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大成-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刺委中穴法 按穴灸法 八珍汤 保元大成汤 香砂六君子汤(俱见首卷) 逍遥散(见瘰 门) 
槟苏败毒散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属性:x经络x 经曰。肉之小会为溪。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又曰。脾病在溪。又曰。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膝。诸筋 
皆属于节。筋病皆属于节。又属乎肝也。筋病无多食酸。忌用风药。诸痈发于节而相应者。不治。(应为内发透外也) 
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阳为诸节之背阴为诸节 间也) 
x 疽x 发于膝。灵枢云。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石之者死。柔之者生。 
x膝痈x 膝盖肿痛也。初起。用卫生散加牛膝。或用加味二妙散。 
x膝眼风x 膝之两傍有穴。名鬼眼穴。初起肿痛如锥。寒热偏剧。宜绀珠丹和之。 
x鹤膝风x 两膝内外皆肿。寒热间作。痛如虎咬。股渐细而膝愈大是也。属足少阳阳明二经。初宜绀珠 
丹汗之。外以玉龙膏酒调敷之。以住痛回阳。如汗后肿痛不减。阴寒深伏也。大防风汤温之。或加乳 
香以住痛舒筋。灸膝眼穴二七壮。甚者见青筋。痛引足心。灸三阴交穴二七壮。待膝伸直为止。再甚 
者。则于膝顶上灸七壮。乃秘穴也。 
x游膝风x 只一膝痛引上下为异耳。发微热。不甚肿。初宜绀珠丹汗之。 
x石疽x 肿不变色。漫肿疼痛。坚硬如石。此寒气之肿也。或捣生商陆根。加盐少许敷之。 
x缓疽x 其热缓慢。积日不溃。久乃黯紫。皮肉俱烂。二症俱宜温补。 
按上诸症。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气虚而邪气得以深袭之也。故附骨疽、鹤膝风 
等症。由肾虚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为温补肾气。又能行药势以散寒邪也。亦有体虚露卧。为冷 
气所袭者。则不能转侧。乍热而无汗。按之其痛应骨。为贼风所伤者。则不甚热而恶寒。不时汗出。熨 
之而痛少止。俱服大防风汤。敷玉龙膏可愈。如失治。则变挛曲偏枯之败症矣。又两膝肿痛而腿 
筋弛长者。由阴虚湿热所乘也。主以六味丸。佐以八珍汤加牛膝、杜仲。间以补中益气汤。又脾胃虚 
者。以补中益气汤。若精涸口干。中气不足也。加五味子。头晕头痛。阳气不升也。加蔓荆子。肝肾伤 
者则形瘦嗜卧。寝息发热。痰盛作渴。小便频数。五脏虚损也。俱宜六味地黄汤。脐腹疼痛。夜多漩溺。 
脚膝无力。头晕吐痰。肾气冷败也。俱宜八味地黄丸。脓成及溃后畏寒憎寒者。阳气虚也。水清 
稀不生肌肉者。气血虚也。虚热往来有时而动者。无根虚火也。俱宜十全大补汤。 
按上三汤。俱佐以大防风汤为要。再如食少腹胀。脾胃虚也。四君子汤。面色痿黄。脾胃弱也。六君子 
汤。发热晡热。阴血虚也。四物加参、 、白术。发热大渴而不欲近衣。面目赤色。脉大而虚者。血虚发燥 
也。当归补血汤。 
x委中毒x 生膝后折纹中。坚硬如石。微肿微红。由胆经积热流入膀胱也。治缓则筋缩而成废疾。宜刺 
委中穴筋上。出紫黑血。又宜服逐瘀活血等药。候瘀血下。自消。 
上水鱼 生折纹之侧。结长核如鱼。作肿痛。宜用针乱刺核上。出其恶血。再以活瘀之药敷之。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属性:x加味二妙散x 治膝肿初起者。 
黄柏(七分) 苍术 归尾 赤芍 桃仁 南星 牛膝 胆草(各一钱) 黄芩 连翘 羌活(各五分) 红花 
木通 甘草(各三分) 金银花(二钱) 
用水二钟。煎八分。加姜汁二匙。食前服。 
x药酒方x 治鹤膝等风。 
松节(二两) 青风藤 虎胫骨 草乌(姜汁浸炒) 威灵仙 薏苡仁 杜仲 五加皮(黄连洗) 当归 
牛膝 川芎 金银花 红花(各一两) 木瓜(八钱) 白芷 穿山甲 独活 没药 乳香(各五钱) 肥皂 
子仁(四两) 核桃仁(四两杵如泥) 
烧酒二十斤。黄蜡四两。入坛内。封口。重汤煮三炷香。取出埋土内三日。空心食前任服。核桃肉过口。 
x五加皮酒方x 治鹤膝等风。 
五加皮(八两) 当归(五两) 牛膝(四两) 无灰酒(一斗) 
煮三香。日二服。以醺为度。 
x洗方x 治鹤膝等风。 
蕲艾(半斤) 
水煎蒸洗。洗一次。消一分。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属性:神授卫生散 绀珠丹 回阳玉龙膏 大防风汤(见股部)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补中益气汤 
八味地黄丸 十全大补汤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俱见首卷)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属性:x三里发x 生三里穴。形如牛眼。五七日出黑血。拘急冷痛。由劳力伤筋所致。惟宜汤药射其外。自愈。 
x腓 发x 生足小肚。寒热烦躁。由肾虚积热所致。初宜卫生散加牛膝、木瓜。已溃。用十全大补汤及肾 
气丸补之。出清水者死。 
x黄鳅痈x 生小肚内侧。长三四寸。一名胫阴疽。微红微肿。坚硬加石。痛甚。由脾经湿热。或肝经积愤所 
致。初宜五香流气饮。加下部引经药。溃而出清水。呕吐不食者。不治。 
x青蛇毒x 生足肚之下。亦长二三寸。寒热不食。由足少阴太阳湿热下注。蛇头向下者顺。向上难治。宜 
针蛇头。出黑血。搽拔疔散。肿处涂离官锭子。内服药与腓 发同。 
x接骨发x 生足接骨之上。足肚之下。形如核桃。色赤坚肿。不痛。宜早出脓。虑其损筋。 
x附阴疽x 生于内踝以上三寸。灵枢为兔啮。初起小泡。渐生赤肿。痛能彻骨。如无脓者。不治。 
x内踝疽x 生于内踝骨上。一名鞋带痈。灵枢为走缓。色不变而石。属肝胃二经虚热。 
x外踝疽x 生于外踝骨上。属胆与膀胱虚热。 
x穿踝疽x 初则内踝肿痛。久则串及外踝。内外通肿也。由足三阴经虚热下注。初宜绀珠丹、荣卫返魂 
汤。脓成者针之。溃者补之。补而不应者。必成废疾。灸患足大指端三壮。 
x湿毒流注x 生于足胫。状如牛眼。由风湿外浸。初宜绀珠丹加下部药。 
x瓜藤缠x 生于足胫。结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属足太阳经湿热。初宜荣卫返魂汤加减。或五香 
流气饮。 
x肾气游风x 生于足肚。红肿热痛。宜紫苏流气饮。及槟榔丸。 
x血风疮x 生于胫。一名爪风疮。由三阴经风虚血燥所致。初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宜当 
归饮子加栀子、柴胡。忌投风药。如寒热食少体倦者。肝脾郁火也。八味逍遥散。晡热盗汗者。肾肝虚 
也。六味地黄丸。若妇人。则由经脉不调。血气渍于足阳明也。五积散加黄柏、牛膝。俱外兼敷洗。 
x 疮x 女人为裙风裤口。生于外 者。由三阳经湿热。易治。宜胃苓汤。加紫苏、牛膝以渗湿。次服八珍 
汤。加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连翘、金银花以固本。 
生于内 者。由三阴经虚热。难瘥。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白芍药。及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外兼 
洗贴蒸灸等法。 
x鳝漏x 生于腿肚成疮。孔深出水。用锻石二三升入盆内。冲百沸汤。先熏后洗。以疮发痒为效。 
x四弯风x 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用大麦一升入砂锅内。水煮麦开 
花为度。乘热先熏后洗。日二三次。五七日可愈。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属性:x紫苏流气饮x 治肾气游风。 
紫苏 浓朴 陈皮 香附 槟榔 大腹皮 桔梗 芍药 白芷 甘草 
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个。煎一钟。食前服。 
x槟榔丸x 治症同前。 
槟榔(二两) 枳壳(二两) 大黄(四两) 木瓜(两半) 木香(一两) 
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取三十丸。酒水任下。 
x当归饼子x 治血燥肤痒。及风热疮疥。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防风 荆芥 白蒺藜 何首乌(各一钱) 黄 (五分)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一钟。食远服。 
x搜风顺气丸x(见痔漏门并癞风门) 治腰腿疼痛。风湿香港脚。及下注一切恶疮。 
x海桐皮酒x 治风热肿痛。 
海桐皮 五加皮 薏苡仁 独活 防风 全蝎(炒) 杜仲(炒) 牛膝(各一两) 生地(三两) 
上 咀。入布袋内。浸无灰酒一斗五升。密封。春冬浸七日。夏秋浸三日。任服。 
x玄精汤x 洗血风疮。并赚疮。痒至彻骨者。 
用盐卤水温洗之。或食盐一碗。滚水冲化洗之。洗去腐肉。以出红筋为度。则好肉自生。次用雄黄、黄 
柏各二两。轻粉三钱。和匀敷之。绢帛扎之。半月方解。一用漏芦煎汤洗之。 
x乳香法纸x 治爪风等疮。及一切寒湿疮。 
呈文油纸四张。每张筛乳香末二钱五分。双折。卷一寸阔。复作三折。两头线扎。用甘草一两二钱。水 
三碗。煮纸。须压之。煮一炷香取起。去线。将纸摊桌上。每张用轻粉三钱。不可研筛纸上。用棕帚刷之。 
令匀。阴干收用。用时随大小剪贴。三日一换。自然生肌。如无水出。不必再换。 
x银蜡法纸x 治症同前。 
浓绵纸铺热铛上。用黄蜡于纸上擦之。令蜡化入纸内。候冷。用真轻粉匀筛纸上。折注压收。用时随 
疮大小剪块。唾润纸贴之。一日一换。即瘥。 
x柏粉膏x 治血风等疮。 
轻粉为末。用生地沥青调。随疮大小摊纸上。先用米泔水煎甘草洗过。贴之。布扎紧勿动。先三日痛。次 
二日痒。再二日共七日去药。已全愈矣。 
x三益膏x 治血风 疮。 
先用银朱加蓖麻子肉。杵如泥。作夹纸膏贴。去黑肉令尽。随煮猪头肉汤洗之。次用青布五寸。入生 
猪板油一两。白蜡末三钱。卷条燃着。按其油搽之愈。 
x生香膏x 疮血风等症。 
白松香(四两用葱汁煮干为末) 加生猪板油(二两) 
捣成膏贴之。次用红粉生肌。 
x绛硼膏x 治下部一切寒湿血风顽 等症。 
香油(半斤) 荆芥 防风 川椒(各一两) 槐枝(二两) 杏仁(五钱浸七日) 
煎枯。去渣。入黄蜡一两溶化。离火。再下 
硼砂(五钱) 乳香 没药 儿茶(各三钱) 黄丹(一钱) 血竭(二钱) 一加樟脑(五钱) 
白花蛇(炙一钱五分) 搅匀。收用。 
x非疥药x 胫疮多年不愈者。此效。 
水银 文蛤 铅粉 松香(各三钱) 陀僧(一钱) 银朱(五分) 樟脑(四钱) 象牙(二钱) 珍 
珠(二分) 大风子(三个) 核桃肉(十三个) 
共捣匀。加香油调敷。 
x松油膏x 治血风等疮。诸药罔效者。 
枯矾(十两) 矾红(二两) 麝香(三分) 冰片(五分) 熊胆(一钱) 轻粉(三钱) 乳香 
没药 黄丹 甘草 黄柏 大风子肉 天麻子肉(四味俱炒黑色各五钱) 雄黄 苍术 浓朴 苦参(各一两) 
上为末。先用槐枝、葱、艾、川椒煎水洗过。次用松油调敷。纸盖布扎。二日一换。敷洗如前。 
x取松油法x 取松节五六斤。劈如指尖粗细。用水缸一个。贮水于内。用铜盆一个。水浸。盆底与缸平。 
上用米筛一个。堆松节于筛上。次用稻草灰盖松节令密。顶上置火。倘松节烟出。即用灰盖之。松油 
自下盆内。瓷瓶收之。勿令泄气。其松节烧过而米筛不坏为异。 
x弘济膏x 治下部浸淫疮疥。及上部头面 蚀等疮。 
雄黑豆炒爆研破。入酒瓶内。与血余相间铺之七八分满。以铁丝罩口。或槐、柳枝塞之。次将方砖一 
个。中凿一孔。以瓶口倒合于砖。口内泥封密。再次挖地一井。井内安碗一个。将砖盖井上。以瓶口对 
碗为要。砖四围封密。勿令通风。次以干马粪堆砖上。以埋过瓶底为度。尖上燃火焚之。过宿俟灰冷。 
取出碗内油。以鹅翎蘸扫患处。 
x顽 蒸法x 取豆腐切指浓片。随疮大小贴之。腐上铺艾灸之。灸完加艾。以腐水干。换腐再灸如前。腐 
以三换。艾以斤许为度。则顽腐皆化。次敷他药。方能获效。 
一用面作井。圈围疮口。井内安蜡饼一铜钱浓。蜡上铺艾灸之。其蜡则化入疮内。俟火尽去艾灰。其 
疮之腐肉。及四边锁口。尽行挑去。换生肌药收口。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属性:卫生散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肾气丸 八珍汤 离宫锭子 绀珠丹(俱见首卷) 荣卫返魂汤 
(见肿毒门) 八味逍遥散(见瘰 门) 拔疔散(见疔疮门) 
五香流气饮(见流注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足部
属性:x经络x 足趺属肝胆胃三经。足大指属肝脾二经。次指中指俱属胃经。四指属胆经。小指属膀胱经。 
x足跗发x 一名足发背。属肝胃二经之会。由湿热乘虚下注也。初宜卫生散。加木瓜、槟榔、紫苏之类为 
引。壮实者由风痰热积而成。宜牛黄金虎丹。继以十全大补汤。托里温中汤。阳疽发足趺。脓稠可治。 
脓清难治。紫陷黑血者不治。 
x足心痈x 一名涌泉疽。初起涌泉穴。发热乃其兆也。由肾阴虚损所致。宜隔蒜灸之。服活命饮。送六味 
地黄丸。有表里症者。量为汗下。已成者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大剂饵之。取多年羊角灯烧烟熏 
之。若黑陷不肿。不溃脓秽。烦渴呕逆。小便淋涩。疼痛彻骨。脉微代者。为三阴败症也。不治。 
x脱疽x 生于足大指。亦生手大指。初起黄泡。次如煮熟红枣。久则黑气浸漫。相传五指。由膏粱之变及 
丹石热药之所致。此毒积于骨髓。不紫黑者生。未过节者可治。若黑漫五指。上传足趺。形枯筋练。疼 
痛气秽者死。是症也。在肉则割之。在指则截之。欲其筋随骨出。以泄其毒。亦无痛苦。若待毒筋内断。 
骨虽去而仍溃者。亦不治也。有为遗体不忍伤之而至夭者。则尤伤矣。然又不可一己医治。必与众 
议。更听患者情意方可。盖为首尾变驳不定也。 
x截法x 于未延散时。用头发十余根。缠患指本节尽处。扎十余转。渐渐紧之。随用蟾酥饼放原起米 
粒头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死为度。次日。本指尽黑。方用利刀。寻至本节缝中。将患指徐顺取下。如血 
流。以金刀散止之。余肿以离宫锭子涂之。次日。倘有黑气未尽。单用蟾酥饼研末掺之。膏盖之。黑气 
自退。其脓自生。用红黑二膏。照常法生肌收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