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重楼玉钥续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4-重楼玉钥续编-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喉痈 肺脾热壅,熏发上焦,攻于咽喉,结聚肿痛,不得消散热气炽盛,致团结成痈,妨害吐纳。古方论 
以一寸为疖,二寸至五寸为痈。其候使人寒战,咳吐稠浊。善用针者,审其可刺,宜速破之,施以点饵之剂。 
又有喉间红肿而痛无别形状者,乃过食炙 火酒极热物品而发,病在胃与大肠。其重者,寒热头疼四五日可愈, 
用金十碧一频吹之,内服犀角地黄汤。 
喉疮奇疾 喉中生疮,层层叠垒而不痛,日久有窍,出臭气,废饮食,宜用枸橘叶烧酒频服。 
咽中结块如核危困欲死 此危证也。饮食不通,射干、牛舌叶汁、海藻俱能治此症,总不若百灵丸最佳。 
用百草霜研细,蜜丸,如芡实大,新汲水化下;甚者不过四五丸,效。 
咽疮鼻烂 咽喉内生疮,鼻孔内亦烂,此症若作喉风治之,立死。宜用白霜梅一个、烧、存性,枯矾一钱, 
山甲珠一钱,共为细末。吹喉中,效。 
喉疮溃烂 喉疮已破,疮口疼痛,难进饮食,用猪脑髓蒸熟,以姜醋调和食之,自愈。 
感寒喉闭不能咽 用大附子一枚,削去皮、脐,切作大片,以蜜涂炙,令黄纳口中,噙咽其津,甘味尽, 
又炙一片而噙咽之。 
鼻生红线樱珠 咽痛用诸药不效,丹溪 
云∶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条红线,如发悬一黑泡,大如樱桃,垂挂到咽门而止,致口中饮食不能入,须用土 
牛膝根择其直而独条者,洗净,捣取汁。入好醋三五匙和匀,滴入鼻孔内,自然丝断珠破,吐出瘀血其病立安。 
梅核气 痰气滞塞于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状如梅核,此因湿热内郁,痰气凝结,治法宜开郁顺气消 
痰,加味二陈主之。用韭汁一杯,姜汁、牛乳各半杯,和匀,细细温服,即效。 
喉中如有物妨闷 此肺胃壅滞风热,客搏结于咽喉使然。忧愁思虑,气逆痰结,亦皆能生此疾,射干汤主 
之。用逍遥二陈加减亦妙。 
喉中如有炙脔食噎即塞 用杵头糠二合,研极细,蜜丸,弹子大,每空心噙化一丸,愈为度。岫云山人曰∶ 
上二症皆梅核气之类也。经云∶胆病喉仲介介然,取阳明陵泉。心咳之状,喉仲介介如梗状,取心之俞,亦此类 
也。心之俞即太陵穴口疮。口疮由心脾积热,又有胃气弱,谷气少,上发为口疮者,其服凉药不效,乃肝脾之气 
不足,虚火上泛而无制,宜用理中汤,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肉桂末吹之。若吐泻后口中生疮,亦是虚火,宜理 
中汤。忌寒凉。 
口糜 《圣济论》云∶膀胱移热于小肠,隔肠不便,上为口糜。夫小肠之脉络心,循咽下膈,抵胃,阴阳和 
平,水谷入胃,小肠受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热气厥逆膀胱反移热于小肠,胃之水谷不得转输于下,则小 
肠塞隔而不便,上则令口生疮而糜烂也。大抵心胃壅热,则必熏蒸于上,不可概以敷药,当求其本而治之。口舌 
状如无皮,曰口疮。口舌糜烂,曰口糜。当先用净丝线蘸水轻搅痛者,可治。不痛者,难愈。无血出者,危。搅 
过用口疳药吹之,服药宜细辨虚实,西瓜绝妙。冬日以西瓜皮烧灰噙之,五苓导赤合用亦神效。岫云山人曰∶此 
症有历用诸药不效者,余切其脉,云浮大而数,重。按∶无力,虚火上炎也。投以炙 
、熟地、归芍、白术等药而愈。 
燕口疮 口角生疮疼痛微肿,湿烂有汁,此脾胃有热,上攻口唇,与津液相搏所致。以乱发烧灰存性,米 
饮调服,即以此敷之。蒸饭,饭甑盖上汽水洗,亦妙。 
口菌 生牙龈肉上隆起,形如蕈,或如木耳,紫黑色,此火盛血热气滞所致。用口疳药吹之,或用醋漱口, 
茄母蒂烧灰,盐拌、醋调时,时擦之,以愈为度。 
口中悬痈 生于上 ,发紫泡者是,宜用银针挑破,吹口疳药,或用碧丹亦妙。 
鹅口 一名雪口。小儿初生,月内满口满舌生白屑者是也。宜先将丝绵搅去。 
白屑以口疳药频吹之。白僵蚕,洗净,炒黄色,为末,蜜和敷之,立效。 
口臭 连翘为末,糊丸,食韭蒜之后,茶吞二三钱,口中浊气,化为清气此内府秘方。 
口唇肿黑痛痒不可忍 先以瓷锋砭去恶血,再用青绿古文钱磨猪油涂之,甚良。 
茧唇 唇肿白皮皴裂如蚕茧状,或唇下肿如黑枣,或本细末大,或如栗如瘤,皆七情动火伤血,或心火传 
脾,或浓味积热,须要审本症,察兼症,补脾气,生脾血,则燥自润,火自除,肿自消。补中益气加栀、芍、丹 
皮最妙。逍遥归脾亦可参用。若误进清热消毒之剂,或用药线结去之,必变为翻花败症。凡茧唇紧小,不若误进 
清热消毒之剂,或用药线结去之,必变为翻花败症。凡茧唇紧小,不能开合,难进饮食者,不治。 
唇生核肿痛如弹 先针去恶血,次用牛膝烧灰,存性,新汲水调涂之,内服防风汤。 
唇疮 此气郁也。白荷花瓣贴之,甑上气水洗之,俱效。白梅花瓣贴之,神验。如开裂出血者,立止。伤寒 
狐惑症,上唇生疮声哑者,虫食肛也。下唇生疮咽干者,虫食脏也,皆因腹热食少,肠胃空虚,三虫求食之故。 
与上所谓唇疮,又当别论。用川连、犀角、乌梅、木香、雄黄、桃仁等味,煎服。 
唇紧燥裂生疮 青皮烧灰存性,猪脂调 
涂。 
喉痹舌卷 按《素问》曰∶邪客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 
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壮又曰∶手阳明之经,其病肢痛,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 
为输。其伤寒舌卷者,又当别论。子舌(再见)即重舌,痰也,热也。桑皮、僵蚕发灰为末,以醋调敷,金丹吹 
之最妙。或蒲黄、黄柏末敷之,亦神。紫雪亦可针去恶血,亦捷。 
木舌(再见) 即舌肿色如猪肝,不能转动,或满口胀塞,粥药不入,是心脾壅热,宜先于舌尖或舌两旁, 
刺出紫血,次用筋卷丝绵蘸甘草水润其唇舌,以蒲黄、干姜、冰片为末,四面频吹,杜其延蔓。若唇燥难吹,可 
取蜜润之。蒲黄用生者。若出血,用炒,并多加冰片煎剂,用犀角、玄参、升麻、枳壳、生甘草、陈胆星。大便 
闭加大黄,小便闭加六一散。 
木舌异症 舌下肿起,状如白枣,有青紫筋,初起不痛不寒,热渐渐肿大,系忧郁所致。舌下紫筋,名舌 
系,通乎肾。若色白而肿,不治。初用金碧各半,后用金丹煎。 
舌忽肿胀 心脾二经受风邪,则舌本强不能卷舒,久或热气加之则肿。筋脉胀急,势连咽喉,碍于呼吸法, 
宜刺出恶血,以百草霜、好盐各半两,同研,表里涂之;或用蒲黄末糁之;或取蚯蚓数条,以盐水涂咽喉、舌 
上,皆立效如神。 
舌 此症卒然舌大而硬,喉肿,呼吸不通,实时气绝破棺而治,无不立验。用皂、矾不拘多少,新瓦 红 
色,放地上,候冷,研细,用铁钳拗开喉关,以此药擦其舌,立苏。重舌、木舌亦皆治之。岫云山人曰∶木舌、 
舌肿、 舌,此三种大同而小异。但木舌渐渐肿硬,然不至于塞满口中。舌肿其势固疾,犹可稍缓。惟 舌,倏 
然胀大,顷刻杀人,其症最急。然其病源,皆心脾郁热所致,故其刺法用药不甚相远,并可通用。 
舌上出血不止 又名舌衄,心火郁也。用 
槐花掺之,乌贼骨、蒲黄末亦佳。若但心破而不出血,属心火极盛,宜服犀角地黄汤加童便。 
舌出不收 名阳强,宜补阳。以蒲黄末掺之;或用珍珠冰片等分,为末,敷之,或以萆麻子油捻纸烧烟熏 
之,皆立收。凡舌出数寸,须要分辨伤寒、产后、中毒、大惊四种伤寒。用冰片掺之,或纸卷巴豆一粒,纳鼻 
中,自收。产后者,用丹砂敷舌,仍令作产子状,以二女掖之而于壁,外突掷盆盎作声惊之,舌立上矣。余者, 
用雄鸡冠血浸之;或冬青浓汁浸之,即缩入。 
舌缩不能言 此名阴强宜补阴。 
舌黑有大孔流血,以青盐、芩、柏、大黄各一钱,人参、甘草、桂心各五分,煎服。外烧热铁,烙孔上。 
舌疮久蚀成穴 屡用凉剂不效者,上盛下虚也,服黑锡丹,可渐愈,十全大补养荣汤,皆可酌用。 
舌根痈 舌根生痈红而且肿,用金碧各半吹之;煎剂,黄连、犀角、丹皮、生地黄、生甘草、赤芍、山栀、 
麦冬、连翘、木通。 
连珠疳 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枚,渐至七八枚者是也。吹口疳药以治之。 
舌菌 生舌上隆起如菌,或如木耳,色红紫,心火郁炽也。治同口菌,煎剂用导赤散加减。 
啮舌,啮唇啮颊 心脾之气恒通于舌阳明之经直入齿缝,故邪入心脾,则舌自挺;邪入阳明,则口自噤; 
一挺一噤,故令嚼舌。治宜清其风火,则病自愈。按《灵枢》曰∶啮舌者,厥逆走上脉气,皆至也。少阴气至为 
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视至病者补之。 
悬雍垂长 咽中妨闷,用枯矾、盐花等分,研细,以箸点之。 
走马牙疳 牙龈腐烂,或胎毒痘毒杀人最速,色如干酱,一日烂一分,二日烂一寸,走马喻其速也。若鼻梁 
发红点如珠者,不治。上 
唇龙门牙落者,必死。用口疳药加牛黄吹之,圣功丹妙极。岫云山人曰∶走马牙疳,人皆知为火毒,而不知痘 
疹。杂症过服寒凉,亦能致此,盖寒凉伤胃,火土衰微,则邪火大肆而成牙疳矣。譬如太阳所不照之处,其物为 
湿热所蒸,必腐烂生虫,此理之显然者也。兹时惟以大剂八珍、六君养营等汤裁酌与之,外则敷以人中白散, 
庶几可活。而医者不悟,益进苦寒之药,致死者多矣,可不悯哉!此义古人所未发,自余发之闻者,多不信。时 
有程一士者,在座,怃然曰∶吾子今春患痘,幼科肆用寒凉,且令粥茗菜羹皆煎石膏水烹之,竟变成牙疳而不 
起。以此观之,君言岂不信而有征乎! 
齿痛连脑欲死 此肾经犯风寒也。不问冬夏,肾虚人常有之,缓则不救,急用羌活附子汤,羌活、附子、麻 
黄、苍术、炙黄 、防风、甘草、升麻、僵蚕、白芷、黄柏。或用白芷散亦妙。白芷、麻黄、草豆蔻、炙黄 、 
吴茱萸、熟地黄、当归、升麻、 本、桂枝、羌活。 
牙槽风 齿痛不已,龈肉浮肿,紫黑色出血,久则腐烂,属肾,虚兼胃火,用口疳药加牛黄,倍珍珠、儿茶 
吹之。 
牙漏 即牙槽风,延久不愈。齿缝出脓,甚则齿落。若上边龙门牙落者,不治。宜外吹口疳药,并内服滋阴 
降火之剂。 
牙咬 生于牙尽咬中,牙关紧闭,初起势甚,急夜尤甚,然不难愈,先用金碧二丹吹于牙龈,再用黄熟香削 
一钉渐渐挤进牙门,自然渐开,然后将金碧丹吹患处。 
牙 此症属胃火,形如豆大,或内外无定处。先用金丹,后用口疳药煎剂,用六味多加石膏。 
牙痈(再见) 又名牙 风初起有小块生龈肉上,或上下,或内外,其状高硬,用口疳药吹之。 
穿牙疔穿牙毒 先二日,牙痛发寒热,后痛更甚,龈上发一紫块,龈肉皆紫黑者是也。已破曰穿牙毒,色红 
可治,青色、黑色不治,用金丹加碧丹吹之,内服凉血清火解毒之剂。破 
者,口疳药加牛黄,妙。 
牙宣龈痒满口牙出血,牙龈肉赤齿缝出血味酸,此实火上攻,宜清胃散加侧柏叶。淡血常渗不已者,胃虚火 
动也,宜消风清火滋阴凉血之剂,外用珍珠散敷之。海螵蛸一钱,龙骨二钱,珍珠三厘,辰砂、象皮、乳香、没 
药、冰片各五分,研细,棉花团指大,水湿蘸药,擦患处,以指抵实一二次,即愈。若龈痒者,血虚也。补血药 
中加白芷。牙宣不止,以丝绵烧灰,存性,加冰硼少许,搽之,立效。满口牙出血,枸杞为末,煎汤漱之,然后 
吞下,立止。 
齿缝作胀 不能啮物,元气虚也,补中益气、十全大补酌用。 
牙黄如金 糯稻糠烧灰,擦之即洁白如玉。 
牙龈常出臭汗 此阳明风热郁积,用桃仁十五个,桂枝、芒硝、炙甘草各一钱,大黄两钱,水煎服。 
小儿马牙 牙龈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将发此毒,即打喷嚏,须日日以针挑之,频吹口疳药自瘳。 
风火牙痛 用轻粉、大蒜各少许,研烂,男左女右,手按寸关上,青布扎定,立效。或起小泡无害。 
龋齿 用五灵脂米许,咬痛处,少顷,温水漱出,有虫可见。雄黄、川椒、槟榔等分,加真蟾酥、麝香各少 
许,枣肉为丸,塞蛀孔中,虫化为水,痛当立止(一方无槟榔亦甚神效)。 
髓溢奇疾 日见牙齿渐长,艰于纳食,此名髓溢,用白术一味,煎汤,漱服。出《夏子益奇疾方》。 


附录
属性:伏气病 伏气者,名肾伤寒,谓非时暴寒伏于少阴,寒气抑郁,内格阳气,始初不病,旬日乃发,上行于咽 
门经会之处,寒热相搏而成。咽痛脉息微弱,后必下利,当以辛热药攻其本病,顺其阴阳,则水升火降而咽痛自 
已, 
用甘桔桂半汤主之。 
少阴伤寒成咽痹 少阴伤寒,不传太阳,寒郁于外,阳格于内,致成咽痹,大略与伏气病相似。宜辛温甘 
苦,以制其标,咽嗌自通。 
上二症皆类喉痹,误用喉科寒凉之药必致不救。 
疫气病 有司天运气,过亢其年,乡村染患相似者,此时气乘虚蕴蓄上焦,发作寒热,变为喉痛,谚名虾 
蟆瘟,又曰鸬 瘟。此症甚恶,须用辛凉甘苦表里双解之品,切忌胆矾酸寒郁遏阳气,尤忌硝黄攻下,引邪入 
里,普济消毒饮主之。岫云山人曰∶此症解毒,雄黄丸亦妙。 
喉管伤寒 此症觉喉中作痒难过,切不可吃茶酒汤水,宜亟用薄荷二分,麝香一分,为末,吹入喉中。俟 
其气通,约出涎水碗许,然后吃陈黄米汤半茶杯即愈。不知者竟先吃茶酒等物,便不可救。 
伤寒发颐 凡伤寒汗出不彻,日久身热不解,邪结耳后一寸二三分,或耳下俱肿痛而口渴,名曰发颐。此 
乃遗热成毒,宜速与消散,缓则成脓,为害不浅。方用槐花二两,微炒,使黄乘热入酒两钟,煎十余沸,去渣, 
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胃弱者忌之。或用生忍冬藤四两,生甘草节一两,水二碗,煎减半, 
入酒一碗,煎十余沸,饮之。渣敷患处。又方,柴胡、干葛、花粉、炒芩、桔梗、大力子、连翘、石膏各一钱, 
甘草五分,升麻三分,水煎,不拘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