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净 增20个。这些新增的部队都用于抵御来自中国的威胁。装甲部队和空降部队 的数目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与中国的情况十分相似(当然,不同之处是苏 联的这两种部队原来就比中国多得多。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基础更雄苏中两国军队的部署 (1969—1976年)表2                          (以师为单位)苏       联苏  联  苏  联            苏  联       苏联远东地区 (包年 份     东 欧欧洲地区  中部地区        南部地区     括大贝加尔地区)1968—1969                                                         221969—197032            60          8             19          28(蒙古2)1970—197131            60          8             21          37(蒙古2)1971—197231            60          8             21          40(蒙古3)1972-197331            60          8             21          44(蒙古2)1973—197431            60          5             23          45(蒙古2)1974—197531            63          5             23          45(蒙古2)1975—197631            63          6             23          43(蒙古2)变   化      …1       +3          …2            +4              +21中        国中苏边界         整个广州          西南          北京年份     福建          海南          西藏                        中苏武汉          地区          东北  兰州 新疆边界内蒙古1969—197028 25  3                 12  3         32  11 4             471970—197128 25  3                 12  3         32  11 4             471971—197228 25  3                 12  3         33  11 5a            491972—197325 17  3                 12  8a  40  15 10a 651973—197420 17  3                 12  8a  45  15 10a 701974—197525 17  3                 12  6a  50  15 8a                  731975—197625 18  3                 12  6         55  15 8             78变   化     …3 …7  +0  +0  +5 +23 +4 +4  +31a: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这几个年份的《军事平衡》把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的部队数量合并列出。此表假定比率和前几年的一样,即西藏3个师,新疆4个师。 厚)。苏联边防部队增加了大约6万人,这些人可能都被用于巡逻中苏边界。不过,苏联边防部队的总数约有30万,与中国边防部队的总数相等。总之,中苏两国军队新增加的人数是大体相等的。考虑到双方都把对方的威胁看得十分严重,而双方军队新增人数都不很多就显得有些奇怪了。这也许表明,双方战略的实质都是防御。两国军队增加的人数大体相等表明,莫斯科和北京都意识到,一方大规模扩军会使另一方急起直追,从而促成一场双方都得付出极大代价的军备竞赛。
  双方军队在边界地区的部署情况,可作为这些结论 (有少数例外)的佐证。表2显示的是1969—1976年间,每年驻守在有关地区的中苏两国军队数目的变化情况(以师为单位)。原来,中国在北京、东北、内蒙古、兰州和新疆等边界地区部署的军队比苏联在远东部分和南部有关地区 (如土耳其斯坦地区)拥有的军队要多。到1968年,中国在这些地区有47个地面师,苏联在上述地区可能有22个师(远东部分15个,南部有关地区可能是7个)。
  表2清楚地表明,70年代初苏联军队的集结速度非常之快,而在同一时期,中国军队只略有增加。到1973年底,苏军的集结已大体完成。此后增加的主要是后勤供应部队和武器装备,此外还提高了现有战斗部队战备状态的级别。中国军队到1973年才开始大举增兵,在18个月中从47个师增至70个师,1975年中达到了78个师。中国军队动作迟缓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的政治斗争和北京与华盛顿的关系:直到1971年底林彪的问题解决之后,毛及其①追随者才得以调集部队,更换将领; 直到1972年初尼克松访华后,北京才感到南方的安全有了保障,可以把驻守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前线的主力部队调到北方了。1972—1974年间调兵活动比较频繁,在这之后的两年中,中国只向边界地区调遣了8个师的地面部队。这期间,中国还通过扩建生产建设兵团、训练更多的民兵和加强民防来弥补不足。
  虽然通过这些统计数字和部队的部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到1975年中苏两国在边界地区的军队数量大体相等,但我们不能就表3 苏联和中国的核武器运载工具 (1969—1976年) ① 如要了解详情,可参阅托马斯·W。鲁宾逊:“1972 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在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中的发展”,《亚洲概览》1973 年1 月;鲁宾逊:“1973 年的中国”,《亚洲概览》 1974 年1 月。苏       联潜艇发  图…20洲际    中、短  射的弹  图…95               地对地      b年  份                                      图…16图…22          合计弹道导弹 程导弹  道导弹 米亚…4                 导弹a1969—19701050 700  159 150 600 150900 37091970—19711300 700  280 140 550 150900 40201971—19721510 700  440 140 500200900 43901972—19731530 600  560 140 500200900 44301973—19741527 600  628 140 500200900 44951974—19751575 600  720 140 500200900 46351975—19761618 600  784 135 475 17010004782变   化     +568 …100 +625…15…125+20+100+1073中         国洲际                    潜艇发地对地年     份    弹道  中程导弹 短程导弹 射的弹 伊尔…28图…16         合 计导弹导弹                    道导弹1969—1970…            …        …       …     150 …         …     =1501970—1971…            …        …       …     15010…20…  120…1601971—1972…          约20       …       …     150约30 …           2001972—1973…          20…3015…20…              200约100… 335…3501973—1974…          约50 20…30…              200约100… 365…3701974—1975…          约50 20…30…              200约100… 370…3801975—19762          约50 20…30…              300约60 … 432…442变  化       +2      +50  +30  …            +150+60 … +282…292注:以1975年为例,如果苏联把核武器总数的20%用于对付中国,可得出下列数字:
  洲际导弹329枚;中短程导弹125枚;潜艇发射弹道导弹175枚;米亚…4型飞机27架;图…16型飞机95架;图…22型飞机34架;地对地导弹200枚;合计总数985枚(架)。
  a:地对地导弹数采用的是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统计数字。这些导弹掌握在地面部队手中。
  除了地对地导弹之外,还有战术核弹头,但因没有准确的估计数字(国际战略研究所估计1970—1971年有3500枚,其中可能包括900枚地对地导弹),所以没有列入表内。
  b:合计总数不包括苏联的任何战斗轰炸机(如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米格—23等等)。这些飞机都有运载核武器的能力。据估计,这些飞机和中国的同类飞机一样,其职责是空中拦截或给予非核性的空中支援。 此得出结论,认定两国军队的构成和火力强弱也是相等的。表3罗列了中苏 两国军队拥有战略和战术核武器的数目。苏联的核武器运载工具远远多于中 国,核弹头也比中国的多。虽然苏联得保留很大一部分核武器用于遏制美国, 或者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战争,但所剩的用于对付中国的 核武器仍然非常之多。这意味着 (假定每个运载工具运载的核弹头平均超过 一个)苏联拥有非常可怕的破坏力量。到1975年,中国拥有大约430件核武 器运载工具 (不包括米格…19、米格…21和F…9型战斗机,它们是用于拦截、 侦察和战术支援的),而苏联则拥有4735件(不包括数量很大的喷气式战斗 机,其中很多是可以携带核武器的)。只要把其中的20%用于中国战场,也 有大约950件之多。苏联拥有强大且分散的防空系统,足以拦截和摧毁中国的大部分伊尔…28和图…16型飞机。还有一点,苏联的每个地面师都拥有核武 器,如地对地导弹或小型的班携战术核武器。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统计, 1970年苏联拥有此类核弹头3500枚。假定这些核弹头被用于对付中国的比 例和红军被用于对付中国的比例 (1975年166个师中有43个师用于对付中 国,约占26%)大体相当,那也有880枚之多,更不用说莫斯科在常规武器、 火炮、装甲车和战场上的机动性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了。因此,到1975年为 止,苏联的军事力量一直占有很大的优势。第二篇 文化大革命:为继承权而斗争 (1969—1982年)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问题和毛主义的终结引  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规划中国未来的一种尝试,它的方法是改造中国①人民的性格,以实现“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对②象是“那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些所谓的苏联式的修正主义分子,用剥削阶级腐朽思想腐蚀群众,以达到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通过进行一场针对这些当权派的阶级斗争,群众将会实现自身的解放。通过教育、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接受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将自觉地形成对资产阶级思想污染的抵御力。
  毛泽东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虽然贫穷但却保持社会主义纯洁性的,更加平均主义、更少特权、更加集体主义、更少官僚主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主要的是因为内在的指南——毛泽东思想——指引着他们奔向真正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所有人像一个人那样工作着。
  文化革命的目标是要解决:毛泽东之后,中国向何处去?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解决:毛泽东之后,谁接班?假如那些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如国家主席刘少奇)接了毛主席的班,那么中国就会“改变颜色”。
  因此,中国不仅要有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指导,还必须“培养千百万无产阶①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文化大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新的领导人将会在斗争中产生,并经受锻炼,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毛泽东式的社会主义有朝一日将在他们手中大放异彩。
  在过渡时期,毛泽东不得不清洗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安排一个他能够绝对信任会坚持他的路线,并继续传下去的新的接班人。因此,他进行了本书第二章“危机时期中国的状况”所描述的党内斗争和清洗。1969年春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毛泽东在这场斗争中的胜利,大会按照他的指示,通过了他个人选定的接班人,国防部长林彪。但是,这又导致了一个新的谜一样的难题:毛泽东之后,哪一种政治力量掌权?是由业已混乱一团、大批党员已遭迫害的党统治中国,还是由同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三年文化大革命中逐渐崛起、成为国家控制者的另一种力量——军队来统治中国?这是一个与亿万中国人关系重大、极端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极少数领导人之间以斗争方式解决的。
  他们在自己的家里谋划,在中央会议上交锋,以这个派别或那个集团在斗争 ①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联合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化大 革命文件集 (1966—1967)》,第42 页。 ② 同上,第45、46 页。 ①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第477 页。 这是1963—1964 年中国共产党为批判苏联共产党的“修正主义”所发表的九评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 评。这些文献对理解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前夜所关注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中失败,最终形成了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法。中国政治的军事化1969年4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是林彪个人和人民解放军的一次胜利。1966年8月十一中全会上林的地位已经仅次于毛,九大又肯定了他的这一地位。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正式规定他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主席的①一位亲密战友获得这种殊荣,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林彪在军队中的同事,如第二章所指出的,在这次大会上十分突出,中央委员会里,军队代表②由19%增加到45%;在九大之后的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选举中,进入政治局的现役军人人数也显著增加。③林彪和军队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革命一个合乎逻辑的顶点,实际上也符合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一种权力更迭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当政治控制由于经济灾难的影响而垮台的时候,起义便爆发了。以暴力对抗暴力的结果,导致了政府高层的军事化。最后,某个更具雄才伟略、雄心表4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政治局委员名单 ① 实际上,这在各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只有中国共产党曾把接班人写进党章。没有公开出版 的周恩来在九大的讲话中对林彪的过分吹捧,证明了林彪的新的地位;周的讲话收在一个16 页的 (九大) 大会讲话汇编中,被迈克尔·舍恩哈尔斯译成外文并加了注解。 一位党史学家称,在任命九大主席团时, 毛提议由林当主席,他当副主席,这只受到了林彪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干扰。这位党史学家还说,毛早 在1956 年初就有意提议林做他的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