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狙击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狙击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一来,正面的日军部队肯定疏于防范——因为他们想不到,这支缺弹少粮、疲惫不堪的中国部队,竟然打算逆着自己的主攻方向向外突。 
    笔杆儿连长接受了二排长的主意,上报给了代营长。 
    最后传达下来的命令是:部队分散向东南方突。等摆脱了鬼子之后,再绕弯向西北方转进。目标——南京城的中华门。 
    很快,全体官兵都准备了起来。 
    全营现在只剩下120多人,营长成了连长,连长成了排长,排长成了班长。 
    按计划,所剩官兵分成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又分成三拨,趁着夜色悄悄地向东摸。 
    萧剑扬跟小苏北都编在二排长的那个班里。 
    动身前,二排长叮嘱大家,除了枪支、弹药、水壶,其他的东西全部留下。 
    步枪上刺刀,轻机枪用枪皮带挎在身前。 
    几名膂力好的弟兄走在前面,所有剩下的手榴弹都集中在他们身上,手榴弹袋挂得左一条右一条。木头柄后头都拧开了盖儿,手上还现拎着两颗。 
    枪炮声停息了。黑夜像冰冷的湖水一般,荡漾开来。 
    第一拨的弟兄出发了,很快地消失在黑暗中。 
    萧剑扬他们爬出堑壕,静静地侯着。 
    过了半晌,二排长一挥手,11条身影开始顺序向前运动。 
    每条身影从二排长的身边经过时,他都轻轻地嘱咐一句。 
    当萧剑扬经过的时候,听到了他尽量压低的声音: 
    “如果打散了,自己跑!” 
    (五) 
    天快亮的时候,萧剑扬被冻醒了。 
    他从藏身的一座草垛子里悄悄探出头来,向四周仔细打量了一圈儿。 
    清晨的田野上,看不到一个人影。枯黄的稻田里,铺了一层白白的纱巾——那是夜里未化的霜花。 
    还不到开战的时候,不论保卫者还是入侵者,都还在睡意朦胧中。四下里一片寂静,偶尔有两声短促的鸟鸣,很快就被清晨的寒气淹没了。 
    昨天晚上,萧剑扬他们一拨人在往外突围的时候,撞到了一股日军的部队。一阵短兵相接,队伍被冲散了。等他甩掉了鬼子的尾追,发现自个儿成个单影子了。 
    他定了定神,选定了一个远离鬼子战线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走出大约七八里地,他觉着够安全了。一松劲儿,疲倦和困乏猛地就扑上来了,他脚下一晃,差点栽倒在地。 
    不过他还是咬着牙向前走了一段,直到发现一座田野中的稻草垛子。 
    他刚刚把身子全部钻进草里,就被睡意完整地吞噬了。 


第三章 烈骨秦淮
第三章 烈骨秦淮(9)
    这会儿,他从睡了一夜的稻草垛子里探出头,认真地观察周围的情况。确定没有敌情,他迅速地爬了出来。 
    太阳从地平线下面露了个小脸。萧剑扬根据日头的位置,判断了一下自己的大概方位。 
    他紧了紧腰间的皮带,把皮带往里又扣了两个扣子——从昨天中午起就没正经吃东西,肚子瘪下去很多。 
    他从挎包里摸出那根用来计算日子的皮绳。昨儿个又守了一天,他慢慢地在皮绳上系好第三个疙瘩。 
    然后,他理好步枪,最后确定了一下方位,接着动身。 
    由于不清楚周围日本部队的分布,为了更保险起见,他决定继续向偏南的方向走几里,然后再绕向西北方。 
    太阳爬出了地平线,可四下里还是冻得够呛。 
    这南京郊外的田野里,分布着一块块收割后的稻田。除此之外,还常常见到一片一片的水塘。在寒冬的清晨,水塘表面结着一层薄薄的冰。冰面反射着寒气四溢的白光,让人看了冷到骨头缝里。 
    北面偏东和南面偏西的地方,都开始响起了零星的炮声,是鬼子的炮兵开始每天早晨例行的试射了。 
    萧剑扬又把皮带勒紧了一下,加快了步子。 
    走了几程,突然,在路边的荒草中,出现了一个模糊的轮廓。看样子,像座不高的小房子。 
    萧剑扬弯下腰,把中正式步枪提在右手上,悄悄接近那小房子。 
    等离得近了,他发现这房子怪模怪样的,像是用生铁铸的。再细瞅瞅,它下半身有一溜圆圆的轮子;轮子四周,还有一圈儿用钢铁攒成的带子。 
    萧剑扬琢磨过味儿来了——这不是小房子,是辆铁壳子战车。 
    他吓了一跳,赶紧卧倒,以为自己碰到了鬼子的铁甲王八。 
    在枯草丛中趴了一会儿,没听到什么动静。他微微探起头,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这辆战车的个头和形状,跟以前看到日本铁乌龟样子大不一样。 
    特别奇怪的是,这辆战车沉默地蹲在路边,没有一丝动静。可身上找不出一点受伤的痕迹。 
    战车的附近,看不到一个人影。 
    萧剑扬想了想,好奇心驱使他去看个究竟。 
    他又向前爬了一段距离,而且换了个方向。 
    这回,他看清楚了: 
    在这辆铁甲战车的后腰上,有个沾了灰土的白色戳子——青天白日徽。 
    自己的战车! 
    萧剑扬觉得喉头哽了一下。这是他长这么大头一回瞅见自己人的战车。 
    没想到这头一回见到的,就是个被废弃的铁家伙。 
    【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国当时仅有的一支装甲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装甲兵团)派出战车参加了战斗。 
    萧剑扬所见到的那辆战车,是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的1号A型战车。 
    该型战车重5。3吨,高1。72米,长4。02米,宽2。06米。】 
    一种强烈的冲动推了他一把,他燃起一股渴望——去到跟前瞅瞅这辆战车,去摸摸这伙计,哪怕它已经不能动了。 
    他探起半个身子,仔细地扫视了周围一圈。没什么人,他猛地跃起来,迈开步子冲到战车的旁边,然后迅速蹲下身子。 
    他用不拿枪的左手,摸了摸战车侧面的车体——冰冷的车体,像是一头失去了呼吸的巨兽,没有一丝生气。 
    他又拍了拍战车身子下的那几个大铁轮子,心里很是感慨。 
    他想起了副班长,还有很多倒在东洋人铁王八前面的弟兄们。 
    战车的表面有一些清晰的弹痕,明显是不久前才挨上的。不过基本没看出有什么大的伤处。 
    萧剑扬觉得实在是心疼——就这么给扔下了? 
    他正瞧着,路边的野草丛突然晃动了起来。 
    有人来了! 
    萧剑扬赶紧一个滚翻,爬进路边的另一丛枯草。 
    他端起枪,静静地等着。 
    从草丛中钻出来两个人,个子都不高。他们默默朝那辆铁甲战车摸过去。 
    萧剑扬默默地用枪口对准他们。这时,他发现那两人领子上的领章很奇怪——那两块领章,在清晨的日光中,显得银亮亮的。 
    【当时国民革命军装甲兵的领章,其底色为金属铬的银亮色。】 
    他闹不清这两人到底是哪部分的,甚至搞不清他们是敌还是友——中国人跟日本人本来就长得差不多。 
    两个人围着战车转了半圈,又爬上爬下摸估了一阵儿,接着停下手,开始小声交谈。 
    尽管他们声音压得很低,但在清晨的空气中,还是比较清晰地传了过来。 
    萧剑扬的耳力本来就很好,这下他听清楚了——是中国话! 
    他赶紧爬了起来,压低嗓音兴奋地嚷了一声: 


第三章 烈骨秦淮
第三章 烈骨秦淮(10)
    “喂!” 
    那两个人倒是被这草丛里冒出来的萧剑扬吓了一大跳,其中一个人手里的撸子马上指了过来。 
    不过很快地,他们认出萧剑扬身上的军装——中国兵。 
    【撸子——当时中国民间对自动手枪(弹匣在握把内)的俗称。】 
    萧剑扬一溜小跑地过来了: 
    “兄弟,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两个人没说话,上下打量了一会儿萧剑扬。 
    “你呢?” 
    手里领着撸子的军人反问道。从领章上看,他的军衔是少尉。 
    萧剑扬连忙报明了自己的番号。 
    “51师的?嗯……” 
    那位少尉点了点头,面色和缓下来。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萧剑扬听着有点费劲。 
    旁边那名比较年轻的中士也凑了过来:“就你一个人?还有其他弟兄吗?” 
    他眼里满是期盼。 
    萧剑扬摇摇头:“就俺一个。俺们连突围的时候给打散了。” 
    年轻的中士失望地叹了口气。那名少尉没吭声,默默地把撸子插回腰间的枪套。 
    萧剑扬跟那位年轻中士聊了几句,这才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这两位兄弟是战车团一营二连的,前两天在这附近给步兵弟兄提供支援。 
    昨天天黑前,他们战车连接到命令后撤。当开到这条土路边的时候,这两位兄弟开着的战车,突然撂挑子了——是机械故障。忙活了半天没修好,长官下令,放弃战车,乘员们徒步后撤。 
    听完年轻中士的叙述,萧剑扬不解地问:“那你们咋又回来了?” 
    南方口音的少尉没搭理他,转身爬上战车,继续在车体上四处查看。年轻的中士热心地回答着萧剑扬的问话: 
    “俺们在路上,越想越憋得慌,好端端的一辆战车就这么给扔了……”他一口地道的河北口音。 
    “这兄弟开不动了”他用手亲热地拍了拍战车的车体:“可身上的家伙还都能使。” 
    停了停,萧剑扬问道: 
    “你们打算怎么干?” 
    年轻的中士扬起手,朝上指了指,很干脆地答道: 
    “俺们俩准备藏在战车里,等鬼子的步兵顺这条路过来,猛地扫他一家伙!” 
    萧剑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瞧见了两根细长的枪管,从炮塔里伸出来。 
    这种枪管他从没见过,上面开了不少小窟窿,像是根铁铸的笛子,遍身开了许多个吹孔。 
    寒冷的日光里,铁甲战车的枪管无声地指向远方,指向日本步兵就要行进过来的方向。 
    (六) 
    萧剑扬再次打量了一圈周围的地形—— 
    这一带的地形还可以,开阔而略有起伏。一条土路由南向北穿行,忽高忽低。 
    那辆战车斜蹲在土路的东侧,这里正好是个小土包,比四周的地表高出一块儿。 
    战车的南边和土路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片水塘。水塘占地不少,就像两个小湖。 
    战车的东边,下了一道土台阶,是一大片收割后的稻田,很开阔。田埂间残留着一些稻梗茬子。稻田中有几滩水洼,上面结着薄薄的冰。 
    在稻田的南边,靠近水塘的地方,有两排稻草垛子,活像一个个表面粗糙的棒子面窝头。 
    稻田往北,是座小土岭。土岭上长着一大片枯黄的灌木林。 
    这时,南方口音的少尉从战车上跳下来,又一次瞅了一眼萧剑扬,有点不耐烦地挥了挥胳膊: 
    “赶紧撤吧。要是日本人上来了,你想撤都不好撤了。” 
    他的语气里,透出一股子对这名步兵战士的不屑。 
    萧剑扬有点被激怒了。他利索地把中正式步枪抄在手里,在战车少尉眼前没好气地挥了一下: 
    “你们开的那是铁家伙,俺手里的也不是高粱秆儿!” 
    战车少尉怔了一怔,倒没有生气。从这位陌生的步兵战士身上,他感受到了某种东西——某种让他颇为欣赏的东西。 
    他想了想,然后扬手指了指战车东北方的那座小土岭: 
    “那这样,你埋伏到那片树林里。等鬼子上来了,你多少放几枪,就当个‘疑兵’吧。” 
    他的语气和缓了许多。 
    萧剑扬收回步枪,点了点头。他没听懂这“疑兵”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不过大致也能了解那少尉的意思。 
    萧剑扬觉得,这少尉大概也是很念过几年书的人,起码不比自己连里的笔杆儿连长少。 
    一面想着,他一面顺手摸了摸腰间的子弹带。 
    这一摸,心里不觉有些怅然——“飞子”剩下的太少啦…… 
    【飞子——东北绿林的黑话,指子弹。】 


第三章 烈骨秦淮
第三章 烈骨秦淮(11)
    年轻的中士这时已经开始往战车车身里头钻了。 
    太阳升高了一些,但还是没带来什么暖意。 
    东面和西面陆续响起了炮声。头顶的空中,也开始有日本人的飞机掠过。 
    年长的少尉一只脚踩在履带上,准备往炮塔里爬。 
    “兄弟,你也赶紧准备吧!”他偏转过脸对自己的步兵同伴说。 
    萧剑扬应了一声。 
    “咕噜噜……”他的肠胃里发出了一阵急促的鸣叫。 
    战车少尉瞧了瞧萧剑扬的脸,那脸上充满了饥饿的神色。 
    他从战车履带上收回脚,从身上的挎包里摸出一个小纸包,塞给萧剑扬。随后重新爬上车身,很快地消失在炮塔里。 
    萧剑扬接过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半个白面饼子。他心头不禁一热。 
    使劲儿咬了一口饼子,他一面嚼,一面沿着稻田边儿往北走。他也要抓紧时间熟悉熟悉自己的伏击阵地。 
    走到稻田的最北头,他突然站下了,没继续往小土岭上走。 
    那两排稻草垛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草垛子一人多高,腰肥肚圆。 
    他一想,既然昨天夜里自己可以缩在这种草垛子里睡觉,那这当下不也可以用它当个隐蔽的射击掩体吗? 
    况且,跟那座小土岭相比,这里更靠近土路,射击位置更好。自己身边剩下的飞子没几颗了,待会儿开起火来,为了保证“飞子上线”的准头,最好的法子就是缩短伏击的线路。 
    【飞子上线——东北绿林的黑话,指让子弹击中目标。】 
    主意定了,他三口两口吃完剩下的饼子,然后跳进稻田,走到草垛子跟前。 
    两排草垛子一共有十一二个。萧剑扬仔细观察了一下,选中了一个。 
    这个垛子不是最高大的一个,因此不会太惹眼。而且,它的位置相当好:朝南,射界相当开阔——步枪的火力可以控制一大片地界;朝北,有一片荒草通向那个小土岭——这样在情况不好的时候,可以隐蔽地转移到小土岭上的灌木丛里去。 
    他先绕到这草垛子的北面,把步枪背在身后,伏下身子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