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东满(间岛)地区,由党领导的汪清、和龙、珲春、延吉各县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1933年10月达到700人。并联合山林队,开辟了东满抗日游击区。11月,日伪发动了“第1期讨伐”动用了第10师团和大批伪军,以及各地的伪自卫团。敌采取“设点封锁”,“骑兵游动搜索”,以及跟踪追击等战术,进行疯狂围剿。初期抗日军战术不灵活,多采取打“硬仗”的办法,死守根据地,结果在强敌面前反而使根据地损失不小。但也有的游击队采取伏击和迂回战术,对日伪军打击很大。抗日军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改变了局面,到1934年初,东满游击队发展到900人。    
    1934年1月,日伪又集结6000余兵力发动了“第2期讨伐”,重点进攻汪清、延吉游击根据地。在延吉县,延吉游击队在王德泰的指挥下,采取伏击和突袭的战术,与日伪军作战20余次,在3月底八道沟伏击战中,击毙日本警察巡察部长大武等数人。    
    在汪清县,汪清游击队在东满特委的领导下,联合其他抗日军,顽强抗击敌人。3月敌集重兵在十里坪追剿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领导的机关和群众,在突围战斗中,童长荣不幸身受重伤,光荣牺牲。    
    在敌人进攻汪清、延吉时,和龙、珲春游击队多次出击,配合了汪清、延吉两县的反讨伐斗争,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期讨伐”。此后,在东满特委领导下,各县游击队正式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第1独立师,并向安图开辟新游击区,于7月攻占安图重镇大甸子,同十余支抗日队伍组成了“抗日联合军指挥部”, 8月中旬,联合军猛攻安图县城,对敌震动很大。    
    据日伪供称:1934年4~10月间,抗日武装出没次数103次,人数3537名。《满洲评论》第8卷、第7号。    
    在吉林省,由日军第10师团担任“治安维持”。在这里自卫军和救国军余部还有相当数量;中共领导的游击队也逐渐发展起来,使得“这一地区的治安比起其他地区极为逊色”《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二);第244页。。于是,关东军决定进行“吉林省秋季讨伐”。10月,关东军调集第14师团一部和1个骑兵旅团,以及大量伪军,并要求在珲春的朝鲜军协力讨伐。    
    在这一地区活动的主要有原救国军李延禄部、周保中部和吴义成部等。    
    日伪军于10月中旬开始进攻以后,孔宪荣(于1933年9月潜回东北)、吴义成指挥各部退守汪清大甸子一带,在敌人的重兵围攻下伤亡、溃散严重,各部大多独自行动。年底大甸子失守后,吴义成所部仅剩百余人,转入东宁老黑山一带的山林。    
    周保中部则以游击战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4年2月中旬,周率部返回宁安,联络各抗日军,成立“宁安东南乡救国军第1游击区同盟军办事处”(简称“反日同盟军办事处”);3月初改为“绥宁反日同盟军联合办事处”。同盟军以周保中部救国军和宁安工农义务队为基干,吸收救国军柴世荣、王毓峰、傅显明、王汝起、裴振东等部,组成了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队伍。5月宁安县委又组成宁安游击队,增强了同盟军的力量。不久,敌就发起进攻,在同盟军密营——平日坡、团山子、八道河子等地发生战斗,各有伤亡。为保存实力,同盟军决定分兵活动。由周保中率领柴世荣旅,傅显明团等组成东满派遣队,赴绥芬大甸子协同2军独立师作战;由胡仁、李荆璞率一部向石头河子等地西征;由孟泽清率少部分人留宁安活动。    
    在哈东地区,自卫军大部队失败后,仍有10余支抗日山林队活动,其中孙朝阳率领的“朝阳队”较为著名。1933年6月孙朝阳率部进入宾县以南山区,队伍很快发展到近千人。中共派人到该部工作,其中赵尚志以其军事才能被提拔为参谋长。8月孙部攻占了宾县,日伪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大举围攻。孙部撤退时发生混乱,损失较大。孙率残部退入苇沙岭山林中。9月敌特诱骗孙朝阳入关,并鼓动除掉赵尚志,赵得知后率6人携枪出走。孙受骗到达哈尔滨时被敌逮捕遇害。队伍溃散。    
    赵尚志脱离孙朝阳部以后,在满洲省委和珠河县委的帮助下,于1933年10月创立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在珠河地区和哈绥路沿线,展开活动。游击队在发展中注意团结其他抗日武装。1934年3月,在哈绥路北的秋皮囤,赵尚志根据县委的指示,联络10多支抗日军首领,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推赵尚志为总司令。4月联合军发展到近500人。5月下旬联合军攻打宾县,激战一昼夜,未能攻克。联合军的这一行动对敌震动很大。    
    敌人的军事进攻未能消灭抗日军,又采取暗杀手段,敌特周光亚混入我军内部,企图刺杀赵尚志未遂。为粉碎敌人的瓦解阴谋,巩固联合军,1934年6月底,对各抗日军进行改编,正式编成了“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李兆麟任政委,梁佐术为参谋长,全军编成3个总队,9个大队,共450余人,其中9个中队180余人为党直接掌握的部队。    
    在三江地区,自卫军余部于1933年下半年陆续活跃起来,成立起各种名称的山林队,中共遂派党员进入各山林队开展工作。于8月上旬,联合各山林队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义勇军”,青山为总指挥,高裕堂为参谋长,共产党员张文藻为政治部主任。全军编为3个大队,共550余人。中旬,联合军向汤原县城发动猛攻,虽未攻克,但鼓舞了抗日士气。不久各部在转移中失去联系,联合军实际解体。10月间,汤原、鹤立的日本宪兵队进行大搜捕,使汤原县委和各地党员损失很大。不久,夏云杰领导重建县委,并于11月末建立汤原游击队。    
    1934年2月,关东军为消灭吉东北及下江地区抗日武装,命第10师团(含第2独立守备队)、第14师团在各自的警备区域内展开讨伐,特别对下江地区要求两师团密切配合,“以期彻底剿匪”。面对敌人讨伐,汤原游击队避其锋芒,转入敌后,粉碎了敌人的“2月讨伐”。7月,游击队扩编为汤原游击总队,戴鸿宾为总队长,夏云杰为政委,李仁根为参谋长,辖4个队,150余人。    
    在依兰县,1934年3月爆发了轰动一时的土龙山农民暴动;歼灭了由日军第63联队长饭朝吾率领的日伪军讨伐队100多人。参见《吉林文史资料》第2辑。暴动发生后,敌调集大批兵力,对暴动农民和当地群众疯狂报复、屠杀。从3月12日起,几日内就血洗12个村屯,屠杀居民1100多人。在敌大兵压境下,暴动农民队伍转移到半截河一带,于3月12日成立了“抗日民众救国军”。推谢文东为总司令,景振卿为总指挥,辖5个大队,共1400余人。3月19日,敌第10师团平岗部队前往讨伐救国军,在九里六屯遭到救国军阻击,日军死伤北川大尉以下74人。救国军伤亡约30人。此后,救国军以横岱山为屏障,与敌展开游击战,多次袭击日本移民团和矿山。在5月初攻打湖南营移民团的战斗中总指挥景振卿壮烈牺牲。不久谢文东率队东去虎林,在敌军的围剿和“政治工作”之下,部队离散严重,到7月底谢率部返回土龙山时,队伍仅剩300人。     
    在完达山区,自卫军将领陈东山收集余部,并联络救国军余部,组织起2000人的队伍,在密山一带活动,另一支自卫军高玉山部于3月初在虎林成立“东北国民救国军”,吸收各抗日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个旅,约5000多人。5月下旬连克饶河、抚远,控制了三个县地区。中共组建的游击队也加入高部,编为特务营。    
    8月,敌松田联队率日伪军千余人讨伐高部,先占黑嘴子,再围虎林城,高部奋战未能抵住,8月23日虎林陷落。高部经过整顿,于 1月下旬反攻包围虎林,与敌激战,特务营3连几乎全体阵亡,高率残部于1月底退入苏境。此前陈东山部在密山一带亦受到敌人重兵压迫,由密山县南进入苏境。日伪军继续向北推进,于2月初和中旬占领了饶河和我国最东北角的抚远,至此,东北的县城全部陷落。    
    到1934年春,东北抗日武装的特点是,义勇军和绿林抗日武装日趋衰弱,而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逐渐壮大起来。整个抗日武装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却不断提高。    
     四日伪1934年秋冬季大讨伐    
    1934年2月的日伪讨伐以后,关东军认为:“反日满政治匪群几乎消灭,而且红匪的根据地大部覆灭……满洲的治安急速恢复,概已乐观。”佐佐木到一:《关于对满洲治安现状的悲观事态》东洋文库藏。于是关东军按既定方针,除在少数地区仍然分散配置外,从1934年3月开始,撤收分散配置,各兵团集中训练,转向对苏作战准备,治安任务则逐渐由伪军警等承担起来。伪满改称帝制后,计划将东北4省划分为10省,伪军的治安警备也根据这一变化,于7月撤销原警备司令部,改设军管区制(参见伪军一章)。从1934年秋到1935年春夏,日伪的重点讨伐主要指向东边道、东满、哈东、绥宁及锦热地区。    
    在治安措施方面,为与关东军的集团配置相配合,日伪认为治安维持会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在主体上应转到满洲国方面上来,日军处于指导和支援的地位”。《满洲国警察史》第292页。在防卫地区治安维持会下,增设了地区治安维持会,县治安维持会也进行了改组,基本上由伪县长担任委员长。其他各项“治本”工作,宣传工作等也得到加强。虽然敌人的力量更加强大起来,讨伐更加残酷,但东北人民没有屈服,顽强坚持抗日。    
    一方面党领导的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它是目前满洲反日队伍中最坚强和最有战斗力的队伍,在几个重要游击区域(南满、东满、珠河等)人民革命军与赤色游击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切抗日队伍中的中心力量和运动中的骨干与领袖。”《中共满洲省委为粉碎冬季大讨伐给全党同志的信》。连敌人也承认:“他们的干部具有一定的觉悟,在共产党领导下保持着思想上的宣传性,在这一点上同一般土匪或政治匪有所区别。”《满洲国警察史》第294页。    
    另一方面,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军,队伍越来越分散缩小,许多首领在党的帮助教育下,带领队伍加入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由于党加强了在抗日军中的基层工作,使许多武装接受党的领导,壮大了统一战线下的抗日队伍;许多较小的武装往往几股联合起来,共同抗敌。    
    由于党领导或受党影响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日伪的讨伐重点也逐次指向这些队伍及其所在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军及其抗日统一战线武装,成为这一时期抗击敌人讨伐、开展游击战争的主力军。在东边道地区,杨靖宇率领的独立师忽而南下,忽而北上,搅得敌人不得安宁。敌为彻底“治安肃正”,于8月初制定了《东边道特别治安工作实施要领》。9月初,日军在三毛司令官的指挥下,出动本间、浅野、川村、板津、胁坂、岩永等支队,以及大批伪军警和自卫团,开始“东边道联合秋季大讨伐”。东边道军民不畏强敌,开展游击战争,在9月至11月初的两个月中,与敌战斗158次。    
    在对敌斗争中,党注意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和改造各抗日军,在江南先后建立起6个游击大队。在江北9月时被改编的直属游击连已达18个。使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壮大起来。    
    11月上旬,在粉碎了敌人秋季讨伐攻势的形势下,在临江县(今浑江市)四道二岔地方召开了南满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辖2个师。尔后第1师以龙岗山脉为后方根据地在通化,临江、柳河、新宾等地活动;第2师以江、金川、抚松为后方根据地,中心活动区域为磐南、海龙、西安、桦甸等地。    
    1935年1月,日伪又展开冬季讨伐。我军分散活动,与敌游击周旋,军部在杨靖宇率领下,1月中旬在临江县红土崖伏击伪军1个骑兵连,缴获枪马甚多,但军参谋长朴翰宗不幸牺牲。敌人的冬季讨伐未获成果。    
    4月,杨靖宇率军部和1师一部,第3次进入桓仁宽甸游击区,5月中旬在桓仁样子沟战斗中,1师师长李红光身负重伤,光荣牺牲。5月底,除留一部开辟辽东游击区外,杨靖宇率部返回临江根据地。敌除集中主力讨伐杨靖宇部外,还用相当兵力,讨伐了王凤阁部。    
    在东满地区,日伪讨伐的主要目标是2军独立师。讨伐开始后,独立师实行战略转移,各部主动撤出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原根据地,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反击敌人的讨伐。从1934年冬到1935年4月,较大战斗达40余次,其中较著名的战斗有,1月的安图车厂子战斗,4月的大荒沟包围战和安图伏击战等。    
    1935年5月30日,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独立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2军成立后,注重恢复和发展与各抗日军的关系,在《告各反日部队的信》中,提出了建立抗日联合军的四项主张,得到各抗日军的拥护,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救国军吴义成部、孙团、李团、史旅等约1500人;反日山林队有久战、爱民、靠友、青山等部。    
    在2军成立前后,根据3月联席会议的决定,1、2团挺进敦化、额穆地区。3、4团进军宁安,东宁地区。其中,1团在西进途中,于5月2日在哈尔巴岭颠覆了从朝鲜会宁开往长春的202次国际列车,敌报道这是“京(长春)图(们)线开通以来发生的最大惨事”。《协和》第9卷第148号。3、4团在北进与4、5军取得联系开辟新游击区的进军中,6月间,在东宁县老黑山痛歼伪靖安军1个连百余人。    
    在绥宁地区,主要是周保中率领的绥宁反日同盟军的活动地域。日伪为消灭同盟军等抗日武装,除在交通要道和重点城镇加强守备外,还调来靖安军进行专门讨伐。日伪还提出“专打平南洋和游击队,收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