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乐趣。 

“比如说,车上正在看书的人,快要到目的地的时候,每停一站,他都会看看窗外加以确认。当目的地马上就到时,他会把书收进包里。受到这种启示,则若无其事地靠近他。” 
如果预测对了,则表明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没错,因而从早晨起,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工作中可能有什么好事”,会获得这样一种高涨感。 
坐到了位子,再加上又得到了积极的“干劲”,因而可谓是一石二鸟。 
不过,即使预测错了,那个人最终没有下车,也不过分失望。那么,这个人到哪儿去呢? 
他在什么单位工作?这样任意想像以消磨剩余的时间。当然,这期间,也以敏锐的目光来确认有没有下一站要下车的人。 
从车站广告牌上判断地区经济的发展动向 
也有人不是观察人物,而是把观看广告牌当作每天上下班路上的必修课。 
井上泰男(34岁),是位于名古屋有名的几条繁华街道之一的荣街的一家银行支店的职员。每天从名铁犬山线岩仓站乘名古屋地铁东山线去单位上班。 
“大致浏览一下铁道线对面广告牌的内容。如果有空位置的话,就预测哪种行业的广告牌会占据目前的空位。” 
井上在车站等电车时,边在站台上来回走着,边看广告牌。 
车站的广告牌充分反映了当地的变化。 
新兴住宅区的开发如果取得进展的话,首先是与不动产有关的广告特别醒目。然后是新开业的医院妇产科的广告牌等等。 
“猜中的还是比较少啊。但是,这也是一种锻炼吧。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走向进行预测也是银职员的工作之一。” 
在这种持续锻炼的过程中,离自家最近的车站广告牌的内容及其排列顺序也已扎根在自己的脑海中。 
在银行融资课任职的井上也经常出差。转乘地方线前往目的地的途中,经常会不知不觉地看车站的广告牌。 
“是刚进入银行的时候,上司教给我的学习方法。我的上司可能是从他的上司那里学来的,也可能是从书上看来的。” 
头脑的训练材料在上下班的路上,到处都是。如果能发现这一点的话,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会变为提高自己技能的时间吧。



Grey…sweet2005…10…04; 14:44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1节 上班高峰期奔向公司的“痛勤”地狱 上班高峰期奔向公司的“痛勤”地狱 
连身子都动不了的满员电车。 
书和报纸都看不了,只是忍耐着痛苦的时间。 
就像“通勤地狱”这个词所表明的那样,在拥挤不堪的电车里,奔向公司的人很多。 
站台上的乘务员使劲将乘客推进电车的情形,对外国人来说,好像是非常罕见的。在介绍日本的电视节目里,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 
在每天早晨的上班高峰期,去公司的职员们都承受着巨大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疲劳。“通勤”(上下班——译注)与“痛勤”的读音一样,由此可见一斑。 
在私铁和JR东京市中心区的线路上,上下班高峰期要增开电车。乘客称之为“时差通勤”。但是,其缓解拥挤的效果并不明显。首都圈的上下班人员,对这一点肯定都有切身体会。 

有显示电车拥挤程度的数字,这一数字叫“拥挤率”。 
所有的座位都坐满,所有的吊环都有人拉住,座位旁边的立杆也有人握住。这种状态作为电车的定员。乘客数对定员数的比率就是“拥挤率”。 
乘客数正好与定员数一致,拥挤率是100%。 
当拥挤率是150%时,站的人就会肩碰肩,可以轻松地看报纸。 
当拥挤率是180%时,虽然身体有接触,但还能有看报纸的空间。 
当拥挤率是200%时,就会有压迫感,与旁边的人紧挨着,无法看报纸,不过能勉强看杂志。 
挤得不能动弹的满员电车是有限的 
身体不能挪动,电车摇晃时,身体就会倾斜,拥挤率是250%。这种现象只有电车里才有。 
但是,拥挤到这种程度的线路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上班高峰期这一时间段,就是以8点为中心的一个小时左右时间。 
我们来看一看实际上首都圈几家铁路公司拥挤率最高的线路和区间吧。 
首先是西武铁道。在池袋线的特快电车上,最挤的是石神井公园~池袋段,拥挤率180%。新宿线的下落合~高田马场,拥挤率170%(各站都停的电车与特快电车的平均数)。 

京王电铁:京王线的下高井户~明大前,拥挤率168%,因为有换乘站,所以这个区段经常拥挤。井之头线的神泉~涩谷,拥挤率150%,这是各站都停的电车与特快电车的平均数。 

小田急电铁:小田原线的世田谷代田~下北泽,拥挤率191%(各站都停的电车与特快电车的平均数)。 
其次是都营地铁。三田线的西巢鸭~巢鸭,拥挤率174。8%。新宿线的新宿~新宿三丁目,拥挤率159%。 
营团地铁:拥挤率最高的是千代田线的町屋~西日暮里,拥挤率212%。接下来,东西线的门前仲町~茅场町,拥挤率201%。营团地铁的其他线路,拥挤率基本上是140%~180%。新开通的南北线,拥挤率较低,为105%。 

根据首都圈上下班人员的体会,与这些私铁和地铁相比,JR山手线显得更挤。但是,JR东日本没有公布上下班时间的拥挤率。 
另一方面,京阪神(指关西的京都、大阪、神户地区——译注)的拥挤率又如何呢? 
近铁奈良线的河内永和~布施(拥挤率160%),南海电铁高野线的百舌鸟八幡~三国丘(拥挤率158%),阪急电铁宝塚本线的阪急三国~十三(拥挤率152%)等这些区间拥挤率较高。但早晨的高峰期,没有首都圈挤。 

京阪神大手私铁五家公司也有一个平均拥挤率。 
1997年的平均拥挤率是148%。据说,京阪神1965年~1970年的平均拥挤率超过200%,现在上班高峰期的情况可以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从上述数字来看,上班高峰期,最拥挤的区间虽然拥挤率超过了200%,但大部分在200%以内。尽管感觉是“满员”,但这种状态,还是能够看杂志的。 
而且,是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在这高峰期时段去上班呢?并不是这样。 
各铁路公司都向社会推荐“错时上班”。虽然上班人员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但错时上班并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的话,避开上班高峰这一时间段是很容易的。 
即使是必须按时到公司,也还有其他方法。虽然开始工作的时间不能推迟,但是可以提前上班。如果早点从家里走,避开最拥挤的高峰期的话,就可以躲过“地狱”般的满员电车那种“痛勤”。 

有人早上天未亮就起床,把早晨的时间作为自己的时间来充分有效地利用。不乘早晨拥挤的上班电车,这是“早起型生活”的优点之一。 
在许多人被早上拥挤的电车挤得死去活来的同时,也有不少“早起型的人”,在一大早的电车里享受着座位,舒舒服服地去上班。



Grey…sweet2005…10…04; 14:45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2节 一大早去上班所带来的两个黄金时间 
一大早去上班所带来的两个黄金时间 
松山真之介在与网络系统有关的公司工作。每日发行互联网的书评杂志《Webook of the day》。他的书评在招聘信息网站“ISIZE”的图书角也有连载。 
在每天忙碌的同时,还要看一本书,写书评。要说他的劲头儿是从哪儿来,那就是来自早晨上班的路上。 
松山早晨4时40分从千叶县的家里出门。如果是冬天,还能看得见星星。 
“也许有人觉得太辛苦了。可是,在我看来,特地赶在早晨高峰时间段上班要更辛苦啊。” 
松山比上班高峰期提前二个小时去上班。 
满员电车由于上上下下的人太多,所以,总是容易晚点。而一大早的电车因为人少,都是正点运行。转乘也很顺利。 
“用不着跟着别人后面匆匆忙忙地走,感觉非常爽快哟。在电车里看看书,吃吃早点,一个人占四个人的位子,有时还把公司的资料摊开看。” 
这几年,一到年底,有时还在车里写贺年卡。如果是明信片,带着走路也不麻烦。如果每天写十张的话,每张的时间都很充分。能写出充满感情的贺年卡。 
“再从电车里看着升起的朝阳,心里畅快极了。光这一点,就觉得早起乘电车很有意义。” 
在电车里摇晃的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充实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上班路上的时间对松山来说,真正是黄金时间。 
下班后,第二个黄金时间又开始了。 
“公司里的人都下班了,工作也有了进展,这时,一个人留在公司里,最适合思考问题。有时就写一写刊登到电子杂志里的书评。” 
从高峰时段上班转为一大早上班改变了一天的生活 
每天早晨,在满员电车中,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而使尽了全身力气。别说摊开书本,连身子都无法挪动。这样的人不妨下决心把时间错开一下。 
虽说是上班高峰期,而真正最挤的也就是那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即使错开半个小时,也可以乘上较空的电车。根据地区的不同,如果提前一个小时上班的话,还能有座位。 
贪图被窝儿的温暖,直到非起来不可时才起床,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匆匆忙忙跑出家,又在满员电车里颠簸,快到点了才赶到公司。每天这样的话,反而更累。 
乘一大早的电车上班的话,从家里到车站能够以很好的心情散步。早晨既可以沐浴那特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又可以独享那街道上的寂静。空空荡荡的车厢又可以带给你一个舒适的心情。首先就不会有那种烦躁不安精疲力竭的感觉。 

一大早,公司里人员较少,这时构思一天的工作计划,做些工作上的准备,会使工作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准备工作做好后,一天的工作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要改变一下气氛,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店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吧。早晨的咖啡店多半只有个把客人,也没有中午那种叽叽喳喳的吵闹声。 
在公司附近,还有英语会话和面向公司职员资格考试的清晨讲座。 
晚上的讲座由于加班和社交,很多人无法参加,如果是早晨,就完全可以按照日程进行。 
早晨一大早就起来听讲座的人都是一些积极性很高的人。从这些人身上受到的启发也较多吧。 
在体育馆出一身汗后,再去上班,肯定也会有一个好心情。 
自己一天的日程,提前一个小时也好,提前两个小时也好,如果转换成“早起型”的话,早晨的上班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早晨发生了变化,那么一天的生活就会与以前截然不同。 
上班路上的时间如此之长唯有日本 
让我们来看一看把长时间花在上班路上这一问题吧。上班路上花太长的时间,肯定有人认为“自己的时间被剥夺了”。 
即使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也算长的。 
根据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国民生活时间调查”(1995年)显示,日本人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平均是1小时15分。而且还有一年一年变长的趋势。 
还有其他的统计。据总务厅每5年进行一次的“住宅统计调查”(1993年)显示,全国上下班路上需一个小时以上的人占上班总人数的16。1%。需一个半小时以上的人占3。6%。这虽然包括在家上班的人数和住在单位里的人数,但可以说,远距离上班的人并不算多。 

但是,首都圈(东京、横滨、千叶圈)的情况就不一样。路上需一个小时以上的占32。3%,需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占7。6%。几乎是全国平均数的两倍。 
在京阪神圈,路上需一个小时以上的占21。4%,需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占4。0%。正好处于首都圈与全国平均数的中间值。 
如此看来,不得不花长时间在上下班路上的人,主要是大城市,特别是首都圈的上班族。 
另一方面,海外的情况又如何呢? 
总务厅把住友商事驻海外的20个机构的日本人职员作为对象,进行了调查(1998年)。结果显示,上下班路上超过一小时的人占8%,超过一个半小时的只占1%。 
交通工具方面,有超过66%的人乘小汽车。虽然不能同以电车为主的日本的情况进行单纯的比较,但可以说,在日本大都市圈上班的职员,即便从国际上来看,其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还是短点为好。可能许多人是这样想的。 
但是,也有人特意花多于平时几倍的时间和几倍的距离,用于上下班的路上。自己主动成为“远距离上班者”。 
从自己家里到公司四十分钟的距离却要花两个多小时 
东京·池袋站 
既是出版社的经营者,又是总编辑的西田哲郎(54岁),从池袋乘营团地铁有乐町线到离办公室最近的饭田桥站,只需9分钟。可是,西田有时并不乘地铁,而是特意乘较花时间的JR山手线。 

他一早六点钟从家里出发。乘西武池袋线,最迟六点半到达池袋。再从那儿乘JR山手线的外环线。 
“因为是环线,所以,外环线也好,内环线也好,乘哪个都行啊。” 
一大早,座位也空。西田“安安心心地”坐在三人座位上,从包里拿出一沓稿子。 
“要‘兑现诺言’,必要的时候,只能这么做。也就是说,‘稿子今天必须看完,明天就得谈感想’。由于前一天晚上喝多了点,没有把任务完成啊。” 
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把稿子往出版社送,这种情况较多。如果马上能看掉,写点什么意见当然好,但有时候懒得看,就拖了下来。不久,作者又会打电话来问:“那篇稿子怎么样?”西田心里发虚地对应道:“明天一定给你答复。”于是,在上班前乘山手环线,兜圈子。 

“大约二周时间就把事情结束。这是集中精力的胜利啊。” 
山手线绕一周,约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内,把任务完成。也就是说能够践约。 
乘山手线兜圈儿旅行“检票口内吃早餐,中途能下车” 
西田有时心血来潮,不是为了工作看书,而是为了享受看书的乐趣而乘山手线的。 
“从初夏到九月份这个季节是最好的季节啊。黎明时分大约是五点钟左右。高高兴兴地离开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