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何智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是非非何智丽-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汇报》的这条新闻,顿时引起成千上万的读者的注意,震动了全国的新闻界。

  《文汇报》“捅”出的消息,当时尚未传到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耳朵里。因为中国乒乓球队男队在山东威海,女队在辽宁丹东,都在进行大赛前的封闭式训练。

  这一“封闭”,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在丹东训练基地,二里以外,就可以听见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哪来这么多观众呢?原来,那是高音喇叭在不断播送观众欢呼声的录音。因为这次奥运会是在汉城举行,韩国的观众以高声呼叫而“著称”。为了使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能够适应汉城的比赛环境,于是,教练就来了这么一“招”,使运动员能够在大赛前熟悉这种高声“啦啦队”。

  在丹东,张燮林正忙着让焦志敏、戴丽丽、陈静迎战“梁英子”。“玄静和”、“巴托菲”。这些“敌手”是教练预料在奥运会中会与中国乒乓球女运动员交战的,所以专门培养了模拟“敌手”的陪练运动员。

  许绍发则在山东威海,忙于中国乒乓球男队的迎战工作。

  据云,中国男队在威海基地,所用的乒乓球和球桌,全是韩国的。韩国的球桌比中国的硬,而乒乓球壳半边软半边硬。

  因为奥运会要在汉城举行,中国乒乓球的选手们必须适应韩国式的球与桌……

  直到记者打电话到训练基地,要求采访许绍发、张燮林,他们这才大吃一惊,追问:“是谁泄露了‘天机’!”

  然而,正是由于上海《文汇报》把中国乒乓球队的“天机”公之于众,于是,围绕何智丽能不能参加奥运会,掀起了第二次风波。

  全国议论纷纷,方方面面的责问、追问电话不断打到中国乒乓球队,打到国家体委,迫使张燮林、许绍发、李富荣这“乒乓三巨头”都不得不出来解释为什么不用何智丽。

  一九八八年八月六日这一大,何智丽成为全国瞩目的新闻争议人物,张燮林、许绍发、李富荣都通过新闻传媒表态。

  这一天,《中国体育报》刊登在辽宁丹东率女队作封闭式训练的张燮林通过长途电话对记者发表的谈话——《名与实之间的选择》,回答了关于何智丽奥运会落选的原因。张燮林强调了何智丽“单打对外国选手威胁不大”、“双打不理想”,为此只得“忍痛排除了”。

  《中国体育报》的报道全文如下:

  编辑同志:

  近日从几家报纸上读到何智丽奥运会落选的消息。何智丽是国际乒联公布的今年世界第一号女子优秀选手,为什么不准她参加奥运会,而且让知名度不高的陈静取而代之?

  北京何竞辉

  带着何竞辉提出的问题,记者通过长途电话,采访了正在辽宁丹东率女将作封闭式训练的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国家女队主教练张燮林。

  听到记者的提问,张燮林说:“这几份报纸还没有看到,上面提到陈静要参加奥运会了吗?喔,这不太妙——我们的名单还没有宣布,目的是想出奇兵,这样一来,欧亚诸强便得到研究对付我们新阵容的时间了。

  问:既然“军机”已大白于天下,您能否谈谈用陈静取代何智丽的原因?

  答:可以。按规定,中国女队参加奥运会只能出三名单打队员、一对双打选手,而这对双打选手必须在三名单打队员当中产生,不得另报。所以,中国队只能派三员女将参加奥运会乒赛。

  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李惠芬五人具有报名资格。我们只能五取其三。这种取舍是根据两个条件:一,单打对外国选手威胁大;二,双打配合好。

  焦志敏比较符合这两个条件,被最先确定下来。陈静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中以三比一战胜南朝鲜新秀玄静和,立了大功;在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两次访欧赛中敢闯敢搏,几乎战胜了所有欧洲名将。考虑到我女队日渐老化,缺少生气,教练们一致决定奥运会启用外队不够熟悉的二十一岁的陈静。

  第三个确定下来的是戴丽丽。她在双打中发球、接发球及“前三板”的战术比较出色(曾获五次全国女双冠军、两次世乒赛女双冠军),自黄石冬训以来,她与焦志敏配合双打时间较长,彼此感到谐调;在今年的亚欧对抗赛中她胜了南朝鲜的梁英子及众多欧洲名将,仅负于朝鲜队的李粉姬,战绩略优于何智丽。

  何智丽是位很优秀的选手,能自觉吃苦,训练态度很好。她今年先后在亚乒赛和广州公开赛中获女单冠军。但考虑到这两次比赛她都没有碰到外国强手——前一次是胜了南朝鲜的洪次玉之后,再胜李惠芬和香港的齐宝华而夺魁,这两项冠军显然不足以成为权衡取舍的根据。另外,今年初的英国公开赛及中国乒协杯赛中,她与焦志敏配合双打不理想,后改为与李惠芬配对也不理想:亚乒赛负于中国台北队一对选手,广州公开赛又负于日本的内山/桔川,因此何/焦、何/李配对的可能性只得忍痛排除了。

  问:能谈谈这份名单产生的过程吗?

  答:七月初,我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队内搞民意测验,倾听大家对奥运会人选的意见。此后,女队教练组才定了焦、陈、戴三人名单。这份名单于七月中旬经过中国乒协教练委员会、中国乒协主席和副主席会议两次专门研究通过,而最后被确定下来的。

  问:对这份名单引起的一点小波动,您想说什么吗?

  答:我们的女选手都渴望参加奥运会,都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这一点应当肯定和发扬。同样还应当发扬的,是中国乒乓球界坚持多年、受益匪浅的大协作传统。这篇报道,反映了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的意见,其实也全面反映了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的意见。

  这一天,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对新华社记者王俊珍发表谈话。

  许绍发谈及何智丽落选的原因时,那口气,是令人震惊的:“女队教练们经过比较,首先排除了何智丽。”

  世界乒乓女选手第一号种子,怎么会成了“首先排除”的对象呢?

  许绍发所列举的理由,与张燮林相同。

  许绍发的谈话报道如下: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今天从男队进行封闭式训练的成海市临时回到北京。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中国乒乓球参加奥运会阵容产生经过。

  以往,中国队参加世界大赛的名单主要由上级领导确定,而这次不同,因为己实行了总教练负责制。今年初,国家体委领导己明确,乒乓球男、女队参加奥运会的决策,分别由总教练许绍发和副总教练张燮林负责。

  由谁参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而能否在首次进入奥运会的乒乓球四项比赛中夺到金牌,关系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上的位置。因此,确定参赛人选是极其慎重的。七月,中国乒乓球男女队的教练们经过认真分析、反复比较,女队还搞了一次民意测验,提出了参赛名单,最后由许绍发、张燮林拍板。许绍发接着这样谈到“首先排除”何智丽的原因:女队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队员共七人。耿丽娟、管建华已不打,剩下五人,都很出色。但出谁更有利呢?女队教练们经过比较,首先排除了何智丽。

  世界冠军何智丽连夺三届亚洲女子单打冠军。六月份还获得广州中国公开赛冠军,但多是队友击败外国强手后,再胜队友夺魁的。她对国外强手的战绩不如焦志敏、陈静、李惠芬。

  黑龙江选手焦志敏近来对欧亚两洲参加奥运会的强手仅负一场,民意测验得了全票,与戴丽丽合作打双打的得票数也是最高的,因而成为女队的第一人眩解放军选手戴丽丽前一段时间状况不佳,但恢复很快,亚欧对抗赛成绩很好,还曾两获世界、五获全国、多次获国际比赛女子双打冠军。从单打、双打两项考虑,戴丽丽也入选了。

  另一人选,是出湖北的陈静,还是出河北的李惠芬?教练们的意见不一致。两人的战绩都很好,一个打法独特,敢闯敢拼;另一个经验丰富,意志顽强。

  为增加队伍的朝气和活力,张燮林决定出陈静。

  总教练的抉择已经作出,要紧的是抓好奥运会前的训练。许绍发还告诉记者,威海的男队、丹东的女队,训练情况都很好,队员们情绪高昂,照这样下去,在奥运会上获好成绩大有希望。一九八八年八月六日这一天,上海《解放日报》则刊登国家训练局局长李富荣的谈话。

  报道原文如下:

  “何智丽最近成绩是不错的。但因参加奥运会的名单是由主教练张燮林决定的,他也只能表示个人的意见。”同时李富荣也不否认不让何智丽参加奥运会含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相比之下,李富荣比较直率。他既承认了何智丽“最近成绩不错”,又说明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着何智丽参加奥运“最近成绩不错”——这表明不应该排除何智丽;“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排除何智丽的真正原因。

  孙梅英、何智丽站出来反驳

  孙梅英理所当然,站出来为何智丽讲话。

  一九八八年八月六日这一天,《解放日报》同时刊登孙梅英的意见。

  孙梅英说:

  “我不能看着何智丽从三十九届世乒赛以来没有一个贴心的真正的指导教练。

  为了国家的体育事业,我拼命也要帮她练好球。”

  她指出:

  “何智丽最近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她目前的竞技状态可用最佳两字。”

  孙梅英透露了中国乒乓球队队内的民意:“最近,在女队二十二名队员无记名投票谁去奥运会时,何智丽获十八票,是全队第二名;两名陪练的女队教练说,何智丽的球艺,我们现在赢不了,别的女队员我们还能有输赢。”

  这一天,《文汇报》刊登了该报记者朱国秋采访正在北京的何智丽的报道,标题为《何智丽对本报记者说:“我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

  报道的全文如下:

  本报三日报道了世界女子单打第一号种子选手、上海运动员何智丽将不参加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消息,今许多球迷感到意外。今天晚上,记者在国家体委训练局找到何智丽本人时,她也摊开双手摇摇头说:“我对这个决定感到吃惊。我现在正处于巅峰状态,为什么不让我到奥运会上去夺取金牌?”

  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委员会的意见是:何智丽单打没有优势,双打成绩不好。何智丽对此却不以为然:“我本来不是打双打的,说我双打不好,真是莫名其妙。”

  单打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何智丽在三十九届世乒赛夺得冠军以后的成绩:六次重大的国际比赛,何智丽夺得三项冠军,一项亚军,其中有两次是在今年五月份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上和六月份举行广州中国国际公开赛上夺得冠军,她也是唯一连续三届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的女子乒乓球选手。这两次比赛夺冠后,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说:“何智丽只要正常发挥,没人能跟她抗衡。”

  在前一段的训练比赛中,何智丽成绩突出,和另一位女选手并列女单第一。而国际乒联新近公布的世界女乒种子选手中,何智丽也名列第一,成为法定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何智丽情绪激昂地说:“这些成绩都是我这几年的心血,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我不能参加奥运会,能说中国已派出最强的选手了吗?我这次是鼓足了劲想夺第一枚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一个运动员的生涯中能参加几回奥运会呵!”何智丽认为,教练员之间在打法、风格上的分歧不能拿运动员的体育生命作代价,教练员在汇报一个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时也应该尽量做到实事求是。也正是在这一天,《解放日报》刊登何智丽对该报记者的谈话,揭出了不让她参加奥运会的真正原因:“中国乒乓球队过去比赛素有‘让球’的‘传统’,三十九届世乒赛上我因抗拒让球,日子一直不好过,也导致了这次不能参加奥运会;但我还在争取,相信真理终究是真理。”

  在同一版面,刊登了记者对李富荣的质询。

  李富荣承认中国乒乓球队有“让球”的事情。他却认为“这也是事业的需要”。记者追问在三十九届世乒赛上要何智丽“让球”的决定是否正确,李富荣回避了,没有予以正面答复。

  为了充分说理,孙梅英以中国乒乓球队顾问的名义,在一九八八年八月九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奥运乒乓女队人选之我见》一文,批驳了张燮林的观点。孙梅英的文章,全文如下:我读了八月六日贵报《名与实之间的选择》一文,感到十分惊讶。这篇答读者问的文章所罗列的情况与我所了解的事实出入太大。作为中国乒乓球队顾问我是十分清楚何智丽的情况的。现将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三名优秀选手最近一年半成绩公布如下:(自一九七八年三月——一九八八年七月见下表)。

  何是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冠军,最近国际乒联公布的第一名优秀选手,是奥运会法定参加者,又是亚洲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八四——八六—

  —八八女单三连冠获得者),自三十九届以来六次国际比赛中获得三个冠军、一个亚军的好成绩。在以上六场比赛中,焦、戴均败在何的手下。这充分证明何在名与实两者均是列前的。

  戴丽丽曾为祖国赢得过不少荣誉,也曾经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两次女子双打世界冠军,但这些成绩已是三年前的事了。戴自三十九届以来没有拿过世界比赛与全国比赛女子双打冠军。

  何是打单打的,从来未准备打双打,所以不存在何打双打成绩差的问题。

  关于民意测验,也未公布实情,何在国家女队二十名队员投票中得十八票,仅次于焦,居第二位。从以上票数来看,何也是众望所归的,是队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