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金针秘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0-金针秘传-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也。 
六十八难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 
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 
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内经》补泻之法,或取本经,或取他经,或先泻后补,或先补后泻,或取一 
经,或取三四经,其法不一。若概以补母泻子为定法,则未必然也。 
七十难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 
冬者,阴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温,必致一 
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 
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以左手摄按 
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卧针即《灵·官针》篇浮刺之法。摄按散气,即《素问·离合真邪论》扪而循之等法。此取之以为刺 
阴、刺阳之道,亦简当可法。 
七十二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 
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 
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 
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六十九难以别经为子母,此又以一经子母,义各殊而理极精。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 
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其肝、心、脾、肺、肾, 
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 
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 
妙,在于秋毫者也。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 
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 
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 
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得平木也。 
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六十九难∶虚则补母,实则泻子。今实则泻子补母,虚则反补其子,未详何故。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 
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 
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 
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金匮要略》首篇云上工治未病节,与此正合,而不见于《灵》、《素》两 
经。想仲景即引越人所说,而越人又另有所本也。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 
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 
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呼吸出纳为补泻之法,即《素问·离合真邪论》所云是也。越人以为补泻之 
法,不止于死,故以信左信右之说发挥之。 
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 
若无。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 
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 
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内经》针法,候其气之呼吸出入,及针锋之所向,以为补泻,是皆以一穴之顺逆为迎随。此则以针 
本经来处之穴,为迎为泻,针去处之穴,为随为补,是以本穴之前后穴为迎随矣。义相近而法各殊。 
八十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 
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此节内如字皆读作而字,其义自明。 
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然∶ 
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 
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三、骨度尺寸图说
属性:r仰人骨度部位图p06…d26a1。bmpr 
r伏人骨度部位图p06…d26a2。bmpr 

三、骨度尺寸图说
(一)周身骨部名目
属性:巅,(顶巅也。)脑,(头中髓也。)囟,(音信,脑盖骨也。婴儿脑骨未合,软 
而跳动之处,谓之囟门是也。)额颅,(颅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颜,(额上曰 
颜。《说文》曰眉目之间也。) ,(音遏,鼻梁,亦名下极,即山根也。) ,(音 
拙,目下为 。)颞 ,(颞,柔涉切。 间儒。耳前动处,盖即俗所云两太阳也, 
一曰鬓骨。) ,(音坎,又海敢切。《释义》曰饥而面黄,与经义未合,详见经络 
类部分。) ,(音求,颧颊间骨。)颊,(耳下曲处为颊。) ,(音移,颔中为颐。)颔, 
(何敢切,腮下也,虎头燕颔义即此。)目系,(目内深处脉也。)目内 ,(目内角也。 
)目锐 ,(目外角也。)人中,(唇之上,鼻之下也。)齿牙,(前小者曰齿,后大者 
曰牙。)舌本,(舌根也。)咽,(所以通饮食,居喉之后。)喉,(所以通呼吸,居咽之 
前。)嗌,(音益,喉也。)会厌,(在喉间,为音声启闭之户。)肺系,(喉咙也。)颃 
颡,(颃音杭,又去上二声。颡,思党切,咽颡也。)颈项,(头茎之侧曰颈;头茎 
后为项,又脑后曰项。)天柱骨,(肩骨上际,颈骨之根也。)肩解,(膂上两角为肩 
解。)肩胛,(胛音甲,肩解下成片骨也,亦名肩膊。)巨骨,(膺上横骨。)膺,(音 
英,胸前为膺,一曰胸两旁高处为膺。)胸中,(两乳之间也。)膈,(膈膜也,膈上 
为宗气之所聚,是为膻中。)腋,(胁之上际。)腹,(脐之上下皆曰腹,脐下为少腹。 
)季胁,(胁下小肋。) ,(区去二音,腋之下,胁之上也。)鸠尾,(蔽心骨也。 
,音结于,即鸠尾别名。)KT 中,(KT 音秒,季胁下两旁空软处也。)脊骨,(脊 
音即,椎骨也。)胂,(音申,膂内曰胂,夹脊肉也。)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 
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 骨,( 音鱼,端也,肩端之骨。)腰骨,(尻上横骨也, 
)腰髁,(髁,苦瓦切,中原雅音作去声。即腰 骨,自是六椎而下,侠脊附着之处 
也。)毛际,(曲骨两旁为毛际,其动脉即足阳明之气冲也。)睾,(音高,阴丸也。 
)篡,(初贯切,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下极,(两阴之间,屏翳处也, 
即会阴穴。)臀,(音屯,机后为臀,尻旁大肉。)机,(挟腰髋骨两旁为机。)髋,(音 
宽,尻臀也,一曰两股间。)尻,(开高切,尾 骨也,亦名穷骨。)肛,(音工,又好 
纲切,俗作纲,大肠门也。) ,(儒、软二音,又奴刀切,肩膊下内侧对腋处,高 
起白肉也。)肘,(手臂中节也,一曰自曲池以上为肘。)臂,(肘之上下皆名为臂, 
一曰自曲池以下为臂。)腕,(臂掌之交也。)兑骨,(手外踝也。)寸口,(关前后两 
手动脉处,皆曰寸口。)关,(手掌后动脉,高骨处曰关。)鱼际,(在手腕之前,其 
肥肉隆起处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大指次指,(谓 
大指之次指,即食指也,足亦同。)小指次指,(小指之次指,即无名指也,足亦 
同。)髀,(比、婢二音,股也,一曰股骨。)髀关,(伏兔上交绞处,曰髀关。)髀厌, 
(捷骨之下为髀厌,即髀枢中也。)髀枢,(捷骨之下,髀之上,曰髀枢,当环跳穴。 
)股,(大腿也。)伏兔,(髀前膝上起肉处,曰伏兔。)膑,(频、牝二音,膝盖骨也。 
),(音国,膝后曲处,曰 。(辅骨,(膝下内外侧大骨也。)成骨(膝外廉之骨独 
起者。) ,(音篆,一名腓肠下腿肚也。)腓肠,(腓音肥,足肚也。) 骨,( 音 
杭,又形敬切,足胫骨也。) ,(音干,足胫骨也。)胫,(形景、形敬二切,足茎 
骨也。)绝骨,(外踝上尖骨曰绝骨。) ,(劬允切,筋肉结聚之处也。直音云肠中 
脂。王氏曰肘膝后肉如块者。)踝骨,(踝,胡寡切,足跗后两旁圆骨,内曰内踝, 
外曰外踝,俗名孤拐骨。手腕两旁圆骨亦名踝骨。)跗,(附、敷二音,足面也。)内 
筋,(内踝上大筋,在太阴后,上踝二寸所。)足岐骨,(大指本节后曰岐骨。)跟 
(音根)骨,(足根也。) 骨,( ,亥陌切,又胡骨。亥,不二切。一作核骨。 
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也。)踵,(足根也。) ,(音 ,足根也,本经与 通用。 
)胪,(闾、卢二音,皮也。一曰腹前曰胪。)三毛,(足大指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 
r仰人骨度尺寸图p06…d26a3。bmpr 
r伏人骨度尺寸图p06…d26a4。bmpr 

三、骨度尺寸图说
(二)骨度
属性:(下文皆《骨度》篇古数,然骨之大者则大,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 
x头部x 
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发所覆者,颅至项一尺二寸。(颅额颅覆者,言前发际至后项发际也。) 
发以下至颐长─尺。(颔中为颐,颔,腮也。)两颧相去七寸。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耳上侧旁曰角。 
肩膺上际颈根曰柱骨。)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完骨,耳后发际高骨也。)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三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 
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比为一寸。 
头部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督脉神庭至太阳曲差,曲差至少阳本神,本神至阳明头维,各开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开四寸半。 
x胸腹部x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处。) 
缺盆以下至 之中,长九寸。 中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按∶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参较多有未 
合,宜从后胸腹折法为当。)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三。自缺盆 
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 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 
穴,折作五寸。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x背部x 
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 
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 
骨三节不在内。尾 骨,男子者尖,女子者平。)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 , 
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 
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 
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夹脊一寸半,三行夹脊三寸者, 
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 
x侧部x 
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 
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捷骨之下,大股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 
阳之环跳穴处也。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x四肢部x 
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 
)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