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何智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是非非何智丽-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队为什么不派小山智丽上场?

  不得而知!

  经过推测分析,人们得出的解释是:日本队在团体赛与中国队对阵的时候,撤下小山智丽,可能是日本队考虑到即使让小山智丽上场,也打不过中国队。与其如此,不如让小山智丽休息,集中力量夺取女单冠军!

  在中国队获得女子团体冠军之后,女单冠军争夺赛便拉开帷幕。

  经过抽签,小山智丽排在上半区。对于她来说,排在上半区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世界女子乒乓第一号种子选手邓亚萍,也排在上半区,要与她遭遇。此外,在上半区还有中国队的王辉、李菊,韩国的柳智惠,朝鲜的金弦姬等。

  女单比赛开始了。

  五月三日中午十一时四十分,拉脱维亚选手卡拉佐娃早早已经上场等候。她的对手,便是小山智丽。

  令人费解的是,小山智丽迟迟没有露面。

  裁判、观众、记者们都到场了,却不见小山智丽的身影。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日本领队通知裁判:小山智丽不参加女单比赛!

  这消息顿时传遍了第四十四届世乒赛赛常在四十三届世乒赛,小山智丽在临赛前突然生病,不去天津,引起新闻轰动;这一回,小山智丽又以出人意料的弃权行动,引起了新闻轰动!

  记者们、特别是中国的记者们,感到不可理解。

  记者们到处寻找小山智丽,却见不到小山智丽。

  记者们寻问日本队领队,领队答复说,小山智丽“独来独往”,她不跟日本队员住在一起。记者问日本队领队:“小山智丽为什么突然弃权?”

  日本队领队这么说明:“小山智丽身体不佳,不能参赛。她不仅放弃参加女单比赛,而且也放弃双打比赛。”

  记者们感到纳闷:前几天,在团体赛刚开始时,小山智丽不是打得很不错吗?

  怎么会突然“身体不佳”呢?

  日本领队这么解释:“小山智丽的肩伤未愈,原本就不打算来曼彻斯特,但是为了日本队的荣誉,还是坚持来了。在团体赛之后,她患感冒,发着低烧,而且嗓子疼,不能参加比赛。

  所以,她最后听从了家人的意见,决定放弃比赛。”

  记者们穷追不舍,在曼彻斯特找到了前来助兴的小山智丽的公公小山藤兵卫。

  小山藤兵卫证实了日本领队的话。他作了这样的答复:“小山智丽弃权的原因,是她腰部有伤。正因为这样,日本队在四月十四日就到达曼彻斯特,而小山智丽为了养伤,直至四月二十二日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达这里。她是日本队的主力。在团体赛中,在与韩国队交战时,她勇猛地夺取了两分。但是她打得太累了,伤病复发,所以在日本队与中国队的团体赛时,她就无法上常虽然她休息了一下,仍然没有把伤养好,所以她不得不在女子单打与双打中弃权。”

  小山智丽一家,提前打道回衙了。

  由于小山智丽弃权,中国队除去了“心腹大患”。这样,不论是四十三届世乒赛,还是四十四届世乒赛,女单冠军都是在小山智丽没有参赛的情况下产生的。

  面临婚变风波

  从曼彻斯特回到日本大阪,外人莫知,小山智丽家中爆发了“战争”……她忍受着内心的巨大痛苦。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向来好强而又爱体面的她,一直把家庭的变故,瞒着新闻界……自从广岛亚运会之后,在小山智丽被骂为“卖国贼”之后,她每一次回上海,都是悄悄的。众所周知,由于她有许多不便之处、难言之处,她回上海不愿接受上海记者的采访。所以,她回娘家,从不惊动上海的新闻界。

  但是,出于多年的友谊,她回到上海,总给笔者打个电话,或者小聚一回,聊聊自己的近况和心境。

  笔者感到有点异常的是,一九九七年年底,她没有回到上海,往年,由于她的公公年年要到中国苏州谛听新年的钟声,她也就随着公公、婆婆、丈夫一起回到中圆,来到上海。

  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夜,电话耳机里又响起熟悉的声音。她告诉我,又一次回到上海。

  这一回,她是从香港取道上海回大阪。她说,已经很久没有回上海。她的右手患腱鞘炎,日益严重,影响成绩。在日本治不好。听说香港有治这病的专家,她就专门飞往香港医治。不过,香港医生要求她在香港住一个时期,治一个疗程,而她赛事繁多,无法在香港久留,这次,在香港治病之后,顺路回上海。

  她时间很紧,只住两天就走。本来想在第二天与我一起喝午茶,但是临时有事,未及晤面。她是一个新闻不断、风波不停的人物。这次,在电话中,她告诉我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她与小山英之分居了!

  据她说,事情的起因,是小山英之跟一个“小队员”,发生不正常的关系!

  这个“小队员”,本是她手下的队员。她是日本池田银行乒乓球队的教练,小山英之则是总教练,手下有许多队员。这个“小队员”是日本人,才一米四多,比小山英之小二十二岁。她是在从曼彻斯特回来后,发现小山英之有了外遇。

  她很严肃地向小山英之提出,要求他与那位“小队员”立即停止不正常的关系。

  小山英之向她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不再与那位“小队员”来往。

  然而,非常遗憾,她发现,小山英之仍用手机与“小队员”联络。

  她无法容忍,在一九九七年六月,搬出了小山家,住到池田银行俱乐部。

  从此,她与小山英之分居。

  她要求与小山英之离婚。然而,小山英之却一直拖着。

  一九九八年四月,她不得不向日本法院正式提出,要求与小山英之离婚……池田银行非常尊重她。池田银行把小山英之除名,任命她为乒乓球队的总教练。

  尽管如此,她一直对新闻界保持着沉默。她关照笔者,不要把她这一婚变消息“捅”出去。笔者尊重她的意愿,没有向新闻界透露这一消息。

  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三日,第十四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大阪举行。

  大阪已经成了小山智丽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举行第十四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她又一次引起公众的关注。

  十月三日,她与中国队王楠交手,人们以为她必胜无疑,因为她曾十分轻松地打败过王楠。

  但是,她上场后,显得精神不振,竟然败在王楠板下!

  记者们追问她,为什么连王楠都打不过?

  她说出了实情:一年来婚变困扰着她,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她这时候说出实情,因为她与小山英之的离婚,已经诉诸法院,迟早会被新闻界知道……顿时,这成了轰动性的新闻。

  这是因为在九年前,当地东嫁,从何智丽改为小山智丽时,那高规格、隆重而又盛大的婚札,曾轰动东瀛。日本各大报以整版刊登这位来自中国的世界冠军与小山英之的婚纱照片。“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谁都未曾想到,如此圆满的异国婚姻,在九年后会破裂。

  从何智丽变为小山智丽如此轰动,如今再从小山智丽变为何智丽,也引起轰动。

  翌日——十月四日,日本各大报都发表了小山智丽将与小山英之离婚的新闻。

  十月五日,上海《文汇报》率先转载了来自日本的新闻。当天,上海《新民晚报》又转载了上海《文汇报》的消息。

  十月六日,中国各报刊载《小山智丽又将姓何》的新闻。

  其实,如果笔者要发布这一新闻的话,首发者必定是笔者——诚如她不参加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的新闻是由笔者首次发布一样。

  记者们当然也紧紧追踪小山英之。小山英之抱怨说,结婚那么多年,没有孩子也是导致感情破裂的原因之一。他说,小山智丽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他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何智丽则告诉笔者,所幸,她与小山英之还没有孩子,不然,离婚对孩子的打击太大了。

  她不是不会生孩子。她说,她一心扑在乒乓球运动上,扑在事业上,生了孩子,他怎么还可能在沙场上拼搏?

  她说,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她不是那种丈夫的“附属品”。她以为,她与小山英之的缘分已尽,分手是正常的。尽管这是由于小山英之对爱情不忠引起的。最初,她曾痛苦万分,心理上受到极大压力。如今,意识到这婚姻已经无可挽回,也就不再有所留恋,也就想通了。

  确实,她可以说是“女强人”、“事业型”一类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常常遭受婚姻的不幸。她仍把事业看作高于家庭。正因为这样,她并不把这次婚变看得太重。

  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与结婚九年的小山英之离婚,成了她一生中的第四场大风波。这场风波尚在进行、发展之中……是是非非何智丽我采访过许多世界冠军,然而,何智丽是一个特殊的冠军。正因为这样,我对她的采访,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和她相识十年,我对她的采访也持续了十年。我们从最初的采访关系,到后来变成可以倾心相谈的朋友。我对她的了解,也从最初的多少奖杯、多少胜负的夺冠史,到后来深入了解她的心路历程。

  在我的眼中,何智丽是一个鲜明的人:她的优点非常鲜明,她的缺点也很鲜明。她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执着,令我非常感动;然而,她在获胜对面对日本记者那些随口而说、非常冲动的话,却又令我感到遗憾。

  何智丽给我极深的印象,是四个字:要强好胜!

  在我的眼中,她又是一个倔强的女性。十年间风波不断,她以非凡的毅力从风波中挺了过来。她的拼搏,不仅仅在墨绿色的乒乓球台,更多的是在她的人生之路。何智丽的是是非非,其实全是由她的“复出”引起的。

  在何智丽变为“小山智丽”之后,如果她安安心心当个“日本媳妇”,生儿育女,她完全可以惬惬意意,养尊处优,成为小山家的“少奶奶”。她的公公小山藤兵卫是日本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这样的家庭背景加上她的世界冠军的不平常身份,她完全可以扮演中日两国“友谊天使”的角色——只要她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说些友好的话,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或者企业投资做点牵线搭桥之类的工作,她就会在中日两国都受到好评。

  然而,她却成看小山家的“少奶奶”不做,偏要复出乒坛。

  何智丽为什么要“复出”呢?对此,我听到各种说法。

  有人说,这是何智丽在日本要“谋生”嘛!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对何智丽在日本的生活不了解。固然,中国许多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出国是为了谋生,固然何智丽的先生只是日本一位土木工程师,但他的父亲却是大阪的大企业家。他家两幢花园洋房,何智丽和小山英之住一幢,公公、婆婆住一幢。所以,何智丽在日本过的并不是“打工仔”的生活,她完全不必去靠打球挣钱。她甚至把自己打球所得的奖金捐给日本神户地震灾民。所以,从经济利益角度去解释何智丽的“复出”,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说,这是何智丽的“复仇心理”在驱使。何智丽要“复”什么“仇”呢?

  那就是当年中国体育界某些领导因为她反抗“让球”,把她排除于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的名单之外。如今,何智丽要给中国乒乓球队一点“颜色”看看!

  我不能说没有这种因素。不光是何智丽,何智丽的恩师。

  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孙梅英也曾多次跟我谈起,把何智丽排除于奥运会参赛名单之外,是极其错误的。但是,那只是中国体育界个别领导的问题,何智丽大可不必因此跟中国乒乓球队“作对”。在我看来,何智丽“复出”的根本原因,用她自己对笔者所说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对于她来说,“乒乓高于一切”!

  他的父母曾送给我一帧何智丽三岁时手持乒乓球拍的照片,她从小就爱上这小小的银球。她是个性极强的女性。远嫁日本,在盛行“大男子主义”的日本,不是丈夫改变了她,却是她改变了丈夫!小山英之原本并不会打乒乓球,只是在接待上海乒乓球队来访时,认识了何智丽,为了与何智丽有共同的爱好,他去学打乒乓球。婚后,在何智丽的“培养”下,他成了她的教练。何智丽甚至影响了她的公公、婆婆,不论何智丽到哪里比赛,公公、婆婆也随着飞来飞去,成为观众席上最热心的观众。所以,何智丽成了小山家的“中心”也正是出于对乒乓球运动的酷爱,何智丽宁可结婚九年不生孩子。

  至于她穿上日本队球衣,何智丽曾对笔者说,“这是无可奈何的!”她说,你要参加世界性的比赛,总不能说,你是以何智丽的名义参赛,你必须加入某个国家的球队。我嫁到日本去,加入了日本籍,当然只能以日本队队员的身份参赛。她还说,“我也知道,日本军国主义过去侵略过中国,所以中国老百姓对日本、尤其是对‘太阳旗’,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如果我嫁到泰国去,作为泰国队队员打球,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可是,我无法选择。再说,日本军国主义并不等于今天的日本。至于胸前要别日本‘太阳旗’标志,那是每一个日本队队员都要佩带的呀!”

  我提及,中国观众在观看电视转播时,听到她在赢球的时候说“要唏”,很反感。她很惊讶。因为她在日本久了,说惯了“要啼”,这正如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会随口说“OK”一样。

  我又说,你在广岛打败邓亚萍,夺得冠军时,对记者们说:“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有人就说,这表明你为日本夺得冠军,比过去代表中国夺得冠军“高兴”。她又感到惊讶,说“怎么可以那样理解的呀”!她说,我从一九八九年去日本,整整苦练了六年,这才在广岛夺得冠军,所以说“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

  是是非非,何智丽众说纷坛。在我看来,评论何智丽,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