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大成-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烦躁不眠。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及虚阳烦渴等症。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牡丹皮 五味子 黄 (各一钱) 
熟附子 肉桂 
麦门冬 甘草(各五分) 
用煨姜三片。大枣二枚。莲肉七个。水二钟。煎八分。食前后服。 
x脑疽灸法x 用骑竹马法灸之。 
一法。用线横量患人口至两角为则。次用线以黄蜡拖过。从患人项上垂下至两乳头为则。剪之。复 
从患人颈上往后。自项垂下贴脊。比齐线尽处为则。以墨记之。再将先比口之则。于墨记处两傍。各 
横开一侧尽处。是穴以墨记之。用艾于两傍穴上各灸三壮。或五壮。其毒自痿而不大发。徐徐而愈。 
一灸气海穴二七壮。三里穴各五壮。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颈项部
属性:绀珠丹 卫生散 贵金丸 托里消毒散 加减地黄丸 绛珠膏(俱见首卷) 黄连消毒饮(见头部) 
蟾酥丸 蟾酥条(见疔门) 敷贴药(首卷参用) 灸法(见首卷灸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颈项部
属性:一人项疽十余日。势甚。根连耳项。红肿 热。脉浮而数。用黄连消毒饮二服。大势稍定。次用托里消毒 
散数服。不能腐溃。脉浮无力。此为元气损伤。止能起发。不能为脓。易十全大补汤。加桔梗、白芷、倍参末 
各三钱。外用桑柴烘法。早晚二次烘之。贴绀珠膏数日。患者头面俱肿。双目合缝。形状可畏。然后腐溃 
并作。脓出日至数升。将及半月。加五心烦躁。饮食少思。此补力不及所致。虽变无妨。用圣愈汤一服。不 
应。又进一服。加熟附子二钱方应。前症悉除。次以人参养荣汤。加麦冬、五味。参、术倍至三钱。月余后。腐 
肉连发。片片脱下。野狼狈不堪。又恐补不及时。每日粥食中用人参三钱。几餐分入。同煮食之。后元气渐 
醒。调理四月方瘥。 
一人生偏疽。隔蒜灸十五壮。知痛乃住。失用内药。又四日。紫肿木痛。便秘脉实。以内疏黄连汤加玄明 
粉二钱通之。次用消毒救苦汤二服。肿势仍甚。此内毒外发。不可再消。换托里消毒散。至二十日。因患 
者体肥。外肉多紧。不作腐溃。欲行针开放。彼坚执强阻。后烦闷昏愦。人事不醒。乃变症出也。随用铍针。 
左右耳边并顶中各开一窍。内有脓腐处剪割顽肉寸许。放出脓血碗许。服健脾养血大补之药。脓似 
泉流。每朝夕药与食中共参六七钱。服至腐化新生。又四十日外。患者方得渐醒。始知人事。此症设若 
禁用针刀。不加峻补。而得生者鲜矣。 
一人项疽五六日。疮根平散。又至五日外。疮势坚硬。根脚开大。毒瓦斯已过两肩。流注前项。胸乳皆肿。呕 
吐恶心。寒热不食。情势可畏。此时非药力可及也。先用葱汤洗去旧药。煮拔筒。拔提二处。出淤血碗许。 
随用银针斜斜插入根脚。透通患底数处。以蟾酥条插入孔内。最能解毒为脓。总以膏盖之。其走散处。 
以温药敷之。日渐日消。毒收原处。兼服内托降火化痰之药。三四日大势已退。内脓已通。换服十全大 
补汤。凡坚而不化者照之。腐而不痛者取之。新肉生迟者培之。如是调理。三月方瘥。 
一妇年六旬。素禀怯弱。疽头如粟。喜其形体不肥。虽发之逆。后必易溃。先隔蒜灸之。次以蟾酥饼贴灸 
上。四边以吸毒散敷之。收其根。内服托里消毒散。数服疮势坚硬。苦于痛楚。予为脉细数而无力。此内 
虚之故。不能解毒为脓。以痛为要。换益气养荣汤加角刺、白芷。三服肿亦渐起。用桑木烘法。坚亦渐软。 
脓出稠而不多。前方去皂刺、白芷。加香附倍参 。又数服脓溃。溃后痛亦不止。再三日。腐肉将脱小半。 
用乳香定疮散。一服疼痛退除。数十日完口。此法要在眼力精巧。量病易难。腐新迟速。补助有无。用 
药合式。然后相量日数。并皆决之于前。发之必中。 
一妇壮年体胖。项生疽。顶高根活。彼欲内消。予为药消不能。针消则可。取铍针当头针入六七分。至软 
肉方住。去淤血。插蟾酥条。服蟾酥丸。得大汗而解。次日疮出微脓渐消。再服消毒清热之药。不出十日 
而安。大凡欲消疮毒。先断根本。次泻毒瓦斯。使毒日衰。无致内攻为诀。 
一人耳后生疽将半月。根脚渐大。疮头血水秽污。四边紫黑。软陷无脓。面惨鼻 。手冷气促。脉诊散大 
无根。此内败症也。不治。果卒。但犯此症。虽山岳之躯。一败无不倾倒。 
一妇对口。自灸念余壮。不痛。灸疤焦黑。平陷如故。诊之脉微数而无力。此内虚症也。若假药力。则误其 
事。用铍针当顶刺入寸许。不知痛。亦无血。此毒滞而未发也。插蟾酥条。以膏盖之。每日一次。七日后。周 
围裂缝出脓。内服补剂。至十四日根脱。搽绛珠膏。又半月。口平。掺珍珠散生皮而愈。此症不用针攻。专 
假药力。虽不至死。岂能得其速愈哉。 
一妇年四旬。肥甚。患项疽五六日。视之肉肿疮不肿。(乃顶陷也。)又兼口燥心烦。(此邪火内淫也。) 
坚硬紫暗。(此血死毒滞故不作腐溃也。)根脚散平。(为真气内败不能束毒也。)六脉洪大。(为 
毒瓦斯胜正气也。)此太过之症。后必无脓软陷。内攻而死。辞不治。后果殁。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颈项部
属性:x瘰 x 结核于颈前项侧之间。小者为瘰。大者为 。连续如贯珠者为瘰 。始起于少阳经。次延及于阳 
明经颊车等处。再久之则延于缺盆之下。形长如蛤。色赤而坚。痛如火烙。属三焦经。名曰马刀。又甚于 
也。此由三焦肝胆三经怒火风热血燥而生。或肝肾二经风热亏损所致。 
初起寒热 痛者。此肝火风热而气病也。用小柴胡汤。加胆草、栀子、芍药、当归。因怒肿痛或发热者。用 
小柴胡汤。加青皮、木香、桃仁、红花。若寒热止而核不消者。此肝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 
六味地黄汤以滋肾。如肝脉弦紧肾脉洪数者。由肾水不能生肝也。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滋 
化源。如痰盛痞满右关脉弦者。此脾土虚而肝木乘之也。用六君子汤加芎、归。次仍用补中益气汤。至 
将溃已溃。用神效栝蒌散、益气养荣汤。间服之。如溃之脓清者。须大补之。机云。此不因膏粱丹毒火 
热之变。由虚劳气郁之所致。治宜补形气。开郁结。调经脉。疮自消散。不待汗之下之而自愈也。是以始 
终之治。惟以补气血以滋化源。慎用追蚀悍怕等药。虽然若至脓稠时必用追蚀等药一剂。 毒去而 
疮口自敛。诸 已消。唯一核尚存者。必用追蚀药一服。其核自消。若气血壮而脉沉实者。即用追蚀药 
一服。毒一下。随服补剂调理。盖瘰 之毒。莫不有根。地胆斑蝥。制度有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虽曰 
悍怕。能助王道之治。相济成功。是在治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然非概用之通论也。独妇人患此者居 
多。盖因其性躁急。其气怫郁。其心执滞而然也。若小儿则内无七情所干。是由外受风热气血相搏所 
致。忌用燥毒等药。宜大圣散、连翘丸、天竺黄丸。调其内并兼外治。自然获效。有婴儿落草时项间即有 
三五枚者。缘儿于胞中其母多怒。儿禀其气所致。当治其母。用药同前。 
书有风毒热毒瓦斯毒之异。瘰 筋 痰 之殊者。俱发于项而相似。惜乎未详。予为 由内伤所致。其 
形小。其发缓。无疼痛。计以月年。毒由外感所致。其形大。其发暴。多肿痛。日不待时为异耳。治 则从本 
门调理。治毒则于项部门参考。 
以形而言之。生左耳根名蜂窠 。生右耳根名惠袋 。遇怒即肿名气 。核痛红肿名血 。筋缩如贯 
珠者名筋 。小而多痒名风 。绕项生者名蛇盘 。颔红肿痛名燕窝 。延及胸腋者名瓜藤 。延及 
遍身红活易溃者名痰 。生乳旁两胯软肉等处。名 疡 。灌注四肢遍身自溃相穿者名流注 。以 
上诸 。推之动。为无根。属阳。宜兼外治。如后方针灸敷贴蚀腐吸脓等法是也。脓稠者易治。脓清者难 
治。无脓者不治。独生一个在囟门者名单窠 。一包十数个者名莲子 。核上堆核者名重台 。坚硬 
如砖者名门闩 。形如荔枝者名石 。如柱木者名木 。如黄豆结篓者名锁项 。如鼠形者名鼠 。 
以上诸 。推之不动。为有根。属阴。皆不治之症也。切忌针砭及追蚀等药。致难收敛。 
按上症宜究其原。施其治。稽其形。命其名。从本引末。针灸随宜。方能获效。非易易也。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颈项部
属性:x加味小柴胡汤x 治肝胆二经部位热毒瘰 。及一切疮疡。发热潮热。并小腹胁股结核囊痈便毒。或 
耳内耳下生疮。 
柴胡 黄芩(炒各二钱) 人参 半夏 胆草 栀子 当归 白芍(各钱二分) 甘草(六分) 
用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 
x加味逍遥散x 治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肝。食少嗜卧。 
及血热相抟。月水不调。寒热如疟。脐腹作痛。并治室女血弱。荣卫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 
蒸等症。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柴胡(各一钱) 薄荷(五分) 甘草(六分) 丹皮(七分) 香附(八分) 
有热。加黄芩(五分) 生姜(三片) 红枣(二枚) 
用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 
x加味八珍汤x 治瘰 虚弱者甚验。 
白术(一钱五分) 人参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陈皮 贝母 桔梗 何首乌 射干(各一钱) 
黄(八分) 连翘(七分) 玄参(七分) 金银花(一钱) 夏枯草(二钱) 山兹菇 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钟。酒一钟。煎八分。卧时服。 
x家传消 丸x 
天花粉(捣烂水浸三日取沉者晒干用四两) 绿豆粉(四两用薄荷叶蒸过) 香附米(童便浸二两) 
贝母(一两) 茯苓(一两) 白术(一两) 柿霜(四两) 牛皮胶(三两) 牡蛎( ) 百合 
山兹菇 杏仁(各二两) 细茶 粉草(各一两) 青黛(六钱) 硼砂(三钱) 白矾(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日二服。每服二钱。俱白滚水送下。 
x消 单方x 用蛇游草。南人呼为过山龙。北人呼为娘娘拳头。即茜草苗也。别名地苏木。秋月采梗叶。 
冬月取子。每二斤浸干烧酒十斤。入瓷罐内封口。重汤煮三香。埋土内七日。取酒。早晚各饮一二杯。 
未溃者即消。已溃者速愈。 
x又方x 甘草四两生姜取汁四两二味。入四料南酒瓶内。取白花菜汁(即鲜夏枯草汁)捣烂绞汁入瓶。以瓶 
满为度。封口。重汤煮一香。取出去渣。食后服。二服即消。 
x瘰 拔根方x 斑蝥七个。去头足并翅。同糯米炒。以米黄黑色为度。取猫为末听用。用鸡蛋一个。钻一 
孔。用银簪搅匀。入斑蝥末于内。再搅匀。另取鸡子壳补口。绵纸粘固。再用粗纸包七层。水湿透听用。 
取土茯苓四两。择小而扁者为佳。若长而大者名为奶肩。有毒。故不用。加菜猪肉半斤。煎汤听用。 
于五更时。将药蛋用粗糠火煨熟。乘热食之。以前土茯苓肉汤送下。三日后。小腹胀痛。以益元散推 
之。如尚未利。再饮热水摧之。毒根从小便下。形如圆眼如烂肉。其根下。其 自消。甚验。或以木通、滑 
石、青黛之类导之。青黛善解斑蝥之毒。 
x瘰 灸法x 宜灸肘尖七壮。三次除根。 
一灸金门穴二七壮。一灸脊十一椎。对脐是穴。灸九壮。 
陵汉章用土炒穿山甲、斑蝥等分。和艾为炷。黄豆大。于患处隔蒜灸之。或明灸之。予用阳燧锭子于 
核上灸七壮。贴绀珠膏。出水些须。其核即消。 
马刀坚硬如石。痛引颈项者。灸剑巨穴三七壮。 
凡灸后其核不消者。须涂蚀药。以除其根。腐去其核方能收口。如三品一条枪、贵金锭子之类。 
x瘰 敷药x 用独核肥皂子。择新到者。用好醋浸一宿。次日语火煮透。捣烂如泥。罨肿处发。微肿微痛。 
渐消。 
x 疮吸脓法x 治 疮久溃。淋漓不能收口。先用木绵做圈。围垫疮口。次用小锡葫芦。或竹筒。要三个 
听用。取干烧酒斤半、大黄一两煎滚。倾入葫芦内。浸滚水中煮。酒滚即倾出。急合于疮口上。吸取其 
脓。少时取起。又将别个葫芦照样合之。如式轮流。合吸五七十次。以见鲜血为度。次用丝绵烧灰敷 
口。自愈。其相连未溃者。经此一吸。亦随而愈矣。 
x洗 疮方x 破烂顽腐。久不收口者。 
麻油煎滚。乘热用绵裹指尖蘸油。热抹患处十数次。次用生肌等药。 
一用雄黄 白矾 朱砂(各一两) 真阿魏(六钱) 为末。每用三五钱。冲滚水二大钟洗之。 
x搽 疮单方x 陈年酱瓜蒂。随疮口大塞之。极痛。须忍之。半日取出。疮自痊愈。 
一用猪胆汁加轻粉末少许。令匀。不时涂之。疮痛流黄水。久久痊愈。 
一捣马齿苋敷之。一取葛条烧存性为末。香油调敷。 
x三品一条枪x 治瘰 疔毒。发背脑疽等症。 
明矾(二两) 白砒(一两五钱) 
共为末。入小罐内。炭火 红。青烟尽。白烟起片时。约上下通红。住火置地上。一宿取出。约有净末一 
两。加明雄黄二钱四分。乳香一钱二分。共为细末。浓糊调稠。搓条如线。阴干。凡遇前症。有孔者。 
入孔内。无孔者先用针放孔。早晚插药二次。插至三四日后。孔大者每插十余条。至七日。患孔药满足方住。 
以后患处四边裂开大缝。共至十四日前后。其疔核瘰 痔漏诸管。自然落下。随用对症药敷。绛珠膏生肌。 
x白龙膏x 贴鼠疮立验。 
麻油(二十两) 大附子(二个) 穿山甲(十片) 杏仁(五十粒) 槐白皮(一片) 
浸十余日。 枯滤去渣。入血余一团。虾蟆一个。白花蛇一条。徐徐煎化。再滤渣净。入飞黄丹十两。成 
膏。加乳香没药各二钱。 
x绀珠膏x 瘰 已溃未溃(见首卷膏药门。) 
原膏内倍用阿魏、麝香。再加蟾酥、铜绿。 
x大圣散x 治小儿风毒瘰 。瘾疹风丹。 
羌活 升麻 薄荷 防风 荆芥 玄参 黄芩 大黄 甘草 或加连翘 
等分。水煎服。 
x连翘丸x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