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退休后,菅野虽然试着分配自己的时间,但怎么也无法过得像以前那样充实。 
“由于没有强制力,再加上看报纸的时间和散步的时间变长了,所以,总是无法按照计划进行。” 
由于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开始和结束都是固定的,所以,能够很有规律地使用。 
一天24小时能够全部自由支配,固然是好事,但时间管理上却出现了困难。所以说,只有在上下班路上这一限定的时间里所允许的自由才是最宝贵的。这也许不仅仅是菅野一个人的感觉吧。 

广告制作公司——草思公司计划经理村上健(48岁)感受叹道,公司离得近了,反而看不了书。 
“以前从三浦海岸到原宿上班时,来回的路上,能看一册文库本,有时能看两册。由于乘电车时间长,累了就在中途的品川站下车,去咖啡店休息一会儿,这样的话,能看更多的书。” 

但是,住所发生了变化,单位的办公地也迁移了。村上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一下子缩短了。 
“现在从东急新玉川线的驹泽大学乘到银座线的外苑前,只要15分钟,这根本看不了书。” 
从东急三浦海岸站到JR原宿站,光乘电车就须70分钟时间。这一时间减少为15分钟后,上下班本身倒是轻松了,可喜欢的读书时间却没有了。看来,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 

留给大忙人的私人时间 
通信工程公司JESCO的社长松本俊洋(56岁),也是因上下班路上时间变短而无法看书者之一。 
“三十几岁的头几年,看的书最多啊。上下班乘电车,单程需要一个小时。下班且不说,早晨一上电车肯定要翻开书。” 
那时,住在可以说是东京最西边的青梅线的东中神。每天要到位于保谷的公司上班。不久,公司和住所都搬迁了。现在,从西荻漥站乘JR总武线到东中野站,约10分钟。再换乘都营地铁12号线,到落合南长崎站下,约5分钟。 

“现在只能浏览一下杂志。看书时间太短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像大企业成功的社长那样,确保在上班的时间看书啊。” 
从开始工作前的一个小时会议起,松本的日程一直排到夜里,每天都是紧紧的。 
“眼前的书看不了啊。想读而买的书就那么堆着。送来的杂志也是一样。” 
松本有时对上下班路上时间较长的部下说:“你真不错啊。有充分的看书时间。”那是充满了羡慕之意的心声。 
不只是村上和松本,把电车里的时间安排为读书时间的人较多。上下班也好,旅途中也好,还有许多人已养成了一乘电车就摊开书的习惯。 
当忙碌超过一定水平时,如何确保读书时间,这点“奢侈”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对这些忙碌的读书人而言,上下班的电车就是他们的书斋。每天一定能得到保障的读书时间就是上下班路上的时间。 

而且,电车中也不一定有人跟你打招呼。周围即使有再多的人,对于看书的人来说,那也是个人的空间。 
只有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谁都不会打扰 
假设在办公室里呆一个小时。 
这期间,电话会打进好几个吧。既有打给自己的电话,也有找别人的电话。 
或是同事来跟自己核实工作的事。还要与从外面进来的上司或同事打招呼。即使你想在办公室自己的座位上埋头干工作,也会频繁受到“小干扰”的影响。本来想集中一段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可这时间被那些小干扰弄得支离破碎。 

像这样的电话和与同事们的交流,又不能因为它是干扰而置之不理。 
而上下班的电车里又是怎样呢? 
一个小时也好,三十分钟也好,这期间,谁都不会来干扰你。在这种环境下,能干你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另一方面,我们再想像一下,当你在家里,拥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的情景吧。 
好不容易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只要你房间的门没锁,干扰就来了。“给你泡了一杯茶。”对那些想专心干点什么事情的人来说,家人这样一句亲切的话,也只能是分割自己时间的一种干扰。 

但是,在上下班的电车里,不会有人与你打招呼。即使偶尔会碰见什么熟人,大部分时间也是属于自己任意支配的时间。 
如果能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用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的话,就能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是属于自己享受的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时间。



Grey…sweet2005…10…04; 14:40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第7节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为了掌握外语或取得某种资格而想学习的人很多。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熟记”。 
但是,虽然想一次把它记住,可经常是过后就忘了。熟记与能否在短时间内反复学习有很大关系。 
就拿坐在公司的办公桌旁给熟悉的人打电话来说吧。 
认真的人也许在电话机里存进了简单的电话号码。但是,如果是每天都拨打的电话号码的话,即使不依靠话机里存的号码,不管是谁,都会记住一两个吧。只要你想拨给对方,在大脑里浮现出这些数字之前,你的手指也会随意地去按电话号码键了。 

是你有意要记住这些电话号码而背下的吗?并非如此。是在每天或是一天许多次拨打这些号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记住的。与其说是大脑里记住了它,还不如说是指头上记住了它吧。 

就像这样,记忆是通过反复才在大脑里锁定的。总之,不想忘记的东西需要反复。反复的次数越多,自己就会记得越牢固。 
再想像一下,你受托要在结婚仪式上讲话时的情景吧。 
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有人念准备好的原稿。但不看稿子的讲话要得体得多。我们还能听到充满激情的演说。这时,大脑里要记住原稿的文章。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开头起,逐行将其记在脑子里;另一种是,从开头到结尾,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记住呢?当然是后一种方法。 

而且,如果在反复的间隙里,再稍加休息的话,则记忆的效果更好。 
如果始终盯着一篇文章看的话,本人想记住的东西,却会意外觉得装不进大脑里去。趁休息的间隙,想些完全不同的事情,让大脑恢复清新,再继续记忆作业。 
这种“记住,忘记,再记住,再忘记……”的反复,的确是记忆的重要步骤。 
上下班的电车是用于记忆的最好不过的场所 
“记住,忘记”的循环,反复的间隔尽量短些为好。 
我们再看一下打电话的例子吧。 
你能否记得住一周打一次的那个电话号码?有人也许能记住,有人也许记不住。如果是一个月打一次的电话号码的话,打电话之前,肯定先要去找对方的名片吧。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世的,以著作《关于记忆》而闻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埃宾格豪斯,进行了有关“忘却与时间”的试验。 
就是让被试验者记住一些没有意义的拼词。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他所忘掉的词的数量。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人从记住东西之后,30分钟以内,就忘掉了内容的40%,一天以后,忘掉66%,两天后,忘掉75%。 
这说明,为了使记忆牢固地扎根在大脑里,从最初记住后,要尽量在短时间内进行复习。如果两三天后再复习的话,就与从零开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要熟记,与其每周一次利用周六或周日去长时间地记忆,还不如每天利用十分钟二十分钟时间去反复效果更好。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一天两次,是肯定能够自由使用的时间。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作为能够得到保障的时间,是用于记忆的最好不过的时间。 
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实现取得资格的目标 
近年来,取得各种资格非常流行。 
终身雇用的传统已经崩溃。日本社会也已变成了一个实力主义的社会。以一种看得见的形式表明自己能力的资格证书自然受到注目。 
但是,取得资格证的过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要取得各种国家级的资格证书,必要的学习时间,除特别难的司法考试外,据说,平均约需500个小时。即使每周利用周六和周日各5个小时的话,也要花约一年的时间。要想一边工作,一边获取资格证书是很不容易的。 

实际上,大部分有志于参加资格考试的人,是在下班后,一周上几次专门学校,或是通过远程教育,在家里自学。 
在建设公司工作的永岛洋子(26岁),为了取得理税师的资格,每周都要去一次专门学校上课。在家里的学习集中在丈夫去洗澡的那一个小时里进行。 
然后,主要的复习时间都安排在上下班的路上。 
从自己家里到公司,首先要从JR中央线吉祥寺站乘到中野站,约11分钟。再从中野站乘营团地铁东西线到九段下站,约15分钟。共约30分钟的车程。 
“因为早晨的中央线很挤,没有座位,所以到中野车站的这段时间里,不看书。把前一天晚上学习的有关税法的文章在脑子里想一想。” 
从中野一下车,就换乘始发站的东西线,有座位。于是,就翻开书,核对一下记忆中较模糊的部分后,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把前一天晚上所学的内容在早晨的电车中再回顾一遍,再在换乘的电车中,把快要忘记的内容加深一遍印象。通过这两个步骤来加强自己的记忆。 
“短而多”的记忆原则是比较合适的学习方法。 
利用这种复习方法,永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通过了理税师考试的一门功课。由于取得资格必须通过七门功课,所以前面的路还很长。不过,在这一基础上前进的话,感觉有希望获得成功。 

“并不是把获得资格证书当作生活的价值。我想珍惜旅行、与丈夫聊天等这些享受人生的时间。为此,何不充分利用做不了其他什么事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呢?” 
通过刺激五官的记忆法获得“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 
现在来介绍一下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取得自己盼望已久的资格证书的公司职员吧。 
在市场调查公司工作的石川诚(31岁),想取得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是四年半以前的事。那时,他在一家与经济有关的大报社任职。与企业经营者见面的机会较多。不管谈到什么话题,都不能缺少“经营”方面的知识。于是,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掌握知识,取得资格。所以开始了迎考学习。 

通过三个月的集中学习,他通过了第一次考试。可是,三个月后的第二次考试由于准备不足,没有通过。后来,他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开始了实实在在的考试学习。 
“两次考试虽然是论述题,但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很多。” 
所以,在考试前的两个月时间里,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和旅途的时间,一心一意地把必要的知识装进大脑里。 
“首先是单词卡。在正面写上关键词,在背面写上说明。然后,将自己的声音录进磁带,通过随身听来听。” 
单词卡和磁带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与光读教材相比,这种方法更好啊。自己制作的这个过程好像更重要呢。通过写和说,记到脑子里的内容就多了,不是吗?” 
与只看由眼睛接受信息相比,由耳朵听,由手来写,使用五官的多重记忆方法,更能加深记忆。 
看文字的视觉,用笔写的触觉,闻着墨水味儿的嗅觉,读文章时的听觉等,通过这几种感官的同时作用。强力地将内容深刻到脑海里。 
此外,翻笔记本,按盒式录音机的按键,这些与内容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操作记忆,也能成为自己事后想起的契机。 
石川使用亲手制作教材的“五官记忆法”是有效的吧。



Grey…sweet2005…10…04; 14:41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第8节 “自己消磨”的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百忙中所剩下的“自己消磨”的时间 
石川所在的新的娱乐部门,正处于业绩兴盛的时期。公司八点钟开始营业,比正常上班时间要早一个小时。工作要延续到深夜。 
“像银行融资课那样,如果有义务取得资格的话,公司会为你准备学习的时间。可我却不能那样。考试的准备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平时,只能利用上下班电车里的时间,还有旅途中的时间。” 

上班从营团地铁东西线的葛西站转乘日比谷线到惠比寿站下。包括等车的时间在内,大约要花40分钟。这时间都能100%地用于自己的学习。 
周末还要上专门为考试准备的预备学校。在学校会碰到许多准备参加资格考试的人。 
也有资格证迷,考完中小企业诊断师后,接着准备考理税师,然后考会计师。这些人既有三十几岁的,也有五十几岁、六十几岁的,还有“退休后再考”的人。四十几岁的公司职员,还是准备“离开工作岗位后再考”的人较多。 

“不管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地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大家好像都在动脑筋呢。” 
虽然取得资格证是能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武器,但是,如果因此而马虎对待自己目前的工作的话,则毫无意义。 
石川上班早出晚归。但平时的工作再忙,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和旅途的时间只是属于自己的时间。 
如果能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的话,则工作和取得资格证同时进行,对谁来说,都是可能的。 
想学外语,可是没时间! 
想掌握一门外语的人很多。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那些每天要与外国人谈判的人姑且不说,不是迫切需要用外语的人,即使有意要学,也很难为了学外语而特地去上语言学校。由于工作忙而抽不出时间来上学的人当然很多。 

这样一来,只有自学了。因而,每年一到四月,大家就下决心,买来NHK(日本广播协会)的语言学讲座教材。听收音机,或看电视。 
开始阶段是初级内容,要记的单词也较少,所以,只要认真地听广播,是能够顺利地入门的。但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后,要用到的单词越来越多,动词的活用越来越复杂,语法也越来越难,搞得人头昏脑胀。 

如果只在广播和电视播放语言讲座时学外语,那是无法学好的。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