丑陋的、残忍的,那么你又为什么应该被爱呢?如果你的心中充满
了爱,你永远也不会要求被爱,你永远不会拿着乞丐的钵去请别人填满,只有空
虚的人才要求别人来填满自己,而一颗空虚的心,是永远无法以寻求爱的方式来
填满的。

◎什么是灵魂? 死亡后,灵魂是否依然存在?

克: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发明了“灵魂”这个字眼。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共同
意志造成的结果。这个共同的意志在灵魂这件事上认为,人除了死亡、会毁灭的
肉体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大、更深、一个不会毁灭、永恒存在的东西,因此就
制造了灵魂这个观念。偶然有一、两个人亲自发现了“不朽”的意义,那种不死
的境界,于是那些平庸的人就说了:“对!这一定是真理,他一定是对的!”因为
他们想得到永恒,所以他们都抓着灵魂这个字眼不放。你知道灵魂是什么吗?还是
你只不过是听别人告诉你有灵魂存在。你的父母、传教士、佛经、你的文化环境
等,他们告诉你这样,然后你就接受了。但是你从来不亲自去发现到底有没有这
种境界的存在。

不要依赖任何人。我或是其他人可能告诉你有个超越时间的境界存在着,但是这
对你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如果你肚子饿了,你会去吃东西,而不只是说说就饱了。
重要的是,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什么是真理。

至于死亡之后还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在
活的时候认识死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受教育并不只是精通数学、历史或地
理,我们也应该了解死亡这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是在你身体死了以后才了解,而
是在你仍然活着,在你欢笑、在爬树、划船或游泳的时候,你就能了解。死亡代
表不可知的事,重要的是,你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就知道那些不可知的事物。

◎我们为何对死亡恐惧?

克:你认为一片叶子从树上坠落时有恐惧吗?你认为鸟儿对死亡有恐惧吗?当死亡
来临时,它就迎向死亡;它并不关心死亡,因为它太专注于生活,专注于捉虫、
筑巢、歌唱,为了飞翔的快乐而飞翔。它们的喜悦似乎那么无限,如果死亡来临
,很好,它们就从此结束了。它们生活在每一个刹那,从不担心将会发生什么事
,不是吗?只有人类永远担忧着死亡,因为我们根本不是真正地活着,我们是死的
,这就是我们的困扰。老年人已经接近坟墓了,年轻人也离它不远。

我们对死亡存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熟悉的事物,那些我们拥有
的东西,我们害怕失去妻子或丈夫、孩子或朋友;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学习和累积
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看开自己所拥有的朋友、财产、美德与个性等,我们就不
会害怕死亡了,不是吗?
 
所以我们发明了死亡和来世的理论。事实上,死亡就是结束,但是我们大部分人
都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事实。我们不想离开熟知的事物,因此是我们对已知事物的
执着在我们心中制造了恐惧,并不是不可知的事物造成了恐惧。因为未知的世界
不是已知的心智所能理解的,但是这个充满已知事物的心智却告诉自己说:“我
要结束了。”所以死亡才令他那么恐惧。

◎欲望的源头是什么?我如何把它消除?


克:这个问题是一位年轻人提出的。他年轻,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他为什么要消
除欲望呢?有人告诉他,没有欲望是大德行,不受欲望约束就可以认识上帝或其他
所谓的终极目标,所以他会提出上面的问题。但是这种想把欲望消除的冲动,本
身就是欲望的一部分,不是吗?它其实是被恐吓所驱策的。

什么是欲望的源头、线索及开始?当你看见一件吸引人的东西,你想要它。你看见
一部车子、一艘船,然后你想拥有它,或是你想要达到有钱人的地位,或成为政
府高官,这就是欲望的源头。眼见、身触都是感官的刺激,在感官的刺激中升起
了欲望。因为认识到欲望会带来冲突,于是你才会问:“我要如何才能从欲望中
解脱?”所以你真正想要的不是脱离欲望,而是脱离欲望所引起的担忧、焦灼和痛
苦。如果你能把痛苦、折磨、挣扎和一切欲望所引起的焦灼及害怕都摆脱,只剩
下欲望所带来的快乐,你还想脱离欲望吗?
 
一旦我们看见追求权力的欲望在各种形式上产生——譬如成为政府首长、法官、
宗教领袖等——我们看见这种欲望的根本是恶的,我们就不会再有求取权力的欲
望。然而我们现在并没有看见野心的破坏性,没有看见求取权力的欲望是恶的;
相反的,我们却说我们将运用权力去做好事,这种言论根本是毫无道理的。一个
错误的方法永远不可能用来达到正确的目标。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欲望的整个重
点,不了解它的结果、它的副产品,而只是尝试去消除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