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17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上)-曹文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1217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上)-曹文轩-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与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不一样,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属于情感范畴。发现真理并不是艺术的直接目的。因此感觉在这里不是这样地被审问: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有没有妨碍我们发现真理?这里对感觉的考虑是如何让它有助于唤起、激起或安定、呵护人们的情感。在这里,感觉不再被怀疑了,而恰恰是被相信。那支在水中的铅笔,给我们的感觉,若放在真理范畴论,是错觉,是不能被采纳的。现在放入情感范畴论,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铅笔在荡漾的水波中,弯曲得多美啊!这里,铅笔到底是直的,还是弯曲的,它丝毫也不关心。理性的焦点是真,艺术的焦点是美。 

  对情感不能沉思,因为一旦沉思,情感也就不存在了。同样,对作为情感范畴的感觉,也不能沉思,一旦沉思,艺术感觉就成为理性的感觉。道理很简单:望着水波中弯曲的铅笔,我们如果沉思:它真是弯曲的吗?这时,我们难道还可以产生美感吗?所以,一个太“认真”的人是无法欣赏艺术的。因为,他是以理性思维的姿态,而不是以艺术思维的姿态来面对艺术品的。如果像理性思维对感觉的要求那样来要求艺术思维的感觉,那么,我们打开任何一部小说,都可以指责它通篇都是感觉的错误:你说“风愤怒地呼号着”?不对!风怎么会愤怒?风只是以每小时二十公里或三十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你说“太阳悬挂在天上”?胡扯,太阳是运动的,根本不可能像挂在墙上的一顶草帽那样一动不动地悬挂在那里!同样,我们可以指责凡·高的向日葵根本不像向日葵,塞尚的透视完全不符合真实,毕加索简直像哑哑学语的稚童在涂鸦!两种范畴的混淆,使我们对艺术作出的判断是荒唐的。 

  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因为属于真理范畴,所以,它一接近真实,那么,它就是单一的。对一件东西,人们最初可能有若干感觉。但,其中只可能有一个感觉是对的,而其他若干感觉都肯定是错误的。也可能一个感觉也不对,要等慢慢找到那个对的感觉。真理的趋势,就是排除掉若干错误感觉,而寻找到一个正确感觉。而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正相反。它允许对一件东西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感觉。一位诗人也许从水中铅笔晃动不定的形象上感觉到了一种人生虚幻莫测的悲观情感,另一位诗人也许从水中这支孤零零的铅笔身上感觉到了一种生命的寂寞感,还有一位诗人也许从铅笔在水中的弧线上感觉到了一种音乐的优美旋律。 

  一千个诗人会有一千种感觉。理性意义上的感觉的方向是走向“一”,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的方向是走向“多”。(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