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的艺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辩的艺术-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您,您贵姓?”
  女:“我姓我父亲的姓。”
  男:“那么,您的父亲姓什么呢?”
  女:“当然姓我祖父的姓了。”
  男:“您做什么工作的?”
  女:“干‘四化’的。”
  男:“你家住在哪里?”
  女:“地球上。”
  男:“你家有几口人?”
  女:“和我家的自行车一样多。”
  男:“那么,你家有几辆自行车?”
  女:“每人一辆。”
  这位少女的六句答话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其信息量是零。她机智地运用推诿搪塞诡辩术,使男青年一无所获。同时也表明了对男青年轻蔑的态度,甩出一把寒光闪闪的“软刀子”,男青年自讨没趣,悻悻离去。推诿搪塞诡辩术是一把寒光闪闪且外表华丽的“软刀子”,扎到对方的身上时,令人哭笑不得。
  运用推诿搪塞诡辩术时应注意:
  一是,它用于不便回答、不愿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是对对方的问题没有兴趣、对对方较厌烦等场合。
  二是,回答对方问题的语言都是大实话,但都是无效的,因此,也要讲究回答对方的语言艺术。
  三是,要谨慎使用此技法。
  126。方止圆行善始善终
  ——自圆其说术
  自圆其说诡辩术,是指诡辩者通过自己头脑灵敏的反应,机敏地给自己的遭遇打圆场,使自己的论辩自圆其说。
  演讲、谈话、论辩,都希望有个好的收场,得到圆满的结局。因此,诡辩者必须多临辩场,多多读书,多多磨炼,头脑充实,足够应付,机智敏捷,反应灵活,并且平日持之有素,习以为常;还要练就敏捷的表达技术,以及逻辑与语言修辞素养。
  一个人平时总是思考如何应付复杂局面和临场突发情况,临战自然不会仓促,不知所措。这样,遇到特殊情况,他自然会说:“我早估计到了!”这能不从容吗?
  有一位轻佻的女老板,有一次要求爱因斯坦教授用“三言两语”把他的相对论讲个明白。
  爱因斯坦说:
  这样吧,我还是给你讲个故事吧。一天,我同一位盲人走路,我说想要杯牛奶。
  他问道:“牛奶是什么东西?”
  我答道:“一种白色的液体。”
  “液体我明白,可是什么叫白色?”
  “天鹅羽毛的颜色就是白色。”
  “羽毛我知道,天鹅是什么东西?”
  “是一种脖子弯曲的鸟。”
  “脖子我懂,可是弯曲是什么东西?”
  于是我沉不住气抓住他的手臂将它拉直,说:“这叫直。”然后又把他的胳膊肘弯了一弯,说:“这叫弯曲。”
  这位盲人朋友说:“噢,现在我知道你说的牛奶是什么意思了。”爱因斯坦说完问女老板:“你对相对论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她决定换个话题。
  清朝恭亲王有一次叫戏班演武打戏,他突发奇想地说:“你们到台下来打。”
  合下是石阶,铺满锦石,一翻筋斗,腰骨就要受伤。演员们瞻前顾后,不寒而栗。
  亲王仍一股劲地催促,还命令手下取出银两作赏钱,可演员们谁也不敢上前。
  此时,老资格的武打演员孙菊仙正站在亲王身边,审时度势,他成竹在胸。于是他笑嘻嘻地说:
  “你们好好打吧,打完了,王爷不但赏你们一人一个银锞子,还要赏你们每个一帖膏药呢?”
  恭亲王听了,只得干笑几声作罢。
  孙菊仙用语言挽救了戏班子,足见其机智。
  他的方法也是很高明的,没直接说破“演员要受伤”,而是说:“恭亲王赏每人一帖膏药!”真是妙不可言。
  《孙子兵法》说,方则止,圆则行。圆阵不仅利于攻战,亦利于防守。善始善终的战争结局是长蛇阵始,圆阵收。
  127。以浅喻深以近喻远
  ——以近喻远术
  以近喻远诡辩术,就是用眼前的某个事物、某个浅显的道理去说明一个人们一时难以触及的问题,或某个较深奥的道理的诡辩技巧。运用以近喻远诡辩术,能够通俗易懂地说明某个道理或形象生动地解释某个事物,它在法庭论辩、生活论辩等各种场合常常用到。因为眼前的事物和浅显的道理都是人们容易理解的,所以用此法可以少费口舌,增加论辩的速度,尽早将对方击败。但要注意的是用以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浅显的,否则就谈不上以近喻远了。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一次,他向某省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作了详尽和严谨的论证,听众始终茫茫然而不得要领。
  有人递上一张纸条:“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加里宁眼睛一亮抓住机会反问:
  “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腿还是左腿?”全场静默片刻,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农民代表们都笑了。一大篇抽象的论证虽然清楚明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而一个浅显的类比却取得极大的成功,这就是以近喻远诡辩术产生的巨大效果。运用以近喻远诡辩术贵在比喻,喻体与被比喻的事物必须在某点上具有相似或相同性,不能滥用比喻,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凑到一起进行比喻,那只能给对方留下话柄。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意等五国在巴黎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要求无条件继承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应邀列席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奋而作辞,谓孔子有如西方之耶稣,山东有如耶路撒冷,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语毕,巴黎会议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等均上前握手祝贺,顾维钧遂博得“青年外交家”之誉。孔子及其故乡山东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西方人未必很明白,但是耶稣与耶路撒冷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却是他们极为熟悉的。借用它来进行喻证,无论是外表形象还是内在涵义都极为贴切。
  如果将运用以近喻远诡辩术做一个概括总结,那就是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此说明某一道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一些人不服气,在庆功宴上公开说:“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海都能到达大西洋彼岸,这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事……”
  对于这种非难,哥伦布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让它立起来呢?”鸡蛋在宴会者中间转了一圈,也没人能立起来。
  当鸡蛋转回到哥伦布手中时,他敲破了鸡蛋的一端,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不服气的人顿时吵嚷起来。哥伦布说:
  “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吗?然而你们却做不到。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些事情怎么做后,也许一切都很容易了。”哥伦布抓住一件小事,以此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他这样以浅喻深,以近喻远,充分显示出他论辩技巧的高明。
  128。就坡骑驴借梯登高
  ——锦上添花术
  锦上添花诡辩术,即指论辩中对方的辩词本来对你很有利,而你又登梯上房,把对方辩词变得对你更有利的诡辩技巧。
  密苏里人挖苦阿肯色人:“有个阿肯色小伙子20岁才生平头一次穿上鞋,为了看看自己的脚印有多好看,他倒退着走路。看着自己的脚印,他高兴死了,结果一直退到密苏里地界,人们才把他叫住。”阿肯色人:“对,那是真的。我跟他很熟,打那以后他就再没回阿肯色。密苏里人发现他能从1数到20,便请他去学校当老师了。”阿肯色人的反击是在密苏里人的挖苦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透着阿肯色人的机智与幽默,显示出较高的技巧。
  运用锦上添花诡辩术,首要条件是论敌的辩词对你有利。在运用此技巧之前先要分清论敌辩词对你的利弊。
  一天,有位外交官偶然看见美国总统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他问:“呵,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
  这问话中显然带有讽刺的口吻,作为外交官,这种口吻就更会使听者难堪。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道:
  “是啊,你经常是擦谁的靴子呢?”
  对方辩词对你有利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疏漏;二是方法不当。但是对方本意并非是为了你,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这就需要你把论敌辩词的词义改变一下,使其为你所用。
  美国民主党的布赖恩是个思想守旧、极端保守的人物,他曾两次参加竞选,但都败给了对手威廉·麦金莱。
  在一次竞选中,一名布赖恩的支持者自信地宣称:“明年3月4日,布赖恩夫人将在白宫下榻。”
  这时,人群中一个共和党人叫道:
  “如果那样,那她一定是跟麦金菜睡在一起!”
  运用锦上添花诡辩术最主要的技巧是“添”,而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好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诡辩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是就坡骑驴或借梯登高。这种技巧只能从实例中才能体会到。
  我国明代大学者解缙工于辩论,尤善应变。
  解缙年幼时,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便在自家大门上写了一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甚不愉快,心想我家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便令人将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忙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曹尚书如何变化,解缙都应势而变,滴水不漏。129。明明知道故意装傻
  ——明知故问术
  明知故问诡辩术,是故意装出不懂或不了解的样子,以问为借口,提出尖锐的问题,表达自己难以说出的话,达到自己预期目的的诡辩技巧。齐景公心爱的马突然暴病而死,齐景公于是下令当场肢解马夫,并大声说:
  “谁敢为他辩护就杀死谁!”
  晏子对于齐景公这种无端杀人的行为,十分不满。为了解救马夫,劝谏景公,他急中生智,走上前去一把揪住马夫的头,右手举起刀,仰面问齐景公道:
  “大王,有个问题不太清楚,要向你请教。古代尧舜这些贤明的君主肢解人时,不知是从哪个部位开始下刀的?”
  好大一会儿,齐景公才明白,晏子原来是在讽刺自己,他于是挥挥手说道:
  “相国,别说了,我不肢解他就是了。”
  晏子明明知道,古代尧舜这些贤君是不会肢解人的,但他明知故问,这样便暗示齐景公,肢解人是古代贤君所不为的,要做贤君就不能肢解人。明知故问诡辩术是使诡辩者处于主动地位的进攻策略之一。1848年,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公爵结了婚。他们婚后相亲相爱,如胶似漆。但阿尔伯特公爵却喜欢闭门读书,不爱社交,对政治也不太关心。
  有一次,阿尔伯特对女王的冷落极不开心。后来,女王敲门找他。听到敲门声,阿尔伯特问:“谁?”
  “英国女王。”女王回答说。
  门没有开,里面没有一点动静。女王又敲了好几次后,她突然意识到什么,又敲了几下,用温柔甜蜜的语气说:“我是你的妻子,阿尔伯特。”这时,门开了。
  明知故问诡辩术的关键是要明明知道却又装着不知道,而且要装得像,不知者不为罪,这样有些十分难说的话或难说的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变得易如反掌。
  唐高祖武德四年,国家还未统一,李世民带领将士正在前方浴血奋战,而唐高祖李渊却盖起了极为豪华的披香殿。
  唐谏议大夫苏世长在庆善宫披香殿陪唐高祖进餐,喝得正酣畅,苏世长却突然向唐高祖问道:
  “这座披香殿是隋炀帝修建的吗?”
  唐高祖说:“你的劝谏好像很直率,但实际上很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殿是我修的,却故意说是隋炀帝修的?”
  苏世长回答说:
  “我实在不知道是陛下修的,我只看见披香殿奢侈得像殷纣王的倾宫和鹿台一样,就断定不是兴天下的君王所修的,所以误认为是隋炀帝干的。假若真是陛下修的,那实在是不妥了。我以前在武功旧宅侍奉陛下的那会儿,看见的住宅仅能遮风挡雨,那时陛下已很满足了。如今续用隋宫留下的宫室,已经够奢侈,可又建披香殿,陛下怎么能避免重犯隋炀帝的过失呢?”唐高祖李渊听后,面露愧色,连连称赞苏世长说得对。唐高祖修披香殿,苏世长当然知道,但他明知故问,劝谏得恰到好处。130。接过话头乘势发挥
  ——借题发挥术
  在论辩中,一个诡辩家必须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或接过别人的话头,或借助论辩环境中的各种场景事物,或根据新出现的情况等,加以联想,找到它们与自己所要阐述的话题之间的相关性、相似性,乘势发挥出来,借以达到征服对方,论辩取胜的目的,这就是借题发挥诡辩术。借题发挥诡辩术能够帮助我们在论辩中解决如下问题:一是,以讥讽对讥讽。
  二是,揭露论敌的无知。
  三是,变被动为主动,反守为攻。
  一个美国记者到周总理那里采访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讥讽的口吻问道:
  “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周总理淡淡一笑,答道:
  “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谢。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派克钢笔。”借题发挥诡辩术,一般是借用论敌的话题,作合乎逻辑的发挥,促使论辩局势的转换,以保持原有的论战优势或实现既定的论辩意图。运用借题发挥诡辩术时应注意:
  一是,要正确分析对方的“题”,这是“发挥”的基础。二是,要处理好借来的“题”与“发挥”的关系,它们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
  三是,“发挥”是对借来的“题”充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