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学衷中参西录-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用至二两,再加生白芍一两。若脉大而虚者,宜再加人参三钱。若其脉洪大甚实者,可用大承气汤下之,而 
佐以白芍、知母。 
有痢久而清阳下陷者,其人或间作寒热,或觉胸中短气。当于治痢药中,加生黄 、柴胡以升清阳。脉 
虚甚者,亦可酌加人参。又当佐以生山药以固下焦,然用药不可失于热也。有痢初得,兼受外感者,宜于治痢 
药中,兼用解表之品。其外邪不随痢内陷,而痢自易治。不然,则成通变白虎加人参汤所主之证矣。 
痢证初得虽可下之,然必确审其无外感表证,方可投以下药。其身体稍弱,又宜少用参、 佐之。 
痢证忌用滞泥之品,然亦不可概论。外祖母,年九旬。仲夏下痢赤白甚剧,脉象数而且弦。愚用大熟地、 
生杭芍各一两煎汤,服下即愈。又服一剂,脉亦和平。 
痢证间有凉者,然不过百中之一耳,且又多系纯白之痢。又必脉象沉迟,且食凉物,坐凉处则觉剧者。 
治以干姜、白芍、小茴香各三钱,山楂四钱,生山药六钱,一两剂即愈。用白芍者,诚以痢证必兼下坠腹疼。 
即系凉痢,其凉在肠胃,而其肝胆间必有伏热,亦防其服热药,而生热也。 
凡病患酷嗜之物,不可力为禁止。尝见患痢者,有恣饮凉水而愈者,有饱食西瓜而愈者。总之,人之 
资禀不齐,病之变态多端,尤在临证时,精心与之消息耳。曾治一少年,下痢,昼夜无数,里急后重。投以清 
火通利之药数剂,痢已减半,而后重分毫 
不除。疑其肠中应有阻隔,投以大承气汤,下燥粪长数寸而愈。设此证,若不疑其中有阻隔,则燥粪不除,病 
将何由愈乎? 
有奇恒痢者,张隐庵谓,其证三阳并至,三阴莫当,九窍皆塞,阳气旁溢,咽干喉塞痛,并于阴则上下无 
常,薄为肠 。其脉缓小迟涩,血温身热者死,热见七日者死。盖因阳气偏盛,阴气受伤,是以脉小迟涩。此 
证急宜用大承气汤泻阳养阴,缓则不救。若不知奇恒之因,见脉气平缓,而用平易之剂,必至误事。 

一、医方(十九)治燥结方
1.硝菔通结汤
属性: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 
净朴硝(四两) 鲜莱菔(五斤) 
将莱菔切片,同朴硝和水煮之。初次煮,用莱菔片一斤,水五斤,煮至莱菔烂熟捞出。就其余汤,再入莱 
菔一斤。如此煮五次,约得浓汁一大碗,顿服之。若不能顿服者,先饮一半,停一点钟,再温饮一半,大便即 
通。若脉虚甚,不任通下者,加人参数钱,另炖同服。 
软坚通结,朴硝之所长也。然其味咸性寒,若遇燥结甚实者,少用之则无效,多用之则咸寒太过,损肺伤 
肾。其人或素有劳疾或下元虚寒者,尤非所宜也。惟与莱菔同煎数次,则朴硝之咸味,尽被莱菔提出,莱菔之 
汁浆,尽与朴硝融化。夫莱菔味甘,性微温,煨熟食之,善治劳嗽短气(方附水晶桃下),其性能补益可知。 
取其汁与朴硝同用,其甘温也,可化朴硝之咸寒,其补益也,可缓朴硝之攻破。若或脉虚不任通下,又借人参 
之大力者,以为之扶持保护。然后师有节制,虽猛悍亦可用也。 
一媪,年近七旬,伤寒初得,无汗,原是麻黄汤证。因误服桂枝汤,遂成白虎汤证。上焦烦热太甚,闻药 
气即呕吐。但饮所煎石膏清水,亦吐。俾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约用石膏两半,阳明之大热遂消, 
而大便旬日未通,其下焦余热,仍无出路,欲用硝黄降之,闻药气仍然呕吐。且其人素患劳嗽,身体羸弱,过 
用咸寒,尤其所忌。为制此方,煎汁一大碗,仍然有朴硝余味,复用莱菔一个,切成细丝,同葱 油醋,和药 
汁调作羹。病患食之香美,并不知是药,大便得通而愈。 
一媪,年七旬,劳嗽甚剧,饮食化痰涎,不化津液,致大便燥结,十余日不行,饮食渐不能进。亦拟投以 
此汤,为羸弱已甚,用人参三钱,另炖汁,和药服之。一剂便通,能进饮食。复俾煎生山药稠汁,调柿霜饼服 
之,劳嗽亦见愈。 

一、医方(十九)治燥结方
2.赭遂攻结汤
属性:治宿食结于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证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 
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 
生赭石(二两,轧细) 朴硝(五钱) 干姜(二钱) 甘遂(一钱半,轧细药汁送服) 
热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数钱。呕多者,可先用赭石一两、干姜半钱煎服,以止其呕吐。呕 
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汤,送甘遂末服之。 
朴硝虽能软坚,然遇大便燥结过甚,肠中毫无水气者,其软坚之力,将无所施。甘遂辛窜之性,最善行 
水,能引胃中之水直达燥结之处,而后朴硝因水气流通,乃得大施其软坚之力,燥结虽久,亦可变为溏粪,顺 
流而下也。特是甘遂力甚猛悍,以攻决为用,能下行亦能上达,若无以驾驭之,服后恒至吐泻交作。况此证多 
得之涌吐之余,或因气机不能下行,转而上逆,未得施其 
攻决之力,而即吐出者。故以赭石之镇逆,干姜之降逆,协力下行,以参赞甘遂成功也。且干姜性热,朴硝性 
寒,二药并用,善开寒火之凝滞。寒火之凝滞于肠间者开,宿物之停滞于肠间者亦易开也。愚用此方救人多矣, 
即食结中脘下脘,亦未有不随手奏效者。 
乙卯之岁,客居广平,忽有车载病患,造寓求诊者。其人年过五旬,呻吟不止,言自觉食物结于下脘,甚 
是痛楚,数次延医调治,一剂中大黄用至两半不下。且凡所服之药,觉行至所结之处,即上逆吐出,饮食亦然。 
此时上焦甚觉烦躁,大便不通者已旬日矣。诊其脉,虽微弱,至数不数,重按有根。知犹可任攻下,因谓之曰∶ 
此病易治,特所服药中,有猛悍之品,服药时,必吾亲自监视方妥。然亦无须久淹,能住此四点钟,结处即通 
下矣。遂用此汤去干姜,方中赭石改用三两,朴硝改用八钱。服后须臾,腹中作响,迟两点半钟,大便通下而 
愈。后月余,又患结证如前,仍用前方而愈。 
x附录∶x 
山东德州卢××来函∶ 
族侄孙××,患肠结证,缠绵两月有余。更医数十人,服药百余剂,不但无效,转大增剧。伊芳亦以为无人 
能治,无药可医。气息奄奄,殓服已备。后接先生来信(曾为去信服衷中参西录中赭遂攻结汤),即携《衷中 
参西录》往视,幸伊芳心神未昏,将赭遂攻结汤方查出示之。伊芳素知医,卧观一小时,即猛起一手拍腑,言我病 
即愈,幸不当死。立急派人取药,服后片刻,腹中大响一阵,自觉其结已开,随即大泻两三盆,停约两句钟, 
又泻数次,其病竟愈。随即食山药粉稀粥两茶杯,继用补益濡润之药数剂以善其后。 

一、医方(十九)治燥结方
3.通结用葱白熨法
属性:治同前证。 
大葱白(四斤,切作细丝) 干米醋(多备待用) 
将葱白丝和醋炒至极热,分作两包,乘热熨脐上。凉则互换,不可间断。其凉者,仍可加醋少许,再炒热。 
然炒葱时,醋之多少,须加斟酌。以炒成布包后,不至有汤为度。熨至六点钟,其结自开。 
一孺子,年六岁。因食肉过多,不能消化,郁结肠中。大便不行者六七日,腹中胀满,按之硬如石,用一 
切通利药皆不效。为用此法熨之,至三点钟,其腹渐软。又熨三点钟,大便通下如羊矢,其胀遂消。 
一童子,年十五六。因薄受外感,腹中胀满,大便数日不通,然非阳明之实热燥结也。医者投以承气汤, 
大便仍不通,而腹转增胀。自觉为腹胀所迫,几不能息,且时觉心中怔忡。诊其脉,甚微细,按之即无。脉虚 
证实,几为束手。亦用葱白熨法,腹胀顿减。又熨三点钟,觉结开,行至下焦。继用猪胆汁导法,大便得通而愈。 
一人,年四十许,素畏寒凉。愚俾日服生硫黄,如黑豆粒大两块,大见功效,已年余矣。偶因暑日劳碌, 
心中有火,恣食瓜果,又饱餐肉食,不能消化,肠中结而不行,且又疼痛,时作呕吐。医者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降之,不效。又用京都薛氏保赤万应散,三剂并作一剂服之,腹疼减去,而仍不通行。后愚诊视,其脉近和平, 
微弦无力。盖此时不食数日,不大便十日矣。遂治以葱白熨法,觉腹中松畅,且时作开通之声。而仍然恶心, 
欲作呕吐。继用赭石二两,干姜钱半,俾煎服以止其恶心。仍助以葱白熨法,通其大便。外熨内攻,药逾五点 
钟,大便得通而愈。 
x按∶x《金匮》大黄附子细辛汤,诚为开结良方。愚尝用以治肠结腹疼者甚效。即薛氏保赤万应散,三剂作 
一剂服之,以治大人,亦为开结良方。愚用过屡次皆效。而以治此证,二方皆不效者,以其证兼呕吐,二方皆 
不能止其呕吐故也。病患自言,从前所服之药,皆觉下行未至病所,即上逆吐出。独此次服药,则沉重下达, 
直抵病结之处,所以能攻下也。 
一人,年四十三。房事后,恣食生冷,忽然少腹抽疼,肾囊紧缩。大便四日不通,上焦兼有烦躁之意。医 
者投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两胁转觉疼胀。诊其脉,弦而沉,两尺之沉尤甚。先治以葱白熨法,腹中作响,大有 
开通之意。肾囊之紧缩见愈,而大便仍未通。又用赭石二两,附子五钱,当归、苏子各一两,煎汤,甫饮下, 
即觉药力下坠。俾复煎渣饮之,有顷,降下结粪若干,诸病皆愈。 
x按∶x此证用葱白熨之,虽未即通,而肠中之结已开。至所服之药,重用赭石者,因此证,原宜用热药以温 
下焦,而上焦之烦躁,与大便之燥结,又皆与热药不宜。惟重用赭石以佐之,使其热力下达,自无僭上之患。 
而其重坠之性,又兼有通结之功。上焦之浮热,因之归根,下焦之凝寒,因之尽化矣。 
x附∶x 
(1)猪胆汁导法,乃《伤寒论》下燥结之法也。原用猪胆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今变通其法,用 
醋灌猪胆中,手捻令醋与胆汁融和,再用以通气长竹管,一端装猪胆中,用细绳扎住,一端纳谷道中。用手将 
猪胆汁,由竹管挤入谷道。若谷道离大便犹远,宜将竹管深探至燥粪之处。若结之甚者,又必连用两三个。若 
畏猪胆汁凉,或当冷时,可将猪胆置水中温之。若无鲜猪胆,可将干者,用醋泡开,再将醋灌猪胆中,以手捻 
至胆汁之凝结者皆融化,亦可用。若有灌肠注射器,则用之更便。 
(2)古方治小便忽然不通者,有葱白炙法。用葱白一握,捆作一束,将两端切齐,中留二寸。以一端安 
脐上,一端用炭火炙之。待炙至脐中发热,小便自通。此盖借其温通之性,自脐透达,转入膀胱,以启小便之 
路也。然仅以火炙其一端,则热力之透达颇难。若以拙拟葱白熨法代之。则小便之因寒不通,或因气滞不通者, 
取效当更速也。 
x按∶x此熨法,不但可通二便,凡疝气初得,用此法熨之,无不愈者。然须多熨几次,即熨至疝气消后,仍 
宜再熨两三次。或更加以小茴香、胡椒诸末,同炒亦佳(用胡椒末时,不宜过五钱,小茴香可多用)。 

一、医方(二十)治消渴方
1.玉液汤
属性:治消渴。消渴,即西医所谓糖尿病,忌食甜物。 
生山药(一两) 生黄 (五钱) 知母(六钱) 生鸡内金(二钱,捣细) 葛根(钱半) 五味子(三钱) 
天花粉(三钱) 
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黄 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 
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 
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 
方书消证,分上消、中消、下消。谓上消口干舌燥,饮水不能解渴,系心移热于肺,或肺金本体自热不 
能生水,当用人参白虎汤;中消多食犹饥,系脾胃蕴有实热,当用调胃承气汤下之;下消谓饮一斗溲亦一斗, 
系相火虚衰,肾关不固,宜用八味肾气 
丸。 
白虎加人参汤,乃《伤寒论》治外感之热,传入阳明胃腑,以致作渴之方。方书谓上消者宜用之,此借用 
也。愚曾试验多次,然必胃腑兼有实热者,用之方的。中消用调胃承气汤,此须细为斟酌,若其右部之脉滑而 
且实,用之犹可,若其人饮食甚勤,一时不食,即心中怔忡,且脉象微弱者,系胸中大气下陷,中气亦随之下 
陷,宜用升补气分之药,而佐以收涩之品与健补脾胃之品,拙拟升陷汤后有治验之案可参观。若误用承气下之, 
则危不旋踵。至下消用八味肾气丸,其方《金匮》治男子消渴,饮一斗溲亦一斗。而愚尝试验其方,不惟治男 
子甚效,即治女子亦甚效。曾治一室女得此证,用八味丸变作汤剂,按后世法,地黄用熟地、桂用肉桂,丸中 
用几两者改用几钱,惟茯苓、泽泻各用一钱,两剂而愈。后又治一少妇得此证,投以原方不效,改遵古法,地 
黄用干地黄(即今生地),桂用桂枝,分量一如前方,四剂而愈。此中有宜古宜今之不同者,因其证之凉热, 
与其资禀之虚实不同耳。 
消渴证,若其肺体有热,当治以清热润肺之品。若因心火热而铄肺者,更当用清心之药。若肺体非热,因腹 
中气化不升,轻气即不能上达于肺,与吸进之养气相合而生水者,当用升补之药,补其气化,而导之上升,此 
拙拟玉液汤之义也。然消渴之证,恒有因脾胃湿寒、真火衰微者,此肾气丸所以用桂、附。而后世治消渴,亦 
有用干姜、白术者。尝治一少年,咽喉常常发干,饮水连连,不能解渴。诊其脉微弱迟濡。投以四君子汤,加 
干姜、桂枝尖,一剂而渴止矣。又有湿热郁于中焦作渴者,苍柏二妙散、丹溪越鞠丸,皆可酌用。 
邑人某,年二十余,贸易津门,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