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一生:悲情曹雪芹 作者:徐淦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跌宕起伏的一生:悲情曹雪芹 作者:徐淦生-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嗻嗻,回老爷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
第二章滴漏声催秋雨急(3)
  谁都看得出来,自然是有事,只是有张老师在场,不便明言而已。张老师见此光景知趣地站起身来:“我看就这样吧,曹老爷选过吉日,知会我一声就是了。我也该告辞了,曹老爷请留步。”
  “请用过晚饭再走吧,我们也可以多叙谈叙谈。”
  “请不必客气了。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也好。改日定为先生接风,这会子我想请张先生到西堂去看看,我想把书房设在那里,也请先生在西堂下榻,未知先生以为如何?”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请千万不要太费心啦。”
  “哪里,哪里。先生请。”
  “还是曹老爷请。”
  两个人略一谦让,还是张先生先行了一步,曹借张先生出门之机,转身对丁汉臣和曹霑说了句:“你们也来。”
  老天作美,这个时候雪停了。曹陪着张老师穿过几个院落,走在去往西堂的路上。曹指了指丁汉臣跟张老师说:“他叫丁汉臣,是舍间的管家,张先生搬过来之后,有什么事情自管吩咐他去办。”
  “岂敢,岂敢。”
  “哎,千万不要客气。老丁,你也记下,要尽心伺候好张老师。”
  “嗻嗻。回老爷,西堂到了。”
  “好,我来为张老师引路。”曹说着先一步跨入院门。
  原来所谓的西堂却是一座占地两亩的小花园,如在春秋季节必然是树荫匝地花木扶疏。花园的正中间是五楹书斋,前廊后厦草茵铺地,枝头偶有燕雀声声,而后腾空飞去。这环境幽幽然,使人如入仙界。
  曹一行四人步入书斋,几案上整整洁洁一尘不染。书架上层层叠叠插架万千,桌椅床榻俱为檀木制成,香案上香炉、宝鼎还横陈着一张瑶琴,架几上花瓶、古镜应有尽有。
  曹颇有几分感触地说:“这西堂原非汉府所有,是家父自建的,专为读书而设,不独幽雅而且远离外衙,也远离内宅,十分的安静,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书斋。故而我想让霑儿在此读书,效他玛发学而有成,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在他玛发读过书的地方攻读,对他说来也是一种激励。”
  “曹老爷说的极是,睹物思亲自然奋发图强。曹霑。”
  “嗻。”
  “你也听见了,令尊大人为你可谓用心良苦啊!”
  “嗻嗻,我一定尽心竭力勤操课业,绝不辜负师长和家严的厚望。”
  “好好好,你也说得极是,哈……”
  “我也想请先生在此下榻,未知尊意……”没等曹把话说完,张老师抢着说:“这对一介寒儒来说,岂非受宠若惊了么?”
  “哈……先生过谦了。一旦择定吉日就派车接先生光临舍下,还望先生严加教导,使其学而有成。”
  “在下定尽绵薄之力,请曹老爷放心。告辞了,告辞了。”
  曹带着老丁和曹霑把张老师送出署门,看着张老师上了轿车,二人恭手而别。车把式打了一声响鞭,车轮滚滚而去。
  曹拉着儿子的手从大门口往回走,他边走边说:“如今请了家馆可不能再贪玩了。你玛发不想靠着咱们是旗人,十六岁进宫就当差,他老人家想让自己的子孙们有个科举出身的人才,凭真才实学为官,也为祖上增光,你明白了吗?”
  曹霑刚要答话,丁汉臣从后边追了上来:“老爷请留步,老爷请留步。”
  曹停住脚步,回过身来问老丁:“什么事儿,你打刚才就那么火烧火燎的。”
  “回禀老爷,我刚才遇见一个在江宁做织锦缎生意的商人,他刚从北京回来,他跟我说:十三的晚上大兵围了畅春园!”
  “什么!?”曹不由得为之一震,他下意识地松开了拉着曹霑的手:“霑儿,你去吧,回禀老太太请家教的事儿。”
  “嗻。”曹霑请了个安,转身要走,又被曹叫住:“等等,刚才老丁说的话,先不能回禀老太太知道,这可是大事。”
  “嗻。”曹霑很懂事的点了点头,转身跑了。
第二章滴漏声催秋雨急(4)
  曹看了一眼丁汉臣,满脸严肃地说了一句:“跟我来。”
  曹在前边走,老丁跟在后面,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走得很快。他们又重新回到外书房。曹进了屋先喝了一气茶,然后往四处看了看,他确定这屋里没有人以后,才安心的坐下来:“你接着说。”
  “嗻。十三的晚上大兵围了畅春园,园内时有哭声传出园子以外。这个商人住在海淀天泰店里。十四的夜里,地保来拉伕去扫街洒水,旅店里的伙计给拉走了三四个,天蒙蒙亮的时候,康熙老佛爷的大轿进了城啦,大轿进城之后,立时九门紧闭,我说的这个商人,先到了西直门,可进不去。他又到了德胜门,连关厢都不让呆了……”
  “这个商人说没说,轿夫跟侍卫们都摘了红缨子没有?”曹问。
  “我问了,他说没摘红缨子,但只是十五的一大清早儿,畅春园里的太监们都出来排着队剃头。四阿哥雍亲王代替康熙老佛爷祭天。”
  “为什么不是八阿哥哪?”曹是在自言自语。他端起茶碗来想喝口茶,可惜茶碗里的茶水已被他刚才喝干了。
  “我去让他们送开水。”丁汉臣刚要转身,却被曹用手势拦住,他看了一眼老丁,那目光是那样的惊恐、呆滞又含有几分失落,像是自说自话,又像是对老丁而言:“怕是大事出啦!”
  “大事出!……”
  “这是宫里的一句隐语,就是说皇上驾崩啦!”曹思索片刻,突然站了起来:“不行,我得禀报老太太去。”
  “老爷,您先等等儿,”丁汉臣拦住了曹:“这个信儿并不可靠,三老爷见多识广,心眼儿也来得快,依老奴之见,不如您先跟三老爷商议商议,再做道理。”
  一句话提醒了曹:“对!我这就去。”他丢下老丁,拔腿就走。
  曹桑格跟三太太住在一座三合院里,因为院中种了四棵桂花,所以取名“桂香斋”。如今桂树长得很茁壮,枝条也很丰满,每年中秋花香四溢。老太太总让仆妇丫环采集许多花朵腌制起来,以备调佐佳肴之用。桂香斋的建造结构很简单,三间北房两间耳房、三东三西六间厢房,除去抄手游廊之外,并无其他。
  此刻曹已然走进桂香斋,站在屋门口喊了一声:“三哥!”便推门而入,兄弟们见过礼之后便围桌而坐。曹把刚才老丁的话,跟三哥、三嫂又学说了一遍。曹桑格是个很精明的人,高鼻梁儿,大眼睛,蓄着短须,让人一望而知便是阅历很广、经验较多的人。尽管如此,此时此刻他听了这个消息也不免有几分紧张。三太太再乖巧能干也是个女人,对于这些国家大事,自然不甚了了。
  曹桑格沉思半晌,他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桌面上划了个圈儿,然后说:“没摘红缨子,是说康熙老佛爷硬朗着哪。”他又划了一个圈儿:“太监们排着队剃头,是说已然大事出啦,因为百日之内不许剃头。矛盾哪!”
  曹点头称是:“老佛爷的大轿进了大内,十五日又让雍亲王代祀圜丘,这顶多只能说明皇上不豫、龙体违和呀……”
  三太太插了一句:“圣体欠安又何至于九门紧闭呢?”
  曹轻轻地敲击一下桌面:“九门关闭只能是手足相残、兵戎相见啦!”
  三太太大惊:“打起来啦?”
  曹桑格瞪了她一眼:“谁跟谁打起来啦?你们俩呀……”他思索片刻接着说:“若论掌握重兵、大权在握的人,目前只有两个人,一是把守西安的年羹尧,一是咱们家姑老爷、平郡王纳尔苏辅佐的那位抚远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祯。可这二位都远在西陲啊!八阿哥、九阿哥虽与雍亲王水火不同炉,可他们手无寸铁呀,就凭府里那几十号人……你们可别忘了,雍亲王的舅舅隆克多可是九门提督,两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之下呀!”
  “十四阿哥胤祯将来继承皇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啊。”曹接着说:“仅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否则为什么委任他为抚远大将军王呢?我虽愚钝不才,可是也想过,平郡王纳尔苏跟咱家是至亲,他老人家跟十四阿哥过从甚密,交往极深。将来十四阿哥继承大宝,咱们家的靠山可不比康熙老佛爷差多少啊,可现而今……要是四阿哥占了上风……”
第二章滴漏声催秋雨急(5)
  三太太插了一句:“那就准没咱的好果子吃!”
  “嘿嘿,嘿嘿……”曹桑格一阵冷笑:“妇人之见,岂止是没有好果子吃,你就等着抄家吧!”
  “啊!”曹下意识的一颤,几乎失手摔了茶碗盖:“那,那可怎么好!赶快禀明老太太,再派个可靠的人,去趟苏州,通知舅老爷早做准备吧。”
  “老四啊,你可真是的。老太太心里比咱哥儿俩透亮多了,当年大爷在的时候总说:‘树倒猢狲散,树倒猢狲散。’谁是树啊?康熙老佛爷!如今消息未确,你禀明了老太太,再把老太太吓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再一说,消息传到苏州,万一不是真的,你自个儿可琢磨着,是个什么罪名?”
  “那……三哥,您说可怎么办呢?”
  “我倒是有个妇人之见。”三太太斜了一眼曹桑格,接着说:“请三爷连夜过江,赶到江北驿站,仗着全是熟人,总能打听着一个准信儿吧。”
  “着!”曹欣喜异常,立刻表示赞成。
  曹桑格似笑非笑地看着三太太:“要不老太太怎么那么喜欢你呢,都夸你什么来着?这……”
  “行了,当着兄弟的面儿,我不跟你斗嘴。您就更衣起程吧。”三太太说着站了起来走进里间屋,去给三爷拿衣服。
  “好!说走就走。”曹桑格也站了起来。
  “三哥辛苦啦。”曹马上离位,一安到地。
  曹三爷带了个小听差的,匆匆忙忙地走了。约摸晚饭之前,三太太来到后花园,这个花园很大,花草树木池塘假山应有尽有,只是时值冬季,又加上这场大雪,花园里自然荒无人迹。只有一个护院的大汉叫谌勇的住在这里。谌勇除了夜里巡视巡视宅院各处,白天也就无所事事,所以他此刻正用扫帚扫净一片场地,打算练一趟拳脚,活动活动筋骨。可是没有想到天仙似的三太太竟会飘然而至,她故意提高了嗓门儿说:“谌勇,三老爷今天不在家,上江北了,夜里你可得勤快着点儿。”说完之后瞟了他一眼,向其莞尔一笑。转身便走。
  “明白,明白。哎……”谌勇追了两步,三太太突然止步回身:“不许喝酒,听见没有!”然后她压低了声音又说了一句:“能熏死谁!”言罢飘然而去。
  三太太来到内宅的正厅,这是当年历代织造老爷都居住的地方,五间大北房东西双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院中迎着北屋是两棵龙爪槐,东屋南侧有一棵枣树,西南上是一棵杏树,自然是取“早兴”之意。正厅内是满堂的红木家具,而且还镶嵌着螺钿,色泽光芒富丽堂皇,室内的陈设既显得豪华而又富贵,例如在一张紫檀雕螭的大案上,摆着青铜鼎、錾金彝和玻璃盒,都不是一般官宦家庭所具备的。
  三太太若无其事的走进正厅。正赶上在开晚饭,丫环、婆子们往来穿梭,摆布碟、放筷子、温黄酒、设酒杯,忙而有绪一丝不乱。
  三太太紧走几步来到老夫人跟前,给请了个蹲儿安:“请老太太安、老太太吉祥!”
  “你来得正好。开饭吧。”
  “嗻。我先扶您入座。”三太太搀扶着老太太坐好,跟佣人们说了句:“开饭吧。”
  佣人答应一声,传菜的传菜、盛饭的盛饭各司职守。
  曹霑给三太太请安,四太太吴氏向嫂子见礼,曹也伸手让座:“三太太请。”
  大家按往日座次坐好,头一盘菜上的是“什锦大拼盘”。有个丫环拿着酒壶给曹的杯中斟满了酒,然后举壶请示,谁还要酒。大家都摇头示意,丫环便退在一边。
  热菜上来了,是“素烧青菜薹”。
  小曹霑一向坐在老太太身边,老太太为他挟了一筷子菜薹放在碗里:“宝宝,既然请了家教,咱就必须认真读书,既读书就必须刻苦,咱们是旗人,十六岁成丁自然可以进宫去当差,你也许能世袭下江宁织造这份差了。但是,你玛发虽然一生荣耀,可他更盼望自己的子孙们走科举仕宦之途,凭自个儿的真本事金榜题名。咱们家在北京有一处老宅子,叫“芷园”。园内的大厅上是你玛发亲笔题下的横额“鹊玉轩”三个字。你能解得其中之意吗?”
第二章滴漏声催秋雨急(6)
  曹霑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解其意。
  “庄子说过:‘鹊上高城之垝,而巢高榆之颠,城坏巢折,陵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得时则蚁行,失时则鹊起。’其意在乘时崛起,见机而行。唉——”老太太叹了口气:“你们只知道奴才两个字怎么写,可你们不知道当奴才是什么滋味。咱们家世代为奴,世代包衣,所以你玛发才题名‘鹊玉轩’,取鹊羽洁白如玉,玉鸟凌风而鹊起之意,盼望着他的子孙能应此愿,出个展翅凌云、鹏程万里的人物。”
  曹霑频频点头:“我一定刻苦攻读,让太太如愿以偿。”
  “好宝贝。”老太太倍加关爱的摸了摸孙子的头顶。
  这时一个婆子又来上菜:“清蒸糟白鱼。”
  “嚯!好大的一条鱼,老太太您趁热吃两口。”三太太挟了一块,放在老太太的布碟里。老太太把布碟递给曹霑:“给你,多吃鱼聪明。”
  曹的妻子四太太吴氏站起来,又给老太太挟了一块:“奶奶,您可真是的,这么一条大鱼……”
  “嘿嘿,嘿嘿……常言说得好:‘不冤不乐。”老太太吃了一口鱼:“嘿,味道还可以,也给我一杯酒。”
  “嗻。”小丫环急忙执壶为老夫人斟酒。三太太举起杯来:“也给我一杯,我陪老太太。”丫环为其斟满酒。三太太举着酒杯让吴氏:“四妹,你也来一杯。”
  “不不,我可不行,还是三嫂陪老太太吧。”吴氏看了一眼曹,曹会意赶紧举起酒杯:“我也来陪老太太。”
  三个人喝了门杯一同吃鱼,老太太突然放下筷子:“哎,桑格哪?又吃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