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罗斯福传-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及的是中国的权益。所谓雅尔塔秘密协定充分体现了大国强
权政治。因为它未经中方参与,且在协定中有关中国的条款
生效之前,是否需中国方面表示同意,协定的措辞含混不清。
  罗斯福的雅尔塔之行对他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而言,更
是雪上加霜。孜孜于自己的规划和理想的罗斯福似乎在和已
经不多的飞逝的时光赛跑。在雅尔塔,丘吉尔的医生莫兰勋
爵认为,他是个〃病情很重的人。他的症状是动脉硬化,已
经发展到了晚期,因此我觉得他只能再活几个月了。〃不过,
艾登外交大臣认为,罗斯福总统的健康状况很差并不影响他
的判断力。
  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坚持他先前提出的大部分方案,
并取得了他所期望的巨大成果:成立联合国、分割德国、关
于波兰的声明和关于获得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等。三巨头分
手的前夜,斯大林在宴会上提议为美国总统的健康干杯。他
说,〃他和丘吉尔先生在他们各自的国家里,相对说来,下定
决心还比较简单。这两个国家都是为它们自身的生存而同希
特勒德国作战。这里有第三个人,他的国家未曾遭受侵略的
严重威胁,也还没有濒临即时的危险,他就已多半出于对国
家利益的更广泛的考虑,成为导致全世界动员起来以反对希
特勒的种种手段的主要锻造者。〃斯大林还动情地谈到,总统
最突出和关系最重大的成就就是租借法案。罗斯福在答辞中
说:〃我们这些领导人在这里的目的,就是要给这个地球上的
每个男人、妇女和儿童以安全和幸福的可能。〃



尾声:丁香满园时

  〃昆西号〃巡洋舰载着罗斯福一行经苏伊士运河——亚历
山大抵达阿尔及尔。疲惫的罗斯福和助手们得在航行期间拟
定向国会发表的关于雅尔塔会议的讲话稿。在横渡大西洋的
9天间,他们为此忙个不停。〃昆西号〃驶出阿尔及尔两天后,
沃森老爹病逝于船舱里。临死前,他要求成为天主教徒,随
行神父主持了皈依仪式。罗斯福守在一旁,怆然泪下。他没
有像以往那样试图掩饰或克制悲怆,以致深知他性情的人感
到惶恐。旅程在沉郁和痛苦的氛围中结束了。2月28日,罗
斯福回到华盛顿。
  3月1日,罗斯福出现在国会大厅。这么多年来,他第一
次也是最后一次被迫坐着向议员们发表演说。他请求大家理
解,并解释说,〃这对于我要比不得不在我两条腿的下部带上
差不多10磅钢架要方便的多;另外我刚从行程14000英里的
旅程归来。〃总统的容貌令在场的人震惊。当总统在谈到自己
归来后顿感〃精神振作,灵感丛生〃时,大家早就一眼看出
他〃十分明显地健康恶化〃:他吐词含糊不清,念讲稿时结结
巴巴,时而停顿,时而插入一些无关的枝节问题;他的右手
颤抖,艰难地用左手翻读讲稿;灰蓝色的眼睛有些迷朦,脸
上肌肉松弛,背也有些驼。但是,当罗斯福在描述雅尔塔会
议的成就、并要求国会接受〃永久性的和平结构〃——联合
国时,激情使他的脸上重现光彩,语调激昂慷慨,往昔那种
站在讲坛上的状态又恢复了,随即又消逝……
  罗斯福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制订了一系列国内行动计
划:引导美国实现从战时体制向和平时期的全面平稳过渡,遣
散服役人员并向其提供充分的就业、培训和教育机会,协同
各州在过渡时期提供适当的失业救济等多种社会保险,保持
在私人品业制度下实现一揽子的经济权利法案,扩大美国的
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人力和物质资
源〃,要求制订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发展计划,等等。〃
  这年3月,华盛顿天气异常的热。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
堆满了等着总统办理的文件。白宫记者招待会如期举行,总
统似又恢复了往日的敏捷与风趣。3月17日,白宫举行小型
宴会,庆祝罗斯福夫妇结婚40周年。来自罗斯福家族故乡的
荷兰朱丽安娜公主、荷兰大使夫妇在座。3月23日,罗斯福
会见了将代表美国出席旧金山会议的5位议员代表。他就雅
尔塔会议上有关联大席位的协议问题侃侃而谈。当晚,他回
到了海德公园。麦金太尔坚决要求总统休息一个较长的时期,
埃莉诺也焦虑地抗议丈夫的固执。终于,罗斯福决定月底去
佐治亚温泉作为期3周的疗养。在海德公园的几天中,罗斯
福时常静坐窗前,眺望远处的牧场和赫德逊河水。他几乎每
天都要去4年前落成的粗石图书馆,那里存放着他多年收藏
的书籍和纪念品。饭后,他在他的房间里摆弄他的集邮册。他
一生中收集了数十万枚邮票,每册的每页上都留有他的手迹。
在罗斯福逝世一年后,这些邮票以25万美元的价格出手。
  4月初的佐治亚温泉,莺飞草长,阳光明媚。早暖的气候
下万物生机盎然。山坡上的山茱萸、野紫萝兰和玫瑰花都已
争妍怒放。置身于这里的罗斯福似乎恢复得很快,他情绪开
朗,兴致也好。这里的邻居在一棵老橡树下为总统举办一顿
烤全猪的露天聚餐。尔后他就坐在那里观赏四周的景致。
  每天都有邮件送来,里面主要是前日或当日的报纸以及
需要总统批阅的文件。各大战场上捷报频传:攻占马尼拉市
后的美军乘胜扩大战果,琉璜岛在3月底被克复。4月1日,
规模浩大的冲绳岛会战开始,几乎绝望的日军旗死守护着日
本本土的这最后一道屏障。4月11日,罗斯福从《亚特兰大
宪章报》上看到这样的大字标题:第九集团军离柏林57英里,
一日前进50英里,美俄两军可望早日会师。另一个标题是:
150架超级空中堡垒白昼空袭东京。罗斯福盘算着,再过两
周,50多个联合国家的代表们将齐集旧金山,宣告联合国的
成立。他还知道,原子弹试爆即将进入最后的装配阶段。
  这些天他总在考虑4月13日要发表的那篇演说稿。这是
为纪念民主党的精神之父托马斯·杰斐逊诞辰202周年的集
会而准备的,届时全国都将听到罗斯福从广播里传出的声音。
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突出事态是:文明如
果能够幸存,就必须培植或促进人类关系的科学——各种民
族能够在同一地球和世界上和平地一平生活、一起工作的能
力。〃无疑,罗斯福已敏锐地预见到科学发展对人类文明与和
平的双重意义,并对原子时代的到来怀着极大的隐忧。4月12
日,他在演说稿的末尾加上了一句话:〃我们要怀着坚强和积
极的信念前进。〃——这是罗斯福的生命中写下的最后一句
话。
  4月12日,温泉天气晴朗。罗斯福穿戴整齐,神定气闲
地坐在扶手椅上,与露西·塞默尔、著名画家伊丽莎白·肖
马托夫夫人和表亲劳拉·德拉诺谈天说地。下午1时,罗斯
福系着哈佛红领带以摆好的姿势让画家为他画像,还不时拿
过一份文件审阅。1刻钟后,他举手想捏一捏太阳穴,说:
〃我头疼得厉害。〃说完手臂就垂了下来,头垂到了左胸前……
  佐治亚时间3时35分,罗斯福经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
霍华德·布鲁恩医生诊断为脑溢血。25年后,他在一篇文章
中谈到,如果当时有现在治这种高血压的药,如果总统戒烟
且不再劳累过度的话,事情也许会有不同的结局。达特默思
医学院的哈里·戈德史密斯博士认为,总统逝世时可能患有
癌症。
  正在华盛顿萨尔格拉夫俱乐部举办的年度茶会上的罗斯
福夫人得知消息后,立即驱车赶回白宫。不久,〃昏迷〃的消
息变成噩耗。埃莉诺给4个在海外服役的儿子发去电文:〃亲
受的孩子,父亲下午长眠。他鞠躬尽瘁,守职至终,亦望你
们能尽职守责到底。〃政府各部的首脑齐集内阁会议厅,讨论
紧急应付措施。下午5时47分,全美三大通讯社向海内外发
出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的电讯。7点零9分,哈里·杜鲁门由
首席大法官哈兰·斯通主持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33任总
统,地点是白宫内阁会议室。
  白宫外聚集着黑压压的人群。其实没什么可看的,人们
也没打算看到什么,他们只是默然伫立,若有所失而已。美
国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脑子空洞而又茫然。岂不成声的人们
不仅是在为引导了他们12年之久的总统哭泣,更是在为他们
自己失却了这种依托后无法预期和把握的前途哭泣。林登·
约翰逊(美国第36任总统)在国会山前泪雨滂沱,〃他一直
待我情同父子,他是我所知道的在任何时候都无所畏惧的人。
上帝啊——他是怎样把我们所有人的担子全担在肩上的啊!〃
反对过罗斯福或与他有宿怨的人蓦然发现,当一切顿成往事
时,自己同总统隔得竟是如此之近!罗斯福在国会山上的强
硬对手罗伯特·A·塔夫脱动情地说:〃盖棺定论,他是个战
时英雄,他为了美国人民,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
度反对罗斯福的《纽约时报》发表如下社论:〃正值强大而残
忍的野蛮势力威胁着要蹂躏整个西方文明的时候,幸有罗斯
福坐镇白宫。百年之后,人类也会因此俯伏而感激上帝。〃
  在唐宁街10号,丘吉尔感到〃挨了一记重击〃,感到一
种深重的无法置换的损失降临了。几天后,首相在圣保罗大
教堂的追悼仪式上失声痛哭。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神情黯
然,他默默地〃紧握着哈里曼大使的手约有30秒之久,还没
有请他坐下。〃随后,极度悲伤的元帅凝重而细致地询问总统
去世前的情况。莫斯科红场下了半旗,旗帜围上了黑边。重
庆的蒋介石起初怔怔地坐了很久,凄然无语,随即赶紧吩咐
筹办悼念事宜。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以〃民主巨星的陨
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为题发表悼念社论。日本东京电
台引述铃木首相的话:〃我得承认,罗斯福确是领导有方,美
军今日优势地位莫不有赖于他之领导。因此,他的去世对美
国人民是个巨大损失,这点很可理解,我也深表同情。〃东京
电台随后特播几分钟哀乐以表示〃对一位伟人去世的敬意〃。
罗斯福在1932年大选中说过:〃请根据我的敌人的评论来评
价我。〃
  载着灵柩的总统专列缓缓地錋E逦北行。沿途露宿等候瞻
仰灵车的人无以数计。车过亚特兰大,一群黑人女佃农跪在
棉田里,双手紧攥,伸向灵车致哀。14日上午10时多,海军
陆战队、坦克部队、陆军和各兵种的女兵护卫覆盖着黑丝绒
和星条旗的灵车穿过华盛顿的街道。6匹白马拉着载有灵柩
的炮车,车后是一匹孤独的乘马,戴着眼罩,马蹬倒悬,垂
挂着一柄剑和马靴——象征勇士已撒手尘寰。肃穆的人群立
在街道两旁。此情此景,令人们蓦然回想起沃尔特·惠特曼
为80年前的几乎同一天的另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逝世所写
的挽歌:

  〃灵柩经过大街小巷
  经过白天和黑夜,经过乌云低垂的大地
  卷起的旌旗排列成行,城市全蒙着黑纱,
  ……
  这里,你缓缓走过的灵柩啊,
  我献给你我的紫丁香花枝。〃

  下午4时正,总统的祭奠仪式在白宫东大厅举行。代表
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鲜花围满大厅四壁。罗斯福生前用过的轮
椅,赫然摆放在祭坛的旁边。华盛顿教区的安格斯·邓恩大
主教主持了简短的主教派葬仪,他在祈祷后的悼词中引用了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中的那句话——〃我们唯一必须恐惧的
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变退却为前进的努力陷于瘫痪的
那种无可名状的、缺乏理性的、毫无根据的恐惧。〃主教说:
〃这是总统最初对我们讲的话,我确信他还希望把这作为他的
最后遗言。〃
  杜鲁门总统走进东大厅时,人们忘记了起立。这种礼仪
上的疏忽连杜鲁门自己也没意识到,〃或者即使他注意到了,
他也能理解在场的人还不能把他同他的崇高职位联想在一
起;他们所能想到的一切是总统去世了。然而,当罗斯福夫
人进来时,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所有的人都退出东大厅,
一袭黑纱的埃莉诺终于独自和丈夫呆在一起了,她胸前只佩
着当初订婚时富兰克林送给她的金质胸花,人们不知道她对
丈夫讲了些什么,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轻抚了一下
丈夫的脸颊,她把一束玫瑰放在灵柩里,于是灵柩从此封盖
起来。
  当晚,灵柩由专列送往海德公园。次日早上,载着灵柩
的炮车和平乘沿着陡峭的山路攀援而上,到达罗斯福宅第所
处的小山丘上。在那被高大的铁杉树和篱笆密密地围着的玫
瑰园里,亲人、朋友、仆从和士兵们肃立在墓穴的四周。西
点军校的学员组成的仪仗队,鸣枪向总统作最后的致敬。
  上午10时许,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复归大地。四
野萧索,六合暗然,赫德逊河水呜咽地流淌。蓦地,神秘的
哀乐如银匝泻地。人们的目光越过眼前的篱笆,可以看到那
边草坪上一丛丛低矮的紫丁香树梢上,丁香花正寂寞地怒放。
人们在心中又默诵起惠特曼那不朽的诗章——

  〃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
  那颗硕大的星星在西天的夜空陨落了,
  我哀悼着,并将随着一年一度的春光永远这样。
  ……
  在那里,在芬芳的松杉和朦胧阴暗的柏林深处,
  紫丁香,星星和小鸟和我心底的挽歌融在一起。〃

[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