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初唐- 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一段时间之后,都被本公子那些强化教育地弟子地才华与口才所倾倒。渐渐地,我的学生们的课反而是上座率最高地。

 而那些大儒倒也识趣。也有意无意地改进着他们地教学方法。不仅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样也能使得师生一块儿共同进步,学校地校训上便写得清清楚楚。三行人,必有我师。

 学生们学得愉快,老师们也教得愉快,另外,学校里的兴趣科研小组,学术专业辩论竞技大赛,曲江坛论等各项活动使得本公子独资兴建的曲江书院地气氛可谓是自产生了教育这一行业以来最好的。

 而外派到渭南希望义学授课地都是学院里边各门学科的优等生,另外,他们也是有志往教育事业方面发展地人材,这令我很欣慰,毕竟这样地人材越多,本公子地思想和学术就越容易获得推广,另外,激发着学生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四大理念,让他们不以出身高低贵贱为卑,而以自身的品德和学识为荣,为国家创造财富和作为贡献

 “你们要记住一点,出身好不好,这不是你们自己所能左右的,但是有一点,你们要记住,你们的命运,是掌握在你们的手里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才能向成功迈出坚实的步伐,若是你总以自己的出身为傲或为卑,而随波逐流,那你,就枉自在这个世界上活上这么一回。

 ……当你老了,躺在自家的床上,临死的刹那,你或许会想,你这一生,做过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为大唐,为你自己,为你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值得他们为你而骄傲和自豪的资本,激励着他们,顺着你们的脚步,努力地向前进发!”我站在讲台上,对着讲台下,那挤得密密麻麻的学生们口惹悬河,大声地激励着这些个热血青年。

 而我身后的黑板顶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正写着:“把握人生,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新一代大唐人”演讲大会。本公子身为书院院长,自然作为第一个发言人,表达了我对这些学生们的期望,还有对于他们未来的展望。

 雷鸣一般的掌声,叫好声,口哨声,我很是潇洒地摆了摆长袖,抬手向这些热心的听众挥手表示答谢,翩翩地走下了演讲台,随后又接受了诸位学子的吹捧,嗯,很有点学术超男的味道,我很喜欢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看样子当老师时间久了,在后世整天地开会作报告,引起的爱摆显后遗症。

 接下来,书院里边相当出色的十来位学生陆续登台,一一地用激昂的语气,丰富的词汇,满怀激情地大放豪言,仿佛整个世界就被他们握在了手中,整个宇宙,只有大唐帝国的子民才适应生存,只有他们这些优秀的大唐子民才适合掌握整个银河系,指导人类的思想发展和科技进步。

 鼓掌,我豪不吝啬自己的掌声,用我的掌声和微笑去激励着这些学子踊跃发言,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国家责任感和国家自豪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大唐帝国的未来精英,大唐帝国需要他们这些优秀的青年,需要他们去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更需要他们去为国效命,为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

 整整持续了近两个半时辰,一场高质量的演讲比赛终于到了尾声,那些大儒们也似乎受到了学生们那种激昂情绪的感染,也都各自对学生们的演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鼓励和鞭策。

 其中,又以教导主任骆宾王的总结里的一句话最为经典:“诸位,请大家都要记住一句先贤之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诸君努力,打造一个大唐盛世千秋万载……”

 终于结束了,很多的学生离开演讲大厅的时候,嗓子都已经嘶哑了,不过,依旧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心得,或者说今天所受到的心灵层面上的教育,甚至还有些学生和学报记者特别记下了某些经典语句,准备明天登载于大唐曲江书院的学报上。

 而我,正与骆宾王缓步于水榭长廊之处,身边不时路过的学生都会向我们尊敬地施礼问候,我们也同样回礼,时不时还遇上一两个前来请求解达疑惑的学生,我们也总会不厌其烦地耐心作出解答,没有一丝的不耐烦。

 “呵呵,这边总算是没人了。”骆宾王摇着手中的折扇,指了指前边那突入江水一处小岛的凉亭:“东主,咱们过去坐会如何?”

 我笑着点了点头:“也好,今天可是吵吵嚷嚷好几个时辰了,总算是能偷得一时之闲,清静一些才好。”缓步随着骆宾王一块行去。到了地方,盘膝而坐,碧波荡漾着,极远处,偶有一叶轻舟泛过,而东侧,可以眼见到十来条标准赛艇从曲江江面上伴着口号和节奏略过。一袭轻风拂过,岛上的垂柳沙沙而娑,宛如西子。


第979章 恶俗称号

  在长江以北之地,看到如此风光,即使是我,也不由杆:“好景致,呵呵,这些日子以来,都没有好好的欣赏一番曲江的景致了。”

 边上,骆宾王笑道:“谁让东主你俗务缠身,若您真愿意放下,怕是您想在此流连终老,也是可能的。”骆宾王望着曲江的水色山光,带着一丝丝伤感和惆怅,嗯,骆宾王虽然不过三十余岁,不过,却已然华发早生,两鬓沾霜了,看起来。满了一种气质,或许,这便是这个时代的文化人的风骨吧?

 “观光兄,怎么了?郁郁如此,非日常之洒脱。”我轻笑了声,缓缓地道。

 骆宾王也学我一屁股就跌坐在亭中,摇晃着手中的折扇:“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想骆某年少成名,自负一身才华不逊于他人,岂料而立之年,却连科举都不曾中,若不是得公子看重,岂能有骆某之今日?呵呵,能以一身之本领传授以这些年轻热血之士,看着他们渐渐成材,倒也欣慰之至。”

 “廉颇七十,尚能饭否?观光兄年纪未到不惑,何须如此?观光兄若是有意功名,怕是当个状元,也是成的。”我大笑道,对于骆宾王的态度,令我有些难过,这不能怪他,只能怪大唐过去的科举体制害人,至少,应试十余次,家财散尽,最后连个功名都未得的骆宾王,就是一个最典型地受害者。别的不说,凭骆宾王地才华。不敢说入阁为相。可是担当守牧一方地州刺史绝对是绰绰有余。

 骆宾王摇头苦笑了两声:“造化弄人尔。若是早上三五年。说不得骆某也随天下士子一块儿踏上这条道了,可是如今,看得淡了。倒觉得为人之师,专研学问,反而更让自己觉得舒坦:人际关系,想着就头多疼上几分。”骆宾王说到了这儿,转脸冲我很是严肃地道:“要怪。都只能怪房二公子你诱骗骆某了。”

 骆宾王此言一出。我与他不由得相视大笑了起来。说实话,凭骆宾王那孤傲地性格,实难以与那些勾心斗角地官吏相处,不过。他倒是一名相当优秀的教师。在学问的研究上。还有在教育上地耐心,是我见过的大唐人中。最具备教师才华的一位大才子。

 ------------------------------------------------

 说不定,后世评论地唐初四杰中对于骆宾王地介绍将会除了诗人之外,还加上一个教育家的称号。嗯。至于本公子。说不定到了百十年后。已经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蹲一块吹牛打屁去了,至少这种普通用到耳朵起腻的唐初四杰、香港四天王、江南四才子一类地恶俗称号。咱不沾也罢。

 “想想书院成立之初,咱们这些人,是让那些著名地大儒、学术大家牵着鼻子走,险些儿就顶不住了,可是到了如今,呵呵,这局面可就转了过来。那些个老夫子。反倒还是跟咱们学起如何授课,如何提高学生们学习地兴趣起来,这一点。怕是骆某觉得最得意的事儿。”骆宾王一脸眉飞色舞的,我也感慨地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当初那些老夫子虽然属于是外来人员,可毕竟在大唐文坛学浸淫了这么多年,文学底子厚,威望够高,他们的课是最受欢迎地,使得这些老夫子一个二个一脸得色,甚至有些老夫子还在私下里言语,认为本公子不过是自取其辱,掏钱来干亏本地买卖。

 可是几个月之后,数学、医学、天文物理方面由抽象结合实际,采用互动模式教学以来,渐渐地,学生们越来越觉得,学习原来也能如此快活,如此地轻松,而且,自己的疑惑总能得到解答,比起老夫子们来,这些年轻地教师给他们的帮助更大,于是,本公子的学派学说渐渐地占到了上风。

 正与骆宾王愉快地聊着书院地发展,还有各门学科之间地互补和互助性地当口,却看到闲云领着一位腰挎横刀地大内侍卫正匆匆向着这边奔来,“咦?该不会又有啥事找我吧?”我不由得下意识地脱口言道。

 骆宾王眯着眼瞅了瞅,不由得笑了起来:“不找您,难道还找骆某不成?看样子,又是陛下差人来唤你了。”

 这时候,闲云远远地就唤了起来:“姐夫,陛下差人来找你,让你快些去宫里。”嗯?难道出了什么事不成?听到了闲云急促的声音,我不由得站起了身来,向骆

 个罪,快步顺着水廊而迎过去:“怎么了,有什么事

 “下官见过房大人,奉陛下令,请大人速速进宫议事。”这位随在闲云身后,衣衫尽湿,满头是汗的大内侍卫朝我抱拳行礼之后压低了声音道:“至于是什么事,下官确实不知。”我点了点头,旋及又想起了一事:“太子殿下可在?”

 这位大内侍卫点了点头:“太子殿下正与陛下在一块,今儿一大早,殿下就匆匆地赶来了,也不知道有什么大事,跟陛下聊了一早,随后,陛下就差下官来唤大人,下官原本赶到了渭南,一问才知道大人已然到了曲江书院,这才匆匆赶来。”

 听了这话,我松了口气,李治没事就好,因为我瞅见了大内侍卫累成这样,还以为宫里边发生了什么大事,现在总算是知道这位可怜的侍卫竟然跑了两百来里路,可怜地,不过这也怪我不得,我总不能一路行来,撞上个人就说本公子要去哪去哪,别人不把我当神经病看才怪。

 赶到了大内皇宫,而李叔叔正跟李治还有我父亲和高士廉高老大人、马周、长孙阴人等皆齐聚于栖凤阁内,李治正焦头烂额地应付着诸人的提问,怎么瞧都像是一帮子老先生正在考教李治的学识。

 待李治听到了脚步声,一回头,瞅见是我匆匆地步入了殿门,那表情,就跟见到了救命恩人一般,只差连滚带爬地窜过来,高呼主公救我了。

 “微臣房俊,见过陛下,见过诸位老大人。”我也懒得理会李治,恭敬地朝着李叔叔和诸位老大人问安。“师尊您总算是来了,父皇,儿臣所知道的一切不过都是师尊偶然提起的一小部份而已,那些详细的情况,您还是直接问他最为合适。”李治很是殷切地把我拉坐他的身边,那样子,就差拿脚把我顶他跟前去当挡箭牌了。

 李叔叔眼睛很亮,不止李叔叔,蹲在跟前的老大人们,看得出来,他们同样处于小宇宙爆发的边缘。“贤婿,你说这些东西,能让我大唐帝国的所有语音变得一致,统一全国的语言标准?”李叔叔一把拽住了我,另一只手不停地戳着桌案上的一张纸,纸上,是昨天本公子胡乱写下来的几个声母和韵母。

 ------------------------------------------------

 ***,边上,李治嘿嘿嘿地冲我不好意思地干笑,怪不得一早起来,就没了这家伙的身影,赶情这家伙是窜长安请功来了,可惜让李叔叔拉来了一票学识渊博的大唐著名学者围攻,这家伙也不过是人云亦云,没多少墨水摆显,到了最后不得不坦白师承于本公子。所以,李叔叔这才让人来唤我宫中相会。

 “算是吧,其实这些也不过是小婿在看到了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之后,才有了一种近似的想法,既然这位许慎先生能将我文字之字意统一,为何我大唐盛世不将全国的语音进行统一呢?”本公子现如今可不像当初,做事之前,至少得想出一个理由,或者说是考虑该用什么来做借口。

 比如这个东汉的《说文解字》,就是我借来思考校准全国语音的理由之一。这书奇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同样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几乎包含了民族流传至汉时的所有文字,而且,其解释详尽,怕是后书的什么《XX大字典》都没法子比,要知道,这可是许慎,凭一已之力编撰而成的,学术界,更是流传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

 如果能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汉语拼音,来对汉字进行拼读,让全大唐人都能使用相同的语言,可以想见,那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场景?


第980章 《唐韵》

的话,在大唐的政府机构里是大有市场的,毕竟如今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就欢迎。只要态度和方法正确,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就像大唐的乐器琵琶,这原本就是胡人的乐器,还有胡凳等物,大唐的政府和百姓,普遍都采取一种平和而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万物,有用的,拿来便用,不需要的,则也不会一棒子打死,而是用一种理智的目光去审视和观察。

 再说了,本公子只是提出了一个理念,大唐从来不缺人材,更不缺杰出人材,我只不过把我的方法一说,《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的中国第一部韵书。里边就提出了声调的概念,而我这里,就进行了简化,直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先把基调给定下,然后,由这些大唐精英们集思广义,归纳和简化出一种简便,而又能易学易懂的声母和韵母来进行组合,得到完整的汉字读音。

 说起来很简单,嗯,本来就是,若是汉语拼音要搞的太复杂了,那还不如直接教他们汉字读音。不过,即使我只提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