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庭法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刑庭法官-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就约刘大建晚上一起吃个饭吧,边吃边谈,时间也充足些。刘大建就说好吧,那就晚上吃个饭吧。苗老板就说下班了我过来接你吧,你就别用自己的车了,也省得劳驾司机。刘大建同意了,放下苗老板的电话后,他就马上给司机拨了个电话,告诉他下了班可以直接走了,他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不用车了。   
  《刑庭法官》第十章(3)   
  下班后,刘大建又在办公室坐了一会儿,估计机关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拿了包出来了。苗老板的奥迪A6就在区委机关大门口等着。现在国内的一些老板,并不特别喜爱宝马奔驰呀什么国际名车,都愿意买奥迪等这类所谓的官车,往大街上一跑,搞得警察也不知道里面坐的到底是大款还是大官,一般的违章也就不愿意太较劲地去追究了,方便了不少。像今天这样,到党政机关接一下领导,也不那么扎眼,谁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机关的车。但如果你要弄辆宝马奔驰车往机关门口一停,那些当官的还真不太敢往里钻,怕落下个官商勾结的嫌疑。从这一点上愈发显出了买官车的好处和妙处。 
  刘大建大摇大摆地上了苗老板的奥迪车,问道:“小苗啊,到哪里去呀?” 
  苗老板把车打着了,反问刘大建:“书记您爱吃什么风味的?” 
  刘大建说:“吃东西无所谓的,关键是找个清净的地方,好谈工作。” 
  苗老板就说:“那好,我们就去沪上香满楼吧,那里环境不错,很幽雅和安静的。只是不知道书记对上海菜有没有兴趣?” 
  刘大建说:“上海菜还可以的,比较清淡,就去那里吧。” 
  到了沪上香满楼,刘大建一看还真不错,以前他还没来过这里,看来这里开业时间也不长,一切布置都还是崭新崭新的,顾客也不是很多。他们刚一进门,身着旗袍的领宾小姐就款款迎了上来,招呼他们:“先生晚上好,请问有没有预定?” 
  苗老板说:“没有预定,你给找个房间。” 
  领宾小姐就问道:“请问先生几位?” 
  苗老板说:“就我们两位,你给找一个清静一点的房间。” 
  小姐说:“好的先生,请跟我来。”说着,小姐就走在前面带路。走了两步,她又放慢了脚步,小声地跟苗老板耳语说:“先生,我们这里包房有最低消费的。” 
  苗老板故意大了些声音说:“知道,不就是最低消费1000吗?知道的。” 
  上了楼,领宾小姐把他们领进了一个叫佘山的房间。落了座,刘大建就问领宾小姐:“你们这包间的名字都是什么意思啊?” 
  小姐彬彬有礼地回答说:“我们这里是专门经营上海菜的,我们老板也是上海人。所以,这里所有房间的名字都是以上海的景点命名的。你们所在的这个房间叫佘山,就是上海的一个旅游景点,在上海松江区,是很不错的一个地方,也是全上海惟一的一座山。” 
  刘大建听了小姐的介绍不住地点头,嘴里边夸奖着:“不错不错,很有点意思。” 
  小姐就又问道:“请问哪位先生点菜?” 
  苗老板就把菜牌推到刘大建面前说:“请领导来吧!” 
  刘大建摇手推辞说:“我吃饭从来不点菜的,还是你来吧。” 
  苗老板就不再客气,说道:“那我就为领导效劳了。”说完,他也不看菜谱,点了四个菜一个汤:皇家极品鲍,黄闷鱼翅,蒜蓉北极贝,清炒芥兰和红枣枸杞燕窝汤。 
  刘大建在一边对苗老板说:“你不要太奢侈了,就我们两个人,吃不了多少的。” 
  苗老板就给刘大建解释说:“东西点得不多,都是这里有点特点的。尤其是他们这里的鲍鱼鱼翅,做得都很不错的,应该品尝品尝。再说了,鲍鱼鱼翅就是咸菜粉丝,对身体都很有好处的,多吃一些也无妨的。” 
  刘大建就说:“看来苗老板对饮食也很有研究啊!” 
  苗老板看了一眼旁边的服务小姐,有点买弄地说:“鱼翅有益气养肺、健脾开胃、补虚的功效,鲍鱼有滋补清热、平衡血压、滋阴养颜、清肝明目的功效,尤其是他们这里的鲍鱼,采用的原料是日本清森县花培家族加工晒制的上等网鲍,真的是很不错的。”说完,他又转过头问那小姐:“是不是小姐?我说得对不对呀?” 
  小姐做出了一脸崇拜状,说道:“老板说得太对了,您简直就是美食家了!” 
  点完了菜,苗老板就让小姐算一算够不够最低标准。小姐一算,一共是1288元。刘大建在一边就夸苗老板有水平,点个菜就能点出个吉利数字,怪不得生意做那么好。 
  苗老板却赶紧接过话茬说:“还是书记的功劳,我在酒店点过那么多次菜,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吉利的数字,1288,意思是要我们两个都发呀,看来书记您真是贵人啊。” 
  刘大建就说:“还是你苗老板有水平。” 
  二人正在说话间,菜都上齐了。刘大建不喝酒,也不喝饮料。苗老板自己开车,也不能喝酒。他们就要了一壶上好的铁观音,以茶代酒,浅斟低酌起来。 
  席间,苗老板就向刘大建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几个项目的情况。刘大建听得却有点心不在焉,一个劲地说工作太紧张,太累,每天一到单位就有接不完的电话,见不完的人。回到家里吧,也不得清净,老婆孩子不说,一些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门路都追到了家里来,天天觉都睡不好,烦得不行,搞得人神经都快衰弱了。 
  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少年的苗老板当然听得出刘大建的言外之意,事实上,今天刘大建一主动给他打电话他就知道刘肯定是对他有所求的,否则,作为领导,他绝对不可能这么积极主动地要了解他的项目。听刘大建说到这里,苗老板就站起身,从挂在衣架上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信封,递给了刘大建。刘大建接过来,又下意识地赶紧还给了他,表情十分严肃地说:“你这是干什么?我们可不兴这一套。”   
  《刑庭法官》第十章(4)   
  苗老板把信封又塞到了刘大建手里,笑了笑说:“一看书记您就是廉洁惯了,见了信封就不敢要。您放心,里面不是钱。” 
  刘大建还有点将信将疑,问:“那,这是什么?” 
  苗老板说:“这是几把房门钥匙,是我们的一个住宅项目剩下的一套小房子,卖也卖不出去,钥匙一直在我口袋里放着。正好,您累的时候想清静清静,就去这里歇一歇吧,保证不会再有人来打扰您。” 
  刘大建心里想,这个苗老板,看来确实了得,与自己仅仅见了一面,就能把事情做到正中自己下怀的地步。多年的为官经验告诉他,这样的商人是很了不得的,与这种人最好还是不要有太多的往来为好,否则就很容易被他控制和左右。实事求是地说,那一刻,刘大建还是有一颗清正廉洁之心,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做政法工作那么多年,他对什么事情什么人都能看得透彻,什么人当交,什么事当做,他心里明镜似的。但彼时彼刻,刘大建虽然能清醒地认识到眼前的人和物,却怎么也抵挡不住房子的引诱,那正是他最为需要的呀!苗老板此举,确实是击中了他的七寸。所以,尽管他言语上还是在推辞,行动上却是半推半就地把钥匙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苗老板见刘大建收起了钥匙,就说:“房子的所在地址信封上写着呢,里面家具和电器都有,您用不着收拾,水电费也不用交,只管去住就行了。反正是卖剩下的房子,闲着也是闲着。” 
  刘大建听苗老板这么说,就心安理得多了。他心里在想,自己权当是借借他的房子住,也不算什么事情,没有什么大碍的,早晚是要还给他的。 
  可是,正是这一套房子,成了办案人员撕破刘大建腐败堕落的一个口子。刘大建被双规时,这套房子的产权证上,房主的名字早已变成了季萍萍。 
  与苗老板吃过晚饭,刘大建当即就打车来到了这套房子里。他一进去打开房灯,着实吓了一跳,这可不是苗老板说的什么卖剩下的小房子,而算得是一套豪宅,三室两厅两卫,装修得也是富丽堂皇,家用电器、生活用具、床上用品一应俱全。那一刻,刘大建真有些害怕了,他真想马上把钥匙还给苗老板。但这个正确的念头在他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另一个念头很快就占据了他的脑海:赶紧叫季萍萍过来,他们已经好多日子没有在一起了,他简直着急得快要忍不下去了。这样想着,他就给季萍萍发了条短信,告诉她了地址,让她快点打车过来。季萍萍赶到后,两个人自然又是疯狂不已。 
  之后,这套房子就成了刘大建和季萍萍所谓的爱之巢,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来到这里,沐浴在隐蔽的爱河里,度过了许多见不得人的甜蜜时光。 
  …… 
  胡家辉看着刘大建的卷宗,时不时就会发出一声声叹息。他在为刘大建惋惜。遥想刘大建当年,是多么出色的一名法官啊,在全国的法院系统都是名声赫赫。就是后来当了院长、政法委书记,他也是响当当的,在区法院同志们的心目中,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两个俗套的成语来形容刘大建一点也不为过。在全院同志们的记忆中,刘大建从来没有因为案子给哪一位法官打过招呼,有些同志晋升了职务、获得了奖励,想买点礼品去看望一下这个领导,也大都被他挡了回来。有时实在磨不开面子,刘大建也不会白收同志们的礼物,总要从自己家里拿出一份价值相当的礼品作为回赠。所以,区法院的同志们一致公认,刘大建做人做官都是没说的,是一位难得的非常优秀的领导干部。前几年,刘大建还是市中级法院院长的有力竞争者。胡家辉在感叹,就是这么一位受党培养为党忠心工作了多年的老干部,却仍然晚节不保,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刑庭法官》第十一章(1)   
  与刚到公司时那种如鱼得水如沐春风的境遇相比,于锦最近的日子不是太好过。用她自己在日记中总结的话说,就是:“日子不好过,活得不滋润,形势不乐观。” 
  一是网吧的事情迟迟没有个结果,眼看着35万元的赔偿这块到口的肥肉却总也到不了口,老板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都有些急了,话里话外有了些责备她的意思,怪她当初没有当机立断地和标氏侯总他们私了掉,现在进入了司法程序,搞得如此被动,谁也没有脾气。于锦虽然看不惯老板这种没有原则没有尊严的做法,但也理解他,商人嘛,什么时候都把钱放在第一位的。二是公司的业务突然遇到困难,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为了节约开支,公司原来给员工租的宿舍都进行了合并,腾出了一部分房子,省了不少房租。作为公司骨干,于锦原来自己享有一套一居室,虽然小些,一个人住着却很舒服。现在不行了,公司又派来了一个女孩子和她同住,让于锦连一点私密空间也没有了。三是相恋多年的男友自从夏天去了法国后,两个人通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并且,最近一段时间,如果于锦不主动打电话过去,他就不会打过来。就是于锦打过去,他也常常以有事为借口,说不了几句就挂掉了。从男友的种种表现和说话的口气中,于锦预感到,两个人的感情已经到了头。她知道,在法国那样一个浪漫的国度,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 
  这么多的问题一起向于锦袭了过来,她的心情搞得简直是糟透了。以前总觉得睡不够的她现在常常失眠,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不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烙大饼,就是一直坐在电脑前漫无目的地上网。她这样不但把自己折腾得不像样子,还弄得后搬来的那个女孩对她一肚子意见。 
  为了尽量不去打扰那个女孩,也为了排解自己内心的郁闷,于锦最近成了泡吧一族。以前,她很少到酒吧里去的,偶尔跟朋友去过几次,她却呆不了多久就得早早告退,她不喜欢那个气氛,觉得太吵了。她还特别不理解那些爱泡吧的人,他们花着比外边贵几倍都不止的价钱去那样拥挤的地方喝酒,真搞不懂为了什么。但是现在,于锦却从心底喜欢上了酒吧的气氛,成了泡吧一族。但对酒吧的选择于锦是比较挑剔的,三里屯一带的酒吧她嫌太闹,朝阳公园附近的又太过色情,她一般不去。她最喜欢大都酒吧一条街的氛围和格调,幽幽雅雅的,相对远离了马路上的车声人声,感觉上留给人的空间也大了许多,很适合她这一段的心情。每天下班后,于锦百无聊赖之际就会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坐在酒吧的一隅,置身于哀婉缠绵的音乐之中,心里那些说不清的酸楚就会一点一点地飘散开来,心理得到了些许慰藉。于锦知道这种慰藉只是暂时的,一旦离开了这里,那些烦恼的情绪还会从某个角落里钻出来骚扰她,但她也别无选择,熬过一段再说下一段吧,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情会慢慢晴朗起来的。于锦刚刚来泡吧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单身的男士过来和她套磁,她就冷若冰霜地加以严词拒绝,很不耐烦地让人家走开,可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她越是这样冰冷,那些男人就越是黏糊,死皮赖脸地缠着她不放。后来她向一位经常泡吧的姐妹学了一招,再遇见有人来骚扰她,她就哭丧个脸,显得异乎寻常地热情,摆出一副失魂落魄歇斯底里的模样,张口就说:“你带我走吧,我跟你去过夜。”这一招还真是管用,那些人立马吓得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敢来招惹她了,还有的窃窃私语说她一定是受了什么刺激,快得神经病了。如此以来,于锦在酒吧里就获得了一份相对的清静,使她能够在幽暗的灯光下和缠缠绵绵的音乐中,慢慢放飞和梳理着自己的心情。 
  转眼,又到了一个周末。于锦现在简直有些怕过周末了,如果说每天晚上的时间她还可以在酒吧打发一下的话,那这整整两天的时间她打发起来感觉真的是很吃力的。她没法回到住的房间去,因为那里成了那个女孩和她男朋友欢度周末的快乐天堂。说得高尚一点,是她不忍打扰他们的好事;说得自私一点,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