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的艺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辩的艺术-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访问我国期间,曾去上海复旦大学与学生见面。有一个学生问里根:
  “您在大学读书时,是否期望有一天成为美国总统?”里根没料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难题,但他却运用答非所问诡辩术,回避了对方的提问:
  “我学的是经济学,我也是个球迷,可是我毕业时,美国的大学生约有1/4要失业,所以我只想先有个工作,于是当了体育新闻广播员,后来又在好莱坞当了演员。这是50年前的事了。”
  答非所问诡辩术常常见于外交场合。因为在这种场合里,一方不便于正面回答另一方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拂逆了另一方的一片好心,就只得采用答非所问诡辩术,既委婉地拒绝回答对方的提问,又活跃了这种严肃的场合里的气氛。
  一次,一位西方记者在招待会上突然向陈毅元帅问道:“中国最近打下了美制U—Z型高空侦察机,请问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
  陈毅元帅用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往上捅的动作,回答记者说:“我们是用竹杆把它捅下来的呀!”
  话音刚落,一阵哄堂大笑。笑声中,记者们为陈毅元帅独特的外交幽默和情急生智而折服。
  陈毅元帅的这种似是而非的答非所问,既不泄露国家的重大机密,又活跃了记者招待会的气氛。
  印度讽刺小说《一头驴子的自述》一书中,有几段描述了会说谢谢的驴子为它的不幸遇难的主人———个洗衣匠的妻儿们申请救济,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政府各个部门里碰壁的情节,其中有一段描述它到渔业部交涉时的情节。那位办事员的答话也是采取了答非所问诡辩术:我说:“喂,老兄!你听我说,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托比被一条鳄鱼吃了。”
  老头把手放在下耳旁边问:“什么,你说什么呀?”我提高嗓门:“一个托比被一条鳄鱼吃了!”
  老头呆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奇怪的笑容,“一个托比吃了一条鱼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很多托比都吃鱼。如果不吃,我们渔业部怎么办?”我说:“不是托比吃了鱼,而是鳄鱼吃了托比。”他若有所悟地说:“噢,不是托比,而是鳄鱼吃了一条鱼。好!好!那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大鱼吃小鱼嘛!不吃,它们怎么活?”我高声喊到:“你听清楚!不是一般的鱼,而是一条鳄鱼!”他说:“是的,一条鳄鱼。”
  我向他解释道:“还有一个托比,请你记住,一个托比,一条鳄鱼。”“唔,一个托比,一条鳄鱼。往下说。”
  “这个托比在河边洗衣服。”
  “洗得干净吗?”
  我生气地说:“我管他洗得干净不干净!”
  他说:“我家的那个托比就洗不干净。如果你愿意,我就雇你的那一个……”
  我气愤地说:“你怎么不把我的话听完?”
  “好,还有什么,你说吧!一个托比,一条大鳄鱼。托比在河边洗衣服。然后呢?”
  “就在他洗衣服时,来了一条鳄鱼咬住了他的腿。”“咬住了什么?请大声点儿,我的耳朵有点背。”他说。“咬住了他的腿!腿!”我高声叫道。
  “鸡腿!”老头笑嘻嘻地叫了起来。
  “不是鸡腿。是托比的腿。”
  “托比的腿我可从来没有吃过。”老头深表遗憾地说:“什么味道?”我恼火了:“不是我吃了托比的腿,而是当托比在河里洗衣服的时候,一条大鳄鱼游过来把他拽进水里吃掉了。听懂了吗?”“哦!懂了,懂了。”老头点了点头说:“洗衣匠在洗衣服时来了一条大鳄鱼,把它的衣服吞吃了。”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朝下一个窗口走去。
  73。虚伪命题迂回论证
  ——借鸡生蛋术
  借鸡生蛋诡辩术就是将要说明的道理,借用对方的思维,让他亲自参与,无形中帮你论证你要摆明的道理,而不用你煞费苦心地组织论辩材料。运用这种诡辩技巧省时又高效,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电影《狭路英豪》里有这样一段插曲:
  公安人员雷和罪犯陈(后证明无罪,是被冤枉的)在飞机上,空中小姐送来盒饭,陈故意把饭盒打翻,然后站起来大叫,“看!公安不让我吃饭,罪犯也是人啊!”
  隔座的老者对雷说:“你要注意影响,飞机上有外宾,你不让罪犯吃饭,这影响多不好?!”
  雷觉得很委屈,很憋气,趁陈不注意,他把空中小姐重新给陈换好的盒饭倒在陈的衣服里,陈却轻松地笑笑道:“你现在也知道被冤枉的滋味了吧。”陈用的就是借鸡生蛋诡辩术。他本受坏人诬陷,以致公安人员把他当成重大嫌疑犯,受此冤枉,心情自不好受;雷虽正直,但因为案情未真相大白,所以不能理解陈的心情。陈在飞机上的举动就是为了重申自己是被冤枉的并借机给雷制造一个难堪,让他也尝尝被冤枉的滋味。虽然是玩笑。但蕴意却很丰富、深刻。
  借鸡生蛋诡辩术借用对手的智能进行迂回论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对方提出问题明显,你却不能就实回答,也不便直接否决,不妨借用对手的选择,以此选择作推论前提:
  A君与陈明不和,B君却与陈明友好,A君问B君:“陈明闹离婚闹得怎样?”
  “我的隐私你打听不打听?”
  “怎么能打听朋友的隐私?”
  “陈明是我朋友,我能打听他这种事吗?”
  A君旨在掌握陈明隐私,陈明却是B君朋友,B君当然不能以实相告,然而他不想硬梆梆地回答A君,便将这困难的选择推给A君,借用他的选择,妥善地化解困窘。
  二是,当对方论证不讲理性,让你难以接受他的观点,你不妨非理性地提出对抗性的命题,对方必然要质疑,于是,你可惜用他求证,回驳他原来的结论。
  长头发青年:“现在80%的人很浮躁,不知道该做什么,却什么事都想做。”
  “这结论从何谈起?”牛仔服青年问。
  “你不相信科学数据?”
  “我可听到另外的说法:80%的人很清醒,知道该做什么。”“简直是胡扯。”
  “这可是科学数据呀?”
  “管你数据不数据,还要具体证明。”
  “我提出确凿证据,你才会相信;我拿不出证据,你就不好判断结论的真假?”
  “这是自然的。”
  “可你刚才结论没证据,让我如何相信?”
  长头发青年无语。
  长头发青年结论虽然具体,但没有可靠论据,不能让人信服,若这样直接反驳,他可能与你东扯西拉,辩不出个究竟;然而你若设计一个对抗性命题,因为两命题冲突,他必须要印证,这样,你便可借机把论驳过程推给他,这样他不是在批驳你,而是在帮你反驳他原来的结论,因为你虚构的命题与他原来的命题实质相同。
  三是,对方用荒谬证据,推理荒谬结论,而荒谬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出于故意,那就不妨借用他论据荒谬的基础,用性质相同的荒谬论据,推理他不愿接受的结论。
  运用借鸡生蛋诡辩术,往往是因为问题复杂,或对手对你怀有敌意,或对手心怀鬼胎,不便采取平常手段对付,而且你的论证与他的论证必须要有相通的地方。
  74。自语相违前后矛盾
  ——自相矛盾术
  自相予盾诡辩术亦称自语相违诡辩术,它是通过破坏思维的确定性,搞乱两个相互矛盾和相互反对命题之中必有一假、不能同真的逻辑关系,以达到为自己的观点作辩护的诡辩技巧。
  自相矛盾诡辩术,是商业经纪人、民事纠纷调解人、法律顾问处理其受理案时常用的工作手段。
  渭水水势很大,郑国有个富人过河被淹死了。有人将尸体打捞上来后,妥善保存。
  死者家属得悉后前来赎尸。捞尸人知是富人家,因而索价很高。死者家属无奈,只好去请教当时著名的辩士邓析。邓析告诉死者家属:“不用担心,也用不着给高价,反正他留着死尸也没用。”死者家属听后态度强硬起来,捞尸人没招了,也去请教邓析。邓析又说:“不用担心,也用不着降价,反正别的尸体是无法凑合的。”结果双方都很满意,邓析从中得了两份礼。
  邓析运用自相矛盾诡辩术,把首尾一贯的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此一时。彼一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结果不仅不得罪人,还到处获利。
  有一个《三项提案》的故事:
  有一间礼拜堂多年失修,残破不堪了。请来翻修教堂的建筑师极力主张在原地重建一间新的。长老会主席得悉这一报告后心里不赞同,但他却说完全同意,并很高兴地提出三项提案供长老会审议,结果:一、建筑新的礼拜堂——一致通过。
  二、新堂建成以前,暂用旧堂——一致通过。
  三、用旧堂的砖石砌新堂——又一致通过。
  照这三项决议执行,新礼拜堂永远建不起来。原因很简单,三项决议之间自相矛盾,执行这条,就违背另一条,执行另一条,又不符合那一条。长老会主席用的就是自相矛盾诡辩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国空军曾制定出这样一条军规:如果飞行员被医生断定有精神病,他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但在退出作战以前,他本人应当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
  这条军规亦是运用自相矛盾诡辩术。军规的前后要求也是自166相矛盾的。既然是经医生诊断有精神病的可以不飞行,却又要求被断定有精神病的飞行员退出作战飞行前要提出具体理由。如果精神病者有如此能力,那他就不是精神病患者了。
  如这条军规执行下去,便不会有精神病飞行员退出战斗飞行。一下子堵住了借口不参加作战飞行的人的嘴巴。
  75。模仿对方故意错解
  ——将错就错术
  将错就错诡辩术,就是诡辩者模仿对方或转述旁人话语中的错误,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或故意将话语说白,以增强语言的奇趣。其施用技巧有三:利用话语中的某些词语的相近读音将错就错。
  如《红楼梦》第二十回:
  (宝玉黛玉)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湘云笑道:“……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故意错解某一言词话语的含义。清朝大巨李鸿章有位亲戚李某,胸无点墨而热衷于当官。有一次他参加科举考试,打开考卷一看,竟有一多半不认识的字,不由得心急火燎,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提笔在试卷上写道:“我乃李鸿章大人的亲妻。”
  因“戚”字不会写,他只好以“妻”字来代替。
  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读到这句话,不禁捻须微笑,在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将句子的语法规律或语义关系搞乱而将错就错。赵树理在《灵泉洞》中为刻画刘石甫这个人物就是运用此手法:刘石甫说:“我们的抗战,打了两年多日本了。我们的中央军‘进行’到我们的‘原籍’来了。他们的共产党都被抓住了。我们的国民党都‘秩序’了,我们的吴参谋来给你们训话。大家要‘严重’地听,越‘严重’,吴参谋越喜欢,就是这个‘问题’。”
  在平时的言语交谈的交往中,运用将错就错诡辩术可以使话语活泼生动,幽默而饶有风趣。
  有时故意把一些不通的话语转达出来,还具有讽刺的作用。76。扬厉推演暴露无遗
  ——扩大显微术
  扩大显微诡辩术就是洞悉论敌错误命题中隐蔽的荒谬点,扩大其范围,加深其程度,强调其性质,扬厉推演,使其荒唐之处暴露无遗的诡辩技巧。甲以为乙这次来是要借钱买车的,决定有意阻拦。当乙来和甲讨论要不要购买外国轿车时,甲告诫乙说:
  “还记得我们买过的外国轿车吗?我们买的每一辆外国轿车,都有那么一点点使人头疼,修起来又费时间的小毛病。还记得我们有时找那出了毛病的零件多么难找吗?”
  其实乙已拿定了主意,选定买福特牌轿车。他说:“呵,朋友,你认为福特牌轿车会像那哄人的漂亮的四轮马车一样,一下子全报废吗?”
  甲为了阻拦提了一些小毛病,乙猜透了他的心思,故意运用扩大显微诡辩术把它扩大为所有部件全都报废了。甲顿时语塞。一位演员出国拍电影,其中有一部影片她演了一个裸体镜头,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某大学中文系学生对此展开辩论:甲方:“她演裸体是为追求真正的艺术,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乙方:“通往艺术的道路是很多的,为什么偏要演裸体镜头呢?如果像对方所说演裸体是追求真正的艺术,那么,妓女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了。”
  甲方:“乙方同学应当清楚,在外国当演员和中国不同,要想成名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外国艺术界的竞争又非常残酷,没有名气就很难生存。演裸体从某种角度可以提高一个演员的知名度,因此,这个演员是可以理解的。”
  乙方:“演员的成名应当凭演技,而不应当凭不正当手段。如果为了提高知名度,而不考虑其人格和国格,那么,还真不如裸体逛街更能引起‘轰动效应’。”
  乙方由“裸体”逐步引伸,扩大其范围,强调其性质,使甲方的辩护时时处于被动之中。
  运用扩大显微诡辩术时,要选择对方论题中最荒谬的论点为突破口,然后高点强攻。
  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生于中国,是喝中国奶妈的乳汁长大的。当他三十岁竟选省议员时,反对派诽谤说:
  “朗宁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切斯特·朗宁从容地反驳道:
  “喝什么奶就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