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甄费奋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甄费奋起-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中国,在上下几千年中,同乡,同科,同学,这都永远是可以利用和依靠的一种关系,不管你出身如何,都一样。
    当然提起科举,自然免不得要说起这贾代化上一次定下的规矩了。这一次乡试,可以说是自从贾代化同学放出高额奖励之后的头一次科举考试,很自然的,全贾家的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呢,就想看看,这族长说的是不是真的,这白花花的银子是不是能真的这么给下来,要是这真的说话算话,可以肯定,这贾家的人在读书,上进上劲头会越发的大了。
    贾代化自然是不会耍赖的,好假假他也是宁国府的老大,整个贾家的当家人,就是再缺钱,这脸面也不能丢,再说了,这中举的人当中可是还有自家儿子呢!光想着自家儿子也是个举人了,他就能半夜笑醒,怎么可能不作数?
    今年的乡试,贾代儒和贾敬一样考上了举人,或许真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或者是一下子和几个举人一起研究学问,激发了他很多的奇思妙想,贾代儒这一次考试成绩,居然很不错,甚至比贾敬都高了好几名,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很是不敢置信。与此同时贾代儒也是直接松了一口气,这叔叔和侄子一起考试,他压力也是很大的好不,考的比侄子差就能羞死他了,要是侄子考上了,他没考上,那真的是直接能让他想不通到上吊了,不过反过来说了,即使是这样的压力下,他依然不肯放弃这科考的机会,也从中可以看出这家伙对于出人投地那是有着怎么样的额执念了。
    贾敬也好,贾代儒也好,在贾代儒宣布奖励规矩之前,就已经是秀才了,所以这什么童生,什么秀才的奖励,自然是没法子拿了,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中了举之后,一人一千两的白银,一人一处两进的宅子,还是很顺顺当当的到手了。贾敬对于这些可能不怎么在意,他作为宁国府的继承人,私房钱多的很,更不用说成婚的时候,他老爹已经给了他一些产业作为他成家之后的立身之本,对于这些奖励的东西,真是有些看不上眼。
    可是贾代儒却不一样啊,这家庭条件相差大的很呢,简直就是万元户和千万富豪的差别。贾代儒领到东西的时候,那走路都开始发飘了,脸色红的,像是要脑溢血一样。好不容易稳稳地带着东西回家,总算是能放开心怀了,再也不用遮掩,生怕丢丑了,关上门他狠狠地大笑了好久,隐隐的还能听到哭声。贾代儒的老妻在外头听着这样的声音也忍不住留着眼泪,高兴的张罗着饭菜,准备招待上门来恭贺的邻居,还有那些来打听这族长是否足额支付奖励的族人们,一家子都沉静在欢喜之中。
    因为这一次的事儿,可以说让贾代儒重新焕发了激情,开始对于未来有了更高的展望,在第二天他就一身清爽的直接带着家中贴身的老仆人出门去了牙行,在原本的百亩田地的附近,又买下了一百亩的地,把这刚到手的一千两直接花了出去,还回来一张地契。
    他想的很是简单,一千两看着是很惹眼,很让人有底气,不过如今家中存银足够开销了,与其这么放着,还不如直接换了田产,增加每一年的出息来的重要。要知道加上这一百亩,他可是就有了二百亩地了,每一年正常情况下,就是二百两的出息,足够他们一家吃用不说,还能存下好些。他可是有儿子的人,为子孙积攒家业是他这个当爹的责任。
    更要紧的是,只要他争气,明年能顺利的考上进士,哪怕是同进士,那么族长那里,还有大把的奖励在等着他,不说别的,光光是现银一项,就已经很华丽了,三千两银子,足够他应酬开销还有的多,甚至还能再买上好些田地。另外还有奖励的那些东西,田地,房产,不管是怎么算,一次奖励就足可让他来一个话华丽的转身。
    就是往坏里想,他运气不好,考不上,那么作为举人,在自家族学里当个先生也是足足有余的,月例也绝对让人满意,养家糊口足够。虽然岁月催人老,他年岁上已经很有些颓势,可是毕竟还不到四十岁,即使明年不中,等他再努力三年,下一次再考,还是有希望的。即使命中注定,没有这进士的命,再考也考不上,那他就准备拖哥哥们帮忙选个小官做,想来到时候,有了官身,自家也不会没了钱花。从这方面来看,无论是哪一种,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一千两银子都是用不到的,所以他自然要做最好的处理。

  ☆、第63章

榜样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就在贾敬和贾代儒顺利拿到了家族的奖励之后,其他贾家族人的心一个个也开始火热起来,有几个原本家中孩子读书还算是可以的人家,更是急吼吼的去询问先生,自家孩子明年去参加县试是不是有机会,一门心思想着早一点开始这一连串的考学。就是实在读书不成的那几家,也琢磨着是不是真的听族长的话,送家里的孩子去军营里谋个出息。
    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在这个年代还是很流行的,不是能看到出头的希望,一般人家只有实在日子过不下去了,想要吃口饱饭,才会想着用自己的命去搏一搏。像是贾家这样的人家,即使是旁支族人,日子也过得还算是过得去,最起码吃的上饭,不至于流落街头,他们每年就是什么都不干,凭着家中男丁在族中族田里的那几两银子,也能勉强糊口了。在街面上要是自己寻个活计,只要报出荣宁二府的名头,也一般不会受到欺负,能安心的过自己的日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家族支撑的人,确实比寻常的百姓日子好过的多。
    可也正因为这样的好待遇,让这贾家的男人们就少了几分上进的心思,总想着依靠家族,依靠那两个国公府过日子,长此以往,等这两府没了荣耀,只怕这整个贾家也就再也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出息人了,这也是原着中贾家最终的结局。
    不过事情到了这个甄回来的世界,就有了转变了,贾代化的一系列作为,让贾家人呗重利引导着重新有了上进的心思,不管他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只要这开头的第一步跨了出去,慢慢的总能有那么几个能有一个良好的前程的。这就是贾代化的目的,而现在这个开端就很好。
    族中总有些家境不好,读书也不行的孩子的,那些族人在看到这自家孩子读书上很是费劲,没有了获得自家族里奖励的机会之后,忍不住就把这注意力放到了贾代化说的从军的出路上了,带着一些在他们看来已经是费劲了心思准备的礼物,过来寻找难得在家的贾代化,询问这参军的事儿。
    贾代化看到他们来,那真的是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实在的他这会儿也踌躇的很,贾家嫡支眼见着一个个的都往着文官的路子上走了,可是军队里怎么办?这么几代人的心血,总不能就这么放手吧!虽然贾家在执掌军权什么的,他心里也知道有些不大可能,可还是不想这么多年的人脉关系,那些根基,就这么一下子全部撒手了。如今好了,总算是有贾家人肯过去了,哪怕是本事不成,资质有限,只能在那边混个最底层的小官出来,对于贾家来说,也算是维护住了一小块地盘,不至于全盘丢弃。
    虽然送过去的都是旁支,还要用人脉帮着铺路,实在是有些浪费,可是想想用这些人把这些老关系若有若无的能继续维持下去,那也就值得了,不求还能像是以前一样,一呼百应,只要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算是最大的价值。
    再说了,这个时候,家族这两个字分量还是很重的,只要这些过去的孩子能有些出息,那就是贾家站住了位置。他这个族长,甚至是未来贾敬这个族长也能在里头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对于这头一匹表示愿意听从族长的安排,送孩子去军营的家长,贾代化难得的好生的夸赞了一翻,顺带还给了一个保证,只要孩子吃得起苦,只要能努力学,他就能保证,把孩子送到安全系数相对高些的军营,让这孩子怎么也不至于不明不白的送命,要是能有一点拼命的劲,肯往前线冲一冲的,只要有了功劳,也没有人敢抢了去,保证能公平公正的得到他应有的奖赏,甚至还能在机会合适的时候,让自家的孩子能被优先考虑升职。这就是武将世家的好处了。里头有人啊!
    孩子的前途有了一定的保证,而且自家还能得到一定的补助,有了出息后,家里又能长脸带得到实惠,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几个家长终于是放心了,抹着眼泪的就把孩子送到了贾代化这里,不到半个月,贾家旁支中四个二十上下的孩子被贾代化的老兵们紧急培训了一下军营的一些常识和要点之后,三下五除二的,就被送到了北面的军营。与此同时,贾家一些三十上下,有家有小的,日子却过得很不怎么样,还有一点子拼劲的中年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是个男人,对于建功立业都有一定的向往。贾家这样的情况,贾代化真的是很感慨,也很自得,感觉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甚至想着自己这一举动,是不是也能称得上是贾家的中兴之举?是不是改天也能在族谱上留下那么一笔?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情形不仅仅在贾家发生,其他在前些年跟着整顿家族,为族人出路出力的家族,在这一次的乡试之后,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不说别的,就是那些和贾代化不一样,把军中势力依然紧着嫡支用的武将人家,因为对着旁支帮衬了好些银子,又重视了几分族学的人家,这一次也有了好些的收获。
    这些武将人家的旁支族人,一个个心里也都清楚的很,自家嫡支资源有限,不可能有空余的精力用来帮扶旁支的孩子在军中往上爬,所以从一开始,在族中没有重视的时候,他们已经很自觉的开始在读书上下了一些功夫,只是因为毕竟势单力薄,有没有足够的银钱支援,这些旁支的孩子,能在一些蒙学中开蒙,读书已经是很不错了,到这嫡支给了银钱奖励,又重视了族学,这对于这些有心上进的孩子也好,家长也好,都像是得了及时雨一般。立马效果就很是显着,虽然这举人什么的,这一次没有,可是童生却多了好几个,就是秀才也有了一个。虽然他们这样的人家,奖励上没有贾代化这么豪爽,可是因为这个也让不少的旁支人家有了翻身的迹象,整个家族多了几分斯文气。
    等到九月份开榜,各家在看到贾家这一次的成绩,一下子多了两个举人,转型第一步已经顺利成功之后,更是有些眼热,倒不是因为这举人让他们眼红,而是他们看到了这重视族学之后的效果,看看人家,这才多久,居然连举人都有了两个了,这对于这些武将人家的刺激那绝对是很犀利的。
    话题在转回来,贾敬对着甄回这几个孩子说起贾代儒,那真的也就是一笔带过一样,只是作为他的一个叔叔,一个同科考中举人的叔叔,仅此而已,而贾赦也好,贾政也罢,也都没有表示出其他的意思,他们对于这个叔叔也不是那么的亲近,最多也不过是开蒙的时候,曾经这个叔叔曾帮着上了几次课。从这里,其实很能看出这个时代对于嫡庶之间的等级关系了。贾代儒,吃亏就吃亏在他是个庶出上了。
    甄回对于这个人也不是太关注,他本身对于红楼就不是太清楚,能知道甄费自己这个人的事儿,多半是因为这名字的谐音实在太犀利,加上‘好了歌’曾有些名气,对于林海知道的清楚,那是因为人家是女猪脚的老爹,整本书里凄惨的让人同情的对象。而对于贾赦,贾敬等的清楚,则是因为他们好歹贯穿了整本书,让他这个不看全本书的人,都能记得他们的存在。
    所以这贾代儒的事儿,贾敬说了之后,甄回也不过是恭贺里几句,为他们家一下子出了两个举人,有了一点书香之家的样子而高兴。接下来的时间,大半倒是都用到了讨论贾敬的那些考试内容上去了,说道这些,在场的几个人那是每一个都认真了起来。
    他们中贾赦已经被他老爹勒令,明年就要参加县试去了,毕竟他的年纪已经到了快要成婚的时候,要是能有一个县试头几名的彩头,到时候成婚也好看些,要不是他爹给他定下的亲事对象和他差不多大,已经到了及笄的年纪,明年年底即将正式定婚期,不可能拖上几年在成婚,说不得为了荣府的面子,他爹还会要求他考出秀才在成婚呢。
    不过这也怪不得贾代善这么要求,没法子,谁让他为了整个家族的整体转型,给自家长子求娶的是一个文官家的闺女呢。
    说起贾赦的未婚妻张氏,那贾赦真的是好命的让人妒忌,因为他老丈人家那真的不是一般的显赫了,未婚妻的爷爷,那是已经致仕的礼部尚书,这可是一品官职,比贾代善的爵位更让人尊敬,老丈人是老爷子的嫡次子,如今那也是四品翰林掌院学士,而那一家子,老丈人一辈,足足有三个兄弟,老大在外省做官,如今已经是二品省部级大官,老三最没用,可也是六品了,也就是说,这一家子三兄弟,那全是实权人物,到了下一代,这贾赦媳妇这一代,一共有七个兄弟姐妹,老大不过是二十出头,却已经是个举人,其他几个比他媳妇大的,男丁也多半都是有了些功名的,最次的就是个童生,从这里,这就足够看出这老张家未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兴旺。
    有了这么一层的关系在,贾赦这小子,要是自己争气,真的能考上秀才什么的,光是指点他往上考,就可以有一个班的优秀教师可以请教,要是进入官场,也是有一帮子人脉等着,老张家几代的文臣显贵,徒子徒孙,同乡好友什么的,绝对是一张巨大的网。
    贾赦能得到这门婚事,说起来贾代善那真的是费了不老少的功夫,甚至请了宗室来做媒,才算是被同意了,要不然人家可真是看不上这贾家的武将做派呢,到了如今,在贾敬中了举人之后,倒是这老张家的态度有了不少的缓和,想来也是看出了这贾家即将有武转文的迹象,这才感觉舒坦了。
    说起来,文武结交在历朝历代那都是大忌,就是一个家族里,同时出现文武两派的官员,也都是很犯忌讳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