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化美女李凤姐的传说故事。《旧都文物略》云:“宣化有女子李凤者,年十
四、五,为酒肆当炉。武宗微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
入肆沽饮,强幸焉。其父自外归,疑为暴客,奔告弁兵入援。帝拔关出,兵
士伏谒。乃令将凤入豹房(正德淫乐之所)。欲封为嫔妃,凤辞曰:‘臣妾
福薄命微,不应贵显。今以贱躯事至尊,己荣幸之至,伏愿陛下早回宫阙,
以万几为念,则臣妾心安,较爵赏犹荣。’帝颔之。因睹凤玄衣玄裳,益显
娇媚,故不强易宫妆。凤委婉劝帝还京,与凤并辔齐驱至居庸关,风雷交作,
凤睹关口所作四大天王怒目生动,眩晕坠马,帝亲扶之,驻跸行宫。凤伏枕
泣曰: ‘臣妾自知福薄,不能侍宫禁,请帝速归。’帝曰: ‘朕忍弃天下,
不忍弃爱卿。,凤一恸而绝。”李凤姐死后,正德武宗皇帝敕命黄土为茔,
将其葬于关西山上,冢成,上复之土一夜变白,而后草生其上亦皆白。故当
地老百姓皆俗称之为“白冢”。李凤姐之死,颇得众人同情,后人曾感而赋
诗叹曰:“乡问弱女误配龙,牡丹偏遭霜雪凌,可怜凤姐烈女性,叹兮呜呼
南轲梦。”
                                 万全社火
     社火,有的地方叫花会、耍玩意儿,是一种场面较大、参加人数较多的
民间娱乐活动。张家口地区的社火以万全县较为著名,其影响所及不仅河北,
连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也享有声誉。
     据方志记载,万全县的社火活动是从明朝末年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当时万全一带对三国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特别敬重,差不多稍大一点的村
庄都盖起了“三官庙”,还成立了“三官社”。每年新春佳节来临之前,“三
官社”向村民、大户、商家征款,筹备正月十五灯节期间为刘、关、张演出。
相传,正月十五那天,人们在“三官庙”前点一堆火,围着火唱歌,跳舞,
演奏乐器,这就是万全社火的雏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
活水平日益提高,社火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应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便形成了以
后这种活跃在街头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活动。
     万全社火的规模较大,参加演出者少则四十人,多则超百人。分力四股
头、六股头、八股头三种形式。村小的采用四股头,大村则采用八股头。有
串街和表演两部分内容。参加社火表演的人首先拒次序排列成两行,压着鼓
点进行串街流动演出,然后都集中在闹市地方 (比如街心广场)开场表演。
有走场子、定桩子、跑八字、九龙混水、跑海鱼儿、拧鼓子、打拳、钓鱼和
拉花等。此外,在晚上还增加“灯火”,其内容均为表现丰收的喜悦。参加
社火表演的角色各有分工,别具一格。如拉场人,负责指挥社火的整个活动,
都由老艺人扮演,相公打扮,一手扯长袍襟子,一手拿纸扇,倒退着走,以
便面对面指挥。拧鼓人是社火中的主角,整个活动的节奏皆按照他击出的鼓
点进行,都是四二拍子,打三拍空一拍。单独表演时,有踢鼓、满头花、骗
腿、背鼓等演技。拧鼓人的服装多数是武生打扮,头扎软巾,脚穿钉靴,额
前戴月牙和英雄球,上身剑袖子,下身红彩裤,表演起来气势非凡。演棒槌
的人多数是扮成各朝代的名将,脸谱十分精美,如扮杨七郎的脸谱就是一笔
虎。摆下阵后,演棒糙的人便开始打拳表演,常演的有猴拳等,对打起来给
人以紧张而轻捷的感觉。渔杆和船夫组成一对,配合着表演,扮相如同传统
戏曲 《打渔杀家》中的肖恩和肖桂英。在单项活动中,他们的钓鱼表演细腻
逼真,给人一种优美欢快的享受。拉花的是一伙女孩,身穿花色年装,头扎
抓角,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手持两个甩掸子扭着丰收舞,十分讨人喜欢。
社火中的打棍,主要流传在洋河两岸。据老人们讲,清朝未年有个缥头叫宋
林的看了万全社火,就在结尾处加进了这一招。现在的棍术有二龙头、不见
天、阴魂棍、勺子棍、七棍、夜叉、缠丝、杆子棍等9套。传统的节目有《张
飞夜战马超》、《岳飞大战金兀术》等。演出中9套棍术相互穿插,还要加
上盾牌、朴刀。打棍与戏剧的武打不同,要打得真实,棍棍打在要害处。对
打时始终有打击乐伴奏,以增加气氛。
     此外,在过去的万全社火中还有负责开路、打场子的“大头娃娃”等。
近年,又增加了孙悟空、猎八戒等富有情趣的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