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侣山堂类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66-侣山堂类辩-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二阴,(玉师曰∶肾将两脏,故开窍于二阴。)是五脏五阴之气,通于九窍者也。六腑不和, 
则 
九窍为之不利,是六腑六阳之气,通于九窍者也。九窍为水注之气,是脏腑之津液,外注于九窍者也。阴 
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上下和平,水随气而营运于外,是天地交而九窍通也。若阴阳不和,则九 
窍闭塞,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矣。 

卷上
辩七门
属性:越人《四十四难》曰∶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会为阑 
门,下极为魄门∶是谓七冲门。人但知饮食从飞门而 
入,糟粕从魄门而出。不知所谓门者,有开有阖,有旋转之枢,神气之有出有入,皆由此门。如曰吸门, 
必先呼出而后能吸入,有如辘轳之有升有降也。夫人之所以养生者,莫先乎饮食,如饮食不下,二便闭癃, 
多有因于气机不转,人但知降下而不知升提,有如辘轳之绳,西不能下,因东之碍而不升。故曰∶将欲下 
之,必先举之。此之谓也。 
开之曰∶有碍于升者,有碍于降者,宜审别治之,又不可必其升而后降也。 

卷上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属性:东方生风,春之气也;中央生湿,土之气也,主于夏秋之交,故曰秋伤于湿。(玉师曰∶土主四气之七月八月,故 
秋伤于湿。)夫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 
也,主内。故喉主天气,嗌主地气;(嗌乃胃土之门,脾脉贯胃络嗌。)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风乃阳邪,故伤于风 
者,上先受之。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湿乃阴邪,故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 
者,下行极而上,故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天地阴阳之邪,随人气之上下升降者也。(夏生飧泄,是天气之下降于地也。 
肺主天,冬生咳嗽,是地气之上腾于天也。) 
张开之曰∶因上受之邪,而生在下之病;下受之邪,而生在上之病,故曰生,谓从上而生于下,从下 
而生于上也。 

卷上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必疟
属性:温病、疟病,皆邪伏于内,而后发者。寒乃阴邪,冬时阳气内盛,故邪伏于在外皮肤之间。冬至一 
阳始生,至春阳气盛长,外伏之阴邪,与阳相遇,邪正相搏,寒已化热,故春发为温病也。(阴遇阳则化热,阳遇 
阴不随正气所化,故与阴气寒热交争。)暑乃阳邪,夏时阳气在外,里气虚寒,故邪伏于里阴募原之内。夏至一阴始 
生,至秋阴气盛长,内伏之阳邪,与阴相遇,邪正相持,故发为往来寒热之 疟。( 疟,阴疟也。阴邪发阳病,阳邪 
发阴病,皆人气之所化。)此天地阴阳之邪,随人气之外内出入者也。夫《内经》首重天地阴阳之气,寒暑往来,升 
降出入,人居天地气交之中,随四时之寒暑往来,而四时之风、寒、暑、湿,又随人气之升降出入。东垣 
不明经旨,反穿凿缀缉,而安道讥之;安道讥之,而亦不能阐发其经义,是使后人而复讥后人也。 
开之曰∶春时阳气盛长,秋时阴气盛长,伏邪必随气而外出,故曰“必”。 

卷上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属性:(古文∶“制生则化”今文改为“制则生化”。) 
帝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 
之;(以臣受君,故曰退行一步。)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 
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治之;水位之 
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 
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此论地之六节,以应四时之六气也。天道左旋,地道右转,故曰 
显明之右。显明者,寅正之时,日方显而明,故曰显明,乃厥阴风木所主之时也;君火之位,乃二之气, 
少阴所主之六十日也;相火之位,乃三之气,少阳所主之六十日也;土气之位,乃四之气,太阴所主之六 
十日也;金气之位,乃五之气,阳明所主之六十日也;水气之位,乃终之气,太阳所主之六十日也。复行 
一步,木气治之者,周而复始也。(复言水气,以便接前岁之金制水 
生。)步者,六十日为一步,以主时之气纪步也。治,主也。承者,下承上也,盖以主时之气在上,而行过之气 
在下也。如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气,而无承制,则土亢矣;少生气,则不及矣;有木制火生于下,则土化 
而和平矣。又如初之气,乃厥阴风木主气,如无承制,则木盛矣;少生气,则不及矣;有金制水生于 
前,则木化而和平矣。化者,即天地阴阳之造化,若太过不及,则有灾眚之变,而不能化生万物,故 
曰“制生则化”,谓有制而有生则化矣。元人王安道谓改“制则生化”为是,盖亦不明经义者也。此总论 
五行生克之道,可一言以蔽者,奈何前人 规矩而改错,雕镂深刻,议论纷更,所谓道在迩而求诸 
远,事在易而求诸难,非惟求之不得,且使迩者、易者,反可黄可黑矣。 

卷上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属性:《难经·十三难》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 
害。所以然者,脉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此越人论脉之生于中胃,寸生于尺,阳生于阴也。夫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 
阴也。尺者,脉之根也,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是 
以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主吐伤中胃,而见此脉也。若不因吐而见此脉者,生气已绝于内,即所谓 
寸口脉平而死者是已。故上部无脉,下部有脉,如树之有根,虽困无害。上下文义,一气呵成。张氏图注 
云∶凡人之脉,上部有而下部无,乃邪实在上,生气不得通达,故当吐其邪而升其气,否则源塞,故知必 
死。是张氏以上节论邪,下节论正,一段气脉,分为两截矣。且邪壅于上,而下气不得疏达者,下部之脉 
必有力而沉紧,未有气壅于下,而反无脉者也。若以无根之脉,而再令吐之,是促之速死矣。予尝诊霍乱 
之脉,寸尺皆无,脉复者生,不复则死。要知始吐之时,先下部无脉,待师至诊之,并上部皆无矣。越人 
注《难经》八十一篇,乃采摘《内经》设为辩难,虽义理明显,然其中亦有错误。若再疏注差讹,又为越 
人之罪人矣。噫!着述难,而笺释亦不易易。 

卷上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属性:《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 
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 
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 
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 
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夫遽曰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 
是五行之气,皆有亢有制也。奚止东方实,而南方当泻乎?要知上二句乃启下之文,下二句乃承上之辞 
也。意若曰∶假如东方实西方虚者,当泻南方而补北方也。泻南方者,泻东方之实,实则泻其子也;补北 
方者,补西方之虚,子能令母实也。肺主呼吸,而肾为生气之原,故经言肾为本,肺为末。荀子曰∶未有 
子富而父贫者。即此义也。然首末经义,重在补虚,(首末是经义,中段是越人释经。)故曰不能治其虚,何 
问其余。当知泻南方,亦所以补西方也。何问其余者,言五行之 
气,皆可推而论之。设使西方实东方虚,又当泻北方而补南方矣。虽然,东南主生长之令,其气多实; 
西北主收藏之气,其气多虚。故曰岁半以上,胜之常也。夫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分论 
主时之气,而各有太过也。东实西虚,泻南补北,统论一岁之气,而有虚实也。(以岁气而兼论人身之五行, 
皆可。)参论经义,可分可合,庶为得之。 

卷上
《针经》论
属性:《灵枢》古名《针经》,《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唐·王冰改为《灵枢》,盖亦有所本也。其 
中论脏腑阴阳,雌雄配合,精神气血,生死原流,营卫之经行出入,经脉之终始循环,三阴三阳有血气之 
多少,手经足经分尺寸之短长;五脏五行之气外合皮肉筋骨,四方四时之令内通肺肾心肝;十二经脉合地 
之十二经水,十一脏腑应天之六律五音;天地日月配形身之上下,人与天地参也;生长收藏随寒暑之往 
来,而人亦应之。脉随呼吸,应周天之二十八宿;营随卫转,合昼夜之百刻阴阳,十二经中,分是动所生 
之病证;五脏脉法,有缓、急、滑、涩之提纲;论五脏神,内舍五情五志;分五形人,外具五色五音;察面 
王即知脏腑之凶吉,审形气便知寿命之短长。论气之阴阳清浊,有顺有逆;味之酸、辛、甘、苦,有忌 
有宜。论内伤之病,分别阴阳喜怒;外感之疾,各有部署形层。百病之起,有寒、热、虚、实;汤液之 
法,有补、泻、温、凉。其间义理精微,不能尽述。 
苟非生知睿圣,焉能洞察隔垣?诚三才之原始,实医学之上乘,后世视为《针经》而忽之!医者能明正 
气之生始出入,而后知邪病之虚实浅深,舍根本之大道,而反循末务,设遇盘根错节,靡不意乱心迷,若 
能潜心此经,自然出类拔萃。 

卷上
伤寒书论
属性:世传《伤寒论》,乃断简残编,藉王叔和编次。聿稽仲景生于东汉,叔和西晋时人,相去止百余岁, 
不遭秦火之劫,奚为断残乎?第经义渊微,鲜有通其义者,故辄坻《伤寒论》为非全书,聋瞽来学,实仲 
景罪人也。今世之医,有终身目不识者,独执陶氏《六书》,以为枕中鸿宝。夷考陶氏,剽南阳唾余,分别 
门类,将经中语气,皆为断截。若学人熟读全书,细心体会,其中义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一字一 
句,条分缕析,鳞甲森然,得其蕴奥,自有精华滋味,非比尘垢糠 。(以上多系王肯堂语。) 

卷上
《金匮要略》论
属性:所谓要者,得其纲领也。知其要者,一以贯十,十以贯百,可千可万,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 
穷。此之谓也。内如妇人妊娠章云∶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泻劳宫。类而推之,则知八 
月有手阳明之当养不养矣。十月之中,各分主养之脏腑,而各有当养不养之患,若止以七月论之,是举一 
隅而不以三隅反也。学人潜心此书,得其要而引伸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 

卷上
诊法论
属性:夫诊脉察色, 于《灵》、《素》诸经。西晋王叔和,因《伤寒论》、《金匮要略》,编辑《脉经》十 
卷,内虽采用经语,其中不无杜撰,且多七表八里之蛇足,图画七奇八怪之形状,疑惑后学,反多岐路之 
悲。五代高阳生,假叔和名,撰《脉诀》二卷,然亦有所长。在叔和《脉经》,又未可为全璧。是以学 
者,当宗法《灵枢》、《素问》,及仲景《平脉》、《辨脉》诸法。《灵枢》有缓、急、大、小、滑、涩之提 
纲,《素问》有左右、前后、上下之诊法,盖以形身之上下四旁,以应天地六合之道。又三部九候之法,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谓人居天地气交之中,人与天地参也。《经脉篇》论六脏脉属脏络腑, 
六腑脉属腑络脏。《脉要精微论》以尺脉候肾,左附上以候肝心,右附上以候脾肺,盖以两肾为先天始分 
之水火,而生木火土金之五行也。脏腑之雌雄配合,经脉之属络相连,是以高阳生有左心、小肠、肝、 
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之歌,盖亦有所本也。(本论以右附上候脾胃,则心与小肠、肺与大肠,不言 
而可知矣,后人妄生别论,皆未曾参究《内经》。)《平脉篇》有三菽、六菽之诊 
法,谓皮、脉、肉、筋、骨,乃肺、心、脾、肝、肾之外合,故以举按轻重,以候五脏之气也。此四诊 
之法,咸宜明了于心中,随机应变于指下,兼之审证察色,而诊道始备。至如褚澄、储泳诸君之论,不徇 
经理,反复阴阳,颠倒脏腑,置之勿问可也。 

卷上
识脉论
属性:或曰∶识脉其难乎!余曰∶子但知识脉之难,而不知审脉之更难也。所谓识脉者,如滑伯仁之《诊家 
枢要》曰∶浮,不沉也;沉,不浮也。迟,不及也;数,太过也。虚,不实也;实,不虚也。滑,不涩 
也,涩,不滑也。长,不短也;短,不长也。大,不小也,小,不大也。缓,不逮也。弱,不盛也。伏,不见 
也。软,无力也。微,不显也。散,不聚也。洪,洪大也。细,微细也。代,更代也。牢,坚牢也。动 
者,滑大于关上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紧者,如转索无常也。芤者,浮大而按之中空。革者, 
中空而外坚也。结者,缓而有止;促者,数而有止也。以对待之法识之,犹易分别于指下。所谓审脉 
者,体认所见之脉何因,所主之病何证,以心印之而后得也。《平脉篇》曰∶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 
在腑,迟为在脏。又曰∶浮则为风,浮则为热,浮为气实,浮为气虚,浮则无血,浮则为虚,是将为外感 
乎?为内伤乎?为气乎?为血乎?为实乎?为虚乎?是必审其证之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病之久病、 
新病,脉之有力、无力,而断之以意也。如扁鹊知桓侯疾之浅深,望而知之也;知虢太子不死,问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