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大成-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 (炙二两) 大附子(去皮脐姜汁浸透切片火煨炙以姜汁一钟尽为度七钱) 菟丝子(酒浸蒸) 
大茴香(炒各一两) 
共为末。酒打糊为丸。每服一钱。每日二服。空心。食前黄酒送下。 
x致和丸x 治因菀结不舒所致。 
白术(二斤) 陈皮(一斤同炒) 
共为末。用大枣二斤。生姜半斤。煮半日。去姜取枣肉。合原汁为丸。绿豆大或桐子大。每服一二钱。早 
晚各一服。米汤下或酒下。 
x麦饭石膏x 治痈疽恶毒。消肿生肌。 
麦饭石(二两 醋淬十二次) 鹿角(四两泥固 黄色) 白蔹(一两) 
为末。用陈米醋调如稀糊水。烟起鱼眼泡。取起涂肿处。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痼发多生手足腰腿伸缩之处。其形漫肿。其色淡红。憎寒发热。由天时外感所致。初起者绀珠丹汗之。 
已成者托里消毒散托之。已溃者如溃疡补之。 
x绀珠丹 托里消毒散x(俱见首卷)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瘭疽一名蛇瘴。初出红点。次变黑色。小者如黍如豆。大者如梅如李。肿痛应心。腐筋烂骨。脓如小豆汁。 
今日去。明日复满。愈而复发为异耳。此川广烟瘴地面有之。初起蟾酥饼贴之。膏药盖之。寒热者蟾酥 
丸汗之。红肿游走者离宫锭子涂之。溃后食少干呕者。补中益气汤加黄连、麦冬补之。补而不应。出清 
水秽汁者。不治。南人呼为榻着毒。喜着十指。治与脱疽同法。或灸百壮。内饮蓝青汁等以去其热。红丝 
游走者。于尽处灸三壮自愈。或用蜡矾丸加麝。冷酒下。多服取瘥。 
x消瘴膏x 治瘭疽瘴疽。 
鲫鱼(一尾) 血余(鸡子大一团) 猪汁油(一斤) 
煎枯去渣加黄蜡一两。溶化成膏。涂之。 
x蟾酥饼 蟾酥丸x(俱见疔门) x离宫锭子 补中益气汤x(俱见首卷)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疣一名枯筋箭。手太阳虚则生疣薛。又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肝客淫气所致。盖肝热水涸。 
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宜地黄丸滋肾水生肝血为善。若用蛛丝缠螳螂蚀艾着灸。轻者可愈。重 
者必多致误。此症与结核相同。有大如黄豆。小若黍米。拔之如丝者。有触碎如断束缕。扯之则长。纵之 
则缩。后两鬓发白点者。有初如赤椹。用杂敷药翻张如菌。又用腐蚀 大如瘤者。有腹内一块。攻击作 
痛。凝为血鳖。治之后。手背结一块。长寸许。形如鳖。再又肢节如豆大者。甚多泥鳖生子发于外者。有肛 
门周生小颗如鼠奶。大小不一者。有妇人患此月经不行者。种种异类。惟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逍 
遥散、归脾汤等药。益养荣气。久之悉愈。 
x六味地黄丸 补中益气汤x(俱见首卷) x逍遥散 归脾汤x(俱见瘰 门)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属性:此皆小症。不可紊乱于大毒之内。故另分之。 

卷四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属性: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由风邪寒热客于经络之所致。但其因风邪 
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寒而成者。则肿坚而色白。风热毒而成者。则肿 
而色赤。治法有表症者散之。有里症者下之。外兼敷贴等药。总不外乎首卷肿疡之例。并宜参考。 
灸曲池穴甚效。(穴见首卷灸门) 
x漏芦汤x 治痈疽疔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并湿烂疥疮等毒。 
漏芦(一钱五分) 紫花地丁 荆芥 当归 连翘 薄荷 白芷 升麻(各一钱) 麻黄(三钱) 
大黄(二钱) 生甘草(四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温服。次日。麻黄用二钱。大黄用钱半。甘草用六分。温 
服。第三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一钱温服。如其红肿尚未消尽。照第三日方再三二服。无不愈者。 
是方也。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 
在食前食后服。 
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浓未穿者。服此一汗。不砭而穿。 
x飞腾神骏膏x 治痈疽肿毒。瘰 鼠疮。 
麻黄(去节净用一斤) 杏仁(泡去皮尖砂钵内研如泥入水再研澄去浊脚) 防风(去芦四两) 地骨皮 
(去骨四两) 甘草(四两) 灯草(一大把) 黑铅(一块) 木鳖子肉(十四个) 头发(一大团洗净) 
共入大铜锅内。入水二桶。炭火煎。减半取汁。渣再煎二次。绢滤净。并一处。复将灯草、头发、黑铅、同汁 
煎至成膏。去此三味。再煎稠。收罐内。香甜。久贮不坏。每服三钱。热酒调服。随饮至醉为度。盖卧出汗。 
避风一日。次日食猪蹄补之。 
此方于初起时。及将溃时。服之神验。 
x军门立效散x 治痈疽诸毒。对口附骨疽等。 
皂角刺(三钱炒热入) 乳香(五七分炒香化再入) 天花粉(三钱) 甘草节(一寸长九个) 
川椒(三十粒) 
黄酒二钟。煎一钟。温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已溃者不宜服。一用 
皂刺(三钱) 乳香(七分) 花粉(一两) 甘草节(二钱) 
炒制如法。酒煎服。治红肿 痛便秘者。甚捷。 
x壶公妙剂散x 一切诸毒。乳痈便毒。筋骨疼痛。不问新久。悉皆神验。 
穿山甲(炒) 胡卢巴 槐花 黑丑(头末) 当归(等分) 
为末。每服五钱。用温酒调成块。挑入口内。随用温酒送下。随饮几杯。以助药力。 
x荣卫返魂汤x 
赤芍 木通 白芷 何首乌 枳壳 乌药 当归(各一钱) 小茴香(五分) 甘草(三分) 
水一钟。酒一钟。煎八分。温服。 
初起坚硬如石者。加川芎、麻黄、独活、葱头。水煎。热服出汗。胃寒生痰者。加半夏。郁热生痰者。加 
桔梗。久不愈。食少色痿者。凉药太过也。去木通。加当归。倍加陈皮、浓朴。甚者再加白豆蔻。肺痈肠 
痈内痈等症。倍加忍冬藤。此藤治内痈之神药也。补加大附子。利用酒大黄。隧痰失道。阳少阴多 
者。加升麻以除其寒。久溃无脓。时流薄血。壤肉如絮。 肉如突者宜之。外用枯矾、朴硝末。渗之。忌 
用刀针蚀药。 
老弱者。患于上部去木通。恐导虚下元。气血盛者减当归。多能生血。恐再结不已。泄泻者先服蜡矾 
丸。米汤下。泻止再服。腰痛经年不愈者。加萆 、玄胡索。香港脚。加槟榔、木瓜、穿山甲。热痰咳嗽。 
加紫苏。疝气呕逆。加木香。 
此药救坏症。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毒于既愈之后。扶胃本而不伤元气。更不分经络。但漫肿 
坚硬不红不痛者。用之悉验。 
x托里温经汤x 治寒覆皮毛。郁遏经络。热伏荣中。不得伸越。聚毒肿痛。恶寒发热。或相引肢体疼痛者。 
麻黄 防风 苍术 白芷 升麻 葛根 人参 当归 白芍 甘草 
再服去麻黄、防风加牛蒡子、连翘。 
麻黄苦温。防风辛温。发散者也。升麻苦平。葛根甘平。专阳明解肌者也。血留则痛。归、芷辛温。破血散 
滞。湿盛则肿。苍术苦温。泻腠裹之邪。参、草甘温。白芍酸寒。调中托里。水煎热服。盖卧之。使阳气伸而 
汗出。其肿自消。去麻、防。加蒡、翘。其痛自止。 
x加减栝蒌散x 治内痈脑疽背腋诸毒。瘰 便毒。乳疽乳岩等症。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溃。 
大栝蒌(一个子多者佳少者用二个杵烂) 当归(三钱) 没药(二钱) 乳香(一钱) 
甘草(三钱) 金银花(五钱) 生姜(五钱) 
用无灰酒二碗。煎一碗服。 
将溃者。加皂角刺五钱。 
乳痈脑疽。加蒲公英、土贝母各五钱。溃后用参、 补之。 
x涤风散x 熨风肿痛疼。 
羌活 防风 白芷 吴萸 细辛 官桂 芫花 当归 芍药(各五钱) 
为粗末。赤皮葱连须切碎半斤。用酽醋拌匀。炒热帛包。于疮上熨之。稍冷易之。以痛止为率。 
x移险散x 
南星 白芨 草乌 黄柏(各二两) 文蛤(炒一两) 
为末。调如糊。随血围匝如墙壁。可移险处就不险处。 
南星 白芨 白蔹 白芷 贝母(等分) 
水调。此药敷前围药之内。提起内毒。制之有理。 
x葫芦化毒丹x 治一切肿毒热疖。 
大黄 黄柏 远志(等分) 
为末。用猪胆汁和成锭。雄黄为衣。阴干。用时以米醋磨如墨。以鹅翎蘸药。频涂患处。 
x醒肌膏x 治肿毒恶疮。及风气肿疼。鹤膝风。冷湿痛腰痛香港脚痛。妇人产后受风。经络冷痛。 
广胶(四两用葱姜取汁各一碗浸胶过宿文火煎胶化入) 硫黄(末一两) 草乌(末一两) 
葱粉(一两) 姜粉(一两) 煎成膏。再加蟾酥(一钱) 麝香(四分)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各末和匀。顿滚水内。刷绢帛上贴之。以热鞋底熨之。俟痛止。变麻木。则死肌活矣。 
一刷皮纸上。用时随大小剪贴熨之。宜与首卷牛胶蒸法参考。 
x取姜葱粉法x 葱姜各杵汁三二碗。薄铺瓷器内。晒干成粉。 
x渗雪膏x 治一切风热攻注头面。四肢肿痛。 
朴硝二升。于腊月中入新瓦罐内。冲热水令满。搅匀。挂 下。俟硝渗出罐外。陆续收之。用人乳调敷。 
x瑞龙膏x 敷一切肿毒。对口乳痈。便毒红肿 痛者。不问未成已成。悉验。 
鲜鲫鱼(大者一尾) 鲜山药(如鱼长一条去皮) 
先将鱼入石臼内杵烂。次入山药。再杵如泥。量加冰片。和匀摊敷肿处。绵纸盖之。黄酒润之。 
凡肿毒已成者。如纯阳症。则孔似峰窠。用贝叶膏贴之。日换七八次。善能止痛呼脓。生肌完口。更无粘 
连之苦。半阳半阴症者。则漫肿无头。微红微热。用绀珠膏贴周遭肿处。中留顶。涂玄珠膏。再以黑膏 
盖之。则余肿自消。脓从孔出。内服托裹之剂。纯阴症者。内服辛热大补之剂。外用神妙拔根方。以疏 
其毒。(以上诸方俱见首卷) 

卷四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属性:丹毒者。为肌表忽然变赤如丹涂之状也。经曰。少阴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 。然二症亦有红 
白干湿痒痛之殊。故用药则分表里补泻之异。如色赤而干。发热作痛者。为丹毒。属肝心之火。宜化斑 
解毒汤。色白而湿烂。流黄水。痒痛不时者。为风丹。属脾肺湿热。宜除湿胃苓汤。痒而搔之起块。成饼成 
片。皮色不变者。为冷膜。故天阴则剧。风中亦剧。晴暖则减。身暖则瘥。由风邪外袭。热郁于肌肤也。宜藿 
香正气散发之。外以枳壳煎汤浴之。忌用风药。 
再如丹毒。由胃气虚极致令虚火游行于外者。又宜补以降之。用人参五钱。当归、白术各一钱五分。水 
煎服之。 
又如女子十五岁而经脉未通者。多发丹疹。此由血有风热乘之也。治宜凉血。虚则补之。慎投风药。 
x化斑解毒汤x 治二焦风热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而作痒痛。 
玄参 知母 石膏 黄连 牛蒡子 人中黄 升麻 
连翘(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淡竹叶二十片。煎八分服。 
x除湿胃苓汤x 治脾肺湿热。致生火丹。作烂疼痛者。 
防风 苍术 白术 赤茯苓 陈皮 浓朴 猪苓 栀子 木通 泽泻 滑石(各一钱) 薄桂 
甘草(各三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x藿香正气散x 治冷膜。由风寒外袭者。 
藿香 白术 白芷 桔梗 紫苏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茯苓 浓朴 甘草 
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个。煎八分服。 
x芸薹菜方x 治丹毒。 
芸薹菜子一两。黄酒一钟。和研。滤去渣。煎四五沸。温服之。 
一杵芸薹菜叶敷之。干者为末。水调敷之。 
柏叶散 治丹毒痒痛。并效。 
侧柏(炒黄) 黄柏 大黄(各五钱) 赤豆(三钱) 蚯蚓粪(韭菜田内者佳,五钱) 轻粉(三钱) 
为末。新汲水调敷。 
一捣大蒜浓涂之。干则易之。 

卷四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属性:游风者。为肌肤倏然 赤肿痛。游走无定。由风热壅滞。荣卫不宣。则善行而数变矣。较之丹毒。只红肿 
起粟而不走。故与游风为异耳。其风热者。则色赤。宜小柴胡汤。加防风、连翘清之。内热甚者。紫雪散下 
之。肿势甚者。砭之。风寒者。则色白。宜荆防败毒散散之。再血热者。四物汤加柴胡、栀子、丹皮。胃虚者。补 
中益气汤。加防风、羌活。肝肾虚热者。宜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则火自息。风自定。痒自止 
矣。误用祛风辛热之药。复伤元气。则容风内淫。血随火化。反为难治。赤肿游入腹者不治。宜与小儿赤 
游风门参考。 
有因过饮烧酒而得者。饮冷米醋一二杯即解。此又是似而非也。宜细辨之。 
x荆防败毒散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x(俱见首卷) x加味逍遥散 小柴胡汤x(俱见瘰 门) 

卷四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属性:瘾疹者。生小粒靥于皮肤之中。憎寒发热。遍身瘙痒。经云。劳汗当风。薄为郁。乃痱痤。热微色赤。热甚色 
黑。由痰热在肺。治宜清肺降痰解表。如消毒饮子。有可下者。大柴胡汤。虚者补中益气汤。或总以加味 
羌活散治之。 
疹属少阴君火斑则无头 肿于外。属少阳相火。自吐自利。身温身凉者吉。忌敷凉药。首尾慎下。若便 
闭者。微利之。故凡瘾疹瘙痒。疙瘩丹毒等症。皆宜凉血润燥。如加味逍遥散。加味小柴胡汤。慎用风药。 
复伤元气。反致筋挛。若愈后肌生白屑。搔之如帛所隔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或灸曲池穴。(见灸门) 
x加味羌活汤x 治风寒暑湿外搏肌肤。发为瘾疹。憎寒发热。遍身瘙痒。或赤或白。甚则心迷闷乱。口苦 
咽干。 
羌活 前胡(各一两) 人参 桔梗 甘草(炙) 枳壳 川芎 天麻 茯苓(各五钱) 蝉蜕(去头) 
薄荷(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三四钱。生姜三片。水一钟。煎七分。去渣温服。 
x羽液膏x 治斑疹。风痒不止。 
白矾(五两) 童便(一升) 黄酒(三合) 
合煎如稀糊。以棉帛蘸药擦之。立消。 
x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x(俱见首卷) x加味小柴胡汤 加味逍遥散x(俱见瘰 门) 

卷四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