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60本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生必读的60本书-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泽东曾多次引用《西厢记》。有一次他说:〃演《西厢记》我就不能当红娘,只能当那个老夫人。红娘还是由咱们周总理担任。〃还有一次,他说:〃《西厢记》写得好!莺莺和张生不简单,违犯了那个时候的婚姻法。〃 

    毛泽东曾称赞《水浒传》好,说《水浒传》的主角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一些普通人。在这一点上,《西厢记》比《水浒传》还好。《西厢记》的主角是一个使女。虽是个侍候人的使女,却胜似那身着官服的须眉。那权倾朝野的当朝一品宰相,那统领十万雄兵的元帅将军,那宰相的千金小姐,那满腹锦绣的着名才子,统统都是配角。若问中国自从有文艺作品以来,哪一个女角最出名?红娘!中国人谁不知道红娘! 

    这么好的书,谁不想看一看;这么有名的人物,谁不想知道一下她的故事。但解放后你在书店里买不到《西厢记》。现在开禁了,谁不想找来看一下。香港中国古典艺术品开发集团、中国香港中国艺术品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孟祥恕先生宣布,有人能拿出在美学水平和思想水平上高于这部书的作品,奖励人民币100万。有人能向他介绍推荐一部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超过这部书的作品,奖励人民币20万元以后,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进一步促进了它的传播。 (唐伯钧) 

     
 



《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着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着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哲学教授 傅佩茱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 

    知名作家 南方朔 

      

    是谁的哲学史 

    这真是一本出版商梦寐以求的书。由一个毫无知名度的北欧高中教师所写作的这本西方哲学史,打破了学术话题不受欢迎的传统,让哲学走出阴暗的象牙塔,成为最热门的卖点。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这本书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好几方面来看。全书虽非学术性着作,但它是一本扞卫哲学的书,正因为其大众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贾德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菲力·詹森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 

    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绿色经典文库的范本 

    西方环境科学名着之一 

    构成美国性格的10本书之首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文学名作,在梭罗生前,它的名气并非很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据说,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4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颇为相似。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书,让许多人至死仍然极为痴迷。 

    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着;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书中深沉而敏感的抒情打动了众多读者。 

    英国《西敏寺周报》   

    在梭罗笔下告诉我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简朴和节俭,一种不仅为了今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 

    着名环境文学作家 徐刚   

    一直在寻找他,不经意撞入眼帘时却是如此陌生居然无法安静下来,也许现在真的不能进入他的灵魂深处,然而,肯定会有一天,静静地、静静地…… 

    青年作家 落思   

    喧嚣的世界,人们疲惫奔波于生活。不经意地,看到了这一泓清澈,终于明白生命的真谛在这里,享受一片安静,咀嚼自然美丽! 

    青年作家 方舟   

    每日的繁忙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思考的重要性,夜晚,在台灯下面,静静地读《瓦尔登湖》这本静静的书,一切的喧嚣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心中只有美丽、纯洁…… 

    环境学家 郭慧   

    梦中的瓦尔登湖 

    在我还未接触梭罗的《瓦尔登湖》之前,我从有关书刊上了解到这本书作为绿色经典文库的范本,不管从思想上还是文字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 

    一个人到了生命的某个阶段,习惯于把每个地点视为可能安家落户的处所,瓦尔登湖给了梭罗一个尽可能的去处。 

    梭罗找到了瓦尔登湖,他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梭罗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衡量〃。 

    面对湖,生命是美好的,思想也会美好。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湖,他更会思考、沉思。 

    现在,仿佛我就站在瓦尔登湖清澈的湖畔,看湖上微起的波纹,湖岸的钓者,四周摇曳的枫树,思绪停滞了,沉醉于瓦尔登湖的意象中。 

     

    我的目光开始明亮,目光的作用是相对于明亮而言的,是瓦尔登湖那幽蓝的湖水把我的眼睛擦亮了,只要明亮了才能显示出目光的力量,所谓的目击,正是因为如此,才具有威慑力。而对于幽暗,目光的力量犹如利箭遇到了柔软的藤盾,无声息地被弹了回来,力量锐减了不少,我对梭罗的看法也许正如此,所以我内心的愧疚和难为情渐次增多。在幽暗中阅读这个世界,将失去许多能够感人的东西,也不知会发生怎样的曲解和变异。 姚瑶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 
    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 

    一个平凡而又闪光的穆斯林世界 

    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 

    199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 

    1990年获建国40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 

    《穆斯林的葬礼》发表之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都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期文学和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 

    这部50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近两年来,精力不济,杂事不少,读的文学作品不多;但是像读《穆斯林的葬礼》这样的作品,能一口气看下来不能舍手,读得很流畅,被作品中一些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所吸引,为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死忧患所感染,人物性格的特征与其内心世界逐渐生动鲜明的表现而终于留下一些难忘的形象,读后不能不引起许多思考……这确是我这两年来极少有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安慰。探索与创新是必须鼓励与支持的。关键还在于探索与创新,不论是反映现代题材、当代题材,也不仅是表现方法、形式与风格、文学语言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更根本的还是通过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所揭示的性格悲剧的真实,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激发人们思考,感人肺腑,作品既有深刻的内涵又使读者获得很大的审美需求。 

    着名学者 陈荒煤   

    第一次接触异族题材的小说,并没有因为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阅读上的障碍。20世纪末是一个价值取向、文化观念不断翻新的年代。《穆斯林的葬礼》自创作以来已十多个春秋,今天来看,它依然有着许多闪亮的东西,尤其在女性形象刻画上,既带有民族时代特征,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些与其说是作者的写作技巧,不如说是作者在用心感悟生活,用真情触碰生命。真情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 

    着名作家 李海娥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