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失误-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往使主人面红耳赤。
    在柏林,莫洛托夫会见了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也同希特勒有过一段唇枪舌剑
的交锋。希特勒在会谈时说,英国已经失败,最后投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轴心国
的胜利指日可待,现在该是考虑胜利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了。他邀请苏联一起参与瓜
分大英帝国遍布全球的遗产问题。可是莫洛托夫对此根本不感兴趣,他只对德国与
苏联之间的一些问题感兴趣,对大英帝国是否已经失败并不关心。显而易见,就在
会谈时,已经“最后失败的”英国皇家空军在柏林上空投下了炸弹,元首所言,显
然不实。他劈头盖脸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德国军事代表团在罗马尼亚干什么?
德国军队出现在芬兰,目的何在?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意义是什么?德国所谓的
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究竟指的是什么?苏联在其中的地位如何?连珠炮似的
提问把希特勒闹了个手忙脚乱,他率先根本没有想到这位惯于说“不”的先生会提
出这么多问题来,故而只能避重就轻地回答两个。但是,莫洛托夫还是揪住德军出
现在芬兰不放。他说:“苏联政府认为,最后解决芬兰问题是它的责任,《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规定,芬兰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而希特勒也不示弱,他针锋相对地说:“波罗的海如果发生冲突,将严重影响
德苏关系,后果不堪设想。”
    莫络托夫却说:“这不是波罗的海问题,问题出在苏联。”希特勒大声叫了起
来:“不得与芬兰作战。”
    莫洛托夫说:“你这是违背去年签订的条约。”
    双方僵在那里。这时,里宾特洛甫出来打圆场,说:“实际上根本没有理由使
芬兰问题成为一个争端,或许这只是一个误解。”希特勒顺势转圈,大谈德苏瓜分
大英帝国的前景,而莫洛托夫却死揪住芬兰问题不放,坚决要讨论与苏联国家安全
有关的问题。他说:“对于德国驻扎在芬兰的问题,苏联仍在等待回答。苏联还想
知道德国对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打算,德国对罗马尼亚新边界的保障是
针对苏联的,应予以撤销。”
    希特勒哪里受得了这些,他立即跳了起来,拒绝了莫洛托夫的要求:“这是无
法满足的。”
    “要是苏联也像德国一样,向保加利亚提供保证,德国会说些什么?”
    “难道鲍利斯国王要求莫斯科给予保证了吗?”言下之急是,即使苏联想效法
德国,也不可能啊!他接着说:“如果德国要找借口,与苏联摩擦,他可以在任何
地方找到这种借口。”这已经近乎威胁了。但是,苏联并不是罗马尼亚或保加利亚,
莫洛托夫不怕希特勒的威胁,双方不欢而散。
    柏林会谈是德苏之间短暂“蜜月”的终点。通过这次会谈,双方都摸清了对方
的底细。莫洛托夫知道,苏德冲突已经不可避免。当时参与谈判的总参谋部作战部
长华西列夫斯基说,凡是经历过那种气氛的人都知道,苏德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可
是,斯大林对德苏关系有过肯定的判断,谁敢与他唱反调?莫洛托夫回来向斯大林
报告说,他对希特勒不会在近期进攻苏联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
坚持己见也就不足为怪了。
    苏联政治体制的不良影响尤其表现在苏联情报机构上面。在总的集权体制下,
苏联的情报机构也形成了一种高度集权的体制。1941年2月3日,为了加强国
外情报工作,苏联成立了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原内务部国外情报部成为国家安全
人民委员部国外份报局,米哈伊洛维奇·费金任局长。但是,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前,
国外情报局的影响远远比不上总参情报部,费金的地位更非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部
长贝利亚可比。总参情报部长卜卜戈里科夫将军是斯大林的主要情报顾问,他直接
对斯大林负责。戈里科夫是一名出色的战将,却从无情报工作经历,在情报领域他
完全是一个门外汉。这与他的历届前任相比,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更可恶的是,
戈里科夫还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心中满脑子想的是自己在斯大林心目中位置,
情报工作成了他讨好斯大林的工具。他一门心思要讨好斯大林,平时他主要用心揣
摩斯大林的心理,了解斯大林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而不是扎扎实实地组织情报的搜
集和分析。应该说,总参情报部确实有十分良好的情报来源,而且也不乏实事求是
的情报分析人员。但是,所有的情报资料最后都要经戈里科夫汇总,由他提供给斯
大林。经戈里科夫之手提供给斯大林的情报可分成两大类:来源可靠类和来源可疑
类,但判断情报是否可靠不是他自己对情报的客观评判,也不是根据情报的来源,
而是根据情报是否同斯大林的意见相一致。任何情报,不管其来源如何,只要它同
斯大林的看法一致,他就将其列入“可靠”一类;对那些与斯大林看法相左的情报,
他就将其列入来源可疑类,斯大林在这些文件上批上“存档”即予退回。这些情报
也就不再传阅,即使作为戈里科夫的顶头上司的总参谋长和国防人民委员也无从了
解。所以那些与斯大林意见相左的情报到底送来多少,价值如何,国防人民委员部
和总参谋部一无所知。像佐尔格的报告,虽然传到了斯大林之手,却被认为是“来
源可疑”,根本没有传阅就被存档了。
    在戈里科夫的领导下,苏军情报部的情报评价工作很明显缺乏客观性。戈里科
夫不仅抹杀了情报搜集人员的卓越功绩,而且受了德国战略欺骗的影响,继而向斯
大林施加了错误的影响,从而导致突然袭击不可避免。苏共二十大后,戈里科夫追
随当时的反斯大林浪潮,将苏德战争前苏联的情报失误完全归因于斯大林个人。他
认为,总参情报部已经完全将情报资料送给了斯大林,斯大林本人应对这些情报的
分析判断失误负责。但是他的观点遭到苏联历史学家的批驳,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戈里科夫确实向斯大林提供过很多有关“巴巴罗萨”行动的情报,但这些情报都是
经他处理过的。如1941年3月20日,戈里科夫上报了一份有关“巴巴罗萨”
的情报,预言战争将在1941年5月15日至6月15日之间爆发。这份情报具
有极大的可靠性,可是这份情报明显不符合斯大林的口味,于是戈里科夫在报告上
批道:“l.根据上述言论和今春可能的作战方案,我认为发动对苏战争最可能的
时间,是在战胜英国以后,或在德国缔结光荣的对英和约以后。2.关于今春对苏
战争不可避免的传说和文件,必须看作是英国甚至可能是德国情报机构散布的假情
报。”
    一份极有价值的情报,经过戈里科夫的“判断”后,成了一份假情报。类似的
例子举不胜举。
    对苏联情报人员,斯大林也不信任。在30年代苏联紧张的政治背景下,斯大
林形成了一种怀疑一切的习惯。能够获取他信任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被
当作异己排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斯大林不惜向昔日的战友举起屠刀,从事国
外情报工作的情报人员首当其冲。在大清洗时一大批杰出的苏联情报人员惨死在内
务部的屠刀之下,连总参情报部部长别尔津也未能幸免。而在苏德战争前报告德国
侵略意图的绝大部分是总参情报部系统的情报人员,如佐尔格情报网,“露西”和
“红色乐队”都是别尔津当年用建的,而且,这些情报网的组建也是违背斯大林意
愿的。当年,杨大林为了讨好希特勒,曾下令总参情报部不得在德国境内活动。在
别尔津死后,总参情报部杰出的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不被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
更何况他们提供的情报有违斯大林的心意,在斯大林看来不值得相信。战争爆发前,
“红色乐队”最后报告了德军进攻的消息。这个情报对斯大林有所触动,他问国外
情报部部长资金,这些情报是从哪里搞来的,是否可靠,他们又是如何搞到这种绝
密情报的。当他被告知,情报来源在德国,他沉默不语。然后他对费金说:“除了
皮克(德国共产党领袖政h,其他德国人都不可靠,是吗?”费金答:“是的,斯
大林同志。”他明白斯大林的言下之意,这些情报来自纳粹党员和德国军官,很不
可靠,很可能是德国人故意传递的假情报。斯大林对自己的主观判断盲目自信,对
希特勒的允诺则深信不疑,甚至于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6月13日,塔斯社针对
“巴巴罗萨”行动的流言竟然出来辟谣,攻击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苏德两国之
间挑拨离间。
        “我想这是希特勒向我们挑衅,难道他真的敢
    发动战争吗?”战争终于不以斯大林的意志为转
    移,按时爆发了。可斯大林还指望通过和平途径
    解决问题。
    6月21日下午,德国柏林。苏联大使弗拉基米尔·杰卡诺索夫一直在打电话
给德国外交部,要求约见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澄清一些问题,并对德国飞机侵犯
苏联边界一事向德方提出抗议。为这种事情,他已经向德国提出过多次抗议,尽管
不会有任何效果,但一个处于被伤害地位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不有所表示是说不
过去的。但是,他得到的答复是:“里宾特洛甫不在城内,何时回来,不得而知。”
杰卡诺索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无法可想。6月对日就这样过去了,到22日
1点,莫斯科又发来急电,通报了莫洛托夫与舒伦堡谈话的内容,要求他立即会见
德国外长。大使馆的翻译别列日科夫再次要通了德国外交部的电话,但答复依旧。
一个小时后,他终于接到来自德国外交部的电话:里宾特洛甫将在4点钟接见苏联
大使。杰卡诺索夫和别列日科夫立即驱车前往威廉大街,只见德国外交部前人头攒
动,看到苏联大使过来,新闻记者立即围了上来,帮他们拍照。
    身着灰绿色制服的里宾特洛甫在办公室等候着杰卡诺索夫,看到他们走进办公
室,他从桌子后面站了起来,默默地向苏联客人点了一下头,然后,他们坐到大厅
对面的圆桌前。别列日科夫此时发现,里宾特洛甫脸色绯红,面孔浮肿,目光浑浊,
他还以为德国外长在城外喝醉了酒。事实上,里宾特洛甫今天确实喝了一些酒,一
是因为今天他实在兴奋;二呢,也是因为他感到紧张,需要酒精来麻醉自己。他的
翻译施密特这样形容他:“他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一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杰卡诺索夫随身带了一份备忘录,可未及他拿出来,里宾特泪甫似乎猜到了他
的来意,首先说:“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现在要谈论的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然后,他开始磕磕碰碰地说:德国政府已经掌握了苏联军队在边境集结的证据,苏
联政府正采取越来越反德的外交政策,德军将在苏联边界采取“军事反措施”,为
此,“元首委托我正式宣布这些防卫措施”。
    杰卡诺索夫愣在那里。战争这么快就降临到苏联人民头上了。多年的外交素养
使他立即恢复了镇静。他说,他对于这种事态的发展表示深切的遗憾,之所以造成
今天这种局面,德国要负全部责任,“这是最无耻、最没有理由的侵略行径,你们
强盗般地入侵苏联,将来必定会后海的,你们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然后,他
向里宾特洛甫点了一下头,手也没有握,就走出了办公室。
    6月21日晚上的克里姆林宫也是一个不眠之夜。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
报告总参谋长来可夫,一名德军司务长向苏军授江,说德军已经进入出发地域,2
2日晨将发起进攻。总参谋长朱可夫立即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说:“你和国防人
民委员一起到克里姆林宫来吧。”朱可夫以为,这次斯大林真的要下决心了,于是
马上起草了一份命令,与铁木辛哥及副总参谋长瓦杜丁一起赶往克里姆林宫。一路
上,三人计议着,这次一定要作出让部队进入战并准备的决定。
    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等着朱可夫等人,显然,他也被这些接二连三的消息搞得
心神不宁。毕竟,他面对的不是像芬兰、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而是一个已经武装
到牙齿、征服了半个欧洲的德国。万一战争真的爆发,而苏联没有任何准备,他势
必成为千古罪人。
    斯大林问:“这个投诚者会不会是德军为了挑起冲突有意派来的?”他心中还
存在一份侥幸心理,在他的心目中,希特勒发动战争前一定会进行挑衅,寻找战争
借口,这个念头已经是根深蒂固,动摇不得。但是,铁木辛哥和未可夫都作了否定
的回答。
    室内一片寂静,其他接到通知的政治局委员也走进了克里姆林宫,来到斯大林
身边。
    “我们应该怎么办?”
    “应该命令所有边境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铁木辛哥建议。随后,朱
可夫读了一遍他们刚才起草的命令。
    斯大林说:“现在下这样的命令为时尚早,也许问题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
决。命令要简短,指出德军可能以挑衅的方式发起突然袭击,但所有边境部队不应
受任何挑衅的影响,以免使事情复杂化。”朱可夫和瓦杜丁立即按斯大林的意思重
新起革命令。全文如下:
    “1.1941年6月22至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
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
能从挑衅行动开始。
    “2.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与此同
时,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基辅。敖德萨各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以防
德军或其盟军可能的突然袭击。
    “3.兹命令:1941年6月ZI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筑全地域各发射点;
1941年6月22日拂晓前,将全部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