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罗斯福传-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
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
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政的工业复兴计划具有多方面的起因和广泛的背景。
种种压力集团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所以5月17日提交国会的
法案是一个对各方利益均有所满足的综合性方案。罗斯福在
6月16日签署这项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
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
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它实则是对大萧
条中美国工业中已明显表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
行局部调整,是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的盲目竞争状态的企业界、
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矛盾异常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
上的国家干预。
  《全国工业复兴法》分两部分。它首先宣布国家处于紧急
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
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
的委员会制订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在整个工业界开展
一个大规模的合作运动,以达到广泛的再就业,缩短工作周,
实行合理工资,防止不公平的竞争和灾难性的超产。〃该法的
第7条第1款即著名的劳工条款,给予工人在〃公平竞争法
规〃所包括的所有工业部门组织工会的权力和全体谈判的权
利。其次,该法授权总统建立公共工程管理局,拨款33亿美
元,举行公共工程以实施大规模的直接就业计划。
  1933年6月20日成立的国家复兴局由智囊团成员、精
力旺盛的休·约翰逊将军出任局长,由唐纳德·里奇伯格任
总顾问。署长、总顾问与专业助理人员一起,同主要工业企
业和劳工代表合作,拟定被认为是公平的法规,举行意见听
取会,最后经总统签署颁布法规。约翰逊为应付紧急需要,颁
布了一项关于工资和工时的一揽子协定,即总统的再就业法
规。该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
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
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暂定实施六个月)雇主将能领到
一个〃蓝鹰〃标志。几乎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加入了
〃蓝鹰〃运动,自愿或被平地接受了一揽子法规,这种情形也
加速了各工业部门制定法规的过程。这样,到1935年初就有
557个基本法和200个补充法规得到批准。国家复兴管理局
在短短一年多里取得了不少成就:它使大约200万工人有了
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
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建立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全
国性样板;它部分地肯定了工人运动的斗争成果;它在很大
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总之,它防止了危机事态的
恶化。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工业复兴法》没有达到罗斯
福所期望的复兴工商业的目标。首先,总统被授权制订一项
为工业界自愿接受但是可以通过执照制度来执行的〃公平竞
争法规〃。在理论上,这些法规应该由政府、工业界、劳工和
消费者来共同拟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主要是工业界大公
司的代表们拟定的,仅有一些工会力量大的劳工代表参加。这
些实际控制法规管理机构的大公司,利用反托拉斯法条款的
暂停实施和拟定法规的权力,窒息竞争,削减产量,以提高
价格而不以扩大经营来获取利润。而同时,约翰逊试图对小
企业加以管理,迫使其加入〃蓝鹰运动〃,这样把摊子铺得太
大。大公司并未真正理会罗斯福提倡的公平竞争与合作精神,
垄断现象有增无减,被夹在中间苦不堪言的小业主们首先对
该法案提出了批评。随即,国家复兴管理局受到了来自几乎
各个方面的日益猛烈的攻击:自由派担心反托拉斯法的暂停
实施会滋长一种被迫业巨头把持的计划经济,他们批评约翰
逊权力过于集中,有个人独裁作风;工人们对法规第7条第
1款的精神和意图被有意规避表示严重不满;消费者们因物
价上涨而怨怒不已;最高法院指责该法案侵犯了为各州保留
的那一部分商务权力。即令是被认为得到不少便利和实惠的
大片业家也在抱怨政府控制了他们与劳工的关系。持续的批
其中有人甚至断言,该法案推迟了复兴。于是,被罗斯福称
之为〃美国国会所颁布的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立法〃于1935
年5月被最高法院裁决为违宪。
  第一次新政期间罗斯福政府的一个鲜明而有力的重大举
措,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的联邦救济工作。罗斯福曾在竞
选期间许诺决不让任何人挨饿,而此时各州和地方政府以及
私人慈善团体的财源几乎都已耗尽,情况之紧迫已接近于急
需联邦政府大力干预的地步。罗斯福在其1933年3月中旬致
国会的一份咨文中,提出了三种救济方式:一是由联邦政府
招收和雇用工人;二是拨款给各州以供开展救济计划;三是
实行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方案。国会实际上对这3种
方式都给予了采纳。
  紧急救济的头一步是罗斯福引以为得意之作的民间资源
保护队。3月21日,罗斯福将此提案送交国会。众议院在10
天后予以通过。该法案计划在初夏投入25万青年去植树造
林,修堤防洪。4月5日,民间资源保护队正式开始活动。罗
斯福告诉全国人民,这个非军事性的资源保护队伍是一箭双
雕之策——既明显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又减轻相当程
度的实际灾难。资源保护队的青年男子一般在17至25岁之
间,除食宿外,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5美元寄给他们的
家庭。在8年期间,共有将近300万青年参加了该队。他们
在军官和农林机构的指导下,为全国增加了1700万英亩林
地,防止了许多场森林火灾,进行了消灭动植物各种病害的
斗争,开辟养鱼池放养鲜鱼10亿尾,开挖了许多引水渠和运
河,修建了600万座预防土壤侵蚀的堤堰,并有效控制了蚊
蝇的平生以助消灭疟疾。〃美国历史上全部公私造林成果,有
一半以上出自民间资源保护队之手。〃这些队员在离队时,均
以健壮体格和新的生活态度进入了私人企业。其结果正为罗
斯福所说,〃将永远无人能够用美元和美分,来估计它对于人
的本身以及对于全国,在士平民心、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和
适应日后竞争性生活的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联邦紧急
救济法》,依照该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并指定〃复兴金融
公司〃拨出5亿美元作为对各个州的紧急救济金。其条件是,
州、市每开支救济费3元,即由联邦政府津贴1美元,任何
1州所得数额不得超过总额的15%。5月22日,罗斯福任命
哈里·霍普金斯出任署长。办事兢兢业业、讲究时效的霍普
金斯甚至等不及办公室布置完毕,就开始签发电报,就职2小
时内便支付了500万以上的款项。他坚持救济应完全超越党
派控制的原则,一丝不苟。一开始,救济的方式和性质依旧
停留在陈旧的模式上,即坚信民办事业可以提供防止一切弊
端的方法,联邦的救济必须以一切可能的伪装方式出现(联
邦拨配的赈济款仍由地方当局负责具体开支),否则将被视为
是对美国生活方式的侵蚀。霍普金斯决心彻底改变有关政府
赈济的责任和职权的整个概念。6月11日,他在底特律的全
国社会工作会议上发言指出:救济工作是联邦政府对公民应
尽的义务,不必假手任何地方或私人机构作媒介,救济不是
什么慈善事业,也不仅仅是以施舍方式来减轻痛苦的应急措
施,而是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是一种神圣的正义行为。正
是他的这种作风和原则,才赢得了罗斯福对他的重视和支持,
并让他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在政府中扩大他的影响和权力。
  在单纯的各州以食品、住房、衣服、电灯、燃料等方式
进行的直接救济已经明显不足以缓解危局时,1933年冬季的
到来又将使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而1934年的中期选举的
竞选活动即将开始。善于捕捉时机的霍普金斯相信,只有庞
大的工程计划才能妥贴地解决这些问题。11月初,他力促罗
斯福发起巨大的以工代赈紧急救援计划,以救济广大失业者
及其家庭。11月8日,作为临时机构的民政工程管理局成立,
并从公共工程管理局中拨款4亿美元,由霍普金斯任局长。足
智多谋的霍普金斯很快便使400万失业者投入联邦的各种工
程计划,到1月中旬,4亿元经费已所剩无几。霍普金斯在白
宫的同意下,向国会提出了增拨9.5亿美元的要求,并获得
通过。他将其中5亿用于紧急救济署,其余4.5亿用于民政
工程建设。民政工程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交工快,适宜于吸
收大量非熟练或半熟练失业工人,便于救急。如修整公路、沟
渠、园林、运动场、停车场以及改建、安装煤气和自来水设
施。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季,民政工程管理局的计划开支很
大,摊子铺得很大,所以很难长期维持这种规模,但它在3个
半月的成就已是令人难忘的:兴建和扩建学校4万所;铺设
污水管道1200万英尺;建设机场469个,扩建529个;修理
和建造公路25.5万英里;为成人教育和因缺乏教师而无法
开学的乡村学校雇佣教员5万人;兴建和修整操场和运动场
3700个。在受惠的426.4万人中,还有3000名作家和艺术
家。
  罗斯福指出,民政工程管理局的〃组织和活动与联邦紧
急救济署的大小相似,后者主要是属于州和地方的计划,联
邦政府虽实行一般的监督,并负担部分经费,但实际上是由
地方管理和实行的。民政工程管理局却完全由联邦政府管理,
90%的经费也由联邦政府拨给。〃这段话实际上同霍普金斯在
底特律的讲话所流露出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对传统救济概
念的超越。这种超越不仅表现在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由地方
政府和私人机关出面赈济的框架,而且在于它以空前浩大的
规模和以工代赈的方式出现,并由此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
益。以工代赈不同于纯粹的单向的施舍,因为正如罗斯福在
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所说,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
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
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除了振奋精神之
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
〃霍普金斯先生和民政工程管理局,可以说一下子把公家的援
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
……我相信,这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把美国的灵魂
重新领回到生活的乐趣中去。〃当时,〃耙枯叶〃成了上层中
产阶级对以工代赈最有侮辱意味的代称,然而大多数耙过树
叶的人却宁愿那样,而不愿排队领取施舍物或食品券。
  联邦政府实施的第3种救济方案就是实行大规模的公共
工程建设。其主要表现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和公共工程管
理局两大机构的活动。1933年4月10日,罗斯福向国会提出
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于5月18日获得通过。其
全名为《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法令》。依此法案创设
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该局有权获得、建造和管理田纳西
河流域的水坝,制造硝酸盐和化肥,生产和出售电力,主持
防洪,收回边沿土地停止耕种,开发河流以供航运,以及一
般地增进居住在该河盆地内的人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它成
为罗斯福任职期间最有深远意义和最为著名的,且对农业、工
业和其他经济利益以及公用事业最有影响的法令之一。
  田纳西河流域包括横跨7个州的总面积约共4万平方英
里的一大平地区。形成了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又迅速趋
于枯竭,水力很多但大都虚掷浪费的自然地理单位。田纳西
河流域管理局在10年内就依法达到了地区性综合治理和全
面发展规划的目的。该局先后获得或建造了大约25座水坝,
用以防洪,制造硝酸盐和生产电力。政府架设了约5000英里
传输线,并向附近社区出售剩余电力,收费低廉。1932年这
里仅有2%的家庭用电,1937年上升为14%,到1960年达到
全部电气化。该局作为促进该流域〃有秩序而恰当的物质、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机构,将许多边沿土地收归国有并停
止耕种,兴办公共卫生和娱乐设施,发展第三产业、教育农
民科学种田、帮助改善这一地区的民俗习惯。几年后,这里
绿树成荫,工业复返沿河地区,人工湖成了度假区,田纳西
河更是全程通航。该流域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大提高,生
活方式得到了更新。整个工程既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又
是更新和发展一个地理区域的重要实验,尤其是它在所有制
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
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
织经济生活的职能。气概念和方法,很可能是〃新政〃对美
国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的最重要贡献。从各个方面看,它是
〃新政〃计划里最有持久意义的一项成就。
  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而建立的公共工程管理局由内
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兼任局长,国会拨款33亿美元,以举
办大规模公共工程。由于伊克斯是个小心谨慎、一丝不苟的
官员,他考虑的是纳税人投资所得的利润,这与长期从事社
会福利工作的霍普金斯的观点不同;也正如罗斯福所言,〃由
于订定、编制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