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典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家典籍+-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曰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在真气的自动运行中,体悟自然之理。

  打通小周天,对修炼内丹功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标志着本身功力取得了质变性的突破。功至此境,可保身无疾病。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失调,乃百病之源。而小周天一旦打通,水火既济,达到高度的“阴平阳秘”,病源消除了,各种沉疴痼疾自会霍然而愈。如笔者自幼因先天不足,患了肺炎、肠胃炎等多种疾病,体质极弱,动不动就伤风感冒,数病齐发,苦不堪言。后来,所患肺炎又转化为肺结核,确诊时已是三期重症,名医束手,药石无效。绝望之际,幸遇恩师,从之修炼此丹道小周天功,数月后,身体即全面恢复健康,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由此可见,丹道小周天功的祛病强身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亦正因此,在内丹家看来,只有通过修炼小周天功,才能够彻底祛除致病根源,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奠定进修高层次功法——丹道大周天功的基础。

  功理大道至简至易。此功练法虽然简单,但其功理却十分深邃。内丹家根据丹经中“效法天地”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修炼实践,提出了以后天之气交结先天之气,使得气壮神满,结成内丹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意是性、神,元神为体,真意为用,真意是元神的动态。在练功中,通过调整心神,达到“自然无为”的先天境地,意气自然合一,呼吸之气就可随着真意的引导,深入到下丹田,与先天而存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将其激发出来,再经过“炼精化气”,不断补充人体因思虑而耗散的真元之气。真气愈积愈多,经小周天火候烹炼,神气相抱,便会凝结成内丹。内丹家认为,只有修炼出元阳真气,使其沿小周天路线运转,结成内丹,才能真正保证人体的健康,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三章 道德 '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8…1…23 16:21: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分为:筑基、开光、金丹、元婴、出窍、合体、渡劫、大乘共八个阶段。普通的人修真开始,称为修真者,渡过天劫以后,就可以进入仙界,开始仙人之旅,到了仙人的境界以后,就可以尝试着进行修神。神的定义是可以形成绝对领域的人。所谓的绝对领域是在以自己为圆点,形成一个圆球状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任何的法则都是你制定的。

  修真是把外界的高级的能量存在自己的体内,来改善自己的体质,以得到最大潜力的开发。修真开始的力量称‘真元力’,成仙以后所拥有的力量称‘灵力’,修神开始的所拥有的力量称‘灵奕力’,成为神后所拥有的力量称‘心奕力’。还有修散仙、鬼、妖、魔等等。散仙,是没有渡过天劫,只剩下元婴的人,安全修炼千年后,利用海玛瑙或者其余的方法修炼而成,修炼成功了以后,每千年要遭受天劫,一次比一次厉害,最多九次就魂飞魄散;鬼,一般都是由魂魄开始修炼;妖,各种非人的东西,如动、植物,石头一类,长年累月的吸收日月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才开始修炼的;魔,就是各种修真之人,通过损害他人生命的方法提高自己境界、功力的修真人。

  根据每个小说的设定不同,境界,层次,名词概念也不同。

  现实修真分为:一:修真门派中华从上古至今有八十余修真门派,流传至今多已没落,解放后,修真界以全真教分支'龙门派'及'正一派'为目前最大的两个门派,其它如武当三丰派,华山派等等二十余家现存于世。

  二:丹道简介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三:修真方法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

  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下面附加修真进阶:后天练气开始,初步的强化肉体,也就是练武。

  先天体内开始产生先天真气,寿命逐渐延长(一般在百年以上)开始排除体内杂质,这个境界可经由灵丹直接完成。

  辟谷体内充满先天真气,进食已经可有可无。体内先天真气继续积累并逐渐液化固化(活上千年不成问题)但肉体的强化却不是很显著,但比后天境界快了不少融合先天真气转化成真元力(小说中有不同称呼)真元力继续积累并逐渐液化,同时真元力对肉体作第一次大规模的强化金丹真元力固化产生的结晶体,经过修真者修炼可作为灵魂载体。

  元婴金丹修炼到一定阶段而破丹成婴,可在体内帮助修真者修炼,修炼恢复等速度变快,到元婴后期的速度是前期的多倍出窍很好理解,灵魂可以附在元婴里出来逛街了分神元婴分化成数个,一般是3个称为三尸元神,是身外化身的基础。不过练成这个境界的万中无一,都是直接跳过修合体的,小说中所谓的分神期高手都是出窍加强版。

  合体元婴和肉体合为一体,修炼恢复等速度变的更快渡劫成功就可以成仙,失败了就魂飞魄散,大多数的散仙和鬼仙都是这样产生的。天劫对应的仙阶为:3重——天仙。6重——罗天上仙。9重——大罗金仙。

  大乘真元力向仙灵之气转化,转化完成就飞升飞升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飞升仙界。除非你能不被仙界发现,或者你渡的是9重天劫!

  2007。08。09补充:四、修真典籍自太古以降,修真渐由追求长生演变为冀望成仙飞升,作为修真理论的典籍也逐渐由质朴而趋于玄幻,明清之世更近于志怪者言。大略而论,下述典籍或可作为当时修真理论的代表作:黄帝内经素问阴符经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周易参同契(魏伯阳)

  养性延命录(陶弘景)

  抱朴子(葛洪)

  黄庭经(务成子、梁邱子)

  道藏天仙正理直论(伍守阳)

  金仙证论(柳华阳)

  道教的一个习惯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另唐宋两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统论述,此处不便列举。

  修真,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现在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

  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的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修真。自己都还不能了解透自己还谈什么成仙成佛!

  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第四章 周易参同契 '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8…1…23 16:21: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易总叙章第一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即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乾坤设位章第二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论结字,原理为证。坎戊月精,离巳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巳之功。

  日月悬象章第三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忽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担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圣人上观章第四於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炁相纽,元年乃芽滋。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消息应中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炁索灭藏。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元精眇难睹,推度效符证。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吉凶,发号顺时令,勿失爻动时。上察河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循卦节,静则因彖辞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后治。

  君臣御政章第五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言多)离俯仰。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佚,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刺讥,诘过贻主。辰极受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炼己立基章第六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明两知窍章第七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