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申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简洁 

  简洁就是在概括材料内容时,不是对照原有的材料抄一边,不是把涉及到的内容简单的罗列,那是重复和摘抄不是概括。概括必须体现综合和归纳,按着给出的字数进行作答,这就必须要简洁。简洁相对于内容而言,就是反映内容的材料要全面而且高度浓缩,反映本质;简洁相对于语言而言,就是在表述上,尽量使用一些短的陈述句,少于一些内容复杂的复句,视觉上让阅卷人员一目了然,不能出现表述不清或者罗嗦重复毛病。 

  该资料反映了网络建设的问题。互联网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新科技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和迅速扩展带来了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精神层面。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具有两重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它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性、交往行为的虚拟性等特征,它也会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2002年申论试卷) 

  该答卷的概括在内容的表达上,过多介绍了网络的出现和网络重要性,致使头重脚轻。应该说明的负面影响没有提及,概括不简洁。 

  二、准确 

  就是对于概括的内容应符合材料的实际,不能脱离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信马由缰的去发挥。在试卷评判中,不仅有“要点”,更要“找准点”,就是对比考生的“要点”与参考答案的“要点”是否一致,这对于应试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答对”,还要“答准”,这样才能得高分,考生如果概括出了材料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不准确,同样要扣分。准确既是针对内容的,也是针对语言的,针对内容就是在概括中定位要到位,针对语言就是表述要得体。 

  2006年的申论作答要求:假如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当前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以上是我总结的主要谈话内容,请审阅。(2006年申论试卷)

  对于材料中D部长的讲话内容,采用简单条列的形式是主次不清的表现,而且容易导致概括不准确,该材料的第一条内容表述不准确。如“人数的增加”是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吗?第六条 “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与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不是一个层次;第八条内容只是对这个概念和观点的解释。

  四、规范 

  规范就是作答要按着给出的要求来写,有些应试者,只是看标题,没有认真看要求,结果就导致只说明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规范还要符合概述或概括的形式要求。如开头有引语,然后过渡到主体,主体的形式应该分为几条或几个方面,结尾应单独成段,以照应开头和主体,这些都是规范的要求,有些应试者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少,不了解该写作的格式要求,导致写作上的不规范。概述的作答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一套规范的要求,必须按照这种要求来写,才能准确掌握概括的答题要求。

在申论的作答要求中,并无具体与阅读理解相关的试题,但是申论给定材料的特殊性,要求应试者必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答成绩的优劣,所以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做好其他的基础。 

  根据材料内容的多少和应试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完全规定阅读多少遍是很难的,但是,为了材料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至少应在两遍以上。 

  一、通读,“点”“点”相联 

  通读就是第一次接触材料,要求应试者逐字阅读整个材料,每阅读一个自然段,都会在应试者头脑中形成一个小“点”,这个“点”就是文字的表面涵义,随着阅读的段落越来越多,印在头脑当中的“点”也会越来越多,当阅读完整个材料时,头脑中的“点”就会自动的串连,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这些材料中包含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这些材料之间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整体上得出一个是有关哪方面问题的材料。这是第一次通读的方法。 

  通读的技巧:第一,阅读速度要适当快。申论阅读材料的速度一般应高于正常的说话速度,否则,连接性不强,影响后面的程序;第二,要边阅读边寻找“闪光点”,就是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材料中关键的词或句子。第三,眼、脑、手并用。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眼的视觉反映,然后投射到大脑中,形成一个印记,在完成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学会利用手中的笔,不停的进行圈点,就是把留在大脑中印象较深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短暂的过程。 

  通读的过程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替的过程。首先是感性过程,这是由于申论给出的文字材料一般采用了描述式的语言,或者是叙述性的表达,这种语言形式会给应试者留下直接感性的印象。但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就是在阅读完感性材料的之后,留在头脑中,往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事件的名称,一个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这是因为大脑具有极大的过滤作用,它往往能把那些生动的故事或事件凝聚成一个高度集中的词语形式,这与人们认识实践的过程是一致的。 

  2003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不执行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挤占扶贫资金、账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2005年申论材料节选) 

  该段传达的信息很多,包括审计署、新疆扶贫资金调查、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山东省援助资金使用调查等。但是,经过过滤,在头脑中印象最理性的是:审计署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 

  二、复读,由“点”到“面”。 

  第一遍阅读,很难完全弄清楚材料的性质,尤其是整个材料的脉络关系还不可能清晰,这就需要再次阅读,即复读。复读的过程就是趁着刚才阅读形成的对整个材料的大致轮廓,再阅读一遍,印证与自己第一次形成的印象和反映的内容是否一致,是否隐含着第一遍没有明白的含义。第二次的阅读非常重要,应试者应该通过第二遍的阅读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复读就要正确把握每个段落的主要关键信息,哪些段落之间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从而最终得出给出的材料是针对社会上哪种现象或问题的叙述。

  复读的方法: 

  第一画圈标注法。就是把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在复读中用笔给予画出,以过滤掉与关键信息无关的内容,进一步缩小材料的范围。给出的每段材料,许多都有主旨句或关键词,是对整个段落内容的概括。画圈标注就是把主要的关键信息画出来。如 

  日本厚生省统计,目前日本市面上销售的药物中有65种含有PPA。日本媒体迅速向社会公布了这些药物的名称,提醒公众选择药物注意安全。日本厚生省表示,虽然美国已开始回收含PPA成分的药物,但日本暂不采取类似行动。因为在美国PPA被广泛用于减肥药,在日本只允许用于感冒药,而服用此类药物引发脑溢血的概率极低(仅有一例)。不过日本许多感冒患者却无视政府的表态,坚决拒服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2001年的申论材料中第五自然段) 

  通过复读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是日本对含有PPA药物的反映,段落中有些句子把日本政府的态度给予了准确的定位:日本暂不采取类似行动即不收回含有PPA成分的药物。 

  第二总结归纳法。针对没有可以直接圈注的主旨句或关键词,需要应试者在复读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归纳,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总结归纳有一定的难度,近两年的考试试卷,一些应试者由于缺乏总结和概括,导致在答题中漏掉了不应该漏掉的内容,影响了成绩。如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它的政府就代表一种有组织的力量。而在突发事件中,有组织力量比无序的民众更能有效的抑制突发公共事件的蔓延。所以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应当起到主导的作用。政府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取决于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平常有没有正常的官员晋升机制,能不能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放在岗位上,在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就一目了然。如果提升没有能力的干部,政府遇到突发公共事件,肯定要遇到很大的困难。如果都是平常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这些官员都能够合情合理、冷静、科学的处理。(2006年的申论材料节选) 

  该段的关键的句子是明显的,即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应当起到主导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个意思在复读中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就是第二段的内容,字面含义谈官员的晋升机制,认为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还包含着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为什么会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除了其他因素外,这里主要包含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 

  复读的技巧: 

  第一,注重材料前面的引言或概说。有的申论材料在正式内容出现之前,总有一些简要的说明或引言,以说明该材料出现的背景或性质,这些内容应试者必须高度重视。如2006年的申论材料,虽然很多、很杂,但是,部长访谈之前主持人的引言已经透露出了该访谈的性质和内容范围,有助于把握该材料的主题思想。 

  第二,把握整个材料的内涵。复读是在第一次通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复读结束后,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该材料是针对社会哪一个热点问题给出的,材料中对此是怎样说明的,哪些介绍的详细,哪些介绍的简单,围绕这个问题是从哪几个方面谈的,各自之间的观点是什么关系,这些都应该在复读中完成。 

  如2004年的申论材料,内容比较复杂,字数比较多,近4000字,而且该材料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个是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在复读中要完成的任务是哪些段落是属于介绍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哪些是介绍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的。第一次阅读是不可能完成该项任务的。通过复读,我们可以进行大致的分类: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这七个段落是与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关;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和第十四段落是分析介绍我国各个大中城市的道路拥挤问题,包括现象、原因和基本的对策等。 

  把握材料的主题,还要注意表层和本质的关系,有的材料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只能理解它的表层涵义,而更深的本质关系需要复读过程中才能了解。如2000年的申论材料,初次阅读感到是在介绍红星新村居民H因噪音导致病重与某印刷厂的关系纠纷,包括印刷厂与居民的关系,印刷厂与环保局的关系,环保局与法院的关系,法院与居民的关系等,有点混乱,再次阅读就会发现这只是表面的现象,本质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所以把握材料的主题与涵义,需要复读才能完成。 

  第三,学会把段落归类。就是在理解整体涵义的基础上,在复读的过程中能把属于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类,即发现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就是材料之间是并列存在的,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如2002年的申论材料主要反映了网络的利弊观,即网络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问题。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属于并列关系;2004年的申论材料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个是城市交通面临的拥挤问题,这些虽有联系但是仍然属于两种并列关系。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就是材料之间大致呈现一种先后关系,或者因果关系。如2004的申论材料中,有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关于这个的材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