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秘传眼科龙木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8-秘传眼科龙木论-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件药于净室中。不得令妇人鸡犬见。用银石器内慢火先炒黄丹令紫色。次下蜜。候熬得滴水不散。其色皆紫。次 
入腊月雪水三升。再熬二十余沸。将其余药研入末一处同熬。用箸滴在指甲上成珠不散为度。以浓纸三张铺在筲箕内。 
倾药在纸上滤过。再用瓶子盛。放在新水内浸三昼夜去火毒。其水日一易之。看病眼轻重。临晚用箸头蘸药点大 头。 
以眼涩为度。若治内障眼目,用面水和成条而捏作圈子。临睡置眼上。倾药在内。如此用之。一月见效。 
x五蜕散x 治内障得效方 
龙蜕(即蛇皮) 蝉蜕 凤凰蜕(鸟花鸡卵壳) 佛蜕(即蚕纸) 人蜕(男子退发) 
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熟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x五生散x 治目赤。去头风。退翳。钱文子传。 
天雄 附子(尖各半两) 防风(一两) 天南星(一两) 川续断(一两并生用) 
上为饮子。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酒少许。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因头风而病目者。服之必效。 
x地黄丸x 唐丞相李恭公扈从在蜀中。日患眼。或涩或生翳膜。或即疼痛。或见黑花如豆大。累累数十不断。或 
见如飞虫翅羽。百方治之不效。僧智深云。相公此病缘受风毒。夫五脏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母能令子实。子能令 
母虚。肾是肝之母。令肾受风毒。故令肝虚。肝虚则目中恍惚。五脏亦然。香港脚消渴诸风等。皆由肾虚也。地黄丸悉主 
之。 
生干地黄(一斤) 熟干地黄(一斤) 石斛(去苗四两) 防风(去芦四两) 枳壳(麸炒四两) 牛膝(酒浸)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为末入瓦器内去油) 
上为细末。不犯铁器。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豆淋酒下五十丸。 
豆淋酒法。黑豆半升。净拣簸炒令烟出。以酒三升浸之。不用黑豆。用此酒煮独活。即是紫汤也。 

卷之七诸家秘要名方
五·和剂方
属性:(十四方) 
x锦鸠丸x 治肝经不足。风邪内乘。上攻于眼。眼暗泪出。怕日羞明。隐涩痒痛。瞻视茫茫。多见黑花。或生翳 
膜。并皆治之。 
斑鸠(一只去皮毛肠嘴爪用文武火连骨炙干用) 牡蛎(去土取粉用) 防风(去芦) 羯羊肝(一具薄批炙干令 
焦) 黄连(去须) 蔓荆子(二升淘洗绢袋盛饭甑蒸少时晒) 桂(去皮) 杜蒺藜(去尖角炒各二两) 甘菊花(拣 
净各五两) 蕤仁(去皮) 羌活(去芦) 瞿麦 草决明(各三两) 白茯苓(去皮四两) 细辛(二两) 
上十五味为末。炼蜜和杵五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或酒下。空心日午临卧三服。如久患内 
外障眼。服诸药不效者。渐加至五十丸必效。暴赤眼疼痛。食后用荆芥汤下二十丸。 
x驻景丸x 治肝肾俱虚。眼常暗昏。多见黑花。或生障翳。视物不明。迎风有泪。久服补肝肾。增眼力。 
车前子(三两) 干熟地黄(三两) 菟丝子(五两酒浸别研为末)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空心晚食前。日二服。 
x密蒙花散x 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久患 
偏头疼。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疼。并暴赤肿疼。皆治之。 
密蒙花(拣净) 羌活(去芦) 菊花(去土) 石决明 杜蒺藜(炒去尖) 木贼(各等分锉)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食后日二服。 
x羚羊角散x 治大小儿一切风毒瓦斯。上冲眼目。暴发赤肿。或生疮疼痛。隐涩难开。羞明怕日。 
羚羊角(半钱) 川升麻 黄芩 车前子 甘草(各二十两微炒) 决明子(二十两) 草龙胆(去芦) 栀子仁 
(各五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温熟水调下。日三服。小儿服半钱。 
x秦皮散x 治大人小儿风毒。赤眼肿疼。痒涩眵泪。昏暗羞明。 
秦皮(锉) 桂府 滑石(杵碎) 黄连(各等分去须)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沸汤点。去滓。温热频洗。 
x镇肝丸x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眵多有泪。怕日羞明。时发肿赤。或生障 
翳。并皆服之。 
决明子 地肤子 白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 茺蔚子 防风(去芦头及叉 ) 蔓荆子(去白皮) 人参(各 
一两去芦) 青葙子 车前子 地骨皮(去土) 柏子仁(炒) 甘草(锉) 甘菊花 柴胡(去芦) 玄参 山药(各 
半两) 细辛(一分去苗) 
上为末。蜜水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后日三服。 
x菊睛丸x 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瞻视不明。茫茫漠漠。常见黑花,多有冷泪。久服补不足。强目力。 
巴戟(一两去心) 枸杞子(三两) 甘菊花(四两) 苁蓉(一两酒浸去皮炒切)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x菩萨散x 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 肿痒。动时亦痛。耳鸣头眩。 
白蒺藜(炒) 防风(锉炒) 甘草(一两) 荆芥穗(一两半) 苍术(各二两米泔浸一宿锉炒) 
上为末。不拘时候。入盐少许。沸汤或酒调下一大钱。神效。 
x拨云散x 治风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障。怕日羞明。时多热泪。隐涩难开。眶骨赤痛。睑 红烂。瘀肉侵 
睛。但是风毒眼疾。并皆治之。 
羌活 防风 甘草(炒) 柴胡(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临睡时服。薄荷汤茶调下。菊花末汤下亦得,忌炙 面等。 
x流气饮x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见。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推眵赤肿。 
隐涩难开。或生翳障。倒睫拳毛。眼眩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皆治之。 
荆芥(去梗) 山栀(去尖皮) 牛蒡子(炒) 蔓荆子(去白) 白蒺藜(去尖) 细辛(去叶) 防风(去芦) 
玄参(去芦) 木贼(去尖节) 川芎(净) 大黄(炮) 菊花 甘草(炙) 黄芩(各一两) 制苍术(二两) 草 
决明(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冷酒调下,如婴孩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x睛明散x 治外障退翳膜。疗风毒。上攻眼疼赤肿。或睑 痒烂,时多热泪昏涩。 
黄连(去须) 当归(去芦洗) 赤芍药 滑石(细研各五两) 
上件锉研为细末。研滑石拌匀,每用半钱,沸汤点。澄清去滓。热洗。忌一切腌藏鱼酢酒面等毒物。 
x春雪膏x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头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推眵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 
泪。多见黑花。 
脑子(二钱半研) 蕤仁(二两去皮二两细研) 
上用生蜜六钱重。将脑子蕤仁同和每用铜箸或金银钗股。大小 时复少许点之。又治连眶赤烂。以纸涂膏贴之。 
x菊花散x 理肝气风毒。眼目赤肿。昏暗羞明。隐涩难开。攀睛 肉。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暴赤肿疼。并 
皆治之。 
蝉蜕(去头翅足土) 木贼(去根节) 白蒺藜(去尖炒) 羌活(各三两去芦不见火) 菊花(六两去梗)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常服。明利头目。洗肝去风。忌发风腌藏炙 等物。 
x洗肝散x 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大黄(煨) 山栀(去皮) 当归(酒洗去芦) 防风(去芦) 薄荷(去梗) 羌活(去芦) 甘草(炙) 川 
芎(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冷水或熟水调下。食后。日三服。见效。 

卷之八针灸经
一·偃伏头部中行
属性:x凡十穴x 
x神庭x 一穴。在鼻直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治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可灸二七 
壮止。 
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禁不可针。针即发狂。忌生冷鸡猪酒 
面动风物等。 
x上星x 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督脉气所发。治头风目眩。睛痛不能远视。以细三棱针刺之。即宣泄 
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目不明。忌如前法。 
x囟会x 一穴。在上星后一寸陷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治目眩。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即不痛。病去即 
痛。痛则罢灸,针入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针讫。以末盐生麻油相和。揩发根下。头风即永除,若八岁以下。即不 
得针。忌如前法。 
x前顶x 一穴。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陷中。督脉气所发。疗头风目眩。针入一分。可灸三壮至七七壮即止。忌如 
前法。 
x百会x 一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督脉足太阳交会于巅上。针入二分。 
得气即泻。可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唐秦鸣鹤刺微出血。头痛立愈。凡灸头顶。不得过七七壮。缘头顶皮肤浅薄。灸 
不宜多。 
x后顶x 一穴,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治目眩。头偏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x强间x 一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督脉气所发。治脑旋目晕。头痛不可忍。可灸七壮。针入二分。 
x脑户x 一穴。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禁不可针。针之令人哑不能言。 
治目晴痛。不能远视。可灸七壮。亦不可妄灸。令人失喑。 
x风府x 一穴。一名舌本。在项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督脉阳维之会。禁不可 
灸。不幸使人失喑。治头痛目眩。针入三分。 
x哑门x 一穴。一作喑。一名舌横。一名舌厌。在顶中央。入发际五分宛宛中。督脉阳维之会。入系舌本。仰头 
取之。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哑。治头痛。针入二分。一作五分。 

卷之八针灸经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
属性:x左右凡十四穴x 
x曲差x 二穴。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足太阳脉气新发。治头顶痛。目视不明。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x五处x 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不明。头风目眩。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x承光x 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眩头痛。目生白膜。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x通天x 二穴。在承光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偏风,鼻多清涕。衄血头重。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 
三壮。 
x络却x 二穴。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青风内障。目无所见。可灸三壮。 
x玉枕x 二穴。在络却后一寸五分。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上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痛不 
能视。脑风疼痛不可忍者。可灸三壮。 
x天柱x 二穴。侠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瞑视。头旋脑痛。针入五分。得气即泻。立 
愈。 

卷之八针灸经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
属性:x左右凡十二穴x 
x临泣x 二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足太阳少阳之会。治目生白翳多泪。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 
忌如前法。 
x目窗x 二穴,在临泣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外 赤痛。忽头旋。目KT KT 。远视不明。针入三分。 
可灸五壮。三度刺目大明。 
x正营x 二穴。在目窗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头项偏痛。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x承灵x 二穴。在正营后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痛,可灸三壮。 
x脑空x 二穴。一名颞 。在承灵后一寸五分。挟玉枕骨下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目瞑。 
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可灸三壮。魏公苦患头风。发即心闷乱目眩。华佗当针而立愈。忌如前法。 
x风池x 二穴。在颞 后发际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眩苦头痛,目泪出。目内 赤疼。目不明。针入七分, 
留七呼。可灸七壮。 

卷之八针灸经
四·侧头部
属性:x左右凡十二穴x 
x颔厌x 二穴,在曲周下颞 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 急,针入七 
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忌如前法。 
x悬颅x 二穴。在曲周上颞 中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头偏痛。引目外 赤。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忌如前法。 
x悬厘x 二穴。在曲周上颞 下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偏痛。目锐 赤痛。针入三分。灸三壮。 
x角孙x 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可灸三壮。 
x窍阴x 二穴。在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头目痛。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x 脉x 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眵蒙。目睛不明。针入 
一分,可灸三壮。 

卷之八针灸经
五·正面部中行
属性:x凡一穴x 
x龈交x ─穴。左唇内齿上龈缝筋中。治目泪眵汁。内 赤痒痛。生白肤翳。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卷之八针灸经
六·面部第二行
属性:x左右六穴x 
x攒竹x 二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员柱。在两眉头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KT KT 。视物不明。 
眼中赤痛。针入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而出针,不宜灸。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忌如前 
法。 
x睛明x 二穴。一名泪孔。在目内 。手足太阳少阳足阳明五脉之会,治攀睛翳膜覆瞳子。恶风泪出。目内 痒 
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KT 目视物不明。大 肉侵睛。针入一寸五分。留三呼。禁不可灸。雀目者宜。 
可久留针。然后速出针。忌如前法。 
x巨 x 二穴。侠鼻孔旁八分。直目瞳子。跷脉足阳明之会。治青盲。目无所见。远视KT KT 。白翳覆瞳子 
面。针入三分。得气而泻,灸亦良。可灸七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