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雄心-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残酷的事实,也有人故作沉稳地思考着对策。不多会儿,随着昏厥过去的女士们陆续苏醒过来,宴会厅里开始被一种低沉的嘤泣声所笼罩,放眼望去,不但女士们泪流满面,一些男士竟也忍不住掩面而泣。
行刺者已经被带到了宴会厅一侧的休息室内,海德里希亲自上阵进行逼供,可搞清幕后指使者的意义显然已经退居次要了——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军政最高权力都掌握在那个刚刚停止呼吸的人手中,而此时的德国不仅拥有近一亿德意志公民、超过400万现役军人以及大量预备人员,更控制着半个欧洲的工业、经济和土地,而且直面头号强敌的挑战,若是元首的死讯突然公布出去,这个空前强大的帝国是像古罗马一样由于内乱而崩溃,还是像古希腊一样因内耗造成的削弱而最终被强敌打垮,其后果都将是同样悲惨的。
“诸位!”一个音质普通的男中音突然打破了这沉闷的气氛,人们循声望去,只见鲁道夫。赫斯缓步走到已经蒙上了一面巨大党旗的元首遗体旁,这位身材高大的纳粹党副元首今天穿了一件党卫军制服,佩戴党卫军上将的军衔标识。
“按照帝国宪法,当我们伟大的元首无法履行国家、民族和人民赋予其的神圣职责时,我,鲁道夫。赫斯,将接管这一切!”
说话的时候,这位副元首趾高气昂,长期被排除在军事和外交核心圈、地位受到戈林、希姆莱甚至戈培尔威胁的沮丧一扫而空。阿道夫。希特勒在位时,个人对权力的绝对掌控致使宪法变成了可以随意更改、推翻的条文,制定它们的真正目的只是将元首的意志彻底合法化——而不管它们是否合情、合理。长久以来,除了那些专营此道的无稽之徒,人们自然而然地将这部并无太大意义的宪法抛在一旁,而当他们突然面对一个死去的元首时,蓦然回首,这才发现它对于权力交替的框架还建立于这场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月也即是1939年的9月。按照当时官方公布的顺位,希特勒最忠实的战友赫尔曼。戈林是第一继承者,紧随其后的是同样忠心耿耿的鲁道夫。赫斯,一个并无实权、无法调动部队的副元首、不管部长。
回应这位合法继承者的却是可怕的沉默。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们自是不急着表态的。除了按照顺位继承,早在混乱局面频出的魏玛时代,军队临时接管政权的情况就曾出现过,当时算是给这个颓废的战败国收拾烂摊子,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德国掌握着半个欧洲的生产资源,每一个决定所涉及的利益都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每一笔订单不再是几十、上百辆坦克和大炮,每一批新组建的部队规模都甚过于“十万陆军”的时代。如若由军队掌权,那么将领们原本期望的一切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现实!
“我反对!”希姆莱果然第一个蹦了出来,“如若元首是正常的生命终结,那么副元首接替元首之位理所应当。可是诸位,是谁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指使那人行刺我们伟大的元首,在这个问题搞清楚之前,我觉得不能够轻率地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赫斯怒目而视,毫不客气地吼道:“你胆敢怀疑是我策划这起事件?”
希姆莱冷冷地回答说:“在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之前,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不是么?”
“元帅们!你们也这么看?”赫斯将目光投向国防军将领们,凯特尔、勃劳希奇、雷德尔等人此时仍默不吭声地站在原地,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就这个场面而言,罗根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防军高级将领们的政治立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无力染指帝国的最高权力。归根结底,阿道夫。希特勒一直都在营造相互制衡的局面来驾驭这些从骨子里既传统又高傲的将领们。他知道,这些人压根看不起自己这个从陆军下士“一步登天”的元首,而只有当他们摈弃隔阂团结一致的时候,才有可能利用军队的独特威信颠覆政权。
“诸位!”赫斯高声呼喊道,“难道你们都将帝国的宪法视为儿戏?”
副元首是个相对正直的人,并且绝对地终于元首,但他最大的缺点便是不懂得钻营,最致命的弱点则是没有掌握军权。在场的军政官员们并非对他缺乏信心,可军队不表态,党卫队最高指挥官名言反对,他们即便敢说又能够起什么作用?
沉默,宴会厅陷入了又一阵可怕的沉默之中。5月的夜晚,拂面而过的风却像是寒冬一样的凛冽,令人不寒而栗。
罗根的目光,不单单在赫斯、希姆莱以及国防军元帅们之间徘徊,亦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视线中每一个人的表情神态,大脑中飞快地计算着自己所处的位置与立场。通俗一点,这是一次选择阵营的关键时刻,站错队的后果可想而知,要命的是,即便选对了阵营,过早表态也可能成为政治上的无辜牺牲品!
漫长而焦灼的等待中,一阵脚步声成为打破僵局的契机。只见海德里希稳步从休息室走来,几乎整个宴会厅的目光霎时间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赫斯的脸色愈发难看。
罗根知道,也相信,在场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副元首会主导这样一场鲁莽的刺杀行动,但现在主动权可是掌握在希姆莱一方了——海德里希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和得力干将,只要希姆莱登顶,他必然获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人们实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让“金发恶魔”改变阵营。
虽然从休息室走来只消一分钟时间,海德里希这样精明的人物足以观察到这里不同寻常的气氛,根本无需希姆莱做出暗示,他大声说道:“刺客招供了,是副元首策划了这次刺杀行动!”
宴会厅中顿时一片哗然。
当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从海德里希身上转到柱子般矗立在原地的赫斯时,罗根却紧盯着希姆莱。只见这个刚才一直背朝海德里希、正面对着赫斯的党卫队总指挥,这时候终于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等他回过头来的时候,已经是一种胜券在握的表情。
“且慢!”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突然高声说道,“我们不能够单凭刺客的供认就将罪责推给某个人,我觉得至少应该成立一个由各方参与、能够确保公平公正的委员会来认定此事。在此期间,我个人建议对外不公布元首的死讯,直到我们在前线的军队结束这次攻势并且将战线稳定下来!”
“我赞同这个做法!”能够代表整个海军说话的雷德尔一表态,原本已经坠入深渊的赫斯立即回到了人间,而希姆莱显然对这个决定非常不满,他冷冷地问道:“那这段时间谁来掌管军队的指挥权?”
于是,人们开始注意到凯特尔的尴尬表情。名义上,最高统帅部是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机构,凯特尔是这个机构的实际执行者,可他的实际权力远不及军种司令。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是阿道夫。希特勒“自作孽”——按照成立最高统帅部的初衷,这应该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指挥机构,但它实际上只是元首的私人军事顾问团和传声筒。尤其是从挪威战役开始,元首开始愈发频繁地越过统帅部向军种司令下达命令,而三军司令也乐于越过统帅部向元首呈报作战方案,有些时候,元首又授意最高统帅部越过军种司令向集团军指挥官下达命令,到后来干脆由他自己直接向战场指挥官下达命令,如此种种导致德军的指挥体系完全拖离了传统优势。在没有元首指令的情况下,统帅部根本差遣不动军种司令,而三军司令也从不买他们的账。
勃劳希奇表态之前显然已经想好了这些,他高声说道:“为了尽可能减小主观意见的影响,我们可以临时组建一个由陆、海、空军高层组成的12人左右的军事决策委员会,并且在新元首执掌局面之前,军队将尽量避免采取攻势!”
在陆军的强势压力与海军的支持下,即便是希姆莱也不得不做出退让,而这个折中的做法究竟会给德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场的每一个人恐怕都没有预料到。
第12章 命运线
二山方人的观念里,口是一个,“完全。的数字。一年口介,奥林匹斯山口位神,耶稣2位传道者。一英尺等于;唤寸,一先令等于口便士,一打等于口个就连钟表转上一圈也是口小时。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提出组建口人的军事决策委员会时,没有人对这个数字提出任何异议,但等到需要确定席位归属的时候。问题便接踵而至了陆军规模远远超过了海军和空军的总和,因而勃劳希奇坚持陆军在这个小军事决策委员会中应占有至少8个席位,剩知个席个由海军、空军平分,最高统帅部和党卫军则被完全排除在这一临时决策机构之外。
勃劳希奇这一令陆军凌驾于各军种之上的建议,自是遭到了除陆军将领之外的普遍反对,而这其中当属凯特尔与希姚莱两人的态度最为强烈。前者坚持最高统帅部应当继续扮演国防军决策机构的角色,不仅他和约德尔要列入委员会名单,他本人更应直接出任委员会主席;相比之下,希姆莱的“胃口”显得更为温和一些,他仅仅要求军事决策委员会给奋战在前线的十余万党卫军将士一个席位。按照委员会制的运行规则。席位的多寡也就意味着决策权的归属,陆军不愿退让,空军和海军将领们也在为军种以及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争取。在这个节骨眼上。早已为手无兵权而懊恼的赫斯也试图插上一脚,要求作为内阁代表参与军事决策。各方争吵一直持续到了凌晨。在最高统帅部的会议室里。烟味和咖啡味混杂,声嘶力竭的嗓音和布满血丝的双眼让这些军政官员看起来更像是菜场里为了摊位而争吵的小贩,谁也没有足够的威望压制对方。在这期间,出席晚宴的宾客依然被禁足于帝国总理府之内,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能够拍胸脯保证元首遇刺身亡的消息能够隐瞒下去一一旦消息传到前线,后果将会是非常可怕的。在与时间的竞赛中,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提出的折中建议最终被多数人所接纳,即在军事决策委员会的口个席位中,陆军独占7席。空军和海军各占2席,党卫军占席,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由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席位归属即已确定,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简单得多。经过各方面自行商定。一份口人名单在天亮之前新鲜出炉。
陆军方面。瓦尔特冯勃劳希奇领头。费尔多冯博克、汉斯冯克卢格、威廉,冯勒布、威廉,李斯特、埃尔文,冯维茨勒本和瓦尔特,冯赖歇瑙六位元帅坐镇。依然确保陆军在这个委员会中的优势地位。令人稍许意外的是,作为德国陆军最德高望重的元帅,驻守英伦的冯伦德斯泰特这一次却被同僚们排除在外远离拍林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复杂的权力之争恐怕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海军方面,总司令雷德尔拥有绝对的声望和权威,而在经过了短暂的商量和权衡之后。他们迅速确定了资历深厚的海军副司令京特古泽作为第二位海军委员,从而挤掉了长期受元首重视并与古泽同一天晋升海军上将的威廉,卡纳里斯。至于战功卓著的吕特晏斯和邓尼茨,目前还不足以与老将们竞争位置。
相比于陆军和海军,空军的情况就要更为复杂一些。凯塞林是如今德国空军仅存的元帅,但作为东线空军司令,他在整体战略方面是没有决策权,人事任免权也仅限于有限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年轻的空军总监、空军总参谋长在战略方面亦只有建议权,而且独有战功、缺乏资历,在空军同僚中的威望还很有限。至于新任的航空部长恩斯特乌德特,其经历固然颇具传奇色彩,但职权范围更多集中在兵器技术和生产方面,在作战指挥方面没有任何建树。正当三选二的抉择令气氛陷入尴尬的时候,乌德特做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决定:主动退出军事决策委员会席位竞争。
日出东方,新的军事决策委员会首次取代以阿道夫希特勒为绝对核心的指挥体系成为德国这部庞大战争机器的操纵杆。早餐之前,除威廉李斯特和冯赖歇瑙这两位身在前线的陆军元帅之外,其余铭军事委员均在帝国总理府北侧的小会议室内出席这一临时机构的首次会议。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毫无悬念地当选为军事决策委员会主席,雷德尔以高票获任副主席,元首遇刺身亡的震惊渐渐淡去,人们开始憧憬自己的新角色一这群一夜之间头顶光环的人中间,最年长的州七二雷德尔只经钙岁高龄,最年轻的汉斯罗根才岁。而懵从力最大的或许要属山岁的希姆莱,其麾下的党卫队组织总人数虽然只有陆军的五分之一,但这些狂热的信徒可以为自己的领袖做哪怕违背道德、法规甚至人伦的事情!
出于稳定局势、避免苏军趁势反扑的相同目的,军事决策委员会商议后决定,当务之急首先是让投入全面进攻的前线部队以较为平缓的方式转入防御,同时提高本土以及占领区驻军的戒备等级、找回休假官兵,并在拍林、慕尼黑、汉堡和巴黎等关键城市与地区实施部分戒严。在这之后,由军事决策委员会主席、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通过全国讲话向全体军民公布元首的死讯一接下来,在苏德之间是持续这场战争还是以和谈结束的问题上,委员们的意见分歧之大,只好将悬念留待局势稳定之后。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独裁者的尸骨未寒。军事决策委员会就已经高效地进行现场办公了。勃劳希奇以陆军总司令的名义向部署在东线和南线的各作战部队下达了减缓攻势、就地加强防御的命令。虽然在持续的进攻之后,这道命令是相当正常的,但若是苏军通过某些途径获得并散布元首暴毙的消息,仍可能对德军各部队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为了帮助稳固战局,凯塞林向东线空军所属各航空军下达了继续对苏军纵深实施高强度空袭的命令。德国海军受纳粹思想影响相对较而且各主要作战部队均以舰艇为单位,易于指挥调动和稳控军心,所以将在雷德尔的统筹下对苏军在立陶宛沿岸的军事目标实施一次突然攻击。以达到混淆敌人视听、分散其注意力的目的。至于目睹了元首遇刺的沏多名军政官员和重要宾客,委员会商议后决定将包括内阁部长们在内的魄人送回府邸。在发布全国广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