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谈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聪明的谈话-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士的孩子往往想逃离家庭。他们对比较或对比较的惧怕感到丧气。消极的思维方式使你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会想到去解决问题。如果你不想某事发生,你的潜意识反而会促成它的发生。在你设想那些可怕的后果时,你的双腿会发软,大汗淋漓,胃中翻江倒海,你会感到紧张不安。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消极动力的激励下长大的。我们的父母,老师,教练,精神楷模,都认为这是使我们服从命令的有效方式。所以他们总是向我们灌输以害怕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诸如:“我不能去那儿。”“我不能去买那个。”“我不能那样做。”结果,我们不敢去应聘,去约会,去竞选董事会的职位。我们不是在设想美好的前景,而是十分害怕后果。这种恐惧的心理会使我们出于错误的原因去做事。当我们有这种恐惧心理时,我们不会在生活中冒险,而只是忍辱负重。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这种以害怕为基础的激励经历。我做好人不是因为我们想去做好人,而是因为我们被告知:“不做好人,你就会下地狱。”

我们使自己成为好人,并不是因为我们会从中受益,而是因为我们不想下地狱。在我念高中时的舞会上,女生站在体育馆的一边,男生站在另一边。我们只是看着想邀请跳舞的女孩子,但我们知道一旦我们走过去,她们很可能会说不。我们专注于被拒绝的恐惧感,却没想过成功时的喜悦感。当我们真的走过去时,总会觉得忐忑不安。“嗯”,她肯定会说,“不!”然后我们会走开,想着:“我就知道她会说不。”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我们会对朋友说:“她太难看了。谁真的想跳。我们还是去找点别的乐子吧。”这就是消极动力如何阻止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我们中有些人就是那样过完一生的。如果你明白有两种形式的消极动力强制性的和抑制性的,你在被恐惧的消极动力激励时,你就会感觉到。强制性动力就是你对自己说:“我不得不这样做。”你的自我交谈是:“我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我必须付出代价。”当其他人强迫你时,他们会说:“就这样做,否则你会倒霉的。”或者“听我的,否则??”这些都是经典的强制性话语,这会束缚你的行为,使你服从命令。看看你生活中“不得不,否则会??”的动力吧:“我得去上班,否则我就拿不到薪水了。”“我得把房间打扫干净,否则客人们会认为我是个懒鬼。”“我得提高销售额,否则老板会炒我鱿鱼的。”你知道在“不得不做”的激励下会发生什么吗?就好像你的身体被人推了一般。当有人想推你时,你自然会有所抵抗,这是条件反射。与此相似,当你觉得“不得不”去做某事时,会有一种“被逼”的感觉,这样潜意识里你便会有所抵制。你对自己说:“我不得不这样做,我别无选择,但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这样做。”这时你的潜意识会表示赞同:“噢,是的,你当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要反抗。”

这时你的潜意识便会充分发挥作用,它会让你用故意拖延、磨洋工和巧妙回避的方法来反抗。你若是个老板或经理,会对生产率不感兴趣吗?你有没有硬逼你的员工去努力工作?你知不知道如果是这样,你只是让他们表现得更糟而不是更好?他们会磨洋工,会反抗,会搞破坏。若你还在紧逼,那他们在潜意识里就反抗得更加厉害。任何有自尊心的人都会有所反抗的,他们会有很多方法少做一点或是做差一点。你在逼他们旷工,拖拉,反感,粗心,搞破坏。他们反过来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产。甚至会使你破父母也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的。我就对我的孩子说过:“去把树叶耙在一起。不要让我说个耙子就这样?他们是在故意躲避。若你非要躲避,你自然会有高招。当你在一顿大餐之后命令孩子们去洗碗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是他们最不愿做的事,但你却在想:“这是我的家。只要他们住在这儿,就得听我的。”这就是一些父母如何让孩子们在家采取合作态度的。这是强制的,不会很有效。“快去洗碗,要不然一个月不许出门,快去!”孩子们会说:“我以为你会让我去做功课。”这是在故意拖延。在你提到洗碗之前,他们根本就不会想到功课。他们会去洗碗,但会花上一个钟头才能做完这本该分钟就能做完的活。“我在看外面的鸟。”这显然是在故意躲避。他们不会洗干净所有的碗碟,总会有些污物残留在上面。这是在磨洋工。他们会打碎你最钟爱的瓷盘子,故意把你做鱼要用的煎锅藏在衣柜里你的羊绒外套上面,两天以后,会发出一股像是死鳟鱼的味道。他们是在反抗。这难道是合作的好方法吗?谁都无所得,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当你逼自己做某事时,也会有同样消极的反应。一些吸烟成性的人对自己说:“你得戒烟了!”然后他们潜意识里便会有一种压力,有些人会认为他们疯了,甚至会使他们尊敬的人感到失望。正因为此,他们又找到了吸烟的借口。当你在逼自己时,即使是出于好意,你活跃的潜意识也会试图阻止反抗。当你觉得自己不得不有所发展,不得不去学习,不得不赚更多钱时,你清醒的意志力往往与活跃的潜意识相左,而每次肯定会是你活跃的潜意识占尽上风。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得不去做某事时,我们往往会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你强逼别人做好某事时,他们不愿去做,你也不能强逼自己去做什么事情。说实话,你肯定不愿意去做某些事情,如减肥,戒烟,戒酒,赚钱,但你又试图逼着自己去做这些事情。你对自己说:“我得这样做,否则??。”不要强迫自己有所改变,除非你想这样做,不然做了也白做。

所有的目标都必须建立在“想做,乐意做,喜欢做”的基础上。它必须是你的理想,你必须想象得出实现目标的美好前景。否则,就像你在跑步时被人拉住了口袋又有后拉力,这样潜意识就会阻碍你获得成功。既有前推力最大限度地扫除你生活中所有“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从你的自我交谈中排除“不得不做”的想法。不要有这些想法:“我得早起。”“我得去吃点东西。”“我得去上班。”其实在你的生活中,只有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你得死亡。其他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只要你愿意。有时这些选择并不是很重大的,但它们毕竟是选择。“想做”的责任心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你不会有美好的生活,因为你不愿意面对结果,并承担责任。只有在你说“我愿意做”时,你才会有责任感,你会认为“这是我的想法,我做事循规蹈矩,是因为我愿意这样。我工作是因为我乐意工作。我循规蹈矩或违法乱纪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有一次,我被西雅图的警察拦住了。我沿着己的车上。敢于承担责任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因为别人根本没想到你会这样做。所以,将你的生活态度由“不得不做”转向“想做”,好处多多。

我曾和肯尼亚长跑选手基普?凯诺共事,他想去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他想知道怎样从心理上战胜他每次在最后一圈出现的那种极痛苦的感觉。我问他:“每次,当你跑到那一刻时,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那一刻在想,‘还得跑四分之一英里的路程’。”从这种“不得不”的角度思考,他在强迫自己,因而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然后我说:“我倒是有个解决办法,但你不见得喜欢。”他说:“快告诉我,是什么?”“在你跑到那一刻时,你知道还得再跑上四分之一英里时,索性停下来别跑了,就坐在跑道边上。”基普说:“这太傻了。如果我坐在那儿,我会输了这场比赛的。”我说:“是这样,但至少你身体不再感到痛苦。”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参加赛跑吗?”我说:“一点不知道。,他说:“如果我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跑赢了,我会得到一头牛。在我们国家,这会使我富裕起来。”他告诉我:“我的家人不辞辛苦送我到美国的大学读书。现在,我想为我的家人和祖国赢得金牌。”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停止胡思乱想,继续跑你的呢?你不是非得跑不可,是你自己要去跑的;你不必一定得跑完全程,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停下来。”他说:“我还是想跑的,我想赢得比赛。”我说:“那你就应该集中精力,把你的训练建立在‘乐意去做’的基础上。”

我也是这样告诫大学生橄榄球运动员的。他们有时会想:“我得不让这人跑在我边上”;或是“我得把球传过去”。我说:“不,你不必。你自己就可以得分,你是想踢球的。”我曾经有个叫乔尼?约翰逊的球员,他来自得克萨斯州,是身价最高的后卫选手。从大学二年级时起,他就从“想做”的角度思考。“把球传过来,给我个机会。每次我拦住一个球,就像是得了万美元的奖金。”他不是这样想的:“如果我没拦截住这个球,我们会输了这场比赛,我会挨骂的。”他在想:“给我球,给我球,给我球。”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的,他们不为他们所做的事承担责任。

一旦你对自己说“我不得不去做”时,你不但丧失了责任心,而且会有损你的自尊心,“我不得不做”意味着“我不是我自己的,别人在操纵我”。在这种情形下,你会不停地在想:“如果让我选择,我才不会这样做呢。”这意味着:“我违背自己的意愿,被迫在做。”如,你告诉你的配偶:“我得熬夜了,老板让我今天就写完这份报告。”这意思是:“他们让我做的。”他们是谁?当你被他人主宰时,你已不再有自尊。“我已丧失了主宰自己生活的力量。”此时,你反而必须告诉自己:“我还不想回去,我愿意呆在这儿做完报告,这样我会十分轻松满意地离开这里。”不要再对你自己说谎了。你不必非得去做什么,你不必非得给孩子换尿布,让它们去吧;你也不必非得在冬天打开取暖器,你可以穿上厚厚的夜服坐在屋子里。你也不必非得去纳税不可。“我当然得去,”你会说:“否则他们会把我抓到监狱里去。”“这倒可能。不过你可以靠救济金生活。”“我不想这样生活。”“那就出国工作吧。”“我不能这样大折腾。”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只要你乐意面对结果。你的孩子也许会说:“我得学习去了,如果我不做功课,老师会让我不及格的。我没办法。”告诉他们:“你有选择余地,你可以不去做功课,也许你只是在看已经学会的东西,也许你会不及格。这不是重大的选择,但它们是选择。”关键在于看看自己最乐意做什么,而不是对自己说:“我不得不这样做。”

我们应该对自己说:“我想这样做,我乐意去做。”这样,就是我们自己在操纵自己。抛弃“不得不做”的束缚,你会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好的生活、婚姻、家庭和职业。你的自尊和自信会自内心进发出来,你对待生活就会像孩子向往生日礼物一般:“我等不及了!”你意识到在动力方面要意志坚定,因为生活的道路是艰辛的。也许你相信有一种神秘的药方,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不过想象和肯定并不神秘,唯一神秘的药方来源于你自身:这就是你的责任感。所以你应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是因为不得不这样做,而是因为想这样做。抑制性动力。们会得出结论:“不这样做,没有好处!”最后,我们会决定:“你不能改变的,还是服从命令吧,别兴风作浪了。”如果员工也是在恐惧激励下工作的话,那么当有一天经理对他们说:“现在我想让你们尝试一种新的方法。”他们会说:“抱歉,我们不会!”你在家里、团队中、公司里碰到过这样的人吗?一听到要尝试新方法,他们就吓得要死,也许这是因为以前每当他们想独辟蹊径完成任务时,他们总会受到心理上或躯体上的惩罚,所以他们认为:“我不能犯错误!”当你的团队或公司里有这样一群害怕出错、有抑制性心理的人时,他们会抵制创新。他们会想:“不要混淆我的责任,不要作什么改变,太伤筋动骨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反应就是恐惧,所以事情还是老样子;即使变化是有利的,他们也会出于恐惧而有所抵制:“这不是我的工作内容!我不能这样做!”

这种动力在选择、发展、变化中产生了抑制性情绪。这样,你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我们必须认识到,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你并不是想犯错误,乐意犯错误,喜欢犯错误但当错误发生时,你必须勇敢地承担责任,并对自己说:“那不像是我,我下次会改正的。”自由地选择想做的事当你认为你在某件事情上已毫无选择余地时,你就是在为一种外在的或内在的力量所逼迫,做你不乐意的事情。你会想:“我现在已没有选择的权利。我只有这样做,否则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当你觉得“不得不做”时,你就会故意拖延时间,你会做与你的理想或目标毫不相关的事情。你也许会完成任务,但质量却很低。你只是为了“完成”它而做,并不想出色地完成它。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态度由消极的转为积极的,扫除你生活中所有的强制性因素,那你就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完成任务。当你以一种“不得不去做”的态度看待你的目标或激情时,你实现它们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当你觉得自己“不得不去做”时,为了实现目标,你必须有很强的自律。你会对自己说:“我得严格要求自己。”但你越是这样强迫自己,你的潜意识便越强烈地抵制你的适宜行为。如果你和一群“不得不去工作”的人一起共事过,你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总是没精打采、不停抱怨,他们干最少的活儿,下班时间一到,他们就急不可耐地离厂区。

你曾试图教过“不得不去”学校读书的人吗?我教过,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根本就学不进去。作为教师,我会告诉学生:“你们不必非来上学不可,你们也不必非要学习,你们可以有别的选择。如果你们是真的想学,我会帮助你们。我在这儿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