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前行教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果前行教授-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次,如萨迦班智达所说的:

“诸法本来无生,无所生。
禅修次第本来无禅修,亦无禅修对象。
心不具自性,如何描述心?
心超越文字,如何能描述?”

这一切在佛陀的珍贵开示中皆可得到证实。如在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第十六(Pataputra 

samagama sutra)中所叙述的:

“在究竟法性中是无一物可见的,
因此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来分别。
诸法只是假名、符号、传统、表达方式和分别罢了。
除此之外,在究竟法性中,
一切现象皆不可见。” 

同时,在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Bodhisattva Pitaka sutra)中说到:

“当行者对一切现象既不接受,亦不排斥时,
行者对一切现象不再执著。
当行者不执著一切现象时,
行者将不生亦不灭。当行者不生
亦不灭时,将完全从生、老、病、死,忧愁、
悲哀、痛苦、心的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此外,在波罗密多经中说到:

“有分别对待,即会堕入
欲界,色界,或是无色界。
没有了分别对待,行者将
不再受生。”

同样的,在同一段经文中又说到:

“由于证悟是不可觉知的。因此
‘证悟’只是假名。由于佛陀是
不可知的,因此‘佛陀’亦仅是假名。
全知的佛陀不具自性,而不具自性者,
即是不可说。”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我们如何来帮助众生呢?”回答是在究竟法性上,是没有众生的,

没有必要讨论为众生应作些什么,或是此作的人。如在大宝积经富楼那会第十七

(Purnapariprccha sutra)中所说的:

“当我安住在菩提心中时,
我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当时我并不知有众生,
我甚至不知道有众生之名。”

同样的,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说到:

“须菩提!我不见有众生。
但是,不具自性的众生被视为众生。
因此,度众生无非是众生的想像罢了,
在究竟法性中,是无众生存在的。”

如果行者能了解此,那么就不会去执著那不可言说的境界为实有了。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

说的:

“由于习惯于空性的思考,
行者可除去对现象外境的影像。
由于习惯‘没有事物真正存在’,
最后行者亦将抛弃空性。”

了解到此,如果行者依此禅修,将可以在禅修中体验到明光和空性的无所执。此后,行者

心中将自然对陷于执著中的众生生出悲心。
由于上述的原因,那些希望去除二种烦恼和习气,并能迅速得到佛果者,应该努力的禅修

智慧,这是空性的真义。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

“空性是对治烦恼障和所知障的良药。
希望迅速证得菩提者为何不禅修空性?”

要了解空性,行者应努力聚集福慧资粮。否则,要了悟空性是很难的,而且即使是了悟到

空性,行者也会落入如声闻乘(Sravakas)的断灭状态,如在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密经

(Sancaya gatha sutra)中说:

“如果积聚的福德资粮不够,
是无法了悟到神圣的空性。”

同时,萨迦班智达说过:

“声闻乘行者也禅修空性,但只得到断灭。”

因此,智慧与方便的双运是大乘的最精华部分。

第五、观慧的禅修方法
修持此的方法如下:选择一个幽静处所,行者应该虔诚的向上师和三宝来念诵皈依文和祈

请文。以大悲心为因,长时间来禅修菩提心。选择一禅修对象来修止,如果在心中能生出

少分的止定后,应如下来思惟:
“可悲!我心的本性是清清楚楚的明光。从本以来,心即远离一切妄想执著。此外,心恒久

以来一直安住于明光和空性中,没有任何分别和执著。由于不能了知此,我一直执著有‘

我’的存在,因此我在无数的轮回世间中流浪。此外,由于执著于能所二元对待的幻象,

心意识中生出了种种虚幻的景象,空洞的事物,不具自性的现象,不真实的显现等等,我

如疯子般的沉溺在幻象中,因此,我一直被各种痛苦所折磨,现在,由于仰赖神圣上师的

教授,我将能了知此无量心的无上秘密,这是一切教授的本质,是三世一切诸佛所讲演的

八万四千种法门。因此,我将不再执著幻象是实有的。”   
“同样的,行者应如下思惟:“我的身心都应遵守戒律,并且依下面的教导来思惟,‘只

有不分别是好的’。对五蕴执著为‘我’和‘我的’,这无非是虚幻的。”
然后行者应一再如下来思惟:“如果有‘我’的存在必然是指名字,或是身体,或是心。

姓名并不是自己。因姓名只是习惯的称呼罢了。身体不是自己,因为身体只是很多部分的

集合的称呼,如肉,血等等,而且从头顶至脚底,自己既不是在身体内,也不在身体外。

心不是自己,因为过去心已消失,未来心尚未生起,现在心即刻消逝。因此,我们知道的

自我,只是加在一个不具自性的东西上的幻象罢了。”
同样的,各种不同的外境,如高山、房子等等,它们既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也不是由上

帝,或是四大造成的,也不是由原子,或是其它创造者造成的。那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外

境显现,皆是由于我们迷惑的心所变现。一切外境皆是不具自性的,而这是由于轮回的业

识种子所产生。例如那些外境和我们在梦中所见的各种事物,如城市、马、大象等等是相

同的。行者应长时间依此思惟,以生起强烈不可动摇的了悟。
因此行者应继续如下来思惟:“由上述原因,既然我们认为外境是真实的,就像梦中我们

也认为梦境是真实的,然而事实上,那一颗执著外境的心和梦境中那颗心并无差别。因此

,在究竟法性中,是没有任何事物是真正存在的。所以一切现象皆是主客二元的显现,是

幻象,错误和骗局。”
现在把心向内观照,长久的来观照自心中赤裸裸的光明,在此时远离一切能所二元对待。

当行者清清楚楚的觉察到自心时,应该如下来检查自心的明光;首先,当行者检视自心生

出的根源时,却无法找到心的根源。因此,这是无生的空性。在中段禅修中,我们观察心

在那里,却发现心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心不具颜色形象。不论自己如何寻找,

都无法找到心的存在。因此,心是毫不存在的。最后,当自己观察心是从何处消失的,行

者发现此心识并不会消失。因此,心是完全不间断的大乐。因此,在空性中,此赤裸裸,

可辨认的心的外貌是远离一切原因,结果,和本性,并且是毫不具自性的。禅修者在体验

到空性时,由自心放出的光明,是不会因时,地的不同而终止的,这即是心的炳耀明光。

在那种光明中,没有任何事物存在。而在空性中,心的光明亦不终止。这是远离一切执著

的明空的结合。这是远离分别妄想,远离言诠,不可说,并且超越世俗智慧的。
在此状态中,保任心于赤裸,光耀及清明中,甚至将心保持在不可言说之外。如果任何念

头生出,不要让它发展成思续之流,应将念头完全断除,再将心放在无所执之中。开始时

,应用力来调伏自心;在中间,则将心轻松的安住下来;最后,使心远离希望和怀疑。  
总之,莫让心离开那无所执,非二元对待的明空结合中,轻轻松松毫不费力的将心安住在

远离任何禅修对象中。依此方式,多次努力的禅修,但是时间不要太长。行者不应该丧失

对禅修的喜爱,而是应该禅修完之后善加保任。
禅修完了之后,在下座前,行者应思惟:“虽然一切现象本来即远离一切妄想执著,没有

分别,不可言说,超越智慧,没有出生处,没有根源,如虚空,但如母众生不能了解此道

理,将他们自己陷入于主观的我和客观外境的对立中。因此,他们自己陷入于主观的我和

客观外境的对立中。因此,他们陷入于虚幻的现象中,我对他们感到无限的悲心。无论如

何,为了如母众生,我必须证得佛果位,这是远离一切妄想执著的本心的证悟。”之后行

者应该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在每座修法之间,行者应该念诵如下的诗偈,如“魔术师创造许多幻象……”等等。行者

应该要了解一切现象都是幻象和空性的无二结合,就像魔术师的魔术一般。行者了解此之

后,应该要为利益一切众生来努力。    

三、止观双运

修止是将念头完全停止,此时没有念头的生起。结合修观,以观慧来去除一切妄念,修观

时发现找不到自己妄念的出生处。将二者融合成一来观空,即是止观双运的禅修。在大乘

庄严经论(Sutralankara)中提到:

“止观双运的禅修
是必须遵守的誓愿。”

止观双运的修持方法,大部份上面已提过,行者可如下来修持。首先行者必须牢记禅修的

三方面都是虚幻不具自性的——指禅修的对象,禅修的方法,和禅修者三者。清清楚楚的

将自心安住于止观双运的融合无别中;(1)修止;毫不费力的将心专住于心的光明和相续的

现象上。(2)修观;完全的了知一切现象的无生。如果能坚固的住于止中,就应该加强观慧

的禅修。如果心由于过度的寻找,而不能安住,就应该把心放松。
经由此两种方式交互运用的住心方法,行者可以完成止观双运的融合,并且不会偏离此禅

修。如果行者不能了解这些重点,那不管行者修止多么坚固,仍然会落入四种世俗的禅定

中,而不管行者修观修的多好,必会落入无色界四天中的任何一天。因此,去除一切错误

的禅定,正确的来修持,这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在每座法之间,行者不应该让感官的六识去追逐外境的六尘,行者并且应该要了解一

切现象皆存在法界性中(Dharmadhatu),一切无非皆是心的显现。行者应该以此种心,来为

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努力。
至此为止,关于菩萨道的共同教授已讲完。

第十六章  金刚乘之不共禅修

相信金刚乘的不共觉受必能生起
在金刚乘根本论颂中叙述不共道如下:对不共禅修的不共修行者的见即是不共的觉受。此

不共修行者即是金刚乘行者。这在三密续庄严宝鬘中有详细讨论。不共禅定是指包含成熟

灌顶,解脱的不共教授,及相关教学的金刚乘。这在后面皆将讨论。依赖这些方法,不共

觉受见将能够生起。
虽然要详细叙述是不可能的,简而言之,有三种道:去除障碍的入道,去除贪欲之道,和

究竟证悟之道。此外,有三种觉受:身觉受,心觉受,和梦觉受。还有三种拙火修持:知

见上的拙火了悟,聚集九种元素的拙火修持,燃烧菩提的拙火修持。三种相关的生起:命

气逆转的相关生起,定境觉受幻相的相关的生起,以及相关的梦境生起。三种三摩地:具

各种特殊觉受的三摩地,心如虚空的三摩地,俱生本心的三摩地。此外,这十五种皆可归

入一种三摩地中。
对坚定信心的禅修方式,杰称仁波切说:

“在禅修工种菩提心下座后,
行者应努力诵经,并向三宝献供养。”

如同此诗所说,如果行者已经由共同道,净化了自己的心识流,并且得到了二种菩提心的

少许觉受,之后,行者应生起大悲心,如下来思惟:“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即使需要三大

阿僧祗祗才能证得佛果,这也是短暂的。此外,具足一切方便法门和大悲心的如来,也可

能教授了其它能使行者迅速成佛的方便法门。”如果行者曾经反复仔细的阅读,思惟了解

珍贵经典中的意义,行者将能知道在某部经中所叙述的:

“虽然世尊已开示了通往解脱的三乘法门,
为什么世尊不开示一种平稳的道路,
可直接同时修持因和果,
佛陀回答,
‘在为喜爱因乘的众生转因乘法轮之后,
在未来将出生金刚乘的快速道。’”

同时在入楞伽经(Lankavatara Sutra)中说道:

“希望得到真言加持的真言行者,
不应吃肉,因为吃肉
阻碍了真言的修持及
获得解脱。”

当行者看到这些开示和其它的经典时,就能了解到有一解脱道,被称为持真言行者开示总

集,或是金刚乘,亦被称为果乘,这是比一般所称的波罗蜜乘,或是因乘更为殊胜。
了解此之后,行者产生强烈的心愿,希望来寻找和修持金刚乘。因此,行者应如下来思惟

:“仅仅由于修持波罗蜜多乘,我就得到了发菩提心的觉受和了悟,现在找到了金刚乘,

能同时经验到因和果,如果我能依此来修持金刚乘,我必然会得到不可思议的禅定和觉受

。到那个时候,我必然能了悟一切善或不善的觉受的生起,并且我将对一切觉受的生起与

终止毫不执著,不存有希望或是疑惑。我应该如是的来思惟。”
此时,在此前行的阶段,行者必须禅修对金刚乘觉受的生起有坚定的信心。当行者开始修

持金刚乘以后,将会生出愉快的觉受,如梦中见到佛陀等等,不愉快的觉受亦会生起,如

被鬼怪或是非人殴打等等。有些初学者不能了解到那些只是禅修的幻境罢了,而认为佛菩

萨、鬼怪、非人等等都是真实的。行者若是因此幻境而生出高兴或是恐惧之心,或是不能

了解到应将这些幻境导入此道中,将无法生起良好的功德。为了避免这些过失,行者应该

在这些觉受升起之前,就先除掉一切疑惑和错误的见解。
虽然前面提过的这部经典并没有从梵文完全翻译成藏文,一些摘要,如“在为那些喜爱因

乘者转动因乘法轮之后”。这是从加纳师利的(Jnana Sri)的著作去除两种执著中引述的。
还有从伟大的译师仁千?章波的译著,对真言乘错误修持的驳斥中引述的。
行者应如下来思惟此意义:“如果我能进入金刚乘的甚深道中,我将能得到此道上不可思

议的觉受。但是,不论我经历了善的,或是不善的觉受,都不应该生起任何快乐或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