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月上旬珠河中心县委召开会议,鉴于老根据地被敌破坏严重,决定由赵尚志率3军主力部队向松花江下游地区开辟新游击区。10月,赵尚志率军部及4、5团等共500余人,从珠河道南根据地向松花江下游地区远征。于10月下旬与在大罗勒密一带活动的1团会合。    
    此时敌人的秋季讨伐已经开始,沿哈绥路沿线,由南向北推进,并在松花江沿岸设点堵截。我军各部分别抗击敌人。3军1团坚持在大罗勒密山区。    
    3军2、3团仍然坚持在珠河根据地,但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损失较重。11月中旬,2团在春秋岭遭敌500人包围,团长王惠同和政委赵一曼负伤被俘。赵一曼被捕后受尽敌人酷刑,仍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抗联女英雄赵一曼被敌杀害于珠河,牺牲时才31岁。2团余部突围后过道南与3团会合,转战于大泥河一带,顽强坚持战斗。    
    李延禄率领4军军部于林口作战后返回依兰五道河子,10月底赵尚志率3军军部及4团东来,在勃利西九龙沟与4军3团会合。11月初,两军发生误会,造成内讧。1935年11月中旬,赵尚志率3军军部从勃利到达牡丹江五道河子,经1团刘海涛和张寿介绍,与李延禄会见,消除了两军的误解。    
    联合军北渡松花江后,于12月中旬奇袭了二道河子,然后向汤原县境挺进。1936年1月,在汤原吉兴沟召开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组织东北反日联合临时政府和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的决议。    
    会议前后,在3军的帮助下,汤原游击队于1936年1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军长夏云杰,3军派张寿到6军任代理政治部主任,军下辖4个团,近千人。    
    吉兴沟会议后,李华堂、谢文东各率部返回松花江南岸,在依兰、方正地区独立活动。李延禄也率队南返,于2月上旬回到大罗勒密沟里陈家亮子4军后方。3月李延禄奉调去苏联,军长由从苏联学习回国的李延平代理并兼1师师长。    
    在1935年日伪秋冬季讨伐中,3、4军原有的老根据地,在敌疯狂围剿下,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失,但各部联合,协同作战,创建了松花江北新游击区,建立了北满统一的军事领导机关,使三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不断发展。    
    在辽西、热河地区,蓝天林领导的“抗日灭满救国军”声势浩大,1934年6月,吸收义勇军各部,总数达4000余人。《抗日救亡》第16页。敌为消灭这支队伍,进行多次讨伐。10月,敌人开始秋季讨伐,集中6个县的伪军,并由松井指挥的日军配合,分数路向大黑山一带的救国军进攻,蓝天林等部损失较大,但仍坚持斗争。直到1937年7月,蓝天林率数人在北票县南平安地被敌包围,蓝天林顽强拼搏2个多小时,英勇战死,时年39岁。此后救国军溃散。    
    “老梯子”高鹏振,活动于阜新、彰武、法库等地。高鹏振率部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使敌人的讨伐“屡战屡败,堪堪束手”伪《大同报》1934年12月26日。。1935年夏,敌再次组成讨伐队围剿高部,在7月的一次遭遇战中,高部损失惨重,此后高部未能重振。1937年5月,高率十余人在阜新县境内陷敌包围,突围时高负伤。不久在养伤处被叛徒“双胜”诱骗杀害,余部溃散。辽西热河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再次转入低潮。    
    
刺刀下的“新国家”围剿抗日武装第3期

    第三节围剿抗日武装第3期(1936年4月至1941年3月)    
    讨伐东北抗日联军    
    一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1935年夏,东北各路抗日武装战斗方酣,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合。而面对的却是在统一指挥下的日伪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围剿。因此,统一建制,以便统一指挥,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正当此时,中共中央,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路上,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消息传来,东北各路抗日武装纷纷响应,并着手进行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的准备工作。    
    1935年9月,2军西征部队在蒙江那儿轰与1军会师。1、2军领导干部举行了联席会议,就联合作战和筹建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935年11月11日,东北各抗日武装以东北抗日联军的名义,发表了《致关内军政领袖及各法团电》。1936年1月,2军一部在军长王德泰率领下北上,到达镜泊湖与五军军部会师。1月20日,在北湖头召开了2、5军党委特别会议,讨论了两军配合作战和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等问题。    
    在南满的1军、东满的2军和吉东的5军加紧联系的同时,北满与吉东的部分抗日武装,包括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4军、汤原游击队、民众救国军谢文东部和吉林自卫军李华堂支队,也于1936年1月26~28日,在汤原县吉兴沟召开了“东北反日联军军政联席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赵尚志、李延禄、张寿、夏云杰、谢文东、李华堂、冯治纲等人。会议通过了关于组织东北反日联合政府和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部的决定,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张寿为总政治部主任,李华堂为副司令。    
    1936年1月,前往莫斯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的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政委魏拯民返回东北。2月5日到镜泊湖与周保中会晤,并在南湖头召开了第2军与第5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魏拯民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决议和中共代表团的指示,讨论了加强二、五两军的合作和筹建东北抗日联军等问题。    
    上述一系列会晤和会议,为东北各地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下达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提出全东北抗日军队要统一名称,一律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2月2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由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署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下称《宣言》),宣布废除抗日武装不同的名称,将东北的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改为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并随时准备参加正在酝酿的全国统一的抗日联军。《宣言》的发表,把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宣言》的规定,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自1936年2月至1937年11月,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11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1936年7月,中共南满特委在金川县河里后方基地会家沟密营,召开了南满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参谋长安光勋。下辖第1、2、3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1936年2月,魏拯民同周保中会晤后返回安图县2军游击区。3月上旬,在安图县迷魂阵召开了2军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改编为抗日联军第2军。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参谋长刘兴汉。    
    迷魂阵会议后,2军军部率主力经敦化、桦甸两县,到达抚松、蒙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魏拯民,为了向中共南满特委和1军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示,研究1、2军建立集中统一指挥中心等问题,于1936年6月到达金川县河里地区会家沟与杨靖宇会晤。7月上旬,南满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紧接着由魏拯民和杨靖宇共同主持召开了东满、南满党的特委和1、2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即河里会议)。会议鉴于抗联第1、2路军主力业已胜利会师,经常互相配合作战,活动地区已经连成一片,决定成立第一路军总司令部,以便统一指挥。总司令杨靖宇,副总司令王德泰,政委魏拯民。辖抗联第1军和第2军。第1军辖3个师,番号不变;第2军各师改为第4、5、6师。另外第2军增设独立旅、旅长方振声,政委尹俊山。辖两个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936年8月1日,当《八一宣言》发表一周年之际,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张寿。辖7个师,到10月又编成3个师,共辖10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军长李延禄奉命进关开展统战工作,由李延平代理,政治部主任黄玉清。辖3个师。1936年11月,4军第2师扩建为抗联第7军,抗联四军又以原5团为基础组建了新的第2师。后又将原自卫军2旅残部编为第4师,至1937年春共辖4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1936年2月,在镜泊湖南湖头召开第2军和第5军党委联席会议之后,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立即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周保中,副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胡仁,参谋长张建东。辖1、2、3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1936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夏云杰,辖8个团。1936年11月,军长夏云杰牺牲。由第4团团长戴鸿宾代理军长。1937年2月2日,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的主持下,在汤原境内6军军部召开了军政联席扩大会议,确定戴鸿宾任军长。蓝志渊任政治部主任,冯治钢任参谋长。部队扩编为4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1936年11月,中共下江特委将活动在饶河地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2师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军长陈荣久,参谋长崔石泉。下辖3个师,每个师各辖一个团,共9个连。    
    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1936年9月18日,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将谢文东的民众救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军长谢文东,副军长藤松柏,政治部主任刘曙华,参谋长于光世。原有的4个团编为2个师,自1936年底到1937年5月又编成4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1937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将李华堂支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军长李华堂、参谋长李向阳,政治部主任李熙山。辖3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1936年9月18日,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委和3、6军党委在汤旺河沟里帽儿山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同年冬正式成立。军长汪亚臣、副军长齐云禄(后叛变被处死、由张忠喜接任),原参谋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    
    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合军独立师,在富锦县二区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军长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国、参谋长白云峰。下辖1个师。第1师代理师长李景荫。师下辖3个旅。    
    1936~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第1~11军先后成立后,分别活动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地区。活动在各个地区的抗联部队,为了更好地配合作战,需要集中统一指挥。因此,南满的第1军和东满的第2军,在1936年7月,即已联合起来成立了第1路军。    
    吉东的抗联部队,也于1937年10月,根据中共吉东省委的决定,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2路军是以第5军为骨干,以第4、5、7军为基础,联合第8、9军和姚振山的东北义勇军及王荫武的救世军组成的。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副总指挥赵尚志,参谋长崔石泉、政务主任黄玉清。    
    北满的抗日部队,早在抗联成立之前,于1936年1月26~28日在汤原县吉兴沟召开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上,已决定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    
    1938年6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八次常委会议决定,组织抗联第3、6、9、11军向黑嫩平原远征,并建立西北指挥部。1938年底,抗联西征部队先后到达小兴安岭西麓的海伦后方游击根据地。1939年1月,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西北指挥部。总指挥张寿,政委冯仲云,副总指挥许亨植,参谋长冯治纲。西征部队编为4个支队两个独立师。1939年4月12日,中共北满省委决定撤销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以抗联第3、6、9、11军为基础,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张寿,政委冯仲云,参谋长许亨植。辖东北抗联第3军、第6军、第9军第2师郭铁坚部、第11军李景荫部。    
    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标志着东北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日伪对抗日武装的围剿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日伪的“治安肃正三年计划”    
    “第二期治安肃正工作的结果,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仍很有限,原因是反满抗日匪团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中共和苏联的领导,这些匪团转入共产党的指导(意为‘领导’——笔者)下,联合战线日趋加强”。这是日本出版的《满洲国史》的作者们的评价。不错,进入1936年以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确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北人民革命军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二是以共产党领导的抗联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加强。经过日伪1935年秋冬大讨伐,抗日武装虽然受到不少损失,数量有所减少,但却更坚强了。所有坚持下来的主要抗日武装,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抗联也好,或是义勇军(如王凤阁等)也好,都抱有抗战到底的坚定意志。因此,对于日伪来说,这些抗日武装并不是一扫可灭的。针对这种情况,关东军一改过去按季度(某年某季)制订讨伐计划的做法,于1936年2月制订了1936年4月至1939年3月,为期三年的《满洲国治安肃正计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妄图确立长期的治安对策,有步骤有计划地彻底剿灭抗日武装。其总的设想是:“第一年,以铁路沿线和某城为中心,对其周围一日行程之地区实行完全整肃。第二年,对二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