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3-金缕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居正3-金缕曲-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颊瓤趾蟾侠刺绞印U饫锿纷魉畹模枪俪∩系呐时戎摹D衬逞妹诺淖筇么笕顺至税萏爬窈卸袄次屎颍怯姨么笕巳舨焕矗癫辉馊艘槁郏空飧鲅妹盘绞庸耍歉鲅妹叛筛矣邪氲阒幔烤V莩抢锔餮妹抛圆槐厮担诮莞妹牛灰幸桓龃送罚渌囊脖囟嘉欧缍W钤绺侠次课实模呛愕栏О戳皆旱拇恚饬窖靡欢紫赂鞲菹赜兴豢瓷纤玖成惺拢抗俪∩鲜⑿械谋纠淳褪亲暧酰戎杂诒甲呷诺墓僭泵亲允遣豢戏殴庖淮窝杼趾玫牧蓟R皇奔洌V莩侵邪俟僭萍笱扛徘肮愠×绽淳合袷强砘崴频模诠僭苯舾下洗ё虐徒嶂那袄矗疵挥幸桓瞿芗秸爬咸U饫贤纷犹苏郧幕埃醒陨耸铺兀阍诤笤翰怀隼础=哟堑氖钦爬咸亩樱啪诱牡艿苷啪忧K缃窆伊烁鼋跻挛乐富拥奈迤废危靡簿驮谡饩V莩侵小R蛟谒秸肜捶玫墓僭辈缓眯型ゲ卫瘢啪忧餍猿斯倥壑淮┍惴汀C刻欤家障乱淮筠鹘鹬焐凹愕陌萏窈卸畈欢喽崖患湮葑印U庖惶齑笤妓扰剖狈郑啪忧谇霸嚎吞美锝哟ǔ檀右牧曛莞侠窗葳说奶胤氪笕耍幻胰私吹莞环莅萏U夥莅萏蚵孟袷橇偈闭乙徽藕熘叫聪碌模厦嬉恍醒仗蹇榈故瞧募αΓ和砩钏辰靼荨!笆窃栋驳闹乩钏常闭啪忧苑氪笕怂担澳闱疑宰胰ビ础!
  张居谦走出大门,只见李顺穿了一件油青布的直裰站在广场上静候。他旁边站了一个脚佚,挑了两只礼盒儿,一只方方正正,另一只圆鼓鼓的,大过府衙悬挂的大灯笼,都用红布罩着看不清里头的实物。张居谦看这礼担沉甸甸的,心里先已有了几分满意,忙迎上去抱拳一揖,笑吟吟说道:
  “李大人,屋里请。你的轿夫呢,让他们喝茶去。”
  “咱没有轿夫,”李顺擦着满头的大汗,恭谨答道,“咱是走着来的。”
  “你从远安走来?有二百多里路吧?”张居谦一惊。
  “不不,咱骑了匹驴子来的,进了城,咱就将驴子留在家里拴着。”
  “啊,我倒忘了,李大人就住在城里头。”
  张居谦说着把李顺引进客厅,先将他与冯大人作了介绍。冯大人是六品官,比李顺高了一品,加之他对这个不是科举出身的特荐知县有些瞧不起,故敷衍作答。李顺也不计较,与张居谦寒暄了几句,就从袖笼里掏出一张礼单递给张居谦,红着脸说:
  “听说张老太爷受了重伤,晚生寝食难安。远安穷乡僻壤,没啥置办的,备上一些土特产,给老太爷补补身子。”
  张居谦接过礼单一看,上面写着:“天麻十斤,乌骨鸡二十只。”顿时心中不悦,忖道:“你远安再穷,也不至于弄出这等上斤不上两的礼物来,这不是打发叫化子么?”他随手把礼单朝茶几上一丢,说道:“难为李大人心诚,但这份礼物断难收下。”
  “这是为何?”
  “家严生性不喜欢吃鸡。”
  “可这是乌骨鸡呀,”李顺郑重声明,“和天麻一起炖着吃,专治头晕。”
  “乌骨鸡还不是鸡?”张居谦怏怏不乐回道,“家严一闻到鸡汤味儿,就作呕。”
  “李大人啦李大人,你在荆州城住了这么多年,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闲坐一旁的冯大人趁机插话,“咱从山西调来夷陵任上还不到一年,就知道老太爷从来不吃鸡,他老人家最喜欢吃的,是鹅。”
  “对,家严喜欢吃鹅,”张居谦接过话头,“李大人,这乌骨鸡你还是拿回去。”
  李顺心下揣度这是张居谦嫌礼薄,一时无以回答。却说那天他在家中与到访的金学曾别过,当时就骑一匹小驴儿花了两天时间回到远安县衙,他虽然知道了张老太爷挨打的消息,但并未引起重视。大约过了十几天,县学教谕自荆州公干回来,向他备细说了湖广道远近州县衙门前往大学士府探视张老太爷的盛况,他这才发觉自己真是个笨人,居然想不到去大学士府拜望,却颠儿颠儿地回到县衙。如今只好再往荆州一趟送礼补个人情。提到送礼,他又犯了难,远安是个穷县,衙库里虽存有百十两银子,可那是一应差役的工钱和几位属官的俸资,万万动不得。何况他当上县令的第一天就为自己订下规矩,除了俸银,不可昧良心花公家一厘钱。搜遍箧笥,找出了二两碎银,吩咐衙役就用这些钱买了十斤天麻和二十只乌骨鸡。他自以为这是一份重礼,及至到了荆州,听说别的州县衙门送的大礼盒儿都是用骡子驮,外带还奉上一张银票,大的几百两少的几十两不等,这才为自己礼物的寒酸而发窘。想再添置些又苦于囊空如洗,只好硬着头皮带着礼挑子姗姗而来。
  李顺这边厢蔫头耷脑如坐针毡,颐指气使的冯大人在那厢又说起了风凉话:
  “李大人,你堂堂七品县令,怎么像个鸡贩子,二百里长途挑一担鸡来。”
  人有脸树有皮,李顺再木讷,对这种侮辱也受不了,便反唇相讥道:
  “冯大人,我是一个鸡贩子,想必你就是一个牙郎了,是不是搬了一座金山来?”
  “你……”
  “你们是衙门送礼,用的是民脂民膏,我李顺礼物虽轻,花的却是自家的俸银。”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张居谦赶紧出来调停,他用眼色示意冯大人不要做声,自家勉强挤了个笑脸朝李顺说道:
  “冯大人只是开个玩笑,李大人不必认真,常言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李大人这份情,我代表家严领了,只是这乌骨鸡,家严实在享受不了。”
  “张大人的意思,是让咱李某真的把这乌骨鸡挑回去?”
  “这……我已说过,李大人的心意我代表家严领了。”
  “既如此,李某告辞了。”
  李顺说着,起身朝张居谦打了一恭,提了提直裰,气鼓鼓走出了客堂。当张居谦赶出客堂喊了一句“李大人你走好”时,李顺已蹬蹬蹬走下踏道,他抬头望了望半空中飘着的“大学士张”的彩旗,心里头忽然涌起一股子酸楚,强忍着,两泡热泪才不至于溢出眼眶。这时又有两乘官轿抬进广场,他连忙低头疾走,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得背后有人气喘吁吁地喊道:
  “老爷,你要去哪里?”
  迷迷盹盹的李顺这才惊醒,抬头一看,竞已穿过了十字街口,连西大街都走了半截,喊他的人就是那个脚佚,肩上还挑着那红布盖着的一方一圆两只礼盒儿。
  “你真的挑回来了?”李顺问。
  脚佚悻悻然答道:“老爷,别个衙班的差人狗眼看人低,笑你是鸡贩子,还有……”
  脚佚欲言又止,李顺追问:“还有什么?”
  “由荆州府同知郑大人出面张罗,包下了大学士对面的章华酒楼,凡送礼的老爷都有筵席招待,随差也都有酒吃。”
  “你没吃上酒,感到窝囊是不是?”
  “小的叹息大人太折面子,那些烂嘴龟子乱嚼舌头,说得很难听。”
  “任他们说去,”李顺苦涩地一笑,四处张望张望,说,“我怎么走到这儿来了?”
  “是呀,小的寻思老爷家住南门,怎么就闷头朝西走,所以就在后头喊上了。”
  “这前面是啥地方?”李顺懵懂地问。
  “尽是些店家,也有一个衙门。”
  “啊,对了,”李顺猛然清醒了过来,一拍脑门子,“荆州税关就在前头,走,咱们到税关去。”
  “挑着这礼盒儿?”
  “挑着。”
  李顺说着又快步前行,挑佚跟着他,急匆匆走到了税关门口。
  听门子禀报李顺来访,金学曾赶紧迎将出来。这些时,金学曾在荆州城成了众矢之的。各衙门堂官像避瘟疫一样躲着他,就连平素言谈投契过从甚密的几位新结识的散官,也都不见人影儿。偏在这时候李顺来访,他既感诧异,又心生温暖。出得门来,见李顺一身便装,跟着的脚佚还挑了两只礼盒儿,不由得好奇地问:
  “李大人,你这是?”
  李顺苦笑了笑,道:“一言难尽,咱们进去叙说。”
  两人穿过大堂,径直走到金学曾的值房坐定,喝了一盅茶,李顺便把今日去大学士府的经历讲了一遍。金学曾听了哈哈大笑,谑道:
  “李大人,二两银子送礼,你这又创下了万历官场的奇闻,人家没轰你出来已是存了客气。”
  李顺心里怄不过,也就说了句粗话:“咱这是割卵子供菩萨,他嫌不好看,咱还痛死了。”
  “罢罢罢,咱们打个平伙,你出两只鸡,我去叫人买一坛老酒来,一醉方休如何?”
  “如此甚好。”
  金学曾当即吩咐下去。李顺无意间瞥见案台上摆着文房四宝,一张四尺长的蜀版藤白纸,已是墨气淋漓书就了一半,他当下起身去瞄,纸上写道:
  周礼小司寇五听之法:一日辞听,观其所出言,不直则烦;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三曰气听,不直则喘;四日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五曰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嘹。古人听狱之法详密如此,即有神奸,不能自遁,片言折之可矣。后世不务出此,而以钩距伺察得人之情,以罗织编织求人之情,其法弥刻,其术……
  字体亦行亦草,大有盛唐笔意。李顺细细玩吟了两遍,赞道:
  “金大人,你这五听之辩,乃是有感而发。”
  “是啊,这几日我一直寻思,要给这值房起个名字,昨日想了一个晚上,才想了一个名字,叫五听斋。上午闲来无事,便琢磨着写这一篇《五听斋记》,刚开了个头,你就来了。”
  “五听斋,”李顺非常同情金学曾眼下艰难处境,也知他压抑难申的心境,便道,“单看这个开头,就知是一篇奇文。”
  “古人言,偏听则信,兼听则明。究竟何为偏听,何为兼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前些时偶翻《周礼》,才找到了出处。”
  金学曾娓娓道来,一副神定气闲的样子,李顺甚为诧异,问道:
  “这时候,你还有闲心读这些古书?”
  “咱荆州税关门可罗雀,此时不读,更待何时?”
  金学曾说罢朝窗外院子里望望,大白天的竞阒静无人了无生气,一丝儿郁气不知不觉已在眉宇间显露。李顺看在眼里长叹一声,说道:
  “金大人,愚职真是服了你,出了这大的事,人们都猜想你六神迷乱,却想不到你竞还能援笔为文。”
  金学曾本不想急着说懊恼之事,见李顺主动扯上话题,他便故意露了一个口风:
  “李大人,你上次所言赵谦把江陵县官田送给老太爷一事,我已派人打探凿实。当即就将此事写信向首辅禀报,并驰驿送往京城。”
  “什么,你写信给首辅?”李顺这一惊非同小可,嚷道,“你怎么能这样做?”
  金学曾笑道:“江陵县发生了这样大的行贿大案,愚职又怎敢隐瞒?”
  “首辅是何态度?”
  “现在尚未收到回复。”
  李顺的心一下子绷紧了,摇头苦笑道:“金大人,你真是吃了豹子胆,你想过后果没有?”
  “想过。”
  “张文明毕竟是首辅的令尊,他若有意偏袒,你就是第二个海瑞了。”
  “我猜想不会,”金学曾打量了李顺一眼,接着问,“京城通政司最近寄来的几期邸报,你都看过了吗?”
  “看过了,”李顺回答,“多半是子粒田征税引发的争论。首辅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对皇亲国戚等一应豪强大户,实在是打击太大。”
  “首辅志在为天下理财,李大人,你说,他怎么可能让我当第二个海瑞呢?”
  金学曾如此自信,李顺心下存疑,却也不便再说什么。这时厨子来报鸡汤已炖好,两人便起身到了膳房。一大盆香喷喷的鸡汤刚摆上餐桌,另配了几样时蔬,衙役也早买了一坛地产的陈年谷酒回来,揭开黄泥封裹贴着油皮纸的坛口,顿时满屋都飘漾着醇厚的酒香。李顺耸耸鼻子,不自觉地吞了一口口水,主宾二人也不讲客气,传杯递盏狼吞虎咽,不消片刻居然也都有了三分醉意。李顺细心啃了一只壮硕的鸡腿,想着上午送礼的事不解地咕哝道:
  “也真是怪,这么美味的佳肴,张老太爷竟然无福消受,唉,可惜,可惜。”
  金学曾看着李顺大快朵颐的样子很开心,讥道:“李大人,你真的以为张老太爷不吃鸡?”
  “他二儿子张居谦是这么说的,说他闻着鸡汤味儿就作呕。”说到这里,李顺猛然又记起夷陵知州冯大人那副可憎的面孔,脸上又怫然作色,骂道,“张老太爷再好的人,也架不住那帮谄媚之人争着灌他迷魂汤……不说了,不说了,喝酒。”
  两人借酒谈心正在兴头上,主簿张启藻忽然走了进来,对金学曾禀道:
  “湖广道监察御史周显谟大人要和你紧急约见。”
  “他人在哪儿?”
  “在东门外接官亭里。”
  “怎么在那儿呢?”金学曾觉得蹊跷。
  李顺一面打着酒嗝,一面琢磨,不安地说:“金大人,依下官来看,你此去凶多吉少。”
  “是吗?”
  “周大人从武昌城长途赶来,不入城却呆在接官亭,八成儿他是宪命在身,要把你弄到那里去抓起来。”
  金学曾心中也没有底,但事既至此躲也躲不开,便嘻嘻一笑说:
  “即便接官亭变成风波亭,咱也不能不去呀,张大人,你吩咐下去,给我备轿。”
  接官亭在荆州城东门外三里许,大凡上司官员来荆州,本地官员都会到接官亭迎接。这接官亭并不仅仅是一个亭子,旁边还有一所小院,乃接送官员临时休憩之地。如今,在接官亭与荆州东城门之间,又新添了一处建筑,这便是“张大学士牌坊”。往常,一出东城门,远远便可看见那座六角飞檐的接官亭,现在却被这座高大的牌坊挡住了视线。张大学士牌坊离接官亭大约还有一里地。金学曾经过那里的时候,却也无心留连,径直奔接官亭而来。
  金学曾寻思这次会见凶多吉少,故出门时尽数用上排衙。伞伕牌伕清道伕连同水火棍差人尽行用上,前前后后二三十人,也是一支不小的队伍,如此排场,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