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称相应宗”。你看看,我们净土是不是相应宗?一样的意思。所以修行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祖师在接引大众的时候,有殊胜的异方便,异就是不一样的方便法。提出怎么样?禅净双修、密净双修,提出这个方法。要知道那是祖师的善巧方便,因为你很执着禅,叫你把禅放下专修净土,你不甘心、不情愿,你会生烦恼。祖师看得很清楚,知道你那个禅修不成功,劝你学净土你又不肯,用个方便法,禅净双修好,“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你这一听就高兴,也加上念佛了。实际上什么意思?你将来禅修不成功,净修成功了,用这种方法。我们已经修净土的,再要去修禅,那就错了!祖师那个话不是对我们说的,对我们说,“你走这个路正确,走对了,别走岔路”。我们在这里看,你看这经文上,净跟密没有两样,密就是净,净就是密。而且净跟密关系还更密切,为什么?都是修清净心,净土修清净心,密也是修清净心,所以更为接近。但是净比密方便,密还要有相当的根机。

  现在学密成就,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没有了。我在北京去看他老人家,好几次谈到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往后禅跟密都不可能成就,真正能成就的只有持名念佛。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决定不是假的,这个法门能度末法最后的一百年。这最后一百年,佛的经教在这个世间完全消失了,没有了,众生没有福,经教完全失掉,还有一句六字洪名在世间,“南无阿弥陀佛”,最后那个一百年,有人念这句佛号都能往生。所以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给我们宣说的。

  “此四句与前升灌顶阶二句,深表密净不二之旨”,这确确实实我们能够体会到。“表会中诸大士,为宏密乘,乃教导诸菩萨,成为金刚阿阇黎,故本身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我们现在懂得,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就是这一句名号,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变成我们心里最仰慕的一个人,最喜欢的一个人,最尊敬的一个人,念念不忘,你心里真有佛了。口里面不离名号,身不离礼佛,在平常对人、对事、对物一切恭敬,身业相应。早晚课里面,能够礼拜个一百拜,这是一般人,早课拜一百拜佛,晚课拜一百拜佛,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拜佛是非常好的运动,拜佛不要用拜垫,平拜,你才能收到运动的效果;要有很高的拜垫,收不到这个效果。身心健康,三密相应。

  下面这一句,我在过去,跟上面这一句连起来读,“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我在科判是这么分法的,这个跟念老稍微有一点差别。末后这一句,“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这是这一段里面最后的一个小段,佛护念,佛护。善根,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这是根第一个意思。你的身善,这个三业之善,就是十善业道,从事上讲的,你守得非常的坚定,百分之百的做到,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的三善;口有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也有三善,不贪、不瞋、不痴。十善百分之百的做到,这是什么人?给诸位说,法身菩萨,他真做到了。细心去观察,从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你去细细观察,从十善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善行!这就是前面讲的成熟菩萨无边的善根。经上讲这个数字,八万四千,这不是假的,一桩一桩跟你分析,真的是八万四千。实际上,八万四千再一扩张,就是无量无边。

  底下还有个意思,“又善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这是用比喻,好像树木花草它有根,这是善根,从这个根能生无量无边的善法。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离这个十善业,所以十善业是所有一切善法的根。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是十种不善,也就是说三界六道众生所有一切不善、无量无边的不善业都是从十恶所生的。我们就知道,善行、恶业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你就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是希望做个善人,还是希望做个恶人、不善?思想言行与十恶相应,就全都坏了,与十恶相应的人,身体肯定不健康,身体有病,他居住的环境肯定有很多灾难。这个灾难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无形的是指什么?冤亲债主,你肉眼看不见,但是他在你的周边,他扰乱你,为什么?不善业力所感的。如果你要是真的修十善,身语意业跟十善业都能够相应,坚持不舍,你的周边也有看不见的,那个看不见是善神,拥护你,善神恭敬你,你是个好人,他来助成你的善行。都离不开业感,所以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

  《弟子规》启蒙,十善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从《感应篇》做起,然后十善才有根;没有《感应篇》、没有《弟子规》,你十善没有根。古时候无论出家、在家学佛,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成就?没有别的,从小根扎得好。父母真爱子女,从小把这个根扎好,这叫真爱护。根深蒂固,长大了,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他都不会改变。所以能不感恩父母吗?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教育我们,这恩德太大了。父母养成这个根,佛菩萨接着教你,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能成佛、成菩萨。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阿阇黎,阿阇黎是教授、轨范师,老师帮助我们成就。人生活在世间要感恩,感恩的根就是父母、师长,源头。如果这两个根没有了,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物布施恩惠,全是假的。为什么?你这个恩惠没有根,所以那个恩惠不是活的,是死的,没根。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下面我们看护念,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为什么?因为你相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诸佛菩萨全知道。你是个善人,善男子、善女人,你今天一心求无上菩提,这是稀有难得,诸佛菩萨知道你起心动念,知道你的发心,自然相应来护持你,一切善神护念你。为什么?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你要是做恶事,有感应,妖魔鬼怪都来护持你,罗刹恶神来护持你,帮助你作恶,这感应。“护念者,保护忆念也。《会疏》曰:护谓覆护,念谓记念”。覆护就是保护,你所得到的,佛菩萨保护你,佛菩萨常常记念你,无论你在什么环境当中,佛菩萨没有不照顾的。如果我们的念头错了,念念都是贪瞋痴,念念都是五欲六尘,刚才说了,也有人护念你,魔王波旬护念你,罗刹护念你,妖魔鬼怪护念你,你的冤亲债主也护念你,助成你造恶。换句话说,他帮助你,他在诱导你,到哪里去?到三途,去的地方不一样,地狱、饿鬼、畜生,到那里去了。念佛的人,佛护念你,你生极乐世界;不念佛的善人,心里面想生天,或者想来生得人天福报,佛菩萨、善神都会保佑你,会护念你,你的心愿一定如理的获得,如愿以偿。在这个地方我们就看到,经教里面说的,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随心应量,随着你自己的愿望,佛菩萨都满足你的愿望。这是说明相应之后,一定就有护念。

  “《净影疏》曰:护使离恶,念令增善”。他把护念分开来讲,护是什么?保护你,帮助你离一切恶;念,念念帮助你增善,这个说法也好!“故知此两句综赞会中诸大士”,综合起来赞叹与会的这些菩萨们,大士是称菩萨的,“遵修普贤之德,使余菩萨无边善根皆得成熟,故无量诸佛悉皆护念”。世尊当年在灵山开这个法会,为我们宣讲《无量寿经》,参加这一次法会的菩萨很多,前面为我们介绍十六位正士,里面有许多他方世界来的菩萨,不是娑婆世界。由此可知,法会的殊胜,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到,阿罗汉以上都能看到,甚至于须陀洹天眼开了,都能够见到。这些菩萨们,无论是此界他方,此界是讲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之内的十亿个银河系,这里面的众生有多少?余菩萨是讲十方世界与净宗有缘的菩萨,跟阿弥陀佛有缘的菩萨,那就太多了。在会的这些大菩萨修普贤大士之德,能够影响十方世界与净宗有缘的这些菩萨们,帮他们成熟善根,所以才有这个说法,无量诸佛悉皆护念,就是经文上的“无量诸佛咸共护念”。我们读了之后,就能感触到,如果我们修净土是真的,真诚心修净土,一心一意想见阿弥陀佛,这一个意念就能感得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说这个经没有假话,句句真实。普贤之德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经文是文殊菩萨的智德,前面全是遵修普贤之德,普贤是行德,文殊是智德。行也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修行会出问题。佛法里头,过去祖师大德常讲,佛法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法。可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是什么?慈悲、方便里头会有副作用,为什么会产生副作用?感情用事,问题就出来。所以要用智慧,文殊的智慧,就不会出问题。都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理智,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往往就偏差,用智慧就不会有偏差。所以有普贤行,还要有文殊智德,文殊智。我们看经文: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

  这是文殊智德里头示相。智慧是什么?智慧是真能放得下,在诸佛刹中能示现。

  【譬善幻师。现众异相。】

  这是举个比喻,善幻师是变魔术的,虽不是真的,他能够现很多不同的现象。

  【于彼相中。实无可得。】

  这从比喻当中,那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就是智慧,显出智慧。

  【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所以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一切众生,他决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也就是说明,一切法是从自己心想生的,与什么人都不相干。所以全是自作自受,这个要承认,与任何人都不相干。能够参透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无论什么环境之下,你都会心平气和,你不会怨天尤人。心平气和的人,他就能看得很清楚,这是文殊智慧。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这一段全是讲的文殊菩萨的智德。我们看下面注解,“上一段文”,刚才念的这段经文。“续演”,续是继续,“转法轮之第七相”,普贤行说了,还有文殊菩萨的,要接着来讲,所以续演转法轮的第七相。“本品名为德遵普贤,正表经中普贤位列上首之义”。上首第一位是普贤菩萨,跟《华严经》一样。“盖本经为圆教,从果起因,故先普贤,而次文殊。普贤表行,文殊表智。无智则不能起行,故复当标显文殊”。这就是说明这一段经文的来由,为什么在此地要说这段经文,原因说出来了。前面讲普贤行,这个经是圆教,依照这个经的经义,圆极顿极,因为它是教我们一生成就,这就叫顿教,不是叫我们要修好几世,不是的,一生就成就。这一生,活生生的一生,这意思什么?我们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是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临去的时候,我不说临死,我说临去的时候,你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头脑很清楚,你没看错。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我了,你跟你旁边的人一一交代,佛来接我,我跟佛走了,这不是活着走的吗?走了之后身体不要了,丢掉了。这一点诸位要知道,活着走的,所以是一生。

  你自己决定没有感觉到你死了,到那边生了,没有这回事情。你的灵性离开这个身体,跟佛一起到极乐世界去了。不是死了走的,死了怎么能去?死了去不容易,那也得要很有善根,那是什么?中阴身得度,有这个例子,很少。但是在现前,我们这些年来提倡中峰禅师所编的这个法本,三时系念的法事,这个很有效果,这是度中阴的,冥阳两利。这些幽冥界众生有没有往生的?有,不多,大多数往生到天道,这是什么原因?对极乐世界了解太少了。所以常常听经的同修,对极乐世界知道多,我们听经这个法会、这个道场,不但我们人在听,我们看不见的幽冥界的这些众灵,他们人数比我们多,不知道多多少倍。这些听经的灵好,为什么?遇到这个法事,三时系念的法事,他有常常听经,他真往生了;不常听经的机会就少一点,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能够想像得到的。

  净土的经教不能不讲,我们自己读经了解,自己得度。自己了解,要不帮助别人,不把这个经介绍给别人,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普度众生,你怎么光度自己,不顾别人?这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希望多带一些众生过去,那阿弥陀佛欢喜。所以应当全心全力劝导一切众生,认识净土,发愿求生净土。净业三福里面讲,自己成就不要忘记帮助别人,这是末后一句话叫“劝进行者”。这修行人,我们要劝他,要劝他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佛,这个才真正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同愿同行。所以,文殊智不能不知道。这里面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无智则不能起行,故当标显文殊。所以行重要,智也不能少。

  “如《无量寿经起信论》曰: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以不了故,所有愿行悉不具足”。这是什么?智慧重要。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诸位想想,一生讲经四十九年,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差不多一半时间,这是什么?重视智慧,般若就是文殊智慧。我们就一般而论,在一生教学当中,这个课程用这么长的时间,那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主修的法门是般若。阿含是小乘,是基础,阿含里面讲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