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让别人无法取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让别人无法取代-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爱迪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就抓住大人的衣角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他的成功与他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是分不开的,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不断地去探索、思考、发明与创造。   
达尔文小时候对昆虫十分好奇。有一次他看见三只甲虫,可他只有两只手,于是他一只手捉一只,剩下的一只就用嘴含着。爱因斯坦的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儿,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弄来摆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那根轻轻抖动的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面的那根红色小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他的提问,而是对他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小爱因斯坦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   
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许多人才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   
其次,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孩子小的时候,兴趣的产生常常与外界的各种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诱惑)有关,比如,一个小孩看到其他的孩子学钢琴,他也想学,哭着闹着要钢琴。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真正的兴趣不是弹钢琴,而可能是演奏者漂亮的服饰,可能是别人羡慕的目光和掌声,可能是那不能轻而易举得到的神奇声音。而这一切,当真的开始练习时就都不存在了,所以他没弹两下就不想学了。结果使家长很难确定孩子究竟有什么兴趣。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如果没有尝试,不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家长就更不能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了。这时,家长需要多花点时间。其实,寻找孩子兴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从孩子的劳动成果中挖掘孩子的兴趣。以手工劳动和绘画为例,小男孩喜欢做汽车、火车、轮船,描绘打仗的场面;而小女孩大多数喜欢画装饰图案和制作穿着各式服装、梳着花样发式的布娃娃等。   
从孩子的这些劳动成果中,就可发现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兴趣。对这些劳动成果,家长要充分肯定,让孩子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保护这种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和正确引导,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寻找孩子兴趣的过程中,家长要能够认识到孩子的兴趣是各种各样的,也是千奇百怪的。在《才识卓越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文中,我读到过这样一段描写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话:   
〃每当看到妹妹玛雅兴高采烈地玩着洋娃娃、小婴儿车、提桶和铲子等时,他都静静地走开。他经常一个人长时间蹲在花园角落的灌木丛中,用手抚摸着小叶片或者凝视着匆匆跑动的蚂蚁。他们每次到巴伐利亚湖畔游玩时,他总是格外高兴,因为,在这里能看到许多他所喜爱的自然景象。或沿着林阴道散步,观看穿过树叶空隙的斑斑日影;或采摘树木的单花瓣,惊异它的细小纹理和奇怪组织;或静坐着凝视湖面的粼粼碧波,晚间则凝望夜空中的闪闪星光。〃   
这说明小爱因斯坦的兴趣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其实,不仅孩子的兴趣各异,孩子与成人的兴趣也不一样。我们成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可能一钱不值。而在我们成人看来毫无用处的东西,可能在孩子眼里却是宝贝。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孩子的衣兜里翻出的石子、布片、果核、碎纸之类的〃垃圾〃中感觉到。   
记得有一次,两位妈妈向我请教〃兴趣〃问题。   
妈妈甲问:〃孩子大了,我想培养他的兴趣,可是很难,让他做的他往往不感兴趣。〃我说:〃他喜欢什么呢?〃答:〃什么都不喜欢,整天就是野在外头捉虫。〃   
妈妈乙问:〃我的孩子迷汽车迷得不得了,对学别的都不感兴趣,这可怎么办?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针对这两类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孩子童年时期对某一事物的痴迷到底对将来有多大好处?我很爱读传记,发现成年后有所成就的人,往往童年对某一事物有执著的兴趣,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幼时对许多东西不感兴趣,却整天闷在家里拍电影、放电影,并以此作为与小朋友交往的手段。从蒙氏教育的角度讲,孩子能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情,正是其心智充分发展的契机,由此而形成的专注力,更是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础。   
可是什么是兴趣呢?像妈妈甲,就不把孩子对昆虫的爱好看成是一种正当兴趣。更有许多爱玩泥的、爱某个卡通人物的,他们的家长往往并不觉得这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却总要把孩子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培养,而这希望,往往很狭窄,如文艺、体育、学习等,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谓的〃前途〃有关。   
培养兴趣当然比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好,但仍然有点以成人为中心的味道。发现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技能培养。   
发现孩子的兴趣,首先要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观察孩子。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游戏深度〃,便能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   
当当两岁时,对火车产生了兴趣。他妈妈买来各种火车画册、故事书、软件、录音录像带等。甚至为一首火车歌而买一张光盘,带着他坐三个多小时拥挤的火车而不走只有四十分钟的高速路。外婆说:〃现在哪还有人坐火车?多过时。来,玩火箭!〃当当妈批评外婆太功利。实际上,通过火车,当当学的东西可不少:数数,辨色,讲故事,说英语,连刚开始练笔画直线,都是给铁轨画枕木呢!   
妈妈甲欲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果她认识到孩子的兴趣是虫子后,和孩子一起唱瓢虫歌,跳毛毛虫变蝴蝶舞,用乐器奏小蚊子曲。孩子兴趣盎然,妈妈的目的顺利达到,这就是发现兴趣的高明之处。   
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兴趣后,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就能够逐渐成才。   
第5节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因此,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也可以培养一个有高尚心灵的人。   
引导孩子爱读书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孩子一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这样,你就为孩子的成功铺设了一条道路。   
胡适幼年曾因为偶然读到一本《水浒传》而开启了他日后对中国小说的钻研之门;鲁迅因为一本《山海经》,从此不能忘情于神话世界的迷人。很多伟人在艰苦的童年都曾因为得来不易的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成长,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即便父母把阅读视为初级教育的第一要素,孩子们也不一定会成为读书爱好者,而且他们可能长大以后也不爱读书。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家长会为足球赛加油,而不会和孩子一起读书;许多家庭拥有高清晰度电视,却不一定会有书柜。孩子们收集交换的有篮球明星卡、邮票、豆子袋,却不一定有书籍和诗歌。当他们聚到一起时,通常是听歌、看电视或玩游戏,阅读被视为落伍的活动,偶尔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也被说成是〃书呆子〃。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与其等孩子主动地阅读,还不如竭尽全力去挖掘他去阅读的可能性。一个好办法就是营造一种让孩子自己选择阅读的条件。   
欧美社会从18世纪以来就有一种传统:一家人晚饭后聚在灯下,彼此朗读一段文章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可以分享知识,而且是维系家人感情的很好的方式。我们中的许多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吃饭睡觉外,很少去进行心灵的沟通,一起读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个缺陷的最佳途径。   
常见的激发孩子读书兴趣的方法有如下这些:   
1。让童话的魅力吸引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喜欢童话表明他们不愿意当旁观者,通过听大人讲故事和自己阅读,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按自己的方式参与故事,并从中分享童话中主人公的愿望,分担他们的忧愁。。。。。。   
国外某大学曾以《九十年代的童话故事》为题展开了一番调查,发现孩子很喜欢听童话故事。孩子主要是听母亲讲,其次是听父亲、祖父母和其他亲属讲。他们不仅喜欢听新童话、新故事,而且对那些父母讲过几十遍的老故事也一样爱听。   
童话对孩子而言魅力无穷,他们不仅会缠着大人讲,也会尝试自己阅读,初步体验阅读的兴趣。   
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家长则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歌德,在他幼年时,母亲就常常给他讲故事。每天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停住,以后的故事情节让歌德去想像。幼年的歌德为此做了各种猜想,有时还同他奶奶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孩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讲。当歌德猜中的时候,他就高兴得叫起来。歌德的记忆力和想像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当然,歌德的读书兴趣因此也被调动起来了,这为他后来创作剧本和小说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2。用念书法刺激孩子的读书兴趣。   
朗读书籍的范围,开始时应是一些带有幻想性的故事和有韵律的歌谣。这种读物能吸引孩子并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选择的书籍应具有文学性和长期阅读价值,如《白雪公主》《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爱丽斯梦游仙境》等,如果书的内容很长,像《西游记》之类,则可分章节每天朗读一段,但务必坚持到最后。   
活泼有趣的读书方法可刺激孩子语言的发展,启迪孩子进行创造思考。孩子学会自己阅读后,家长不要太早地放弃自己的责任,而应一直朗读给孩子听,直到孩子上中学为止。因为大多数孩子在12岁前,聆听理解能力比阅读理解能力高,从〃听〃书中孩子获得的教益极为明显。   
下面让我们看看德国19世纪教育专家卡尔·威特是怎样用念书法刺激儿子读书兴趣的。小威特出生时,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邻居们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说小威特肯定是个白痴。连小威特的家人们也说:〃这样的孩子,就是再好的教育也是白费力的。〃然而,老威特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失望,他认真地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   
他教小威特读书时,先买来许多小人书和图册,把其中有趣的故事念给他听,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能识字,这些书自己都能看明白。〃有时他干脆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小威特听,而对他说:〃这个画册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有工夫给你讲,你先自己看吧。〃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以便自己能看书的愿望和兴趣。这时老威特才开始教小威特识字。   
小威特有了读书的兴趣,就十分刻苦了。不久,这个孩子轰动了附近地区。他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了,并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的校长说:〃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很明显,这是老威特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3。用〃相机引导法〃诱导孩子的读书兴趣。   
孩子最怕听父母说的一句话是:〃快去看书!〃因为这句强迫孩子的话,不啻向孩子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使孩子完全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正确做法是〃相机引导〃在适宜的时候引导孩子的读书兴趣。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司有和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当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时,全家人不论在干什么事都要停下来看电视,看完后全家讨论。由于他和他爱人、儿子都看过《红楼梦》原著,所以讨论时他们三个人都能讲几句,而女儿没看过小说,除了电视剧上的一点内容之外,她就插不上嘴了。一插不上嘴,就产生了心理需求,就要问;她一问就好办了,他只稍做解释,然后告诉她这件事在书中哪一回里有。   
在讨论中,女儿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历史、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尤其感兴趣,那是从电视画面上看不出来的,于是他又推荐女儿读〃红学评论〃方面的文章。就这样,女儿从看电视剧《红楼梦》到看长篇小说《红楼梦》,兴趣产生了较大的迁移,大部头的书捧在手中也不感到厌倦,而是兴致勃勃地看完它。由此,她开始主动提出要看国内外的名篇名著。   
4。利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广为世人称颂。不仅如此,苏洵还因教子有方被世人称颂。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虽然苏洵多次对他们晓之以理,但这样的说服教育也没见什么成效。不过苏洵并未采用〃棍棒〃的办法对孩子实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一来,就将书〃藏〃了起来。两个孩子发现了这个问题,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后来苏洵以及苏轼、苏辙兄弟俩在文学方面都有很大造诣,被时人称为〃三苏〃,纳入了〃唐宋八大家〃之列。   
第6节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孩子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