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失误-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国军官,只有少数的外交官。
    12点,麦克阿瑟和李承晚手挽手进入国会大厦。麦克阿瑟走上讲台,严然以
大韩民国的保护人自居。他对李承晚说:“我很高兴能代表‘联合国军’司令部把
你的政府所在地归还于你,在这里你可以更好地完成宪法赋予你的责任。”而李承
晚则紧紧地握住麦克阿瑟的手,说:“我们崇敬你!我们像民族救星一样热爱你!”
    闹哄哄的仪式终于结束了,下一步该怎么走?对此,麦克阿瑟心里有数,李承
晚更是跃跃欲试,而华盛顿还在犹豫。他在考虑,中国人会怎么行动?会不会介入
这场战争?麦克阿瑟能如期结束这场“警察行动”吗?对此,他们心里真是没有多
少底。
    美国政府一直关注中国是否会介入朝鲜战争,对此它也作出过多种估计。在内
战爆发一个月后,美国军方就制定了一个中国军队介入朝鲜内战的应急计划。国务
院政策研究司的乔治·凯南在6月30日就指出,如果中国军队进入朝鲜,美国将
有合法的理由对中共直接与朝鲜有关的目标发起空中和海上攻击。他的观点写入了
7月1回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号文件中。8月1日,国务院起草的一份备忘录,将中
国在三八线南北的行动作了分别界定。备忘录建议,如果中国军队占领了北朝鲜,
“联合国军”的前进目标应以三八线为界,如果中国军队出现在三八线以南,只要
“联合国军”能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它应继续前进。备忘录还建议,如果中国军
队出现在三八线以南,美国应将此问题提交安理会,谴责中国为入侵者。这份备忘
录后来被写入国家安全委员会第脱一五号文件,9月11日由杜鲁门签字,9月对
日作为作战命令下达给麦克阿瑟。参联会在给麦克阿瑟的命令中指出:“如果……
中国共产党事先声明了他们重占北朝鲜的意图,并直截了当地提出警告不能攻击他
们的部队,那么你应立即向华盛顿请示。如果在三八线以南有中共的主力部队公开
或秘密参战,只要你的部队的行动有可能成功地顶住敌人,你就应继续打下去。若
在三八线以南出现苏联或中国共产党企图使用小股部队,你们应继续目前的行动。”
命令最后指示麦克阿瑟“要特别努力查明中国共产党或苏联对你达到的(目标)是
否有威胁,如有,应作为紧急情况向参联会报告。”实际上,美国政府不相信中国
会出兵朝鲜。
    美国政府在判断中国的意图时曾作出几个假设判断,这是它认为中国不会出兵
的原因所在。其一是它认为,中国在朝鲜没有直接利益,美国介入朝鲜内战没有威
胁到中国的安全利益。 虽然中国政府一再表示对美国侵略朝鲜不能坐视不管, 当
“联合国军”逼近三八线时中国政府也一再公开发出警告,但美国决策者认为,这
充其量不过是“恫吓”,至多是对美机“误入”中国领空表示愤慨。美国决策者决
不会懂得,当美国政府决定干涉朝鲜内战时,它已经给中国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朝
鲜历来是外国势力入侵中国大陆的桥头堡,中国和朝鲜实际上是一种齿唇相依的关
系。美国决策者可能记不清日本侵华的历史,但中国领导人却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甲
午战争和“田中奏折”。20年代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那份著名的奏折里,露骨地
提出“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本是如
何开始鲸吞中国的?不就是依靠朝鲜作跳板嘛?当年日本侵略中国,首先就是从朝
鲜人手,这才有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来的事实证明,朝鲜成了日本进
攻中国的跳板。当美国决策者决定跨过三八线,以武力统一朝鲜时,中国政府已经
明白无误地感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威胁,更不用说美国飞机对中国领土频频轰炸,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口出狂言了。美国决策者无法从
中国的立场理解中国的事务,这是他们失误的根源。
    其次,美国决策者又错误地将中国同苏联捆在一起。美国决策者认为,中国是
苏联阵营的一部分,北京事事都听命于莫斯科。艾奇逊认为,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
产党在意识形态方面虽然具有一致性,但这两个党都是民族主义政党,国家利益的
冲突将导致这两个党的分裂不可避免,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改变了看法。在1950
年春,他认为,在最近的将来,中国将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依斯大林的旨意行事。
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政府就认定,苏联是首犯,而中国是帮凶。如果苏联要求中
国参战,“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人会唯命是听”。当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得知苏联不会
参战,美军进行仁川登陆,“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苏联均无动于衷,美国决策
者更是放了心。他们认为,没有苏联提供海空支援,北京将无法发动一场战争。到
10月中旬,美国政府认为,苏联不仅不会卷入朝鲜战争,反而有迹象表明它正在
竭力避免介入这场战争。既然苏联不会介入朝鲜战争,那中国也不会贸然行事。
    其三,美国政府在估计中国的意图时,总是过分夸大中国内部的困难,低估中
国的实际能力。7月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一份报告中说,由于华北和其他地区的
不稳定,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维持国内治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不可能在
朝鲜大规模部署军队。参谋长联席会议还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内战争年代取
得的战斗经验不适合现代战争。中央情报局认为,中国自身没有力量干预朝鲜战争。
如果中国接受苏联的援助参加朝鲜战争,势必加强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控制。而且干
涉的风险太大,如果干涉失败,中国内部的批评者将指责政府为苏联火中取栗。艾
奇逊也说,当苏联在中国东北占支配性地位的时候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简直是发疯了。
10月12日,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情报称中国军队在缺少空中和海上支援的情况下
进行干预可能有效,但未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尽管周恩来发表了声明,军队也在
向东北调动,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中国的意图是在朝鲜进行全面干预。这份
情报最后认为,中国人不会进入北朝鲜同“联合国军”对抗,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
不会。共产党人在朝鲜进行全面干预仍有可能,但除非苏联想打一场全球战争,否
则这种行动在1950年不可能出现。中央情报局在报告中列举了一大堆中国不会
干预的理由,尤其是中国政府害怕与美国交战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的国内计划规
模如此之大,以致该政权的整个计划和经济将由于战争的巨大损耗而受到危害。”
远东军事情报处的一份报告也支持这种说法:尽管中国和苏联在朝鲜有一系列重要
的利益,中国也发表了“一些喧哗的公开声明,但还是下决心木再进一步花巨大代
价撑持一个已经失败的事业”。
    如果说上述估计都是美国人的自言自语、痴人说梦,在中国还没有实际举措的
情况下,这些估计还有几分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到9月底10月初,中国政府明
白无误地发出威慑信号后,美国政府依然固执己见而不改初衷,那就显得有点不可
思议了。随着“联合国军”步步向三八线逼近,中国政府开始发出警告:中国对于
朝鲜的局势决不会坐视不管。9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人民永远站
在朝鲜人民一边。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约见印度大使
潘尼迪,并与他共进晚餐。当时,与中国建交同时又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仅
有印度,而且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国际社会声誉日隆。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印度与美
国取得联系,最起码要使中国政府的意图让美国人知道。聂荣臻说,中国人民不打
算袖手旁观,坐视美国人直逼中国边境,“一旦战争打起来,我们除了起而抵抗外,
是别无他途可循的。 ” 播尼迪提醒说,战争打起来破坏性很大。聂荣臻笑着说:
“我们已经考虑了一切问题。他们甚至会向我们扔原子弹,那又会怎么样呢?他们
也许会杀死几百万人,但一个国家不付出牺牲是不可能捍卫独立的。”美国的空中
优势虽然明显,但是仅靠空军是无法赢得战争胜利的。但是,没有人相信这一点。
    9月30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庆祝国
庆节大会上发表演说,向美国政府公开发出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
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也不会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
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3日凌晨,潘尼迦在睡梦中被唤醒,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大使。潘尼迦
来到周恩来的住所,周恩来正等着他的到来。在会谈中,周恩来明确表示:“尼赫
鲁总理所提的问题中,有一个是比较紧急的,那就是朝鲜问题。美国正企图越过三
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请将此
点报告贵国政府总理。”如果说在此前中国政府还是通过私下里的渠道向美国传递
信息的话,那么,此刻的潘尼迦已经明白,中国政府正通过他正式向美国发出警告。
    “朝鲜战争应该停止,外国军队应该撤退,这对东方的和平是有利的。”周恩
来继续说:‘哦们主张和平解决,使朝鲜事件地方化。我们至今仍主张如此。”最
后,周恩来以明确的语气宣布:“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将出兵参战。我们希
望大使先生向贵国总理尼赫鲁先生报告,并请转告美国和英国政府。”
    中国发出的警告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英国,又传到美国驻英使馆。美国国
务院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了杜鲁门和军方领导人,并转告麦克阿瑟。国务院负责
东亚和中国事务的负责人均认为,应当非常认真地对待周恩来的警告,美国有必要
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中国介入的危险。但是,美国决策者的看法却与之相反。美国国
务院的高级决策人员认为,周恩来的声明是虚张声势,是苏联和中国为挽救北朝鲜
政权而进行的外交努力的一部分。艾奇逊认为,周恩来的谈话“不是一个官方政策
的声明”,中国政府随时可以对此加以否认,周恩来的谈话不应该用来动摇美国的
决心,“犹豫不决和胆小怕事会招致更大的危险”。如果中国人“打算参加扑克游
戏的话,他们就应该比现在亮出更多的牌”。中央情报局长比德尔·史密斯也认为:
“尽管周恩来发表了声明和中国的部队正在向满洲运动……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表明,中国真的打算全面干涉朝鲜……从军事上看,干涉朝鲜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
……”美国军界认为,苏联或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是要冒世界大战风险的,苏联尚
未做好为了朝鲜而冒险发动世界大战的准备,中国在军事上不具备单独进行干涉的
能力,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不会对朝鲜进行干涉。杜鲁门也怀疑潘尼迦的报告。
他认为,潘尼迦是个同情“中国共产党的家伙”,他的话不能当作一个公正的观察
家的话来对待,潘尼迦充其量只是共产党的一个传声筒。而且,联合国第二天就要
表决一项有关朝鲜问题的决议,中国很可能是想唬一唬联合国。但实际上,杜鲁门
很清楚,潘尼迪的报告之所以不可信,并不是因为潘不是一个“公正的观察家”,
在9月份,潘曾说中国不会干涉朝鲜事务,当时谁也没有说他的看法不公正。仅仅
一月之隔,潘在美国决策者心目中的信誉变得如此之差,只是因为他发出的警告太
不合时宜了。“联合国军”眼看就要统一朝鲜了,在这个节骨眼怎能因为他的一个
警告半途而废呢?7个月后,艾奇逊在国会作证说,他和其他在华盛顿能够接触情
报的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他们(中国共产党人)更为可能的是不介入,而不
是介入”。因此,参联会命令麦克阿瑟继续执行9月27日的训令。10月五日,
南朝鲜军队首先跨过了三八线,10月7日,美国军队也越过了三八线。10月9
日,参谋长联席会议训令麦克阿瑟:“今后中国共产党要是不事先声明就在朝鲜任
何地方公开或隐蔽地使用大量的部队,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行动。只要在你指挥
下的部队有可能获得胜利,你就继续行动。”指令还说,“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要
对中国境内的目标进行任何军事活动,都必须事先得到华盛顿的批准。”这样,麦
克阿瑟就指挥“联合国军”大胆北进,10月20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2
4日,麦克阿瑟下令取消参联会只准使用南朝鲜军队进入北朝鲜北部边境地区的命
令,指示美军“一鼓作气地”打到鸭绿江边。
    历史经常会上演惊人相似的一幕。珍珠港事
    件被认为美国历史上一场军事灾难,而美军在朝
    鲜的失败则被美国新闻界誉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
    的败绩。那么,美军在朝鲜的失败与情报机构有
    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美国情报机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得到极度膨胀,战略情报局曾经是历史
上最大的情报机构之一,但是,由于美国情报机构内部的勾心斗角,战略情报局在
战后不久就被迫解散了。它的人马,部分复员了,部分并入了国务院情报研究司,
也还有一部分被中央情报组(后来是中央情报局)留用。战后初期,围绕情报机构
的作用,美国朝野掀起了一场争论,随后美国情报机构经历了一个调整。改组的过
程。这个过程与珍珠港事件前美国情报界的情形颇为相似,在调整过程中,美国情
报机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组织不健全,工作效率低,重视隐蔽行动,轻视情报
分析,等等。这些缺陷使得美国情报机构无法在重大问题上发挥咨询作用。
    缺乏情报搜集手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