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失误-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教历,这一天是1393年斋月第十天。在为这个作战计划起名时,埃及人想到了
伊斯兰的先知穆罕默德在公元642年的斋月里在白德尔取得的一场胜利,正是那
场胜利,奠定了伊斯兰教兴盛的基础,埃及用“白德尔行动”作为这一计划的代号,
但愿先知能保佑埃及打好这一仗,洗刷蒙在全体阿拉伯人身上的耻辱。
    精心组织,巧妙筹划。针对埃以双方的不同特
    点,埃及进行了精心安排,完成了军队重建和战争
    准备。
    由于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败,埃及失去了苏伊土运河的屏障,在埃及军队与以
色列军队之间,现在横亘着一条运河。根据“白德尔”计划,埃及军队要渡过苏伊
士运河,前进到西奈半岛,与以色列军队交战。
    苏伊士运河并不宽,只有178米~201米,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渡过这种
宽度的河流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是,由于运河本身的特点及埃及军队的状况,这
条运河却成了天险,它几乎成了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运河本身造成的。运河是人工在沙土上开凿出来的,而沙土本身
极易受水流侵蚀,造成坍塌。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当年在修建运河时,修建者
在河岸镶砌了水泥墙,墙顶露出水线,而墙脚却深深地埋入河床。这样,在高潮时,
河水从水泥墙顶端下方约0.9米处流过;低潮时,河水从水泥墙顶端下方约1.
8米处流过。这就为水陆两用车横渡运河带来困难,它不可能从0.9米高的河岸
上跃到水面,即使下去了,它也不可能顺利爬上对岸。
    第二个障碍是以色列给埃及人设置的。占领西奈后,以色列已经把西奈作为自
己的领土了。在以色列人眼中,以色列军队所到之处,就是以色列的边界。以色列
的开国总理本一古里安就说过:“我们没有必要(在建国宣言中)提到边界线,因
为我们不知道边界将来的情况怎样。”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
宣称:“中东地图已经无可挽回地毁掉了。”意思是,既然以色列已经占领了西奈
半岛和戈兰高地,那么,这两块土地就不可能再回到阿拉伯人手中。尽管联合国安
理会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从“最近冲突中占领的领土上撤走”,但以色列却置
若罔闻,反而在这两块土地上修筑永久工事。以色列任命亚伯拉罕·阿丹为工程总
指挥,动用了2000名工程技术人员,马不停蹄地修了三个月时间,才使防线初
具规模,然后又花了六年时间,对防线进行加固。现在在运河东岸以色列人用推土
机垒起的庞大的沙丘, 其高度甚至达到60英尺,这道障碍紧挨着运河,绵亘 1
60公里。面向运河的一面则与陡峭的水泥墙连成一体,这更增加了渡河的困难。
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以色列修建了35个要塞,这些要塞都有坚固的工事,掩蔽部
可以经受住1000磅炸弹的冲击力,并且能向四面八方射击。每座要塞都有地雷
场和铁丝网保护,并且储存有足够的弹药和给养,即使被围,守军也可坚持一个星
期。在要塞后面是三个装甲旅,配备有360辆坦克,它们可以轻易地进入射击阵
地。这条防线是以色列总参谋长巴列夫中将主持修建的,人们用巴列夫防线来命名。
据说,这是20世纪继马奇诺防线。齐格菲防线(即“大西洋墙”)后的第三条防
线,来自世界各地的军事专家都参观过这道防线,一致认为这些障碍是不可克服的。
尽管他们都知道,前两条防线的命运不佳,但是,巴列夫防线与前两条防线的命运
绝对不可能相同。那马奇诺防线是“堕落的”法国人修建的,而进攻者是20世纪
最富创新精神、最有战斗力的德国军队攻破的。齐格菲防线是德国人修建的,英国
人和美国人绞尽脑汁,联合出动400万重兵才将其拿下。而守卫巴列夫防线的是
战无不胜的以色列军队,潜在的进攻者是屡战屡败的埃及军队。难道埃及军队能攻
破以色列守卫的防线?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那岂不真成了“天方夜谭”?没有人
相信这一点,以色列人更木会相信。他们庆幸自己的总参谋长找到这种方法,可以
用最小的兵力取得最大的防御效果。
    第三个障碍也是征服者为潜在的进攻者设计的。为了彻底阻止埃及人渡过运河,
以色列在按垒深处埋设了一些储有易燃液体的大罐,排放管道的开关就由要塞控制。
如果守军发现埃及人渡河,那么,几分钟后,这些液体将充斥整个河道,燃起熊熊
大火,那时,苏伊士运河就真的成了人间地狱。
    埃及人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上述三点,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埃以之间悬殊
的力量对比。一方是屡战屡胜。不可一世、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以色列军队,如
果说在此之前人们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还有疑问的话,那么,经过三次中东战争的
考验,人们完全相信,这是一支打不垮的部队。以色列人自己说,以色列国防军已
经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最起码那些欧洲国家的军队不是它的对手,更不用
说那些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了。
    现在,埃及人要向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挑战。可是,他们有什么本钱呢?当萨
达将继承纳赛尔的职务、成为埃及总统时,可以说他一无所有。他接手的是一副烂
摊子。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充当主力的埃及军队几乎不存在了。埃及没有空军,它的
空军已经两度被消灭在地面上。而在现代战争中,没有制空权,如何与敌人交锋?
更糟糕的是,埃及的防空力量在消耗战中也损失殆尽。苏联援助的先进雷达系统被
以色列空军摧毁,而萨姆一11型导弹也不是美国装备的对手,以色列空军几乎可
以在埃及长驱直入,为所欲为。当萨阿德·沙兹利将军出任埃及军队总参谋长后,
他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我们的飞行员无论多么英勇,都面临着对方空军的难以战胜
的优势。以色列的空军比埃及空军要领先10年时间。
    空军如此,陆军的状况如何呢?表面上,埃及拥有一支脱万人的陆军部队,但
这支部队大部分不是野战部队,配备的武器也根本不能与以色列军队相比。而且,
由于没有空中优势,这支部队如果在沙漠上与以色列军队对垒,很容易被以色列的
空军摧毁。埃及军队数量上的优势不能弥补它在质量上的劣势。
    只有海军的情况略好一点。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不久,埃及海军竟然用一
枚导弹击沉了一艘以色列军舰,一时名声大噪。但是,埃及空军的弱点抵消了海军
的优势。
    分析了上述情况后,沙兹利得出了一个严酷的结论:埃及无力发起大规模攻势,
去消灭驻扎在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队,也不可能把他们从埃及领土上赶出去。埃及
充其量只能发起一次有限的进攻,然后就要转入防守。这个结论后来为埃及最高决
策所接受。好在萨达特总统的目标很明确:只要能粉碎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就行,没有必要消灭以色列。沙兹利在制订作战计划时就尽力避开埃及军队的弱点,
避免埃及空军与以色列空军发生遭遇战,但是,在敌人空军力量达不到的地方,又
要利用埃及空军出击一下,让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领教一下空战带来的影响。
    沙兹利认为,以色列以往总是打闪电战,这是由它弱小的人口数量所决定的。
以色列总共只有300万人口,一旦战争打响,它可以动员全国1/5以上的人口,
但是,它不可能长期维持这种动员,而使它的国民经济受到损害。可埃及的情况不
同,埃及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战争时间拖长一点,对埃及经济并无太大的妨碍。
沙兹利决。已让以色列在不利的条件下作战,不与它打闪电战,而要延长冲突时间,
与它打阵地战,大量杀伤它的兵员,给它造成最大的伤害。
    军队的素质是打好这场战争的关键。没有一支质量过硬的军队,要想打赢以色
列这样的对手,那是不可想象的。沙兹利在建军过程中,对军队进行了针对性的训
练。高性能的武器是重要的,但不是不可缺少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第三次
中东战争后曾指责过埃及:“如果你们的每一辆坦克都能发射一枚炮弹,整个战绩
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写法”,“可是你们的大炮连动也没有动”。话虽然说得刺耳,
但也确实是实情。埃及军队数量庞大,但素质之差也是令人吃惊的。一位在战斗中
当了俘虏的埃军营长竟然向以色列人“抗议”:“以军太狡猾了,为什么不堂而皇
之地从正面进攻呢?”他根本不懂得“兵无常势”的道理,更不懂得“兵者,诡道
也”的战略思想,这样一支军队怎么能打胜仗呢?沙兹利痛感改善军队素质的重要。
他针对军队中存在的问题,编写了八本小册子,其中有《士兵指南》、《驾驶员指
南》、《观察哨指南》、《在沙漠中迷路时保证安全的指南》。这些小册子针对性
强,很受土兵的欢迎。
    巴列夫防线给埃军渡河形成的障碍当然是重点克服的难题。沙兹利苦思冥想,
也未想到比架桥更好的方法,而解决高达60英尺的沙垒问题确实让沙兹利大为头
疼。最后,在军队中服役的一位工程师想出一个方法:用高压水管冲。一立方米的
水可以冲掉一立方米的沙土,这样,几个小时后,工程兵就可以在固若金汤的巴列
夫防线上打开缺口,为装甲部队打开通向西奈的道路。沙兹利大喜,立即从英国和
德国订购了几百台这种轻便水泵。德国人不明白埃及的用途,说:“是不是全世界
都发生了火灾,需要这么大的水压?”对此,埃及人不置可否。这个难题解决后,
第三个障碍就更简单了:在渡河前,埃及派几十名士兵泅渡到对岸,用水泥把油气
管道堵死,这样,以色列就不能动用这些油气罐了。
    ‘白德尔行动”成功的关键是隐蔽埃及的行动,尽可能达成突然性。如果埃及
军队刚刚渡河,兵力尚未及完全展开,以色列的增援部队就已经赶到了,那么,渡
河部队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要尽力延缓敌人的预警时间。而以色列的情
报机构与它的军队一样有名,是睡觉时都要睁一只眼的。要瞒过它的耳目,又谈何
容易2埃及必须付诸战略欺骗。
    为了掩盖进攻企图,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埃及军方研究了阿拉伯国家1967
年“六天”战争的失利原因,尤其注重对情报保障进行研究。他们研究了以色列的
战略理论、以色列总参谋部的特性和思想、以色列武装力量尤其是巴列夫防线的情
报,并有意识地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的登陆经验和以色列在
历次战争中的成功经验,针对以色列的弱点,拟制了以外交、安全、保密和政治欺
骗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欺骗计划,以掩饰大规模兵力的展开,推迟以色列开始动员的
时间。
    从1968年起,埃及军队每年秋季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大型军事演习,且规
模一次比一次大。由于当时埃及的军事实力明显弱干以色列,这些演习显得很不真
实,以色列人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而只会作为一种笑谈。这种演习可以对以色列
情报人员产生一种“狼来了”效应。至于1973年的军事演习,则更是一种欺骗。
根据计划,1973年的演习将在10月1日开始,10月7日结束。鉴于以色列
已经习惯了埃及的这种演习,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战争将在“演习”期间的1
0月6日爆发。埃及利用这次演习调动部队、展开炮兵,在夜晚把渡河器材运到集
结地点。埃及通过这种军事演习有效地掩盖了它的战争准备。在赎罪日战争爆发前,
以色列军事情报部认为,埃及沿边界集结兵力并不意味着战争迫在眉睫,即使是埃
及军队自身也误以为军队的调动只是一次演习。95%的埃及军人只是到10月6
日战争爆发那一天,才知道他们进行的演习实际上是一场战争准备,战争即将开始。
此外,“六天”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埃及以此为由,说埃、以
之间已经没有屏障,因此着手在运河西岸修筑一条巨大的河堤以及弹药。饮用水贮
备设施,表面上是为了抵挡以色列的炮轰,实际上是用来隐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结。
由于施工延续了很长时间,这种拖拉起了麻痹以色列人的作用,使他们未能意识到
这一工程的真正价值。
    从1973年起,埃及多次征召预备役人员服役,然后又分批复员。到9月下
旬,埃及已经动员了22次预备役人员服役(有时只动员一批人,有时则动员多批
人),服役时间从三天到两个星期,以试验新的动员体制,并再次对以色列进行欺
骗。9月30日,埃及又征召了一批预备役人员。为了打消以色列人的怀疑,埃及
又于10月4日宣布,9月27日动员的第一批预备役人员复员,第二批人员将于
10月7日复员。但实际上复员的只有两万人。通过这些动员,埃及成功地将军队
集结完毕,完成了开战准备。而频繁的战争动员使以色列产生了麻痹心理。197
3年5月和8月埃及的两次动员都曾使以色列被迫进行总动员,结果造成2000
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当埃及宣布于9月30日进行动员时,以色列以为这只是一次
寻常动员,不以为然。达扬说:“萨达特曾两次促使我们宣布总动员,每次都使我
们毫无价值地耗费1000万美元。所以第三次再来的时候,我以为又像前两次一
样是一场儿戏,但我失策了。”
    在备战过程中,埃及和叙利亚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叙利亚总参谋部的军官
来开罗商讨作战计划,埃及要求他们一律着便服,从海上来到埃及,禁止乘坐民用
航空,防止歹徒劫持飞机,也不通过海关。重要的文件必须手抄,派专人传递,不
准打印,更不准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